ad6
ad3

道坚法师:略说佛教医疗学——史迹篇

[初识佛法须知] 发表时间:2023-02-23 09:27:32 作者: 阅读次数:
身处红尘中心是最好的道场

如果有人依赖你,你就有依赖的价值存在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居士们,总觉得自己难以生起出离心。因为总归还是要处理家庭、事业、子女等方方面面的事情,似乎生活和修行之间,总感到隔着许多障碍。

真是这样吗?其实,身处于这样的生活模式中,要发出离心反而更容易,修行也有更多的机会。因为你在红尘俗世中,一定会碰到不少烦恼、挫折。有了这些烦恼的存在,就会有生起出离心的机会了。有了出离心,就会发出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要力所能及去付出自己的心力,去尽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这也是在利益自己,而这一切都是在修行。

一般人认为修行一定要找间寺宇、佛堂,有法师和坐垫,在这种环境下修修法才叫修行。的确,这种修行比较能约束自己的心。但是在没有这种条件的环境中,我们要将自己的心当成道场啊。

如果真能做到心是道场,心中就会永远有佛、有虔诚心、有菩提心存在。这样任何地方都是道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行菩萨道了。如果对此不能理解,我们的言行永远无法与心灵结合,即使身在道场,心却在红尘,道场也无法约束你的心。

我们要学会将闻思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那么所有的生活,就变成以佛法为指引的修行方法,这时也就不必担心自己是否能进行其它修行。

密法修行中常常说,要把凡夫的身口意,转换成佛的身口意。凡夫的身体无论处于何地,要将该处转化成佛的道场、佛的净土、佛的坛城。身转了,语转了,心也能这样转,才是让自己的身口意真正转换成佛的身口意。所以,世俗舍取的转换,必须先从心做起。能够理解这一点,在世间修行就不难了。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佛法跟世间的生活没有太大关联,甚至是对立而无法兼容并存的事。好像学佛就是要背弃所有世间的生活,就只有念佛、剃度出家这一类的事情。以小乘的观念来说,的确是如此。但是以大乘或密乘来说,除非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否则你的所作所为,都能影响到一群人。

因为人是最没办法独处,感受寂寞的众生之一。除非是真正的修行者,心中充满对佛菩萨的虔诚欢喜之心,能为众生而活。大部分人都是耐不住寂寞的,不单是耐不住寂寞,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的作为都与他人相互依赖。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依赖别人的情形下过着正常的生活。

世间上没有人是万能的,大家都有不同的能力范围,也都有需要别人扶持补足的短处。因此,如果有人依赖你,你就有依赖的价值存在。而你的修行,也就从别人需要你的地方开始了。

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出发点是为了脱离轮回,同时具有菩提心。在能力范围内做到让自己问心无愧,再将功德回向给众生,就是行菩萨道。

佛菩萨都不能让所有一切众生感到满意,还有人会去挑剔佛菩萨,又何况是凡夫俗子呢?但要让一群众生感到满意,就不是很难。

例如,努力求学,可以让父母感到欣慰。用心做菜,可以让家人吃得健康,精神饱满。用心照顾家庭,可以让家庭幸福美满。在工作上努力付出,可以让事业有所成就等等。

若是连这样你都无法做到,那就好好吃顿饭。因为佛陀说,一个人体内有数不清的众生存在。所以,如果没有太大的能力作布施帮助别人,总可以让自己渴了喝水解渴,饿了饱餐一顿。让自己三餐吃饱,照顾好身体里的这些众生啊。它们都会因为你的付出而得到满足,得到你布施的功德。这种功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自己没有能力供养所有佛菩萨,就观想所有的佛菩萨安住在喉咙,将美好的食物首先供养给他们。如此一来,自己饱了,佛菩萨也供养了,也布施给体内无量的众生了。用这种方式,人人都能做到,这也属于修行。

总之,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先转换心态,要思惟自己的出离心是为了脱离轮回。因为要脱离轮回,所以要有菩提心。而菩提心就是要利益众生,因为“我”有能力利益众生,所以要脱离轮回也就不难了。

先培养这种自信心来肯定自己,再自我期许而努力付出。踏踏实实在心的道场,不断精进前行!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