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里的“佛身”有哪几种?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一般佛弟子常以生不逢佛世,未能亲睹佛陀的身相金容而引为憾事。然而在两千多年前进入涅槃的佛陀,其实只是佛陀的应化之身,佛陀真正的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随时随地与众生同在。
有关佛身之说,远在佛陀涅槃之后,便开始有了广泛的探讨,当中有所谓二身、三身、四身之说。二身,乃指佛陀的生身与佛陀的法身。在部派佛教时代,生身所指的是佛陀的肉身,亦即是相好金容的释迦牟尼佛身;法身则是指佛陀所成就的正法、净慧等功德,与真理契合之身。合此二身,方为圆满佛身。
在大乘佛教里,将佛身分为三种。据《十地经论》等所说,三身为法身、报身、应身。略解三身如下:
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经云:‘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如《华严经》云:‘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其体虽无别,于功德威力则异也。’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当初释迦牟尼佛自忉利天为母说法毕,返回人间,第一个迎见佛陀的弟子须菩提,即是在观诸法性空之中见到佛陀的法身。
《华严经》云:‘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谛。’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佛陀应现世间,即因法身能随处显现相用,故能教化三千国土。
二、报身:又作受用身、第二身。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所成。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只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又〈赞佛偈〉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即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三、应身:又作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渡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观世音菩萨为了救渡众生,方便化现三十三身④,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的普门应化示现之身。
‘身’有聚集义,乃聚集‘法’而成‘身’,故‘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法身为其体性,常住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金光明经》所说的三身为:法身、应身、化身。隋慧远的《观无量寿经义疏》依《金光明经》言:‘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
此外,《解深密经》分三身为:法身、解脱身、化身;《宗镜录》称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为三佛身,此即法身、报身、化身。
‘四身’,也有多种说法:《佛地经论》将受用身分为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而成为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变化身等四身;《大乘义章》的四身为:法身、报身、应身、化身;《大乘入楞伽经》有法、报、化、变化等四身;《金刚顶分别圣位经》有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四种。
总合上述所说,佛陀真正的样子是清净无为的法身,具足一切功德智慧,永离众患,毕竟安乐,十力具足,妙用无穷,万古不变,历劫常存,福智圆满,万德庄严。佛陀虽然自证圆满法性,然而法身无相,不能为众生所见,因此,佛陀为了慈悲化益众生,示现报身与应身。《大智度论》说:‘法身毕竟体,非彼相好身,不离于法身,此二非不异。’《密迹经》亦云:佛陀圣身虽然分有法身、报身、应身,可是三身是一而不二的。因为报身、应身是从法身理体所现起,离了法身,也就没有报身和应身;法身,就是佛陀的真身。至于佛陀的真身究竟在何处?唐朝顺宗皇帝曾问佛光如满禅师道: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
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
法身满虚空,常住无心处。
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
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
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
智者常思维,更无生疑虑。
唐顺宗听后,心中仍有疑虑,于是又问道:
佛向王宫来,灭向双林灭,
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
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
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再答道:
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
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
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
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
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
了见无生处,自然无法说。
佛光如满禅师与唐顺宗之间的问答诗偈,正是佛身不一不异的最好说明。
- 上一篇:唐宰相:抄写阿弥陀经可免死厄,若不写者灭门!
- 下一篇:堕胎忏悔文每天念三遍(解答)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大丈夫说出家就出家
- 大乘与小乘佛教艺术的区别
- 大乘佛教的兴起及主要早期
- 大乘佛教菩萨道 佛教与公益
- 大乘佛教菩萨道 佛教与慈善
- 大乘佛教里的“佛身”
- 大乘佛教里的“佛身”有哪
- 大乘佛法对当今时代的重要
- 大乘佛法的科学宇宙观对和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让我
- 大乘经咒功效介绍
- 大乘行者为何吃素?
- 大乘起信论
- 大乘道教是道士们的最高归
- 大二男生因提分手被在家务
- 大佛寺
- 大佛爷的还俗抉择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四种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
-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
- 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以
- 大力鬼王“旷野手”的故事
- 大势至菩萨
- 大势至菩萨:这样念佛是修
- 大同市的华严寺,是华严宗
-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 大唐杰出翻译官、旅行家—
- 大地震时的战狼吴京 素全法
- 大型水晶玉雕艺术品《大威
- 大妈散步偶遇残疾流浪汉 坚
- 大姑奶奶的往事
- 大学生肝硬化晚期无钱医治
- 大学生自杀“旺季”到来 畸
- 大宝法王:上师相应法
- 大宝法王:不要让修行伤你
- 大宝法王:听闻佛法应避免
- 唐僧取经被西天索要好处,
- 嘎玛仁波切:老年佛子和年
-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
- 向往平平淡淡的生活——佚
- 基诺族的“吃茶”、“饮茶
- 吸烟二十过
- 多行不仁,祸及子孙,多积
- 嘎玛仁波切:做功德很重要
- 净土法门法师:受五戒没有
- 和尚用神通拔起十几丈高塔
- 嘎玛仁波切:恩师如是说!
-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管好
- 唐僧师徒最终的佛号,都不
-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参、识
- 嘎玛仁波切:老板与佣人
- 参加古老师圆觉经导读体会
- 多识仁波切答:不思考无常
-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伍、认
- 向观音求子者,应作如是发
- 吹破肚皮的青蛙
- 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坦然
- 嘎玛仁波切:能不能反观自
- 多行善可使人阳气充足,身
-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要避免
- 千万不要堕胎,堕胎的女性
- 堂堂中华男儿应该有志气
- 嘎玛仁波切:做功德很重要
-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参、识
- 剃度法会—山西五台山大圣
- 嘎玛仁波切:老板与佣人欲
- 和尚的口头禅是阿弥陀佛,
- 多诵经少念佛这样对吗
- 嘎玛仁波切:情执无常求出
- 净土法门法师:受五戒没有
- 包里放经书,被盗包自回!
- 参加古老师圆觉经讲座心得
- 唐僧成佛之后为何排在观音
- 多行善法,福慧双修
- 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后
- 前世佛、今生佛、来世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