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龙兴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属元代建筑风格,各个雕塑堪称精品

[佛教传播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2-07-28 14:18:36 作者: 阅读次数:
龙兴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属元代建筑风格,各个雕塑堪称精品

龙兴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属元代建筑风格,各个雕塑堪称精品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山西省绛县的龙兴寺。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文章内容吧!

走进龙兴寺的山门,迎面是一条长长的石阶,边登边数,共是108级。佛门讲究万事皆空,了了则一切都了。这108级台阶,象征着人一生要经历的108个磨难,踏上一级,就踏破一个磨难,踏过108级,就一生平安,万事无虑了。我知道这是一种自我超脱的解释,不过,对于一些意念的东西,就需采取那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

龙兴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属于元代建筑风格,门额上的“您来我佛欢喜”一句,极富有禅义,给游览者一种尊重而舒畅的心境。寺院的大雄宝殿里的供奉,一般多为“三佛同殿”常见的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横三世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指的是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燃灯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而龙兴寺大雄宝殿的供奉情形却与上面两种都不一样,这里供奉的是“三身佛”即中间供奉的是毗庐遮那佛,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体现了绝对真理佛法的佛本身;东边为庐舍那佛,是佛的“报身”,指的是经过修习而获得的正果之身;西边为释迦牟尼佛,是佛的“应身”,指的是佛为超度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三身佛的说法,是汉化佛教的一个派别天台宗提出来的。大殿上三位佛形象相同,区别在于“印相”,也就是三位佛的身体姿态和手的动作不同。三身佛面前分别侍立着观音、地藏、文殊和普贤四大菩萨,个个面庞丰满,衣纹流畅,堪称雕塑中的精品。

龙兴寺的出名,还因为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碑,如果不是妄断的话,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有专家说,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座碑,就叫做“碧落碑”。对于碑名的由来,有说是取于碑文中的“栖真碧落”一词,有说是因为碑在碧落观中。但是不论碧落碑名称来由如何,只见其运笔神会意得,浑圆整齐,姿态妩媚,颇有名碑之大气。碑文没有年号,也无撰文、书丹、篆刻家的姓名,字形奇古,人多不识。文为篆体,共21行,每行32字,除去空缺,实有630个字。碑文的用字和结体,杂取钟鼎古籀,兼及小篆等,在前代诸家古体书法的基础上,加以“省变通借”,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了各种姿态优美、独具风格的新的古篆体,看上去规整而无匠气,舒畅且又秀逸,是历来金石家、书法家看重的珍品。《广川书跋》说:“(碧落碑)篆字奇古,引笔精绝,不类世篆学。”又言:“此碑超出相斯(李斯)窠臼,笔法已自深稳,以致《金石录》称其为‘前人论书率叹其妙绝’。”

如果没有相当的古文和书法功底,实在难以辨识和通读全文。因此,在立碑整整二百年后,即唐咸通十一年(870),有个名叫郑承规的人奉命用正书将碑文释出,刻于另外一石,以便后世识读和临摹。《潜研堂金石文跋》中记载了这件事,此碑“篆书奇古,小儒咋舌不能读,赖有郑承规释文稍可句读……要非精研六书,博涉古今者不能辨也。自宋以来,篆书家奉此为金科玉律,莫敢轻易一字”。《绛州府志》曾这样评价它说:“碧落篆文乃古篆之集大成者。”对此,我们虽然不敢轻易苟同,但至少可以说,它是研究我国篆字书法的一件珍品。

我不是书法爱好者,更不是书法家,对于书法的形体、功力,不敢冒昧品评,但我依然在碑前徘徊流连。我是为碑文的情深意笃而感动。这是一篇为母亲荐福之文,立碑的算是几位王孙公子。他们和平常百姓一样,对母亲充满了深深的眷恋,深深的思念,深深的爱戴。他们把这一切感情注入到了碑文的字里行间,母亲去世后,儿子们泣血号痛,悲伤欲绝。为了长远的纪念,他们向玄宗祈福,刻立了天尊石像。通篇碑文字字诚恳,句句真切,读来催人泪下,堪为祭母佳作。可见,天下可怜的不仅仅是父母心,儿女们的心也同样如此。思母之情,苍天可鉴。

龙兴寺内有一座神奇的塔,以寺而名,叫做龙兴塔。此塔原为八级,不知始建于哪个年代,因年久塌落,清乾隆四十年(1784)重包以外皮,并增高到现在的十三级。塔呈八角形,高约40余米,全部是用磨光的青砖砌制,塔身各檐下的椽、柱、斗拱,均为仿木结构,制做颇为精细。纵观该塔,结构精巧,体态秀丽,姿容壮伟。若值和风丽日,远天碧净,仰望宝塔,直指蓝天,颇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若是清夜来临,明月高照,银辉涂塔,景影相辅,虚实相见,极富诗情画意。当然,如能登上宝塔,一览古城新姿,山川风貌,也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和乐趣。

听着别人介绍,想着心亦驿动。我们沿着塔内楼梯拾级而上,钻出弓形的塔洞,眼前豁然洞天。近处,街道整齐,民居古朴,州府大堂,古绛三楼,荷式教堂,隋代园池等文物古迹,像一颗颗晶莹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绛美貌的画图中;远处,层峦叠嶂,逶迤洒脱,梯田吐翠,田野生辉,汾河像一条金色的玉带,蜿蜒曲折,迷离动人,缠绕在绿色原野的肌肤上。独身置立于塔顶,远离尘世,天地高深,宁静而清爽,仿佛走进佛界,似乎世已无我。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净,人会由衷地欢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欢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缺一不可。此时此地,我们就处于自然与文明之,心中充满了欢乐。可以欣慰地说,我真正地属于自己。

这座塔的神奇之处还在于有一种奇异现象,不知何年何月何时的不经意间,塔顶会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冒烟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为1941年,《重修新绛龙兴寺碑记》上载云:“光绪乙亥(1875),塔顶腾烟,佥为青云直上,为发达科名之征兆。”真可谓“天下之事,无奇不有”。虽说现在谜底难破,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古塔奇观之谜一定会被科学所解开。

佛教是宗教,也是一种文化,有着自身的佛义。我们走进佛教寺院,并不仅仅是游览名胜古迹,而是寻找着佛教文化的真谛,欣赏佛教的韵味。《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这样写道:“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为说法。”佛学者把它破译为:佛的任务就是要让众生觉悟,入佛知见,所以不得不依靠人间自己的语言来说法讲道。而人间的语言和思想都无法表达宇宙自然的大道,叫做道不可说,张口必错。语言文字只是一个载体而已,得到它们所承载的东西才是目的。我想,从佛寺出来,游览者或可成为一个觉悟者。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呢?如果喜欢今天的文章的话可不要忘记给我们点赞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给我们的建议也欢迎大家发表在评论区,小编都会仔细看的。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