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钟茂森博士: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佛教传播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3-01-25 09:26:17 作者: 阅读次数:
钟茂森博士: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这一句是讲要把十善业道落实在四如意足上面,四如意足也叫四神足。足就是指满足,圆满的意思,神足这个神代表我们的思惟、意识能够让他如意,这是现在人所希求的事事称心如意。怎么样才能够做到称心如意?古人真的很会用艺术来教学,你看古人的如意,大家都见到过,有的是用玉做的,它的头是弯回来的,过去人上朝的时候都会手扶著如意。如意是提醒什么?回头,告诉一个真理,回头是岸,我们回头了就得如意,不肯回头,还在迷惑颠倒,得不到如意。回头就是指放下,佛法里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海就是本经一开头所讲的「娑竭罗」,就是咸水海,就是苦海。在苦海里面你怎么能找到岸?你往前去找,愈找是愈苦,一回头,岸就在后边。所以就是让你放下,你放下,苦就没有了,四如意足教我们放下。前面三十七道品里面,第一科叫四念处,四念处是让我们有这个观念,观身不净这四个观念,这是让我们看破,看破就是让我们明白;四如意足是教我们放下,看破放下这是佛法的真谛。四如意足具体说明包含以下四条,第一条叫做「欲如意足」,第二叫做「念如意足」,第三是「进如意足」,第四是「慧如意足」。欲念进慧四条,这四条都希望如意,都得到满足。

我们先来看第一条欲如意足。欲就是我们讲欲望,也就是众生的希求,这种仰慕的事情,用我们现在人讲的梦想,这个名词。怎么样得到真正欲望、梦想的满足、如意?如果是在六道轮回里面永远得不到,如意足是一种超然的心态,当我们能够把欲望放下,你就得到欲如意足。你放下不,怎么可能得到自在?没听说过「欲壑难填」吗?你的欲望就像喝海水一样,愈喝愈渴,愈渴又愈喝,恶性循环,怎么可能得到如意?你怎么可能知足?知足了,放下欲望,你就得到欲如意足。

现代你看我们整个社会,包括学校里的教导,真叫是误导众生。教大家什么?欲望,还说什么社会的进步的动力是人的欲望,这句话听起来很可怕。社会的动力是欲望,这个动力把社会推到哪里去?大家都为了欲望,都在那里争利,互相的斗争,孟子说的,「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危险。现在不是讲国,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所以「上下交征利,其世危矣」,世界就危险了。天灾人祸你看为什么这么频仍,欲望真的是毁灭世界。为什么我决定要离开商学院不教金融课了,为什么?教不下去了。我们金融课的,经济的模型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的基础上,就是人要有欲望,人要竞争,如果没有欲望,没有竞争,现代经济学理论全部没有理论基础。所以一套都是在误导众生,再这么下去真的是误人子弟。像以前李炳南老师所讲的,将来可能堕二十层地狱,十九层的都没有,可能是二十层。现在确实放下了,放下教世间的这种学术,变成教大众圣贤觉悟,这等於是赎罪。过去误导众生,现在回头,现在回头是如意足,放下。

第二个四如意足所讲的是念如意足,念是指一心正住的意思。念要纯一,心要不动,就能够得到念如意,就自在了。就像《金刚经》里面,你看须菩提尊者他每天看世尊生活,这是世尊的常随众,就像我们现在老跟著师父,看著师父,每天看。早上起来,一直到出去外面托钵、讲经回来,世尊回来之后,洗完脚上座。有一天须菩提就看明白了,他就痛哭流涕,看到世尊真的是如意、自在。他就向世尊请教:「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请教这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念头应该住在哪里?怎么样降服我们的妄念、妄心?这是一般修行人都遇到的困惑,不知道念住在哪里,所以得不到念如意,世尊就给他讲了一部《金刚经》就教导他。

《金刚经》告诉我们什么?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的念住在哪?要住在无所住,就是念不要住在任何的地方,叫无所住,你没有下脚的地方,这听起来很玄。后面世尊还给我们讲一句「而生其心」,都没有下脚处还怎么生心?念头都无所住了又怎么生心?好像挺矛盾,真的我们凡夫不知道如何去下手。佛看到我们凡夫很可怜,真的教你这句话,你看根性利的人一听就明白,六祖惠能一听这句话「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大彻大悟,我们真叫做业障深重,老听都听不明白。世尊看我们真可怜,怎么办?教导我们一个特别法门,特别法门就是净土法门。教我们念,念什么?念阿弥陀佛,住在哪?住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其他的念全部放下,用这一念代替万念,就不住其他的妄念,只住在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念上。这就是相似的无所住,我不住万缘,万缘放下,然后提起佛号,就叫而生其心。你看这句话很简单,就念阿弥陀佛,这句就圆满达到。应无所住,我就不起妄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而生其心,所以这个叫做微妙难思的法门。你看《金刚经》的玄理就这么简单我们就落实了,凡夫也有落脚处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金刚经》已经圆满,得到念如意足。将来我们的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更是如意,极乐世界如意是到圆满,真的叫如意足了。

第三个四神足里讲的,四如意足里第三是「进如意足」。进是指精进,不退步,人在菩提道上进步就快乐、就自在,就得到如意足;如果人要是退步,当然就会生烦恼,后悔、懊恼都会生起来,就得不到如意。所以,要真正得到修行的法喜,我们要精进。修学佛法一开头都得吃苦,没进门之前这一段是最困难,得咬著牙拼命干。等我们进了门尝到法喜,这个时候别人拉我们退我们都不肯退,因为什么?得到如意足了,用什么方法?一开始的精进,得用功努力。精进这两个字关键在精,精是因,进就是果,你要得到进步要懂得修因,因就是精,精就是不杂。就像师父提倡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不要搞很多门,学这个学哪个,学得乱七八糟的,头脑糊里糊涂,不精,不精就不进,不进你怎么得到如意?所以师父上人告诉我们,修学净土法门要专精,一部经一句佛号足够,我们就念《无量寿经》,加上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这一生成佛足矣!这样的话,慢慢能够体会到功夫就得力,得力了,如意就现前。

第四个讲到是「慧如意足」。慧是指智慧,这个智慧是指般若自性的智慧,当我们修学前面的欲、念、进如意足,后面就能够产生慧如意足。通过修行、修德能够启发性德,自性的智慧能够流露出来。慧表现在心不颠倒,他不散乱,怎么修?前面修念如意足,你的念纯一。比如说我们念阿弥陀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念如意足修成功,也是精进修成功了,你慧就现前。《弥陀经》里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讲的念如意足,慧就是指心不颠倒,这是智慧现前。这四如意足建立在十善业道基础上,我们在这上面精进,能够得到身心轻安快乐。身心都得到轻安,轻安就是法喜,离开了烦恼你就得到轻安快乐。身轻安,就是你身体觉得很轻便,走路都快了,好像身体弹性增加,柔软度增加。为什么?因为你心态柔软,身就柔软,心就快乐,这是你修四如意足的果报。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