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那些佛寺里的浴室

[佛教传播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3-02-05 09:26:15 作者: 阅读次数:
那些佛寺里的浴室

大家好,欢迎关注我的康复聊故事,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那些佛寺里的浴室

沐浴是我国人民早已存在的传统习俗,是个人卫生的主要措施之一,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更为普遍。佛教是从古印度东传而传入中国的。随着佛教的东传,佛寺建造浴室专供僧人沐浴的佛门习规也传入中国,中国的僧侣亦是严格遵循佛门沐浴这一习规的。在中国有“高辛氏始造为福”之说,在古印度则称佛祖释迎牟尼教人造浴室。唐代高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称:“世尊教为浴室,或作露地砖池。”后秦时期,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十诵律》中,记载了释迦年尼关于沐浴的故事和演说。

有一位僧人患了严重的皮肤病,去向当时的名医者域求医问药。耆域说这种病必须通过沐浴才能治愈。僧人按耆域所说,沐浴浸泡身体,果然恢复了键康。后来,释迦牟尼知道了这件事,不仅严格要求僧侣们进浴室沐浴,而且还向弟子们宣扬造作浴室的五大功德。东晋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听法品第三十六》云:世尊告诸比丘:“造作浴室有五功德。云何为五?一者除风,二者病得差,三者除去尘垢,四者身体轻便,五者得肥白。是谓,比丘!造作浴室有此五功德。是故,诸比丘!若有四部之众欲求此五功德者,当求方便,造立浴室。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释迦牟尼意思说:沐浴大有益处。第一,可以除去身上的污垢;第一,可以使身体清洁、精神舒畅第三,可以消除寒冷及由此引起的疾病;第四,可以治疗皮肤和肌体的风疾;第五,可以使身体时时保持健康。沐浴有如此多的好处,所以佛祖释迦牟尼提倡造立浴室。

释迦牟尼不仅教人造浴室,而且还教人建露天浴池。《维摩诘经》亦称: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浴于无垢人。”所谓“八解之浴池”,就是佛祖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最理想浴池。唐代高僧义净赴印度求法,将自己在印度所见僧人日常行仪法式,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其中就有寺院僧人在浴池沐浴的描述:“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日晨时,寺呜楗椎,令僧徒洗浴。”一个寺院就有十余所大浴池专供僧徒晨起沐浴。

中国僧人建佛寺沿袭了印度寺院规制,必设浴室院;中国僧人也严格遵循印度僧人沐浴的习规,在《阿含经》、《僧衹律》等佛经中均有劝人多造浴室的文字。中国的寺院建有浴室,在南北朝时人的笔记中就有记载。洗浴是佛事前必须做的,因而寺院一般建有浴室。早在东汉安世高就译有《温室洗浴众僧经》云:

佛告只域长者,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何谓七物?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

何谓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隐二者除风,三者除湿痹,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热气,六者除垢秽,七者身体轻便,眼目清明,是为除七病。得七福者,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二者所生清净面首端正,三者身体常香衣服净洁,四者肌体濡泽威光德大,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六者口齿香好所说肃用,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服。

后来译入的佛经中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后秦时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共译的《十诵律》载:外国浴室,形圆犹如圆仓,开户通烟,下作伏渎,外出内施,三擎阁齐,人所及处,以現盛水,满三重阁,火气上升,上阁水热,中阁水暖,下阁水冷,随宜自取用,无别作汤,故云:“净水”耳。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卷四记载隐士赵逸领宝光寺僧人掘得晋代浴室遗址,可见晋代宝光寺就设有浴室:宝光寺,在西阳门外御遣北。有三层浮图一所,以石为基,形制甚古,画工雕刻。隐士赵逸见而叹曰:“晋朝石塔寺,今为宝光寺人问其故,逸曰:“晋朝三十二寺尽皆灌灭,惟此寺独存。”指园中一处,曰:“此是浴堂,前五步,应有井。”众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按隐士赵逸所说,晋代仅洛阳一地就有寺院32座,宝光寺设有浴堂,其他31寺应该也设有浴堂。敦煌壁画中有描绘寺院僧人沐浴的场面,就是寺院设有浴室的佐证。

随着南北朝佛教大兴,到了唐宋时期,佛寺建筑已成定制。唐代僧人道空在《戒坛图经》中称,寺院建筑布局一般为主院两侧的东西跨院各纵列六座小院落,主院北侧左右又各横置六座跨院,总计24院,即所说的“瑰琳宫二十四院”,其中有天王院、吉祥院、地藏院、左会院、净士院、真身院、浴室院,等等。宋以后,禅宗“七堂伽蓝”式的寺院中,包括山门、佛殿、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即厕所),浴室成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谓“伽蓝”是梵文音译“僧伽蓝摩”的简称,意译为“众园”,亦作“僧院”,为僧侣居住、诵经的场所。北宋僧人赞宁《僧史略》卷上云:“僧伽蓝者,译为众园,谓众人所后,在乎园圃生殖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因佛祖释迦牟尼在众园聚徒说法,故而僧院亦用“伽蓝”来表示。“七堂伽蓝”即设有七堂的寺院。由此可见,中国寺院和印度寺院一样均设有浴室以供僧人沐浴。寺庙僧侣因为必须清心净身才可以礼佛,所以寺院中沐浴设备相当完善。

佛寺设立浴室自然是为僧人沐浴的,沐浴的目的是净身而洁心,而佛寺的浴室往往充满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据《梦义六帖》载,佛寺浴室内要画有生,老、病死、牢狱之神的五天使像还要供奉在沐浴时得到启示而彻悟成正果的跋陀罗。佛祖有弟子十六罗汉,后在中国发展为十八罗汉,他们是受了佛祖的嘱咐,不入涅粲,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的。十六罗汉的第六位是跋陀罗尊者,跋陀罗的意思是“贤者”。他出家后修成罗汉,成为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名侍者。据《楞严经》称,他主管寺院浴室和僧人沐浴的事务,所以中国佛寺中的浴室常供奉他的像。据说践陀罗的悟道与沐浴有关。有一次,跋陀罗与十五个同伴在僧人沐浴时走进了浴室,他也脱衣入池。当他接触到水后,忽有感触:“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人们身上所沾染的污垢并未因洗几次澡而得以“清净”,六根并未净。跋陀罗是因触水悟道,故佛家称其为“触尘圆通”,亦称“贤护著萨”。禅宗浴室有供奉跋陀罗像的规定,就是根据他以水证得圆通之故。

《首楞严经》卷五云:“跋陀婆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裕僧时,随列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今佛寺浴室,又名“宣明”,即依此说。据《罗汉图赞集》所引清乾隆考证,此跋陀婆即《法住记》十六罗汉中之第六跋陀罗。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