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老菩萨讲解夏莲居大士念佛法
其一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 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第一则共四首,是夏师甲申(一九四四)年在念佛道场中所作。夏师领导佛七,十分严格如法,正式参加者,都是闭关念佛,这四首正是关中所作,启发大众,认真修持。所说皆大修行人从真实履践得来,修净业者当依为指南,故莫因未见惊人之语而忽之。
第一首先讲念佛的人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是要防止的。头两句是“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念佛的时候,思想不集中,提不起精神来。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无精打彩,杂念无穷,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个是最忌了。还忌讳“字句模糊”。这一句佛号,声音出来是模模糊糊的。别人听不清,自己也听不清。故云“己尚不闻佛岂闻”。“先快后慢”,一上来念得很快,越念越慢,越慢越没劲。“既无音节”,音节指音声的节奏,共修念佛时用的鱼磬,统一大众的音节,保证了大众所念共同的内容。个人念同样可用鱼磬,不用鱼磬同样要有音节。音节调适,念佛容易摄心,法益加大。相反,一句佛号中六个字,不论某个字所占的拍子,时而一拍、半拍、1/4拍、1/8拍,那么整个佛号每句在变,念得乱成一片,还谈什么摄心。不但时间上每个字安排得很好,声音的高低轻重也合节奏。节奏很重要,普通的举臂抬腿,若合节奏,便成舞蹈。所以念佛若有节奏,就像流水潺潺,自然合韵,念佛易于成片。
无音节已不好,加之以“又不联贯”就更差了。后句不接前句,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联贯怎么能相继。“心不应口”,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着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至于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不用担扰,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要诀。关键是提起这一句佛号。“声不摄念”。“声”,指念佛时嘴里发出的念佛声,这声音有很大作用,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所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都摄六根”,首先就把舌根、耳根都摄住了。你这时听的是佛号,念的也是佛号,想的也是佛号,意根也摄住了。手持念珠(身),眼看佛像,鼻中所闻是供佛所燃的香,所以这三根也都摄住了。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一般我们自修,以金刚持最好,就是刚刚有一点声音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不是很大。这样念既有声音又养气,叫金刚持。默念也可以听,不过默念听起来要累一点。声音大小可以灵活,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念,用声音摄住念头。如果你念得很清净,就可以小声地念,金刚持或再小一点都可以。要有声,要听这个声。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古人说:“以音声作佛事。”极乐世界是法音宣流,听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个人听到寺庙中钟鼓梵呗之音,自然内心清净。你念的这声佛号就是法音,如果你念得既有节奏又相连贯,你念时恳恳切切,清清净净,你所念的这一声,就是妙德音声,所念是万德庄严的佛,其声自然是万德庄严之声。这样殊胜无上的妙声又从耳根流入心地,加持自心,自感自应微妙难思。关键之处在于自听。
“轻忽养识”。如果念时自心烦杂散乱,所念之声,必然嘈杂难听。心不专注双耳也就失灵,所念之声自然毫无摄念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焉有都摄六根的作用。能引起的反是有害的恶果——轻忽养识。这是佛教里一个常用的成语。你很轻率地念,你不是转识成智。你是在培养识。咱们的修持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咱们念佛就是把分别的意识转成妙观察智。要使他转呀。你这么去念,又无音节,散乱。精神涣散,又不连贯,自己心里想的跟嘴里念的不一样,所念声音也摄不住心。这种念法不是转识是养识。识在那儿休养了,这正是“古德所叹”呀。就这样念太可惜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净土难信,你还肯念。但是你就这样念哪,所以古德很叹惜呀。这样念就“永难成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很难,首先须达到念佛成片。我们要念到成片,少则十几句,多则三十句,五十句,再多你有一串、二串,这个里头心不跑动,自始至终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成片。自己的水平是什么,自己完全可以知道。所以像上头这种念法,就“永难成片”。这是不好的,是要避免的。要避免易生偏差的地方,而集中精力面向着光明。
其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 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第二首:前一首指出念佛所禁忌,力加排除。下三首相反,指出应遵循的道路。下面的第二首正是针对前一道而说的。“声和韵稳”。“声和”指念佛的声音和谐、和美、安和。声音很有关系,念得很尖躁嘶哑,声音不和。人听到美妙清净庄严的声音,自然心旷神怡身心安和。相反,令人心乱,焦躁不安。“韵稳”韵是和谐的声音,又指高雅的神韵气度。稳是安定妥贴之义。韵稳是指音声安和沉静,气韵高雅。自然而然有一个韵调。“字正音圆”,字音要念正,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有许多人念得音不准了。最主要是阿字,应读作国音字母中的丫(啊)字。初念的人如不准,要把字念正,久修的人已经念惯了,改不过来,你就照常念吧,不要改了。但是你要知道,念阿弥陀佛是正音,你不要劝别人把阿字改成你念的音就好了。如来悉知悉见,知道你念的是佛。但是只从音声方面对你身心的好处来说,就要求你字音念正呀,并且声音要圆。圆的对立面,尖劈嘶哑等等,这类声音一触子耳当下心中痛楚难过,精神不适,圆和善雅之音使你听后,心里欢喜舒畅、安静、清净。音乐很重要,感人很深。古琴和现代摇滚乐听了之后,反应绝对不一样。好的古琴跟一般的古琴又不一样,好的古琴弹奏入妙之时,你听几声,当时就妄心平息。声音关系很大,所以自己念佛的音声要圆和。
“恳切绵密”,恳切,恳恳切切。我念佛就如在佛前,或如在大海惊涛骇浪之中乞求佛菩萨的救度。这样每念一声,都是从至诚的内心发出来的,是在呼叫,是在求救,恳切恳切:南无阿弥陀佛。要一句跟一句,这就是绵密,也就是净念相继。在已有定课的人,首先要求在定课之中很绵密,这时候不要打闲岔。再进一步的话,那就不仅仅是在定课之中是绵密,要能贯彻到随时随处,都要常常提起这一句。这个事情难不难呢?事实上谁阻止你不准你念?你要念就念嘛,完全自由自主,所以说不难。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十分希有。随时随地都有一句佛号,要能到这样,成片也就没问题了,那就快要事一心了。净土法门好就好在这里,世人能够做到,不是高不可攀的。要你开悟,那就难了,不是人人都能的,你也有可能性,但要做到就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恐怕一亿之中也难得一个半个。在中国你能数出十个开悟的人吗?念佛往生就不是这样了,谁都可以念。要绵密,老有这一句,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自己不肯念。烦恼一来,人就不肯念了。生气,着急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恼,我很高兴呀,今天来了很多宾客,大家狂欢呀,谈得很好呀,这就是烦恼。它打你的闲岔。其实烦恼中照旧可以念,只是自己不肯念,若能绵绵密密,恳恳切切地念下去,自然会成片。所以念佛往生的事例时时可以听到。
“沉着安闲”。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的病处。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绪,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紧张,很着急。这就是有求的心了。念佛的殊胜就在从有念暗合无念,从有求而契到无求,从往生证无生。要沉着,沉着镇定,没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要安闲,有的人努力,但由于急躁情绪而陷入紧张、忙乱、焦急之中,与圣教背道而驰。“安闲”两个字又进一层,不但镇定,而且是万缘都一齐放下了,无取无求,所以是天地间一个大闲人。心中只管念佛,一句圣号朗朗现前,既无挂碍又不颠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见安闲两字十分重要。相反若有急躁情绪,想见佛见光,想有瑞相,这样去念,念出毛病来了。并不是念佛念出毛病来了,是你那个急躁情绪出的毛病。我们很安闲,为什么能安闲?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有人说我怎么还念不好,还有妄想,还有什么什么,就往生无分了。这是他自定的规章,不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师讲得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有没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发愿,真的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欣慕极乐愿求往生呀?实际上很多人还是留恋,尽量想多活几年呀,听说那里有点气功,自己马上想去练一练呀。想长生不老,正是留恋这个世界。所以欣慕极乐,要发大愿。这多劫以来曾做过自己亲眷的一切众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么才能度众生呀,我还是在苦海中挣扎的一个人,当下毫无能力救度别人,只有往生之后,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来救度亟待我救度的这一切有亲的人。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大愿力呀!有信有愿自然会念,就一定往生。所以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大家想往生的话,大家先在信愿上下功夫。六信,我这六信是不是具足了,我这愿是不是真切。信愿切的话,你决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话,心里就不会急躁而自然安闲了。
“声合乎心,心应乎声”。从诚恳清净心中发出的念佛声自然和谐宁静,妙善高雅。这句微妙的念佛音声,经历自耳而达本心,所听正是所念。所以自然相合,声合于心。这个声音是万德庄严的佛号,也就是万德庄严的音声。这个声音从耳根而入,是自心所念。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自心必与所闻之声相应。声合心,心应声,故云:“心声相依。”简浅说来,我念佛,念佛有声,声音又帮助了我。由我发声,声又助我,所以说是相依。这样念下去,用不着排除妄念,“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 念头如线 分则各离 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 口不离念 如线贯珠 相续不断
第三首:“佛号如珠,念头如线”,你如果不念的时候,这珠子一颗一颗都散了,这是“分则各离”。一念呢,拿线一穿成了一串。所以念佛就是把佛号穿成串,这是“合则成串”。“心不离佛”,这就要求能随时随地心中不离这句佛号,这事并没有任何人拦着你,没有任何人干涉你,就看你自己肯不肯呀,要做到心不离佛,先须“口不离念”。口念比较容易,口里念时,心不见得在佛上,心在佛时则口里必能念佛。嘴里头老念这一句,“如线贯珠”,像是用线穿珠子,就是一句跟一句,“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专念 未能不乱 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 功效自见 无须问人 还请自验
第四首:“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这是末后一首,指出了当前修净业行人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看到秦译(罗什大师译)中,一心不乱,于是个人体会,就认为:不念到一心不乱,就没有资格往生。但能念到一心不乱的人极少,念了几乎一生还没念到一心的人,就悲观失望,消极苦闷。实际上这并不是释尊教法的原意。这一点《无量寿经》的功德最大了。《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所要求的根本条件只是一向专念。
我们根据玄奘大师所译“系念不乱”,与《无量寿经》的“一向专念”,可以肯定一向专念是往生的必备条件,“专”字有专一不变与专心持念两方面的意义。既是专心在念,即是唐译的“系念不乱”。
当然,达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上三品是更好,但是未达到一心,先须要专念。专一不变是针对见异思迁的人说的。一山望见一山高,总是不能安于自修的法门,今天想参禅,明天又想学密,念了两天佛,又羡慕外道的气功,这样的人学什么都是白费事。我们是佛子,当依本师释尊的慈悲教导,末法修行,唯有念佛法门可以解脱,应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未能不乱,先学成片”。达到一点都不散乱做不到,先叫他成片。我不能整个不散乱,但我有几十句能成一片,在这几十句中没有杂念了。这都是真实用功人的情况。那天我碰到一个人,他说他自己要能找两句念得清净的都没有。我说你这是实话。可见不容易,所以应该咬定牙根,脚踏实地,先学成片。“真勤真专”,要真正的勤。“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不到极冷的时候,梅花怎么会开扑鼻的香?由于“寒彻骨”呀。这不是件小事,我们多少劫来在生死中流浪,释迦牟尼佛说:光说变白狗,我的骨头都有须弥山那么高。六道中轮转,无量的生死,现在要在这一生中,把他扭转,不再轮回了,这是我们不能不解决的一件大事。真正是自己本身的一件大事,别的都是儿戏,都是肥皂泡,如梦幻泡影。再好再好也是肥皂泡,非常好看,但它必定马上就要破。我就快八十了,转眼就要破了,一切苦空无常。所以要真勤真专呀!专一呀!最不好是十八般武器样样会弄,件件稀松,刀枪剑戟样样能耍,可是要杀敌制胜,哪件都不管事。有人是什么都修着一点,既在打坐又想参禅,既修净土又学密宗。又要念阿弥陀佛,又要念地藏王菩萨,还要念点观音菩萨,再加一点黄财神法,这不是真实修行,是在开玩笑。“真勤真专”,必有功效自然可见,故云:“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上一篇:黄夏年:提高生活质量重在修心
- 下一篇:黄忠昌居士:止语的好处
- 普门品全文念诵及回向完整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作明佛母心咒念100万遍后的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太上清心咒口诀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坛经两则原文及翻译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经常听金刚经有啥好处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高三学佛老师“独特的课外
- 高三辅导老师用《礼佛大忏
- 高中生学佛后提前一年梦见
- 高人看到,他一心造大恶,
- 高人看到:他一心杀人,恶
- 高僧之死:用涅槃唤醒人类
- 高僧传授对治一切恶疾、绝
- 高僧传记 《影尘回忆录》
- 高僧传记《影尘回忆录》因
- 高僧圆泽偈语应如何解?佛
- 高僧大德关于念佛着魔的开
- 高僧大德对净土宗偏差之指
- 高僧大德开示:什么是“隔
- 高僧故事:三千门人的鸠摩
- 高僧故事:东晋时代杰出的
- 高僧故事:弘法要消己恶行
- 高僧故事:忍辱负重舍命护
- 高僧故事:忍辱负重舍命护
- 高僧故事:忍辱负重舍命护
- 高僧百解028:佛教伟大的三
- 高僧眼中的4种人生状态你属
- 高僧眼中的五种人生状态 你
- 高僧眼中的几种人生状态
- 高僧观因缘:现代作家已经
- 高僧详解一些婚姻家庭疾病
- 高官单恋的美貌才女所写的
- 高官单恋的美貌才女所写的
- 高山仰止话高僧
- 高山杉︱发现《华严法界观
- 高山杉︱过去两年上拍的西
- 高振农教授:《华严经》在
- 高振农教授:《法华经》在
- 高振农教授:怀念恩师吕澂
- 高振农教授:欧阳竟无《佛
- 高振农教授:民国年间上海
- 高振农教授:民国年间的上
- 高振农教授:马祖道一与江
- 高振农:台湾佛教发展得益
- 高振农:怀念恩师吕澂先生
- 高效用时的典范!释迦牟尼
- 高僧:35岁前不破戒可成佛
- 高僧鸠摩罗什
- 高僧预知时至留下一句话后
- 香港佛诞假期过后沪深港通
- 高层曝皇马若四大皆空齐祖
- 高考倒计时5天,如何轻松备
- 高僧赠你珍贵的好命秘籍
- 高僧预知时至自在往生,七
- 香港修例动摇国际社会对香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几件大
- 高僧选方丈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香仁波
- 香港大屿山观音寺福田组朝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女性一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香仁波
- 香港天空佛祖显形 照片引市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和
- 高原僧侣骑自行车打篮球 体
- 香港天空佛祖显形照片,引
- 香隆立嘉措:真真实实去了
- 高原医学的奇葩——藏香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画如
- 香港展出全球最大的38米高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学习对
- 香港提升泰国外游警示级别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夫妻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安心法
- 香港晒佛节 晒全球最大药师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帝王与
- 香港畅怀长老赠送黑龙江大
-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当下承
- 高清五百罗汉图
- 高福来居士念佛故事
- 香港西方寺方丈宽运大和尚
- 香港西方寺隆重举行永惺长
- 马明博:终南山净业寺品茶
-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 马明博:香为佛使 香藏秘趣
- 达真堪布:修了三年准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