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五)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阿难尊者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就像您所说的那样,看不见身体里面,说明心没有住在身体内部;而身体和心能够互相知道,不会分离的缘故,说明心也没有住在身体外面。所以我现在想啊,知道它在一个地方了。”
{思惟}:“思维”的不同写法,意思一样。
阿难尊者很幽默,他专门用第六意识的推理思维来回答佛陀,似乎,结果是啥,倒无所谓了。只要呢,哎,找个地方,把心放在那里就行了,就算完成任务。
佛言:处今何在?
“佛陀问道:你说的地方在哪里呢?”
既然阿难说通过思维,找到了心所在的那个地方,佛陀就继续追问。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
“阿难回答:这个明了觉知的心,既然不知道体内的情况,却能够见到外面的景象,以我现在的思考,它应当潜伏在眼根里面。”
{思忖(音:“村”的第三声)}:忖就是思维、揣度。
{潜伏根里}:阿难尊者的意思是说:识心潜藏在眼球里面。眼根,就是眼睛,也就是眼球。
关于其中具体原因,阿难尊者继续回答说: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就好比有人,用透明的琉璃做成了两个小碗,扣在两只眼睛上面(呵,这就好像眼镜啊),虽然它扣住了眼睛,却并不影响眼睛看东西。于是,随着眼睛看见,同时,藏在眼睛里面的心也随即就可以认识和分别了。”
“以我的思考,能知能觉的心之所以看不见体内,是因为它在眼球里面的缘故(被眼球内侧的不透明的东西,比如肌肉等等,挡住了);之所以把外面看得清清楚楚,没有任何障碍,是因为它藏在眼球里面,而两个眼睛(往前的方向)又像琉璃碗一样是透明的缘故。”
{琉璃碗}:用琉璃做成的碗。琉璃,是一种透明的宝物,类似于有颜色的水晶,颜色是天青色,也就是晴天万里无云的时候,天空的那种颜色。
{彼根随见,随即分别}:“彼根”是指“眼根”,也就是眼睛。因为,能见的是眼睛(眼根);能了知与分别的,则是心(意根)。现在,阿难尊者说心潜藏在眼睛里面,它们是一体的,所以,才正好可以随见,而随即分别。
心识藏在眼球内部,这仍然是无比荒谬的。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否?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心潜伏在眼根里面,就好比有人用琉璃碗扣在眼睛外面来看东西。那么,这个人用琉璃碗里面的眼睛(好似被关在琉璃笼子里),能够看见山河大地,它是否也能够看见琉璃碗呢?”
{琉璃笼眼}:琉璃碗里面的眼睛,好似被琉璃做成的笼子关住了一样。
这就好比如今戴眼镜的人,既可以透过眼镜片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也可以隐约地看到镜片,比如上面有了划痕,有了水汽,等等,虽然很透明,还是可以看到的。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是的,世尊。这个人用琉璃碗里面的眼睛,确实能够看见扣在外面的琉璃碗。”
同理,如果咱的识心确实藏在眼球里面的话,它也应当可以看见眼球,至少看见其中的一部分才对。而事实上,似乎没有人可以看见自己的眼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假如你的心,确实像琉璃碗扣住了眼睛那样,是被自己的眼球包在里面的话,当它透过眼球看见山河大地的时候(如前文所论述,同时,它也应当看见眼球),为什么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球呢?”
{汝心若同琉璃合者}:这句经文很浓缩,概括了前面好几段的论述,需要仔细理解。
人是否可以看见自己的眼睛呢?如果不借助于工具的话,大概是不行。不过,从辨析的角度来说,需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考虑到一切“可能性”,而予以各个击破,才是智慧之王道,世尊就是如此。因为,无论人们能够看见自己的眼睛,还是不能够看见自己的眼睛,这仅有的两种“可能性”,最终,都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请看世尊的论证: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假如心能够看见眼睛的话,眼睛就和外面的境界一样了(这样的话,“见”和“眼睛”就分开了,不再是一体。而心呢?如阿难尊者的说法,此时却藏在眼睛里,于是,“心”和“见”也就分开了),又怎么可能做到“随见,而心随即分别”呢?”
“如果心看不到眼睛,又怎么能说这个明了觉知的心,潜藏在眼根(就是眼睛)里面,被眼睛所包裹,就如同前文那个琉璃碗扣住眼睛的比喻呢(在那个比喻里面,眼睛是可以看见琉璃碗的)?”
“所以,应当知道,你说那个能知能觉的心,潜藏在眼根里面,就如同琉璃碗扣住眼睛的情形一样,没有办法成立。”
{不得成随}:前文所说的“彼根随见,随即分别”就不成立了。
实际上,在第三处征心当中,阿难尊者前文所说:“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这段文字,就是一个典型的“因明”论题,其中,包含着“宗”、“因”、“喻”三要素,现列出如下:
宗(论题):此了知心,潜伏(眼)根里
因(论据):彼根随见,随即分别
喻(比喻):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
而最后一段文字,世尊破斥这个论题,就是分别从“因”和“喻”着手的。其中:“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这是从其“因”,也就是“论据”的角度来破斥,一旦“论据”不成立了,论题也就被否定了。而“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这是从其“喻”,也就是“比喻”的角度来破斥,一旦其本身的“比喻”不成立了,论题也就被否定了。
因此,《楞严经》当中,乃至于许多佛经当中,法义论述是极为严密的,其中富含着“因明”的学问(类似于咱如今的逻辑学“三段论”吧,据说,会更合理一些),对此,大家需要有所注意,才能够真正明了其中的法味。由于我自己对于因明所知甚少,没有办法依据因明学来仔细讲解,所以,后文,仍旧只是依照经文,粗略疏通法义而已。
(第三处征心结束,以下是第四处征心)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阿难尊者恭敬地向佛说道:世尊!我如今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所有众生的身体,都是内脏在里面,而五官的窍穴在外面。里面有内脏挡着,所以是黑暗的;外面有五官相通,所以是明亮的。现在我面对着佛陀,睁开眼睛就能够看到光亮,这就叫做见到了外面;闭上眼睛就能够看到黑暗,这就叫做见到了身体里面。这个道理对不对呢?”
{腑藏}:也就是“腑脏”,在中医当中,把人的内脏划分为“五脏六腑”,也写作“五脏六府”,其中,“五脏”是:心、肝、肺、肾、脾;“六府”是:胃是脾府,胆是肝府,膀胱是肾府,大肠和小肠是心、肺之府,三焦是命府。
{窍穴}:指身体内外相通的器官,例如五官,和大、小便处,等等。
在这里,阿难尊者第四次回答世尊,关于“唯心与目,今何所在”的问题。他的答案和第一处征心当中是一样的,仍旧认为“识心住在身体内”,虽然这个论题早已经被世尊驳斥了,但是,聪明的阿难,再次进行了解读。他认为,识心住在身体里面,睁开眼的时候,透过“窍穴”就可以看见外面的光亮;而闭上眼睛的时候,往里面却被“腑脏”挡住了,所以见到了黑暗,这也算是见到了身体内部。
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不过,这种解释仍然是荒谬的,请看世尊如何予以破斥: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佛陀问阿难尊者:当你闭上眼睛,见到黑暗的时候,这个黑暗的境界到底与眼睛是相对应的,还是不相对应的呢?”
这里的“对”,是“相对应”的意思,或者说,“对面”的意思。“能见”的眼睛,与“所见”的境界,必然是“相对应”的,是“对面”的,才叫做“见”。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如果所见到的黑暗,是与眼睛相对应的,是对面的,黑暗就应该在眼睛的前面(也就是外面),怎么能把它当做是身体内部呢?”
“如果非要认为,眼睛所对应的黑暗就是身体的内部,那么,当你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没有太阳、月亮和任何灯光的时候(这时,眼前只见到黑暗),难道房间里的黑暗,也成了你的内脏不成吗?”
{焦腑}:此处泛指内脏。
经过简洁有力的论证,世尊破斥了“黑暗与眼睛相对应”这种情况下,“所见到的黑暗是身体内部”之谬论。下面,还有一种可能性: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
“如果说眼前见到的黑暗,和眼睛是不相对应的,那又怎么能够叫做看见呢?”
所谓的“看见”,必然是咱的眼睛,找到了对面(也是外面)的一个目标,无论看见的是“黑暗”也好,是“光明”也好,都必然是在眼睛的对面,也在外面。
可是,就有一些人,非要钻牛角尖,非要认为,眼睛往内部也可以看见,所见到的黑暗,就可以是身体内部。于是,世尊继续针对类似观点进行驳斥: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
“如果非要说,眼睛离开了外面的境界,反过来往回也能看见的话,那么,闭上眼睛看到黑暗,把这叫做看见了身体的内部。但是,同样的道理,睁开眼睛也应该可以往回看见身体的明亮部分,比如自己的脸,为什么不能够往回看见它呢?”
“假如眼睛无法反过来往回看见自己明亮的脸,那么,它同样也不能反过来往回看见体内的黑暗。”
“假如眼睛真能够反过来,往回看见自己的脸,那么,这个知觉明了的心,以及眼睛本身,就漂浮在身体外面的虚空当中了,哪里还会在体内呢?”
这段经文文字很简练,需要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才能够明了世尊严密的推论过程。
推论和推理,运用的是第六意识的思维观察,当然,对于佛陀来说,那叫做“妙观察智”。然而,所谓的“转识成智”,其实没啥好转的,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只不过,对于分别的内容和结果不再执着了,那时,咱的心犹如虚空一般,通畅而包容,无论如何分别,都是自在的,那就叫做“妙观察智”。
下面,世尊继续驳斥前文“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的可能性,予以彻底的摧破。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有些多余,但在古印度因明的严密角度来看,还是有必要的。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若是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如果你能够看见自己的脸,心和眼睛就跑到了虚空当中,自然就不再是你的身体了。否则,如果跑到了虚空里,也可以是你的身体的话,那么,如来现在也能看见你的脸,也在虚空当中,如来岂不也成了你的身体?”
“这样的话,你的眼睛能看,就已经代表了心的知觉,身体就应该不再另外有知觉了(这是指如来也成了阿难的身体,也有一个知觉。于是,阿难有了两个知觉,这是不可能的)。”
{身合非觉}:你的身体(此处指如来的身体成为了阿难的身体)就理应当不再有知觉了。“合”,就是“理应当”。
可是,就有一些人,执着于自己可以有两个知觉,那该咋办呢?对此,世尊继续予以破斥: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假如你坚持认为,身体和眼睛可以有两个知觉的话,那就应该有了两个知觉之心(“若实有知别无佛”,知觉即是佛)。这不就等于说,在你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将来可以成就两尊法身佛吗?(在梵文当中,佛是觉性的意思,也就是知觉。所以,一个人有两个知觉,将来就会成就两尊法身佛,依据大乘佛法,这是极为荒谬的)”
“所以,应当知道,你所说的,见到黑暗就叫做见到了身体内部,没有办法成立。”
{应成两佛}:这里的“佛”,是指法身佛。虽然如来可以千百亿化身,不过,法身无二尊。
经过一系列严密的推敲,对于阿难尊者试图以“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来重新证明“心识在身体内部”,世尊予以了彻底的驳斥。
(第四处征心结束,以下是第五处征心)
- 上一篇:达真堪布:有这样的心态,成就就快了
- 下一篇:达真堪布:最美好的言语与面容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白衣大士神咒全文
- 《阿弥陀经》全文念诵文字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宝箧印陀罗尼咒21遍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摩利支天咒手印图-摩利支天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大吉祥天女咒快诵7遍
- 弥勒佛心咒的正确读音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读诵《金刚经》好处很多很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赞叹一心念佛堂不可思议
- 赞叹莲花苑不可思议
-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藕益
- 赤松德赞“文殊菩萨”
- 走为上计的战例
- 走出性欲的误区
- 走出色欲的毒潭
- 走向光明
- 走向天国的路
- 走读广宗寺:仓央嘉措与阿
- 走路禅修的方法
- 走近十一世班禅:喜欢高科
- 走进尼姑世界
- 走进泰国:一起揭开佛教之
- 走马观香港:闹市中的清修
- 赵一澄:一位导演的学佛心
- 赵州吃茶
-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 赵朴初僧才教育思想探析
- 赵朴初年谱1977
- 赵朴初诞辰108周年 周恩来曾
- 赵朴初谈中国佛教的过去和
- 赵朴老的钥匙、真经、金拐
- 赵朴老的钥匙、真经、金拐
- 赵玉莲老居士往生纪实
- 赵若舟:达尔文的生物学错
- 赵薇周讯等明星谈吃素的好
- 赵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赵金海居士(舍利花)
- 赶快孝养父母公婆天降福
- 赶考学子路遇女尸将其安葬
- 起什么念头,生什么病!
- 起信与唯识(上)
- 起底心灵法门:自称菩萨化
- 起心动念的心与命运的根本
- 起死回生录(1)
- 起说之门,说之为口
- 超全的食盐妙用
- 超定法师:了义不了义的抉
- 超定法师:修行直从忏悔观
- 达真堪布:表里如一地按次
- 身病难医 心病好医
- 达真堪布:你诵持的经咒是
- 达真堪布:什么样的人可以
- 达真堪布:写给自己的法语
- 达真堪布:怕消业困难?你
- 达真堪布:福报从内心的快
- 达真堪布:因果面前,一顿饭
- 达真堪布:因地结善缘,果
- 达真堪布:你这样做,才叫
- 身边准得出奇的因果报应如
- 达真堪布:要想获得永恒的
- 达真堪布:仅仅今生今世所
- 达真堪布:种善根、结善缘
- 达真堪布:怨恨留沙滩,恩
- 达真堪布:圆通灵活,随机
- 达真堪布:因改了,果自然
- 达真堪布:依佛法能解决所
- 达真堪布:恶缘成熟之时
- 达真堪布:从今天起把不好
- 达真堪布:圣者的吸引力
- 达真堪布:总有些你帮不到
- 贾国勇丨方广寺银杏黄叶,
- 达真堪布:因改变了,果自
- 达真堪布:保护好身体这座
- 达真堪布:您真的清楚什么
- 达真堪布:从因到果有多远
- 真正戒掉邪淫的人会有这3种
- 达真堪布:修出离心是解放
- 达真堪布:在佛菩萨的呵护
- 达真堪布:因果才是最准确
- 真正戒淫的人就会出现清净
- 贾国勇丨玉兔佛塔,风吹笛
- 达真堪布:惭愧心是消业的
- 达真堪布:从这个角度来讲
- 真正能戒除邪淫的方法,切
- 梦与鬼交二十年,珠兰取根
- 达真堪布:想尽一切办法把
- 达真堪布:他们都是我们宿
- 达真堪布:修密法不需要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