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贤宗法师:你不能卸下来更多,就不能扛起来更多

[佛教基础知识] 发表时间:2023-04-27 07:17:04 作者: 阅读次数:
贤宗法师:你不能卸下来更多,就不能扛起来更多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要工作、学习,忙很多很多的事情。其实我一直持有一种观点:我们这些活着的芸芸众生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两个肩膀抬一个脑袋,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只是解读事物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解读不同,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结果。那我们怎样拥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眼睛或者说正确的思维来解读我们的生活呢?

同样是人,有人过的很顺畅,有人过的很滞涩,有人很幸福,有人很痛苦,有人如在天堂如沐春风,有人如在地狱如火煎熬,这一切的差别,取决于你对生活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重塑这种解读方式叫做修行。

活在当下才有力量

其实修行很简单,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高深。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是一种修行,现在听课,也是一种修行,坐在这里就要安心听课,如果人坐在这里,心里老想着乱七八糟的事情,家里菜买了没有啊,衣服洗了没有啊,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你想着这些问题,心就不能安住下来,身体坐在这里,心游离在外,身心是剥离的状态。长期处于剥离的状态,最后就成了精神分裂。那么,我们怎么调整自己呢?刚才已经说了,工作就是工作,吃饭就是吃饭,听课就是听课,时时刻刻活在当下,安住当下。前几天有本书很走红,叫《活在当下的力量》,若能时刻活在当下,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因为活在当下才能安住当下,或者说安住当下才能活在当下,“安住”,即是一种定功,广义地说,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禅定,有禅定,一定有禅悦。

所以只要你时时刻刻能安住当下、做好当下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禅定,一种享受。所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其实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知识把自己搞的晕头转向,有时候把一个字用好了,就会终身受益,正如你把“定”或“安住”,或“当下”这个词学好了,整个人生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有很多健康的理念,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当下”,好比说吃饭,你把饭在嘴里慢慢咀嚼,整个胃都能感受到每一口食物,它会让你很受用。睡觉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睡不好?因为他老想着白天的事,心有所系,有挂碍,不在当下,很疲惫了还睡不着。现在是春天了,我们走在路上,有没有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观察花有多美,叶有多嫩,空气有多清新?……你的心是不是像春天一样滋润,像鲜花一样绽放,像青草一样生机勃勃?如果我们没有感受到这个春天的美好,没有一颗被春天唤醒的青春一般的心,我们就错失了当下的美好。

当我们没有那颗感受春天美好的敏感的心,说明我们已经老了,哪怕你才15岁。当你的心死气沉沉的时候,不管你有多大,已经步入老年。你以什么样的心来迎接春天,就说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春天,会让我们更喜乐,更美丽,更朝气蓬勃,更富有活力。

每时每刻去感受当下的状态,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我们的心纠结,是因为我们的心绑得紧紧的,没有放下,一旦放下一切,感受当下,我们的心就打开了,心打开了,身体就很轻松,健康随之而来。

一个人脸上能出现淡淡的笑容,他的心一定是处于绽放的状态,身心不二,互相影响。反过来,你的身体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肉是绷紧的,时间一久,身体自然发生变异,疾病诞生。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要随时随地保持放松、喜乐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调”,“调”,就是修行。

怎么调?学会转换。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问题,它不断出现,我们要不断接受它,快乐地处理它。任何问题,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按这“四句真言”去实施一定没错。人活在世上很多东西你是逃不掉的,像健康、家庭、事业、人际关系等等,哪一样你可以不去面对?老子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我们有这个身体,就要住宿,要住宿就要买房子,要买房子就会和人攀比,人家住两百平房子,你住一百平,心理自然不平衡。不仅仅住

,衣食住行都是如此,你买十万块钱车子,人家买一百万车子,你心理平衡吗?你要买好房好车,就要去努力做事业,你去做事业,自然避免不了竞争。所以在比较和计较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你有这个身体。

参生活得真知

能经常参禅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你会发现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纠结的问题,都能找到答案。譬如说企业,我以前给他们讲,企业管理真正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一定是你这个老板按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面对你的员工,面对你的市场,面对你的环境,面对你的资金,找到你自己最好的生存之道,找到你的核心,你的文化,你的理念。如何在自己的这种客观状态里面去寻找自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什么情况下诞生出来?我们很多人觉得别人的东西好,马上就搬过来套在自己身上,去复制、去克隆,岂不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管理,没办法生搬硬套在你身上。最适合你的管理就是在你的那片土壤里生长起来的,别人土地上的庄稼不一定适合长在你的田里。

我给大家说一个案例,以前我们桐乡有个公司,本来做的不错,那老板想在新的一年让自己公司上个台阶,所以就请了一个管理公司,驻扎在他们公司里面,费用是120万。整整在他们公司做了三个月,对他们公司的生产、销售、人事等等全面进行梳理一遍,等3个月结束,这些人撤走了,120万也付清,最后他们发现公司运行的并不顺畅。又找他们来,弄了一段时间,但他们一走公司又陷入瘫痪,最后他们彻底放弃了,那一套方法只能束置高阁,他们还是用自己原来那一套东西。为什么呢?这就告诉我们,人家所谓最好的管理模式,放在你这里不一定适用。什么土壤长什么树,你能适应那个气候吗?

我也经常在思考一个概念:寺院是干什么的?和尚是干什么的?想,其实就是参。人在什么状态下参东西更加透彻?在定的状态。定来自哪里?来自戒。戒是什么?今天我们在这里听课,主持人说大家把手机关掉或调成静音,不要说话,不要打瞌睡,要怎样怎样,等等,这些就是戒律。他的这些要求是为了让你静下来,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就像你开车的时候,不能打电话,不能聊天,不能胡思乱想,这是要你开车一心一意,否则会出危险,这就是戒。

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智慧,渴望能够通达一切,渴望活在温暖的家庭里,渴望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但我们所做的事情,却往往破坏了心中想要的那个结果,是不是这样?做的和心中想的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所以你就不能达到目的,所以人就很痛苦。这说明我们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是什么?因为心不定,——定能发慧嘛。怎样做到定呢?持戒,因戒生定。于是就要学会守一定的戒律,比如你想身体健康,那就不要酗酒,不要熬夜,不要吸毒,不要抽烟,不要乱吃东西,等等。这些不要都可能让你不舒服,因为他是束缚你的,是戒律。

我们现在的企业,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究其本质和这一样,欲望太多,也就是没有持戒。当你的欲望无限地膨胀那是很危险的。有一个银长和我聊天,说一个身家十多亿的老板,年关时泡在他的办公室里十几天,做什么呢?当然是想贷款,2000万。银行考核来考核去,最后没有答应。他的家里别墅有好几栋,但这些别墅都抵押给银行了,贷了2个亿,再要申请贷2000万,贷不出来。

他以前做的是其他生意,做的很好,在全国都出名,但是后来看房地产赚钱快就投入进来,赚了一点钱,心越来越大,结果现在年底资金紧缺工资发不了,被包工头缠的焦头烂额。他自己就泡在行长家里十几天,也拿不下来。其实我们本来已经活的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呢?这个原罪就是欲望,就是贪婪——我要活的比别人更有面子,我要赚更多的钱,我要在行业里做老大,我要怎么怎么……其实你们有空好好参一下,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少之又少,但人往往贪求那些多余东西,被那些东西绑牢,成了奴隶,不得自由。

不能卸下来更多

就不能扛起来更多

当你能超越人,就能驾驭人,你能超越物,就能驾驭物。当你站在世间万物之上的高度去俯视世间,你的理解便与众不同。正因为不能驾驭,不能超越,所以被眼前的局所局限。真正的企业管理应该从简,你站在国家、行业的高度,以未来社会的可能性来审察自己的企业,那时候你的眼界和思维就和别人不同。不断地超越自己来看待问题,这就是修行。

在座的很多人读过《金刚经》,读过之后是什么感觉?“空空空”对吧,认为是跟我们现实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一部书。但这是对《金刚经》的误解,也是误读,实际上它是一部发财的书,为什么这么说呢?它解读的是“不二”的思想,——以超越财富的那种高度来看待财富。释迦摩尼佛说什么?他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说,他的弟子如果每天在他身边,认为他这个样子是佛,说话是佛,这个人是在行邪道,不是正道,他就是天天跟佛在一起,也永远见不到佛。

这告诉我们什么呢?要以事物的理去了解事物的相,从事物的本质去了解事物存在的规律,要从世间的生老病死去看待人的一期存在,从事物的成住坏空,去看待事物的终极不变规则。你一定要超越它的相上去了解它,就好像说,我们做老板,底下有几千人,每个人状态、性格都不一样,如果有人和你冲突,就想把他开除掉,今天把这个人开除掉,明天把那个人开除掉,最后剩下谁呢?孤家寡人一个。你如何去包容这些人,每个人都有问题,都有缺点和不足,你如果能包容他们,那所有的人都能为你所用。你的境界一定要超越他们才能包容他们,你要超越他们才能驾驭他们,你被他们的好坏、喜怒、是非等等左右的时候,就无法超脱出来。

我想每个老板都明白这个基本道理,但是一有类似情况我们就走不出来:人家一赞叹你,便认为自己了不起,人家诋毁你,就活的很痛苦。这是没有超越名,超越利,超越地位、权力、爱欲,超越我们一切内心执着的东西,你只有超越它们才能驾驭它们,不然就会被其捆绑,成为俘虏和奴隶。大家明白吗,当你把身体放下了,你的身体才能健康,当你把亲情放下了,你的家庭才更和谐,当你把事业放下了,你的事业才更有起色,当你把孩子放下了,他才能更好地成长。

我们很多母亲喜欢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教育孩子,没有从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你不想想,你也是从小孩子走到今天的,你用你那套方法教育孩子,你的孩子最终结果就是跟你一样。你是希望你的孩子跟你一样还是不同?所以要仔细想想。

这种“不二”的概念是什么概念?我为什么讲《金刚经》是个发财经,他最中心的一句话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话听起来有点空,有点消极,有点不切实际,但你仔细去琢磨,他实际上是让我们了解“不二”的思想。什么是有为法?就是世间一切有所造作的法。这个包括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摸到的,感觉感知到的所有东西,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日月星辰,飞禽走兽,都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的。

以前有个赵孟頫叫六如居士,他就是用这个概念。我们看到这些东西,——人是空幻的,事业是虚幻的,万物如泡影。那我努力去做事干嘛呢?有人听了这个后陷入无尽的消极,有人听了后却走入更大的积极。当你不受外界的东西所左右,产生的眼界、心态和认识,就是一种大格局的思想境界,有这样思想认识的人,他才有力量去承载,《易经》里面讲厚德载物,厚德是个什么概念?你的德行像大海的水一样很深,再大的轮船都可以在上面浮载。如果你的水像小溪,是不能划船的。好比有人一有点钱、有点成就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了不起,但有的人就是成了世界首富也照样很谦虚很低调,你就是给他一个国王的位子,他也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只不过是以事物存在的规律去对待这些,他不会说自己今天签了一个大单,兴奋的睡不着觉,去找人喝酒,晚上回来出了车祸,这些都是德行浅薄的表现。

我们讲要达到不二的思想境界,就是世间万物在你眼里没有什么可以让你执着,财、色、名、食、睡,视金钱如粪土,视富贵如朝露,成功不会让你趾高气扬,失败也不会让你灰心丧气,当总统不觉得自己高贵,去扫地也不觉得自己低贱,什么都左右不了他的心。这种境界的生起,一定是建立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观念之上。

有这种境界、格局和高度的人,他的承载力才会无量。成吉思汗有个案例,一次面临非常重要的一场战斗,要么统一整个蒙古,要么就被对方消灭,非死即活。在这样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他手下的将领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自己却在蒙古包里面呼呼大睡,将领把他喊起来,他一问,还有半天敌人才到,说还能睡几个小时,又倒下继续睡觉。像这样一种素质、心量和定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有的,所以他能统治世界也绝不是偶然。

而我们呢?孩子没考上大学,痛苦吧;企业没有做好,痛苦吧;今天一个人跟你过意不去,痛苦吧;你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什么?来自你在意这些东西。当我们肩上都被这些东西压住的时候,我们还能承载多少?你不能卸下来更多,就不能扛起来更多,道理如此简单。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