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家宝藏 (一)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
四、自家宝藏 (一)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
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
《五灯会元》不知从何处找来的一则资料,说: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轮,是吾曾转*轮邪?”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日:“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今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五灯会元·卷一》)
在这里,佛祖释迦牟尼是以超级禅师面目亮相的,其语言风格和方法。也成了中国的禅帅。当然是以佛的气派演示的,力量也大得多,不然怎么会有“百万亿众,悉皆契悟”这样伟大的效果呢?
对于这个故事,无须论其虚实。总之中国禅宗。中国禅师是认定了这条路走的。问题的关键是佛的这个“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到底是什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么一种简单的心灵传感形式就包容了无穷尽的佛法吗?就可以把佛“四十九年”辛辛苦苦建立的一整套“教、理、行、果”置之不顾,而别安立什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不知所云的东西吗?
佛教内的其它宗派,几乎全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禅宗胡捏乱造出来的,所以不予承认;但佛教内的其它宗派.至少是中国佛教内的许多宗派,也不自觉地受到了禅宗的吸引和感染,其中许多僧人也投身到这一“禅化”的潮流中来.使自己也成为了“禅师”。这是事实,一切都是事实。在这些事实中,禅宗的确有其自己的依据,这些依据一摆设出来。往往使人哑口无言,也往往使人哑然失笑。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镇山之宝,作为禅宗真正意义上的祖师,《坛经》无疑在禅宗内具有无上的权威性,中国佛教内的许多宗派,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其权威性。在《坛经》中,六祖说: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导示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一切修多罗(佛经)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不自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心中,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洁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无须多举,六祖在这里把一切都说透了,既然佛的一切法都因人而建立,既然佛的真如本性就是每一个人的自心,哪么何须外求,用孟夫子的话说;“反身而诚”就行了,用《维摩经》的话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这么现成,无怪法眼文益大师在罗汉桂琛禅师那里多番参究不成时,罗汉桂琛不耐烦地说:“明白给你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就这一句话,使法眼大师大悟,并成了一代祖师。
其实,在大乘佛教的许多经典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道理是说透了的,在这里也无须引用,这里主要是看禅宗在其中说了些什么。马祖的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以后又成了积极的宣传者。
师(慧海)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须拟何事?”
曰:“来求佛法。”祖曰:”目录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识自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拜。
(《大珠禅师语录》)
马祖的意思是明白无疑的,佛法、佛性、一切一切,全都是“自家宝藏”,并且“一切具足,更无欠少”而且可以“使用自在”,所以无须在外面去“求觅”。所以慧海在得法——开悟后写了《顿悟入道要门论》;卷,发挥了禅宗顿悟的思想,并深得马祖的赞赏。在这篇文章中有如下的介绍:
问:“欲修何法,印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在慧海这里,心是万法之源,只要悟得了这个“无所得”的心,就大事了毕,所以“求心不求佛,只有愚人才是“求佛不求心”。这个心是“自家宝藏”,并且“一切具足”,所以“求心”也只是手段,最后顿悟的结果只是一个“无所得”,所以禅宗后来认为顿悟都是多余的事了。对这个向题,禅宗是一脉相承的,马祖的法孙,百丈的弟子黄檗禅师在其《传法心要》中,说得更为直截明白:
诸佛与一切众心,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则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佛,佛即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
黄檗禅师在这里,已把一切全都说透了。第一,佛与众生平等于一心,毫无差别;第二,众生著相外求,反而是南辕北辙,求而反失;第三,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犹如骑驴觅驴一样愚蠢可笑;所以第四应该当体即是,动念则乖。在自己的心中,佛的那个正法眼藏就是自己的自性,这个自性就是菩提,原本都是一码子事,明白这点,心念一转之时就是顿悟。所以黄檗禅师在这个((传法心要》中一再说:“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为什么呢?那些学道人感觉到的是自己的烦恼心、生灭心,认为在这个烦恼心、生灭心之外有个可以求,可以修的清净心、真如心。所以黄檗禅师又反复解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烦恼与菩提平等不二,生灭与真如平等不二,“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在方法上。黄檗禅师认为方法必须与本体相一致。相统一;“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念念无相,念念大为即是佛。学道人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在黄檗禅师的这一系列论说中,禅宗的那种种作为,还有介么不可以“理直气壮”的呢?道理无须再继续说了。再说就是“理障、“见魔”。反而是求解脱反成束缚,若能如马祖所说的“著衣吃饭,长养圣胎。 任运过时;更有何事”这样不修而修地过日子,就会领略到其中的风光。但是,对一般的人来讲,对一般求佛、求法、求道的人来讲,这一切要深信不疑,并当下付之于生活和实践之中,真是太艰难了,所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之一过程虽说是多余的,却又是万万不可少的。
正法眼藏和自性菩提
《五灯会元》不知从何处找来的一则资料,说: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轮,是吾曾转*轮邪?”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日:“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今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五灯会元·卷一》)
在这里,佛祖释迦牟尼是以超级禅师面目亮相的,其语言风格和方法。也成了中国的禅帅。当然是以佛的气派演示的,力量也大得多,不然怎么会有“百万亿众,悉皆契悟”这样伟大的效果呢?
对于这个故事,无须论其虚实。总之中国禅宗。中国禅师是认定了这条路走的。问题的关键是佛的这个“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到底是什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么一种简单的心灵传感形式就包容了无穷尽的佛法吗?就可以把佛“四十九年”辛辛苦苦建立的一整套“教、理、行、果”置之不顾,而别安立什么“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不知所云的东西吗?
佛教内的其它宗派,几乎全都不以为然,认为这是禅宗胡捏乱造出来的,所以不予承认;但佛教内的其它宗派.至少是中国佛教内的许多宗派,也不自觉地受到了禅宗的吸引和感染,其中许多僧人也投身到这一“禅化”的潮流中来.使自己也成为了“禅师”。这是事实,一切都是事实。在这些事实中,禅宗的确有其自己的依据,这些依据一摆设出来。往往使人哑口无言,也往往使人哑然失笑。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镇山之宝,作为禅宗真正意义上的祖师,《坛经》无疑在禅宗内具有无上的权威性,中国佛教内的许多宗派,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其权威性。在《坛经》中,六祖说: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导示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一切修多罗(佛经)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不自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心中,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洁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
无须多举,六祖在这里把一切都说透了,既然佛的一切法都因人而建立,既然佛的真如本性就是每一个人的自心,哪么何须外求,用孟夫子的话说;“反身而诚”就行了,用《维摩经》的话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这么现成,无怪法眼文益大师在罗汉桂琛禅师那里多番参究不成时,罗汉桂琛不耐烦地说:“明白给你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就这一句话,使法眼大师大悟,并成了一代祖师。
其实,在大乘佛教的许多经典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的道理是说透了的,在这里也无须引用,这里主要是看禅宗在其中说了些什么。马祖的弟子大珠慧海禅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以后又成了积极的宣传者。
师(慧海)初至江西,参马祖,祖问:“从何处来?”曰:“越州大云寺来。”祖曰:“来此须拟何事?”
曰:“来求佛法。”祖曰:”目录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师遂礼拜,问曰:“阿哪个是慧海自家宝藏?”祖曰:“即今问我者,是汝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觅?”师于言下大悟,识自本心不由知觉,踊跃礼拜。
(《大珠禅师语录》)
马祖的意思是明白无疑的,佛法、佛性、一切一切,全都是“自家宝藏”,并且“一切具足,更无欠少”而且可以“使用自在”,所以无须在外面去“求觅”。所以慧海在得法——开悟后写了《顿悟入道要门论》;卷,发挥了禅宗顿悟的思想,并深得马祖的赞赏。在这篇文章中有如下的介绍:
问:“欲修何法,印得解脱?”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云:“何为顿悟?”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云:“何知心为根本?”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在慧海这里,心是万法之源,只要悟得了这个“无所得”的心,就大事了毕,所以“求心不求佛,只有愚人才是“求佛不求心”。这个心是“自家宝藏”,并且“一切具足”,所以“求心”也只是手段,最后顿悟的结果只是一个“无所得”,所以禅宗后来认为顿悟都是多余的事了。对这个向题,禅宗是一脉相承的,马祖的法孙,百丈的弟子黄檗禅师在其《传法心要》中,说得更为直截明白:
诸佛与一切众心,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则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此心即佛,佛即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
黄檗禅师在这里,已把一切全都说透了。第一,佛与众生平等于一心,毫无差别;第二,众生著相外求,反而是南辕北辙,求而反失;第三,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犹如骑驴觅驴一样愚蠢可笑;所以第四应该当体即是,动念则乖。在自己的心中,佛的那个正法眼藏就是自己的自性,这个自性就是菩提,原本都是一码子事,明白这点,心念一转之时就是顿悟。所以黄檗禅师在这个((传法心要》中一再说:“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为什么呢?那些学道人感觉到的是自己的烦恼心、生灭心,认为在这个烦恼心、生灭心之外有个可以求,可以修的清净心、真如心。所以黄檗禅师又反复解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烦恼与菩提平等不二,生灭与真如平等不二,“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在方法上。黄檗禅师认为方法必须与本体相一致。相统一;“唯直下顿了自心本来是佛,无一法可得,无一行可修……念念无相,念念大为即是佛。学道人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在黄檗禅师的这一系列论说中,禅宗的那种种作为,还有介么不可以“理直气壮”的呢?道理无须再继续说了。再说就是“理障、“见魔”。反而是求解脱反成束缚,若能如马祖所说的“著衣吃饭,长养圣胎。 任运过时;更有何事”这样不修而修地过日子,就会领略到其中的风光。但是,对一般的人来讲,对一般求佛、求法、求道的人来讲,这一切要深信不疑,并当下付之于生活和实践之中,真是太艰难了,所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之一过程虽说是多余的,却又是万万不可少的。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四个牛人四首诗,对酒色财
- 四个真实故事告诉您钱从哪
- 四个足以警醒你一生的故事
- 四众弟子
- 四十岁之前为今生活,四十
- 四十岁以后,为来世而活
- 四十岁前为今生活,四十岁后
- 四大佛教名山上市后,这家
-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
- 四大天王的名字、使命、住
- 四大鬼节的这些习俗,你们
- 四川一位自残身体的苦行僧
- 四川什邡罗汉寺住持素全法
- 四川发现 | 蜀道明珠觉苑
-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兵
-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兵教
- 四川德阳万佛寺本事法师往
- 四川拥有5个世界遗产地,列
- 四川活罗汉
- 四川这个被深藏的大美之地
- 四摄法在弘法中的运用
- 四无量心浅谈(释法隆)
- 四本值得熬夜通宵的都市小
- 四正勤修行浅释
- 四步曲疗愈童年的创伤,找
- 四种富贵相,能得贵人相助
- 四种忏悔业障的方法,学会
- 四种念佛入三昧
- 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 四种方法帮你改变面相,扭
- 回向殊胜
- 回向的作用及改变事物的能
- 回味西夏,对西夏影响深远
- 回家之路
- 回家的钥匙
- 回收意根
- 回顾苦不堪言的撩妹半生,
- 因为你的福报不够,所以总
- 因为你福报不够 所以总被业
- 因为你福报不够所以总被业
- 净土法门法师:听到佛菩萨
- 南充清泉寺——南充最著名
- 善导大师:《第十八愿善导
- 嘎玛仁波切:如何改变命运
- 四川彭州三昧禅林隆重举行
- 呷绒多吉上师:祝大家元宵
-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
- 大悲咒句解 15、阿逝孕
- 吃亏养德,忍耐养心
- 嘎玛仁波切:现在很多家庭
- 四、自家宝藏 (二)“我无
- 唐僧明知小雷音寺是假的,
-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
- 大学生自杀“旺季”到来 畸
- 净土法门法师:听师父讲经
- 勇猛精进念《金刚经》,梦
- 嘎玛仁波切:念念父母恩
- 嘎玛仁波切:洗身体简单洗
- 十四難
- 复兴佛教意在东进“唐僧母
- 善导大师:无疑无虑,定得
- 嘎玛仁波切:学佛与不学佛
- 南华禅寺“禅悦行”活动组
- 呷绒多吉上师:福报不够,
- 唐僧本是如来佛座下二弟子
- 大宝法王:上师相应法
-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
- 四川景点:带你走进佛教名
- 大悲咒句解 16、萨婆萨哆、
- 吃亏是小事,你后面得的利益
- 复华法师:读诵与心性修炼
- 嘎玛仁波切:怎样才能打败
- 嘎玛仁波切:清净心积大福
- 南华禅寺祖殿重修,祖师真
- 勤快狗和懒惰猫
- 净土法门法师:听经、好学
- 台湾人最景仰的证严法师和
- 嘎玛仁波切:度母菩萨
- 呷绒多吉上师:美好的未来
- 唐僧父亲死后,魂魄寄存在
相关名词
推荐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