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安详示寂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2-08-29 08:46:53 作者: 阅读次数:

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安详示寂

2014年11月16日(甲午闰九月廿四)清晨4时51分,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香海正觉莲社社长、香港观宗寺法主和尚、慈山寺董事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GBM)、传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观总持觉光长老住世缘尽,安详舍报示寂,世寿95岁,僧腊83载,戒腊83夏,法腊76秋。长老示现无常,住世缘尽而舍报,诚为佛门之悲,教界之憾。其生平尘迹,难以详述,惟祈长老以慈悲宏愿,慈航倒驾,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觉光长老1919年生于辽宁海城,1928年赴上海海潮寺出家,1930年赴宁波天童寺受戒,从圆瑛长老得法名觉光,后赴观宗寺深造。1939年,赴香港亲近宝静大师,受天台宗教义,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抗战胜利后,觉光长老在香港兴办香海正觉莲社,重组香港佛教联合会,兴建香港观宗寺,数十年来被推为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致力于弘法、教育、慈善、养老等事业,功绩卓著。

童真入道,夙植慧根

觉光长老原籍辽宁,俗姓谷氏,1919年出生,九岁赴上海海潮寺出家,童真入道,夙植慧根。十一岁在浙江天童寺受比丘具足戒,之后前往宁波观宗寺参学。

筹组佛联,创办莲社

1939年,宝静大师在香港荃湾创办;弘法精舍佛学院,觉光长老于烽火战乱中南下香江,亲炙宝静大师,得宝公传授天台教义。自此,觉光长老以香江为弘法基地,每事躬亲,尽形事佛,续佛慧命,度化众生。1945年,觉光长老参与创办香港佛教联合会,同年并创办香海正觉莲社。

服务社会,不遗余力

觉光长老历任香海正觉莲社社长,并于1967年起,被选任为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至今。数十年来,长老领导佛教四众兴学育人,安老慈幼,善缘遍植,建树良多,包括兴建香港佛教医院、佛教坟场、佛教中小学及幼稚园、安老院、青少年康乐营、青少年活动中心、老人中心等。目前,佛联会及莲社属下共有六十多间服务单位。

爱教爱港,热心社会

觉光长老不但致力发展种种善业,普利群生,使幼者得教、老者得养、病者得愈、亡者得安。他还致力于在国际间推展佛教,促进世界和平。香港回归前后,长老亲身参与筹划香港回归历史进程,团结和带领香港佛教界人士,先后被政府委聘为基本法起草委员及港事顾问,为香港的顺利回归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求同存异,融合四方

觉光长老卓锡香江七十余载,致力推动宗教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数十年来,他积极联系著世界各地的佛教组织,弘法足迹,遍布世界。觉光长老思想包容,目光长远,早于七十年代,他便联同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孔教等五教领袖,组成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每年举行会议及活动,关心社会议题。

争取公假,迎请佛宝

觉光长老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港英当局统治香港时期就已积极倡导佛诞节成为香港的公众假期,多年来他带领弟子多次发动群众签名,团结各界支持,向有关当局争取佛诞假期。苦心人,天不负,弘愿毕竟得圆满。特区政府终于于1999年正式立法明定每年四月初八佛诞为公众假期。其后,觉光长老分别在1999年、2004年及2012年的佛诞公众假期期间,组织迎请佛牙、佛指和佛顶骨舍利莅港供奉,福泽万民。

四众同仁,尊崇爱戴

觉光长老一生造福社会不遗余力,赢得社会各界一致赞叹,备受海内外佛教四众同仁尊崇爱戴,在香港乃至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2013年,觉光长老荣膺香港特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堪称实至名归。他教观并重,禅净双修,遍撒菩提,花开天下,皈依弟子逾百万,法嗣弟子数百人,甘露法雨遍洒全球,辉煌德业普泽四海,实乃当之无愧之宗门泰斗!;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不仅是长老百年如一日,菩提道履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佛门后学的慈悲加勉和殷切期望。

联络办事处:

1、香港佛教联合会(湾仔骆克道338号1楼)

电话:(852)25749371, 传真:(852)28340789

2、香海正觉莲社(跑马地黄泥涌道31号)

电话:(852)25722662,传真:(852)28340572

3、香港观宗寺(粉岭置福围十二号)

电话:(852)26693578,传真:(852)26695082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