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首批《佛教教职人员证(南传佛教版)》颁发仪式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2-08-30 10:12:22 作者: 阅读次数:
首批《佛教教职人员证(南传佛教版)》颁发仪式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

首批《佛教教职人员证(南传佛教版)》颁发仪式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

参会人员

颁发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

仪式现场

合影留念

佛教在线云南讯 2017年12月12日,在阳光明媚的西双版纳,首批《佛教教职人员证(南传佛教版)》颁发仪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总佛寺举行。这是云南省佛教协会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国佛教协会《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国家宗教局《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于2017年圆满完成首批804名南传佛教教职人员的认定、备案工作。并根据国宗局关于佛教教职人员证书颁发工作要求、中佛协规定的制证办法,对经由云南省民宗委备案的首批804名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进行了制作、颁发。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会长帕松列龙庄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业务一处副处长江斌,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宗教业务一处调研员谭冶夫,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德宏州佛教协会会长祜巴等傣,云南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南山,西双版纳州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刀江武,西双版纳州民宗局副局长岩勐,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副会长、景洪市佛教协会会长祜巴罕听,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临沧市佛教协会会长提卡达希,云南省佛教协会驻会副秘书明捐法师及来自普洱市景谷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等地州市县的教职人员代表出席参加本次颁证仪式。西双版纳州佛教协会秘书长康南扁主持会议。

帕松列龙庄勐致辞: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备案及《佛教教职人员证》的颁发,是党和政府重视南传佛教的建设,促进南传佛教事业的发展,维护南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努力办好中国南传佛教,弘法利生,为“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江滨副处长在讲话中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传佛教已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发心帮助,我省南传佛教界一定能够在省佛教协会和各地佛教协会的带领下,探索走出一条南传佛教“中国化”的路子,变“南传佛教在中国”为“中国南传佛教”,从根本上破解当前困扰我们的诸多难题。

云南省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南山: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之际,我们在西双版纳总佛寺为云南省首批认定的804名南传佛教教职人员颁发《佛教教职人员证书》,这是推进云南省南传佛教工作法制化建设过程中,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佛教教职人员的备案工作,既是对佛教历史传统的遵循,又是符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在宗教领域中对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的有力、有效实践,通过此次对804名南传佛教教职人员颁发《佛教教职人员证》,将会在未来我省对推进佛教教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佛教教风建设过程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祜巴罕听代表首批领证的804位南传佛教僧人作表态发言:今天,在这里颁发南传佛教教职人员证书具有特殊的意义,南传佛教教职人员从今天起有了全国统一的教职人员证书这是中国佛教前进步伐上崭新的一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南传佛教的关心和支持。南传佛教是中国三语系佛教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载体和精神纽带,作为一名拥有合法身份的南传佛教教职人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南传佛教教风建设,为社会和谐、边疆稳定、文化繁荣做出南传佛教应有的贡献!颁发仪式上,由帕松列龙庄勐、江斌、谭冶夫、康南山、刀江武、岩勐为领证的个人代表祜巴等傣、祜巴罕听、提卡达希、祜巴玛哈香、祜巴香、祜巴看堂、祜巴炳颁发证书。

由松列龙庄勐、祜巴等傣、康南山、祜巴罕听、提卡达希为领证的地区代表普洱市代表、普洱市孟连县代表、普洱市景谷县代表、景洪市代表、勐腊县代表、勐海县代表颁发证书。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