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道教分正一和全真,他们修道是一样的吗?

[佛学基本知识] 发表时间:2023-01-26 09:23:40 作者: 阅读次数:
道教分正一和全真,他们修道是一样的吗?

元朝的时候,道教各宗派逐渐融入正一、全真两道,这两派遂成当今道教两大派别。大体格局为“南正一、北全真”。作为道教两大分支,正一道和全真道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两派创始祖师不同。正一道创始人为教祖张道陵天师,在东汉末正式创立。正一道也是最早的道教派别,也称为天师道、五斗米道,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东晋时便有很多大家族“世奉五斗米道”。全真道的创始人是王重阳,拜金庸的武侠小说所赐,重阳祖师的名字也为大众所熟知。全真道是在金元时期创立的,在元朝时得到大力发展。长春真人丘处机拒绝了南宋、金两朝召见,以七十多岁高龄万里迢迢越过大雪山,接受了成吉思汗邀请。丘处机以“一言止杀”,救下了蒙古铁骑下的无数生灵,也奠定了全真教在元朝发展的根基。

全真道

第二,正一、全真两派教派传承不同,对道士修行的规定有很大的不同。正一道是上古方仙道和黄老道的继承,也有儒、墨及民间巫术等的影响。受到的都是中国传统的影响,故而正一道士可以居家修道,也可以住庙修道;正一道士可以结婚,平时可以吃荤,斋戒期间则吃素。全真道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禅宗和理学的影响,全真道士必须出家,居道观修行;全真道士不可以结婚,只能吃素,不允许吃荤。两派在服饰衣着方面也有差异,等等。第三,收录道士的方式上,正一道和全真道的做法大有差异。正一道采用授箓仪式,箓是一种颁发给受箓道士的由多种文书和符图等组合在一起的文件。这些文件有的记载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位,有的是召役神使,施行法术的符图。全真道则须断绝家庭关系出家修行,要遵守的戒律自然要多,收录道士采用的是放戒仪式。明代扶持正一道,打压全真道,放戒仪式内容一度失传。在清朝时,全真道中兴之祖高道王常月称放戒仪式来自全真七真之一的丘处机,是丘处机采集道门传统戒律,仿效佛教沙弥、比丘、菩萨等三戒制度,订立了“三坛大戒”,即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大戒。通过放戒仪礼,系统学习道教戒律和道教知识,得到戒牒,才算是达到了自我修炼的一个层次,成为一名全真道士。

第四,正一、全真两道早晚功课略有不同。早晚功课是宫观道士每天早晚都要念诵的经文。像正一道早晚有念诵祖天师宝诰,其内容为“本来南土,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箓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

吕祖

全真道士念诵的是丘祖宝诰、吕祖宝诰之类。吕祖宝诰内容为:“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鹄溪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存芝象于丹崖,显仙踪于玄洞。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从这两个宝诰的内容可以看出,两个宗派早晚功课经的差别,并不是教义思想上的,而是在有关宗派的起源和祖师上。并且两派在“六戊之日”都不做早晚课。

六戊日指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六天。传说汉武帝时期,经常发生水旱、蝗虫之类的灾害。汉武帝在请到西王母下降的时候,趁机向王母娘娘请教。王母告诉他说,这是由于下民无知,在六戊之日犁田浇地,犯了阴阳之禁。并且说六戊之禁最重,无法禳解。六戊是冒犯阴阳的禁忌之日,这一天天门紧闭。道观也不举行诵经、早晚功课和仪式活动。

张天师

第五,在修炼方法上,两派大有差异。正一道重视符箓,重视“命”功即形体修炼的问题。要知道祖天师张道陵是以修炼外丹而名传后世,龙虎山的山名就是因张天师炼丹有龙虎守护而来。全真道性命双修,又以修“性”为主。“性”功主要处理精神修炼问题。丘处机曾概括全真道的修炼方法是“七分性,三分命”。

正一道和全真道,两者虽有差异,但追求得道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清代以后,正一道和全真道的融合也越来越多,不仅表现在经典的学习上,更有道士先入正一,后入全真;或者全真道士也拜入正一道门下学习。立足本宗基础,再通过吸收彼方的长处,相信正一道和全真道都将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