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虚云和尚与《楞严经》

[楞伽经入门] 发表时间:2019-06-13 14:06:34 作者: 阅读次数:

虚云和尚与《楞严经》

\

妙峰

一、 绪言笔者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非学术性论文,故没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书写,只是应此次鸡足山举行学术会的举办者之请,写一篇纪念有关鸡足山佛教人物事迹。于是,我选择了虚云老和尚(以下简称老和尚)。然而,老和尚在鸡足山的历史足迹,想必有很多法师和专家学者去研究。所以我又选择了老和尚始弘《楞严经》而终生不缀的思想理念,作为我的文章内容。因为,这对我们一个出家人来说非常重要。老和尚弘扬《楞严经》,但并没有为此作什么注疏,而是将此作为修行的准则,扩展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事物物上,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大家对经典的学习,都很局限,一般的只是从事一些理论的研究,并未应用其指导我们的生活。通过老和尚的开示,对我们在学修过程中,尤其是对此经的学修,会有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二、 初闻《楞严》于天童光绪二年。即1876年,虚云老和尚三十七岁时由普陀山回到宁波,为报父母养育之恩,在阿育王寺礼拜佛舍利,而后到天童寺初次听讲《楞严宗通》,这是对《楞严经》的注解,过去的大德法师讲经,都喜欢依照某一种自己觉得比较能契入经文的古人注疏。老和尚在自述年谱中没有说明依哪位法师听讲。《楞严经》对禅宗的影响非常深远,老和尚也特别推崇禅修者要依此经学习,其学习方法容后详述。三、 初讲《楞严》于焦山光绪二十三年,即1897年,老和尚五十八岁,时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听众达一千多人,老和尚受通智法师委命讲偏座。这是老和尚初次讲《楞严经》,不过,这一次还只是辅助别人。从老和尚初闻《楞严经》到初次宣讲,中间经历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这期间老和尚经历了非常刻苦的自修过程,到处参访善知识,三步一拜至五台山,又经藏地往印度等国朝圣。而后,又返回江南,且于1895年五十六岁时,不慎堕入长江,浮沉一昼夜,经历了一场生死因缘,幸好被捕鱼的人捞出,但却引起重病,就在重病期间在高旻寺打禅七而开悟,且众病顿愈。从此,老和尚开始了他新的人生道路。 四、 主讲《楞严经》于筇竹寺老和尚于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朝礼鸡足山之后,看到鸡足山佛教衰败,道场荒废,僧纲不振,立誓恢复迦叶道场。并于筇竹寺应梦佛上人之请主讲《楞严经》,并在该寺首次刻印流通此经。老和尚对此经之重视可见一斑。 五、 次讲《楞严》于祝圣寺宣统二年,即1910年,老和尚感慨鸡足山没有一所寺院,对外来朝山之僧众进行留单。且叹:“初祖道场宗风沦坠,律教无闻,乃发愿振兴十方丛林,为全山模范,爰就钵盂锋下,旧钵盂庵遗址,劈山启土,启建护国祝圣寺,数年而成,僧规以整。是年入京请藏,蒙赐紫衣,敕题匾额,春旨回山。是年师升座为大众讲《楞严经》,庭前古栗忽涌优昙花数十朵,大如盆,形若芙蕖,色似黄金,含裹香蕊,中虚体洁,数月不萎,见者称异。鸡山多不闻佛法,今忽得闻,亦如优昙一时现耳,其灵瑞不可思议”。老和尚讲《楞严经》而有此瑞相,这不仅说明了老和尚的威德,而且对鸡足山佛教的振兴和坚定广大佛教徒的学佛信念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同时,也证明了老和尚与鸡足山有着殊胜的因缘。 六、 巧用《楞严》答蒋公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因***要员请老和尚在重庆主持息灾法会,法会毕,蒋维桥详细问法于老和尚,老和尚条列唯物唯心及神于基督之理,以书答之,且在慈云寺、华严寺上堂时为大众开示。《答蒋公问法书》,附录于年谱之中 老和尚善巧的应用《楞严经》对人生世界的辩证理论,与唯物、唯心、基督等神教思想进行了非常精细而又简明的比较和辩证。老和尚在答书中说:“或云若是佛学亦唯心论耳,佛学虽说唯心,然与哲学上之唯心论悬殊。哲学上之唯心论,于心执有,于物执无,释迦所谓以攀缘心为自性,执生死妄想,认为真实者。唯物论者,于物执有,于心执无,释迦所谓颠倒行事,误物为已,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者。唯神论者,划分物质实体与神灵实体为截然不同之两个世界,释所谓惑一心于色身之内,认一沤体为全潮者。各执偏见,或因近视,认牛之影像为牛,或以管窥牛,见牛角者则认牛角为牛,见牛之头者则认牛头为牛,本无不是,弊在不见真牛全体。佛教则溯本穷源,将真实白牛清楚指出。若因指观牛,未有不见真牛全体者。故欲救唯心唯物论之偏闭,舍佛教莫属”。从老和尚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唯心、唯物、唯神与佛教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之间的差异。答书中引《楞严经》内容而详辩的过程,恐文繁不述。老和尚最后总结说:“佛学对于宇宙本体之研究,除前述外,其他对于世界之构造与成坏,人身器官之组织,及其他种种问题,在《楞严经》及诸经论多有详细论列与说明,且大多与后来哲学、科学发现者相合,现未及详指。其于人生价值,则大菩萨之行愿,已非他圣贤可及,经典上在在处处可见之。于此可知佛教之神妙及伟大之处,然佛教绝非标奇立异以衒人,亦非故弄玄虚以惑众,其一言一行,皆从戒定慧三学亲履实践得来”。又说:“孙中山先生尝言:‘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今公亦以佛教之输入中国有裨益中国之学术思想,故称佛教为今日之周旋国际,趋进大同之唯一大教,岂徒言哉?且今日信教自由,不能强人以迷信,只可令人心悦诚服而生正信。然则舍佛教,其谁与归?” 从答书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和尚对《楞严经》参悟之透,同时,也对佛教与社会科、哲学等的看法。佛教的前途,在老和尚的开示中得到了瞻望。 七、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是《楞严经》中佛陀在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时,对三科诸法的定义。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诸法,只是假名安立,并没有真实性可得。老和尚曾多次开示大众说:“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的,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有无量的法门”。老和尚对禅、净、律、密等各种法门的修学者,都随其根性,契机的给予鼓励,从不相互排挤。只是强调:“修行一法,贵在有长远心,过去一切诸佛菩萨莫不经过多劫修行而能成功”。

八、 专读《楞严》,以经解义老和尚说:“本来一法通时法法通,不在乎多看经典的。看藏经,三年可看完全藏,就种下了善根佛种,这样看藏经,是走马观花的看。若要有真实受用,就要读到烂熟,读到过背。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这是老和尚对阅藏、学修的看法,尤其是对《楞严经》的学习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因为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我们现在的人学习,只是积累学问而已,谈不上真正的修行。堆积如山的书海,朝三暮四的态度,又怎么能精通其甚深的理论呢?不怪乎永嘉禅师说:“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未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九、 安住《楞严》善知识参学,是佛教自古以来都有的事,《华严经》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赵州祖师八十行脚等,都是非常典范的参学楷模。时至今日,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参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绥衷救,消息邪缘,会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孰,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作观,自得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的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经》此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从老和尚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楞严经》推崇到了极点,我们现在与《楞严经》有缘的人,应该照老和尚说的方法学修下去,肯定会得到无穷的受用。 十、 结 语关于老和尚对研读《楞严经》的开示,在其年谱及开示当中,还有很多,由于笔者近期寺务繁忙,无暇多述。尤其老和尚在鸡足山和云南等地对此经的弘扬,有待日后进一步研究。此次鸡足山办学术会议,故略述片言,以作随喜,并对老和尚振兴鸡足山佛教之伟大事业作为纪念。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