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49[安忍品]

[入门知识] 发表时间:2023-05-16 07:17:19 作者: 阅读次数:
达真堪布:入行论讲记49[安忍品]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嗔恨心对我们的伤害非常大!若总是以嗔恨心伤害众生,不用说究竟的利益,连暂时的利益都很难得到。嗔恨心不仅障碍了我们解脱成佛,还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很大的伤害。如果真正明白了生起嗔恨心的过患、嗔恨心对我们的伤害,我们才会产生想修安忍的心,才能忍受一些对境。

例如,有人骂你,你没有还口;有人打你,你没有还手;有人伤害你,你没有伤害他。这是不是修安忍?不一定。如果你内心不愉快、难受了,尽管你没有以牙还牙,没有再进一步地去造业,没有跟众生结恶缘,但这不是修忍辱。所谓修安忍,就是内心不能有嗔恨。当你心里有怨恨的时候,说明你还是没有安忍。

那么,怎样才能内心高兴、心平气和呢?当你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弄明白、搞清楚了,心里才不会难受,才不会有怨恨,才不会动摇。之前,不可能没有怨恨,不可能不动摇。若你心里不愉快、心里难受,就是有怨恨了。否则,如果没有怨恨,心里不会是这种心情。尽管有时候不是那么强烈,但若还是有,你还是没有做到安忍。这时,心情立即就不愉快了,相续立即就被染污了。

寂天菩萨为什么讲这么多道理?为什么站在各种角度去说明这样的真理?就是为了让我们生起清净之心,能真正安忍。大家是否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去思维这些真理?其实,寂天菩萨讲的都是同一种道理、同一个论点,只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讲的。我们若是这样去思维、观察,才能彻底明白。虽然很多人现在也明白了一点,但是还不透彻。闻思修是有次第的。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些仅仅是一点闻慧而已,后面还有思慧和修慧,它们一个比一个力量大,一个比一个力量强。大家并没有这样去思维和观察吧,都这样擦肩而过。很多人仅仅听一遍就OK了,心里还觉得很明白似的,其实一点都没有明白,这就叫似懂非懂。看似懂了,实际还没有懂;看似明白了,实际还没有明白。若是彻底明白了,你心里的结自然就打开了,自然就解开了。

我们之所以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我们为什么怨恨别人,甚至要去伤害这些可怜的众生呢?都是因为愚痴,不明真相。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与真相、真理背道而驰。只有遣除了自己内心的无明、愚痴,才会有智慧。

此处,寂天菩萨已经很详细地讲解了修安忍的方式、方法,我们不能只这样听一下、看一下就完事了,而是要反复地思维、观察。

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讲经典,而是讲论典呢?经典所涉范围特别广,窍诀非常分散,我们要想真正地掌握、领悟它的含义,是非常困难的。而论典简单易懂,都是窍诀性的,都是直截了当的。我们所选择的这些论典都是大德高僧们历尽千辛万苦研究经典、修持佛法,而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窍诀。我们为什么不珍惜呢?这都是做好的饭、铺好的路。这个饭不好做,这个路不好铺啊!虽然佛讲了八万四千等无量无边的法门,相当于把这些材料、方法都告诉我们了,但是我们自己要做的话,真的很难!

有的人还要在经典和论典之间进行选择,认为:“经典是佛亲口说的,论典是大德们造的,应该是经典好吧!”好象对论典没有太大信心似的。其实,不是什么著作都可以称为论典的。首先,对造论者是有要求的:最好是现量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只有登地以上的菩萨才有造论的能力和资格;其次是面见本尊,已经得到了本尊的摄受,有这种能力也可以造论;最起码要精通五明,广闻博学,有这种能力和资格也可以造论。若是具备以上条件的人所造的论典,都是非常珍贵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入菩萨行论》就是印度的大德寂天菩萨所造,包括了经藏、论藏、律藏三藏的内容,如同牛奶里打出来的酥油一般,都是精髓、精华。这里面讲得非常详细、具体,字字契入人心,句句都是窍诀,简单易懂,而且有加持。这里都是方法啊,希望大家能用心来学修。

烦恼是不能控制、压缚的,否则容易爆发,也容易出事。烦恼就像水结的冰一样,是可以融化的。所以,大家若是真心想解脱、成就,就要反复思维,反复观察,要下功夫啊!

子三(忍耐作害之安忍)分三:一、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二、不应是嗔恨之对境;三、宣说嗔恨之颠倒理由。

丑一、作害者理应是悲悯之对境: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或为得妇心,忧伤复绝食,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

“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伤”:这些所谓的怨敌、鬼魔等,都应该是我们悲悯的对境。我们不应该嗔恨他们,更不应该伤害他们。这些所谓的怨敌,由业力牵引,受烦恼控制,经常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总是不小心就伤害到自己。比如,不小心出车祸,饮食不调而生病,甚至意外死亡等,处处遇到这些不幸,处处遭受着痛苦。他们的内心如此愚痴、盲目,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如此。谁不愿意自己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但他们却处处遇到坎坷和磨难,处处遭受烦恼和痛苦。多可怜啊!

若是仔细观察、认真思维,只会对他们生起悲悯之心,不可能生起嗔恨之心。我们不是要跟烦恼、跟嗔恨心作对吗?那么就不要给嗔恨心产生的机会。如果你能这样思维,嗔恨心根本就没有生起来的余地,心里全是慈悲。这时,你的内心就是清净的、平静的。

当我们思维对方这些众生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不容易,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的相续不被染污,这样内心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这就是解脱烦恼痛苦的方法。而且,你也不可能再跟他结恶缘,不可能再去造业,这也是了缘、了债,最后了的是生死。可见,这才是真正自我保护的一个究竟的方法啊!大家要明白,我们是为了众生,但更利益了自己;我们是为众生,但最后真正的受益者、解脱者是自己。这也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别:愚者是自私自利的,最后伤害了自己,出脱无期;而智者是无私地利益众生的,最终身心得到了清净,得到了究竟或圆满的果位——解脱成佛。

大家要明白,不是“佛菩萨、上师在要求、强迫你做什么”,也不是“不要你解脱、成佛,只让众生解脱、成佛。”其实,不让你自私自利,不让你求这个,求那个,这是令你最终得到解脱和圆满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最终解脱的是你自己,最终圆满的是你自己。大家要明白,一切都是给你自己做的,最终一切成就都是自己得到的,不能颠倒啊!

有的人想,“这是不是佛要控制我,上师要控制我啊?”怎么能是控制呢?学佛修行是有条件的,首先的前提就是你要自愿,自己要有发心。如果你真心想跟佛学,想修行,最终想获得成就,就必须按佛的方法、上师的要求去做。只有你放下自我、战胜自我,才能解脱。佛常讲“无我的精神”“无私的奉献”,大家是否明白?你以无我的精神无私地奉献,才能获得成就,才能获得圆满。自私贪婪是凡夫的本性、凡夫的状态,以这样的状态是无法解脱、圆满的。所以,大家现在就要改变,不能再自私,不能再贪婪,要放下自我,抛弃自私。

很多人都不敢受戒,觉得受戒有约束,守戒不自在。怎么会不自在呢?怎么会是约束呢?这是因为你自己不会守戒,不懂戒律;你自己根本就没有这个发心,也根本没有这个根基。这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很多人学佛修行有压力,一听说要上课、上座了,心里就不乐意,就觉得有压力了。这种人真的离解脱太远了,若是想成就,白日做梦!因为你根本没有明白啊。

大家要好好反省,好好思维。佛法里讲的都是真谛,都是真相,只有把这些道理都弄明白、搞清楚了,你的心里才不会这么愚痴,不会这么颠倒,才不会生嗔恨心,才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

有人伤害你,给你制造痛苦,这是令你成就的机会,这是无价之宝!比如说今天有人给你一百万、一千万,也无法和这个机会相比。但是,凡夫是颠倒的。若接受到一百万、一千万,会高兴得不得了,心里非常感恩,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甚至遭受怎样的侮辱、委屈都可以忍受。而如果遇到他人打骂、伤害,不要说感恩,你根本不可能高兴,甚至还会嗔恨,立即就要去消灭、杀害对方。其实,若是你深信佛,真正明白佛法,当有人打骂你,伤害你,甚至侮辱你的时候,你应该高兴得不得了,应该感恩得不得了,“这是我成就佛果的机缘,这才真是难得啊!”自己比较一下,给你一百万、一千万也没有什么,若你真得到了这些钱财,也许就被迷惑了,不仅内心里没有产生多少智慧,还会拿这些钱造业,将来出脱无期,这是害你。

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但我们完全是颠倒的。为什么?就是不明真相,无明愚痴。不明真相,不明真理,这种心态就叫愚痴、无明。很多人看起来很有修行、很明白道理似的,处处评论别人,“某某行,某某不行。”“某某好,某某不好。”“某某人做得如法,某某人做得不如法。”……你这样一个彻底颠倒的人,怎么还能判断、评价别人呢?

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好好反省、反省自己。自我反省是最好的修行。对一个懂得忏悔的人而言,解脱是有希望的。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知错、改错的过程,是一个忏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此处讲:对伤害我们的众生,应该可怜他们才对,不应该嗔恨他们。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这些所谓的敌人、仇人才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啊,他们不是有意地想伤害我们,但是在业力的牵引下,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地嗔恨、伤害我们,没有办法啊!尽管他们不愿意嗔恨、伤害别人,但是当业力现前时,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当烦恼生起时,他们只能由烦恼来主宰,无能为力。所以,他们之所以嗔恨、伤害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而且,他们自己有那么多烦恼,内心有那么多痛苦,不断地造恶业,不断地跟众生结恶缘,将来还要继续六道轮回,还要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啊!这难道不是真相吗?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佛所讲的不是神通、神变,而是真相、真理。他们嗔恨我们,伤害我们,难道他们没有业力的牵引吗?难道他们不是由烦恼来控制吗?他们是那么的可怜,那么的无助!

“或为得妇心”:不仅仅是这些所谓的敌人、仇人,包括我们都是如此,为了世间小小的利益,为了一些钱财,或者自己所谓的爱人,而受尽折磨,受尽煎熬。

其实,你身边多了一个凡夫,多了一具臭皮囊,这有什么好的!自己的这副臭皮囊就够脏的了,还要再接受一副臭皮囊。一个凡夫的身边肯定也是一个凡夫呗,他的思想肯定也是跟你一样复杂,内心也跟你一样肮脏。自己的思想就够复杂了,内心已经够烦恼的了,还要再找一个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在身边,这就叫火上加油!火本来燃得就很旺,若再加油就更旺了。男人常常为了一个女人活,女人常常为了一个男人活。世间人还很羡慕似的,“他们是为了爱情……”居然还把这当作一种荣誉,还说这是“勇敢”!真是愚痴到了极点!大家观察、观察自己,自己和这些世人差不多,好不到哪去啊。

世人为了得到财富付出那么多,结果却事与愿违;为了得到心爱的人煞费苦心,结果却大失所望。哪有事事如意的?心里忧愁、悲伤,吃不下,睡不着,自找烦恼,自寻痛苦。这都是不明佛理、不明真相的人所做的蠢事。

财富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自己若是有这个福报,自然就有财富;若是没有这个福报,再勉强也没有用。如果自己多上供下施,自然就有财富了。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

姻缘也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若是有这个缘分,即使你不想走到一起,也必须要走到一起。若是没有这个缘分,即使你再想占有对方,也没有用。所以,何必要那么烦恼,何必要自己受折磨呢?一切随缘就OK了。若有缘分,到时候都会来的;若是没有缘分,怎么折腾都不会来的。

“忧伤复绝食”:包括我们的怨敌在内的世间凡夫,为了世间小小的利益,为了这些没有用的东西,而绝食、不吃饭,甚至在外边跪三天三夜。

有些智者为了求法、忏悔而跪三天三夜,最终开悟了!而这些凡夫世人为了得到所谓“爱人”的理解或者其他目的,跪三天三夜,最后自己病倒了。暂且不说以后会怎么样,仅仅就眼前所看到的结果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纵崖或自缢,吞服毒害食”:更有甚者,有的人为了这些事还跳悬崖(汉地多是跳楼)、自尽、服毒药、吃过量的安眠药等。这样的事情在汉地时有发生。仅仅是为了这些世间的东西,为了这些暂时的利益而已,其实都不是利益,而是祸害!

“妄以自虐行,于己作损伤”:这些人就这样虐待自己、伤害自己。

为了暂时的所谓“利益”,这样伤害自己,值得吗?这都是彻底的颠倒之举。仔细观察一下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是已经愚痴到极点了!所以,我们应该悲悯,不应该嗔恨;应该同情,不应该伤害。若是真正有智慧,真正理性一点,这时内心里只有智慧、悲悯,不会嗔恨的。

偈颂里讲的这些道理,大家应该好好看看。若是真能明白,认真去思维这些真理,还能生起嗔恨心吗?若是想修安忍,就要这样修。

当遇到对境的时候,忍着不行,强忍着更不行,这样容易出事,真的会憋出病来啊!若总是控制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内心,容易发疯啊!你发疯了,生病了,或者倒霉了,这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大德们讲得很清楚:“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因。”

如果你彻底明白了这些真相、道理,真正生起了坚定的信心,即使遇到再大的对境,也会心甘情愿、心平气和,这是真正的安忍。若咬牙切齿地强忍,不是真正的安忍。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

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

“自惜身命者,因惑尚自尽”:这些所谓的怨敌、恶魔和我们一样,都特别珍爱自己的身心性命。但是,当业力现前,生起了贪嗔痴等烦恼时,不用说伤害他人,连自己都不顾了,伤害自己的身心,损害自己的利益。这都是因为自己的愚痴导致的,都是颠倒的,否则不可能这么做。

无明愚痴彻底遮蔽了他们的本性,烦恼业力彻底夺走了他们的权力。在轮回的牢狱里,他们被贪嗔痴等烦恼束缚,是不自由的。这个时候,他们不仅顾不上他人,甚至连自己都顾不上了。他们也非常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他们也想快乐,想解脱,但是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啊!他们连自己都顾不上了,在业力、烦恼的控制下,伤害自身,伤害自己的利益。

“况于他人身,丝毫无伤损”: 我们应该如是思维:若是他们能自主,会这么做吗?会伤害自己,损害自己的利益吗?不会的。但是当业力现前,烦恼生起来时,他们就伤害自己,甚至让自己堕入恶趣,令自己出脱无期,他们也没有办法。既然他们连自己都不顾,还能顾他人吗?他们都没有办法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能考虑我们吗?

也可以这样思维:他们伤害我们,给我们制造障碍,完全是不自主的,是无奈的。这样你只会有悲悯心,不会有嗔恨心的。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

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

“故于害我者,心应怀慈悯”:当我们明白了真相、事实,应该对恨我们、害我们的这些人怀着悲悯之心,甚至应该生起慈悲之心。

他们愚痴颠倒,自己害自己,令自己堕落恶趣的深渊,而他们都是我们曾经的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现在发现、知道了这个事实,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全力以赴地拔除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让他们从无明的状态下醒悟,不让他们再继续颠倒。

“慈悲纵不起,生嗔亦非当”:即使我们现在生不起慈悲心,没有悲悯心,也不应该埋怨他们、嗔恨他们。

为什么不应该埋怨呢?因为我们之所以受到伤害,遭遇磨难,这是我们自己的业,是我们往昔造恶业的果报,是我们自己内心不清净、不智慧的结果。为什么不应该嗔恨他人呢?因为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不由自主,也是很可怜的。

如果大家能这样思维,确实应该有悲悯心、慈悲之心。如果没有生起慈悲心,连悲悯心也没有,也不应该埋怨、嗔恨。佛给我们讲的是真理和真相,大家能不能用来对照自己,改变自己啊?能不能醒悟一点儿啊?

丑二(不应是嗔恨之对境)分二:一、观察作害者之自性;二、观察受害者自己之过失。

寅一(观察作害者之自性)分二:一、观察本体;二、观察害法。

卯一、观察本体: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

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

假设说损害他众是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么就更不应该嗔恨他们,否则就像嗔恨燃烧本性的火一样。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若是没有贪嗔痴等烦恼,就不是凡夫、愚者了。若是凡夫、愚者,那么贪嗔痴等烦恼是他们的本性,损害他人、恼害众生是他们的本性。

若是让你修小乘法,也许你可以不去接触众生。我们已经接触了大乘佛法,已经发菩提心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乘佛子,你不是要度化众生吗?你不是要利益众生吗?这个众生是指凡夫,若是圣者,就不用你度化了。既然你要度化、利益这些凡夫,就要接触他们,与他们共住。否则,怎么度化和利益他们?嗔恨你、伤害你,这是这些众生的本性。既然你已经发菩提心,要修六波罗蜜,那你就得接受他们的嗔恨和伤害。如同暖热是火的本性,若你非要接触火,肯定会烫手;潮湿是水的本性,若你非要接触水,肯定会着凉的。因此,你心里要有准备。

若没有嗔恨心,若是不伤害他人,那就是圣者,你不接近、不利益也可以。比如,佛已经圆满了;菩萨已经修到不退转的果位了;阿罗汉等这些声闻和缘觉已经入灭了,到时候是佛令他们出定,度化他们,也不用你去利益。

你现在所要度化、利益的就是这些凡夫,而对这些凡夫的本性,你心里要有所准备!

如果你想接受凡夫,就要接受他们对你的嗔恨和伤害,这才叫真正摄受众生,才叫真正利益众生。如果你只能接受他的优点、好处,那叫贪。比如因为他有钱而喜欢、接受,或者因为他长得好看而想接近……这都是贪心。

“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若是你生起嗔恨心,就像火会燃烧物质一样,嗔恨心会燃烧本性。火能把东西烧坏,嗔恨心会染污你的自性,迷失你的本性,对自他都是有伤害的。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

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凡夫会生嗔恨心、损害他人,但是这些过失也都是偶然性的,是通过因缘而产生的。凡是通过外缘而产生的法,都属于偶然。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其本性都是善良的。

“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佛、菩萨、声闻、缘觉和凡夫,都没有什么差别,本性都是清净的。即使生起了烦恼、造业了,但自性都是清净的,自性都是光明的,只是被烦恼暂时遮蔽了而已。如同烟云遮蔽了灿烂的天空一样。天空永远是灿烂的,因为被烟云遮蔽,所以显现不出它本具的灿烂;同样,众生的本性不分佛和凡夫,不分自和他,都是清净的,都是光明的,但若是我们生了嗔恨心、造恶业,本性就被遮蔽而无法显现,无法起作用。所以,我们不应该嗔恨,不应该造业。

我们常常把这些怨敌、恶魔、仇人当作嗔恨的对境,总想以牙还牙,去伤害这些众生。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就能知道,他们生嗔恨心等烦恼而伤害我们、造作恶业,这都不是他们的本性,他们的本性也是清净、善良的。这些嗔恨心等烦恼都是通过外缘产生的,这个时候他们也是不由自主的,所以不应该嗔恨他们。

此外,也可以这样理解:他们之所以造业、伤害我们,是因为嗔恨心等业障遮蔽了他们的本性,导致善良的本性显现不出来,起不到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怪这些众生,也不能恨这些众生。

前一个偈颂讲“众生的本性是嗔恨、伤害”,而这个偈颂说“众生的本性是善良的”,这怎么理解呢?二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前者所讲的嗔恨、伤害之本性,是指一个愚痴凡夫的本性。若没有嗔恨、伤害的话,他就不是愚痴之人,就不是凡夫了。前者是从显现世俗谛的角度讲的,后者则是从空性胜义谛的角度讲的。众生本性都是清净的,只是被烦恼业障遮蔽了,使这个善良的本性显现不出来。所谓的烦恼、嗔恨、伤害他人,都不是他们的本意,因为众生的心性是光明的,众生的本性是清净的。

卯二、观察害法:

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

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有人拿棍棒、手杖抽打你的时候,拿刀等兵器砍你的头、捅杀你的时候,你心里很不愉快,很生气。其实,你不应该嗔恨这些人,你应该恨棍棒、刀,“这个棍棒这么沉啊,这么硬啊,打在身上好疼啊!”

“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也许你会想,“棍棒能打我吗,是这个人用棍棒来打我的;那个刀也不可能来砍我,是这个人拿这个刀来砍我的。”即使是这样,你也不应该恨这个人。因为他也是被嗔恨心的烦恼所控制的,若是没有嗔恨心、害他心,他能拿刀、棍棒来伤害你吗?是不可能的。其实他也不愿意拿刀来砍你,不愿意拿棍棒来打你,但是内心里生起嗔恨心了,内心里有想伤害你的心了,就不由自主、无法控制地拿刀来砍你,拿棍棒来打你。

也许你又想“嗔恨心不是他生起来的吗?”不是。难道他不想心情愉快、内心快乐吗?但是没有办法,嗔恨心是通过外境而生起的,而这个外境也是因他缘而产生……前际是无边的,后际也是无边的,这就叫轮回,也是空性。如果真正把轮回弄明白了,也就明白空性了。如果真正把空性弄明白了,也就明白轮回了。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学修“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只愿意学修“缘起性空”这些道理,这是痴人说梦,真的不可能!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都是一个道理,这才是诸法的究竟真谛啊!一通一切通,一不通一切不通。大家不要妄想没有基础而直接证悟空性,这是不可能的。

在座的有人问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同问“先有父,还是先有子”一样,我没有办法回答。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谁能说?不可说!佛为什么讲“轮回无始无终”?就是这个意思。无始无终,其实就是不存在,不是事实存在,也就是空性的真理。所有法都是缘起法,没有一个实质性的东西,最终都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不可喻的。所以,即使世上再聪明、再有学历的人,也不可能回答鸡和蛋的问题,谁都不可能说清楚啊!

这个问题从表面看很简单,很平常,其实这里的意义很深。比如说,我们现在认为上面是头,下面是脚。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这不是固定的。在很多众生的眼中,可能你的脚在上面,头在下面。再如,我们说水是湿性的,但是很多众生会否认,有的众生认为水是它的食物,有的众生认为水是热的;火也是如此,有些众生说火是它的食物,或者说火不是热的,不是能燃烧的东西。以前在讲解《定解宝灯论》时讲过,同样一杯水,地狱众生看是铁汁,饿鬼众生看是脓血,人看是水,天人看则是甘露。这都是不同境界的不同显现。

所以,大家不要太执着,差不多就可以了。若你想要研究,是研究不透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