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扫除自心的尘垢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
今天我们又要来讲佛法。大家学习佛法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尤其是学习道次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我们大家也清楚下士道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不生起烦恼,中士道的所有的目的要让我们如理断除烦恼;上士道的目的就是要断除习气。这个就是很清楚告诉我们:第一步,不要让我们生起烦恼;第二步,要对治烦恼;第三步,断除习气。无论不要让我们生起烦恼,还是对治烦恼、断除习气都需要靠佛法。佛法才是对治烦恼的药。烦恼很多,烦恼的作用也很大,烦恼的害处也很严重,我们把许许多多的烦恼概括为三种:贪、嗔、痴。又把贪嗔痴比喻为三毒,;毒药的;毒。人如果吃了毒药的话,吃多一点就会死亡。毒药轻一点的话,对身体也会有很大的伤害。这是指有形有相的、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方面的有毒的药。我们心里也有毒药。这三种毒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毒害非常的严重。我们常常说,要把自己当病人想。佛法里面说把自己当病人,不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的身体哪个部位、哪个器官有毛病、不健康,而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比我们身上的器官的缺乏、身体的不健康还更严重。也就是说,我们生命的深层次已经中了毒了,我们的内心里面有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普通的问题,而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我们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有那么多、那么严重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起了一个烦恼,动了一个念头,就犹如我们吃了毒药一样,对自己对别人都会有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仅仅说当下彼此之间伤感情、不和睦、令人难堪、心里难过而已,实际上这种的作用还会持续,持续到明天、持续到未来、乃至持续到你的来世,更长远的未来。就是我们吃了这个药以后,中毒了。这些毒要把它拔掉、去除掉,就需要吃另外的一种药,才能够来救治我们自己心里边所中的这些毒——贪、嗔、痴的三种的毒,就需要靠佛法。
大家在家里的时候呢,也有很多的佛经。那么你生起烦恼的时候,这些佛经起不了作用。为什么呢?因为你在烦恼的时候,经文你也看不进去。反过来说,你是以这个烦恼的心,面对境界的时候,烦恼的作用更强烈。那怎么办呢?就要换一个环境,比如说寺庙。那大家都在修道、用功,那我们的内心比较容易宁静,不容易生烦恼。同时我们在寺庙里边又容易听到佛法、听闻佛法。听闻佛法的时候,本身就是对治烦恼的生起、对治烦恼的现起,不起烦恼。而不起烦恼本身就是共下士的基础和特点。问题是,我们自己在看经听带子的时候,因为以烦恼的心,所以我们听的声音、我们看到的文字也会都变成烦恼。在寺庙里边的时候,有同行善友、法师们为我们讲佛法的时候,那我们内心有希求心、内心有信心,就会去接受、会去领纳外在的这种境界,领纳别人给我们讲说的佛法的内涵。当我们领纳的时候,佛法就起作用了。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话,因为我们的烦恼的心很重,并且常常在起烦恼,习气也很严重,自己不晓得,也没有能力去对治。这样子的话,虽然学佛的时间很长,而实际上同自己的烦恼了不相干,没有真正意识到认识到烦恼是对自己生命的毒害性有那么的严重。
那么如何来正确对治自己的烦恼?就要如理修行佛法、修持佛法。如理修持佛法,我们常常听到六加行。那么六加行的第一加行:洒扫住处,庄严安布身语意的所依。;洒扫住处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清洁工作,打扫卫生、布置场地等等这样子的一些例子。庄严安布身语意所依,身所依我们常常讲到的是佛像,语所依是佛经,意所依是佛塔。在印度、在南传佛教国家的寺庙,在泰国、伊斯兰卡、缅甸这些国家,庙里面都是有塔、有菩提树、有佛像。那我们中国也有很多庙里边有塔,塔、佛像、佛经,那么这代表着身语意之所依。
佛经里边告诉我们说,扫地有五种功德嘛。第一种功德,令自心清净;第二种功德,令他心清净;第三种功德,众天神欢喜;第四种功德,造就猛利的业;第五种功德死后往生天界。往生天界就是往生净土,造就猛利的业就是戒律清净,天神欢喜,自心他心清净,也就是说我们洒扫住处的时候,清洁卫生的时候能够令自己的内心清净,那么这是五种功德的第一种。我们如何又能够把清洁卫生的工作同对治烦恼、如理修持佛法结合在一起?事实上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一种联想,说我们修行、对治烦恼要从搞卫生开始。那我们常常觉得这种搞卫生、做清洁的工作,都是没有文化的人、都是智力比较差的人、岁数比较大的人做的事情。那个实际上,佛法就是告诉我们从这样子一个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以前我刚刚出家的时候,那么寺庙里面的老和尚他就告诉我说,你学扫地要学三年,学泡茶也要学三年。当时我们就很不好理解,让我们就学扫地还要学三年,这很容易就会学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就学会了。并且呢,每天都要扫,不管是有没有灰尘、有没有垃圾,都要去清扫。那么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功夫,培养我们的长远心。
那我们在清除尘垢的时候、清除垃圾的时候,那这些尘垢、垃圾是外在的,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清除内心的贪、嗔、痴烦恼的尘垢。
通过外在的尘垢这种比喻、这种象征,来认清我们内在的烦恼的垃圾。释迦牟尼佛有一个弟子,周利槃陀伽,他出家以后,释迦牟尼佛告诉他;扫尘除垢四个字,他学了三个月都记不住,但是最后他能够大彻大悟。佛陀授记他说,周利磐陀伽是他所有的这种声闻弟子当中转变心意最殊胜的人。那他天天就是扫地,扫地扫到最后,佛陀这样为他授记。他扫地为什么能够会有这样的一种成就呢?他就是能够很认真根据佛陀的开示、佛陀的教授去实践。佛陀为他讲,;此尘是贪非尘土,尘乃贪名非尘埃,诸智者众除彼尘,如来教中不放逸。我们扫来扫去,都是要扫内心里边的这些尘埃,贪的尘埃、嗔的尘埃、痴的尘埃,这是三毒的垃圾。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能认识到说自己内心当中的有垃圾、自己内心当中有问题,我们又如何来对治呢?我们又如何来清扫?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常常说,我们修行嘛就是念经、持咒、磕头才算修行,很难说我们打扫卫生是在修法,那实际上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意识不到内心当中烦恼的尘垢的时候,那即便说我们天天坐在这里念,口里念念有词,而实际上你念的跟我们心里是两个不同的情况。一直念佛经,内心一边在起烦恼,甚至烦恼包裹的越来越紧,不仅不能对治,还会包得越来越死。
我们内心怎么样子能够有这种清静的状态呢?我们内心只有烦恼对治了,内心才会清静嘛,内心才会开明,内心才会有安乐。同时呢,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清净,别人看到我们,也生欢喜心,内心也清净了。别人听到我们说话,也很高兴,内心也能够得到清净。天神看到我们,戒律无有亏损,内心清净也很欢喜。所以说,我们要真正去认识到底怎么样叫做如理修持佛法。如果我们缺乏了最基本功、最基础的条件,我们又能怎么样子去修行呢?我们自己的心不能打开,不能净化自己的内心,修行佛法的人内心里面还有很多的障碍,这是不够条件的一种表现。所以六加行的这第一加行,它本身就是要清除自他的障碍、自他的违缘、同行善友之间的违缘,以及同善知识的违缘,认清自己的烦恼、认清自己内心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把我们自己内心提得很高,觉得我们这种现况、我们这种条件,一定要怎么样去修才叫做修行,那无疑就是我们在绕着这个路在走。绕着路在走就是,你不是走的一个直的路,你走了是一个弯的路。也就是你绕道绕了一圈最后还回到你原来这个点上去,就走错路。所以我们学佛法,学习道次第的话,你真正要按照佛陀告诉我们的一点一滴去实践,如果不是根据这样子的正法去实践的话,都是在白忙活一场。根本内在的烦恼调伏不过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开示——《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它的缘由就是在这里。
我们如果没有去对治烦恼,我们的各种痛苦会越来越多,不能解除。我们常常讲到八苦。这些痛苦,现在有这些痛苦,过去也是这些痛苦,那么我们未来呢,一样也是这些痛苦。今生今世我们得到人的身体,固然是因为我们在过去造做了成为人的业因,所以今生能够得到人身,但是不等于说,我们过去世就修行,修到什么程度。当然也有人过去就有修行过,那不等于说我们所有人在过去都有修行过。你看世间上面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你让他来到庙里边来,来拜佛、来听经,他肯定不听,那么,就缺乏善根啊。但是他们也是人呐,甚至也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人,很有学问的人。所以说你得到人身,不等于说你前世修行就很好。我们如果不修行的话,这些痛苦、这些问题肯定不能解决,一直会在不断的累积,不断地持续下去。佛法把这八苦最后都归到五蕴炽盛苦。这个的痛苦既不偏重于物质方面,也不偏重于精神方面,它五蕴和合。我们前面的那些的痛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等,这三种是我们内心的痛苦。生老病死,是我们身体上面的痛苦。
那么身心上面的和合的痛苦,这是最后一个五蕴炽盛。那么无论是身体方面的、心理方面的、身心和合方面的,你要把它免除,不要让它有这方面的痛苦,惟独需要佛法才能够去除、解脱,解脱什么,解脱痛苦。痛苦怎么解脱?不要有业,不能造作召感痛苦的业。我们如何不能去造恶业,要断烦恼。烦恼怎么断,要靠佛法来对治。所以我们用佛法来对治烦恼,烦恼对治了就不会造作业。没有这种业就不会感招八苦,没有了八苦我们就解脱,这样子一种功绩。在庙里面我们常常听到无限生命这样一个命题。我们如何以无限生命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如何以无限生命的基本框架来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以无限生命来认识到自己的完整的存在?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完整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时候,对自己的生命才能够看得清楚。所以完整认识到无限生命的存在,就是过去它是怎么存在,现在它是怎么存在的,未来它是怎么存在的。过去的存在我们不晓得,未来的存在我们也难以预料,我们现在是怎么存在呢?能不能认识得清楚呢?如果是长短方圆青黄赤白,分不清楚。我们不晓得自己真正要怎么办?怎么来用功?我们生命要的是什么?如何来丰富自己生命的内涵?如何来培植自己成就佛道的资粮?如何相信业果?如何生起皈依心?瞎子没有看到外在境界的能力,这样子的话,在走路的时候就会有危险,在做事的时候,没有办法去做事。那我们如果对这些问题认识不清,就是盲修瞎练了。
所谓盲修瞎练,在佛堂里头,我们仅仅是一些宗教的仪式。大家念的时候跟着念,跪拜的时候也跟着跪拜,合掌的时候也跟着合掌,来的时候也跟着来,走的时候也跟着走,就仅仅是仪式、一些程序而已。离真正对治自己的烦恼还有很长的距离。对于生命存在的命题,不仅仅是从空间上面来决定,还可以、还应该从时间方面来看待。我们的生命经验、生命体会、生命的过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也可以找到这方面的契入点、下手处。虽然我们从某个角度来讲,自己的生命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死亡,也就是前一刻、前一念自己的躯体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经验、我们的能力也死亡了、也过去了。那么恰恰这些可以持续下来,可以延续下来。只是说我们过去的那个时间里头的我的这种身体,已经推移到现在,所谓前面一念、前面一秒、前面一刻的那个有形有相的血肉之躯不存在。因为昨天的我、过去的我已经跑到现在,已经跑到今天来了,所以那个看得到、摸得着的我的血肉之躯、五蕴和合之身不存在了。
但是呢,不等于说我们精神领域的那些内涵不存在,不等于说我们的烦恼不存在,不等于说我们的业力不存在。比如一个小孩子,他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感到很伤心,感到很悲哀。那么他仅仅局限于一点,拘泥于一点。他不能有着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心胸来看待所发生的问题。我们大人、成年人,我们就比较成熟了,也就是有更长远的眼光,所以知道说在小孩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在青年的时候要做些什么事情;在中年的时候要做什么事情。哪一件事情该做,哪一件事情不该做。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人间的经验的累积。这种经验,也有好的经验,也有不好的经验;也有正确的经验,也有错误的经验。就是不好的经验在累积,好的经验也在累积。善的业在增长持续,恶的业也在增长和持续。因为我们是同过去的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看待,联系起来分析,联系起来决定。所以他知道说这件事情该做不该做,这件事情要不要做、怎么做,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我现在应该何去何从,何作何为,怎么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怎么做的目的是在于未来,在于未来的成就,在于明天的成就,在于明年的成就,在于更长远未来的成就。所以,家长就会让小孩子去念书,小学、中学、大学。如果不去念书,以后就没有出息,就没有学历,没有文凭,没有文化,他知道这有连带的关系。我们把生命再拉长,不仅说一个父母,或者自己父母的父母——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的经验,那么这些经验也只有几十年,一百年。佛菩萨的经验他就是很长远的,他是从多生多世、生生世世,从无量劫这样子的一个时间的流变过程。来看我们这几十年所做事情的意义。那当然这样子的经验,是不一样的。自然而然它的判断的标准也就是不一样的。
它所做出来的抉择也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根据佛陀的经验,根据佛法的标准,来看待、来审视自己的人生,来为自己的人生作抉择。不然的话,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是这几年、这几十年的一种意义。甚至就眼前的一些意义,眼前的一些成就。这样子的话我们就划不来,就不是真正在学佛法。我们如果仅仅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是非常不够。我们眼前的事情做好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成就、为了来世的成就——就是现在注重的是种因,而不是注重的是成就、注重的是成功。如果不是学佛法的,那么他马上种下去的因就要求立刻兑现。这个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你在社会上面去工作,一天要多少的工钱,他先要跟人谈清楚。他知道说这个不会白做。你如果让他白做,他肯定不会做。为什么呢?他的成就就是着眼于当下、着眼于现在。我们学佛法、集资粮,不一样了,大大不同。这个意思在哪里呢?也就是说我们在佛门里边做事,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成就,如何来判断自己的成功,如何来看待自己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就是不能看眼前。看眼前,就看不清楚,看不明白,容易犯错。看眼前是世间人的标准,是普通人的标准。看长远,从生生世世来看,就是佛法的标准。那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去,一直刹那刹那在生灭。但是过去了不等于没有,而只是从现在的存在,转化为另外一种的状态在存在。那么,当然这种存在,我们不学佛法的人,或者说我们佛法学不够的人,他不容易很真切的感受到说,我现在的这种生命的状态跟过去世有那么密切的联系。
他不容易升起这样一种信心。我们有时候也会意识到,自己在过去几年、几十年,不用功、做错事,仅此而已。他就不容易去联想、去检讨说,过去几年,过去几十年,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应该怎么学,自己应该怎么修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也就是自己有时候可能会意识到说,过去有浪费时间,但是很难反省到,我们如何很好的来使用自己的时间、不让它空过,善用时间。我们过去的多少年时间都浪费掉,自己不能去反省,不能去很真切认识到这样的损失。自然而然,自己生命的这种经验又会等流下来、持续下去,现在的时间也不会珍惜。我们信仰佛教的人,学习佛法的人,就是要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把握时间。如果不把握时间,那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直在过去。一直在过去,我们没有修行,没有在积聚资粮,就意味着我们不断为自己的生命造成损失,就一直在损失,一直在亏损。善业没有得到累积就是在亏损。
一直在亏损,忽然间有一天,我们的生命结束了,死亡了。那个时候,我们唯有业随身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在如理修持佛法的时候,就是要时时刻刻找到自己生命最深层次的原因、烦恼。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嘛,叫做薪火相传。这个火,它需要靠柴来燃烧,那么这个柴烧完了以后,这个火还会再去燃烧别的柴火。我们人的生命也是一样,它一生又一生持续下去,这块柴火烧尽了,它的火能够再燃烧下一块的柴火,下一块燃烧完了以后,又能够再接续另外的一块柴火。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人的生命,固然同过去有关系,也能够延续到未来。同时呢,我们人的生命也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命的所作所为,也会去影响别人。我们一块木材、两块木材、三块木材、十块木材、一百块木材,你扔在一起,一样都能够同时一起燃烧,都能够再烧。就是,我们大家在一个庙里边,坐在佛堂里面,我们自己内心跟别人的心,我们自己的业跟别人的业,他是汇在一起的,叫做别业嘛、共业嘛。我们每个人是一块木材,我们一百个人就是一百块木柴,我们一百块木材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百块木材都在燃烧。
心心念念都是会互相相应,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业力不可思议嘛。我们在寺庙里边,我们所造的业,是跟三宝相应的,跟佛菩萨相应的,都是清净的、无漏的,自然而然,我们内心的智慧的火焰也容易在增长,容易在燃烧。反过来说,我们如果是同一些不入流的人,甚至同世间上面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影响,当然也有可能我们也会去影响别人,我们好的时候也会去,但是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也会被别人影响。那么这个就叫做互相影响。看哪一种的力量比较强,我们如果不小心、不注意的时候,我们就在被别人影响了,这是肯定的。如果我们有注意的时候,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提起佛法正念的时候,知道防护内心的时候,就不容易被别人不好的业影响。如果不是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原来的那样子一颗烦恼的心,自然而然,烦恼跟烦恼它就会相应了。烦恼跟烦恼相应,烦恼不会跟智慧相应,智慧是对治烦恼的。对治烦恼的过程就是我们整个修行的一个过程。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在寺庙里边不生烦恼的时候,就到下士道;你在对治的时候,就到中士道;你的习气都没有,那就到上士道,那个很不容易做到。
你要做到不起烦恼,都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当然能够有一段时间,可以不起,打比你一个小时啊,两个小时啊,一天两天啊。你能够永远不起烦恼,永远不起烦恼就意味着你烦恼已经被对治了,你才不会起。所以,大家在寺庙里边来,做事也好,用功也好,你不用担心说自己有烦恼,自己说错话、办错事,这也是很正常的。我们做错的时候,怎么办呢,如何来以此为鉴,如何来在这样一个境界上,体现自己?我们常常在寺庙里边会听法师说,在这个事件上,我们心灵得到提升、资粮得到累积。往往都是在这些逆境当中提升和累积的,但是我们通常的思维习惯说,一定是拜佛念经的时候,才是积聚资粮的,挫折逆境的时候,甚至说倒茶、扫地、搬椅子、布置场地的时候,这在累积资粮。有时候有人给我们讲说,这些事情是在累积资粮的。我们也可能说会随即附和是累积资粮的,而自己内心不容易真正去认同说这是在累积资粮。从这点就能够说明,我们内心同佛法,相应不相应的标志了。
道次第也告诉我们,这本身就是累积资粮。有可能我们已经知道了,听过了。我们知道了,我们听过了,是不是我们认同呢?那我们怎么样子叫做认同呢?认同这样子一套道理,或者说,要跟自己有关系。我们一谈到佛法,它必须跟自己有关联,如果跟自己没有关联的话,那么就不是佛法了。因为它,佛法本身,要来解除所有众生的痛苦,包括所有的众生,当然也就是包括我们自己。反过来说,我们在谈论佛法的时候,如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说,跟佛法有什么关联的时候,那么你又怎么样去说明,佛法跟其他的有情有关?因为佛法本身,是要解决一切有情的问题。那我们自己都不需要佛法,自己都意识不到说,佛法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那么,你又如何能够证明你告诉别人的佛法是真正的佛法,你是真心实意要去帮助别人?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佛法学的比较好的时候,至少我们自己不起烦恼的时候去帮助别人,才能够真正让别人得到帮助。
我们不起烦恼,就是要修行、自己要用功,否则,我们生起烦恼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说自己在生烦恼。就如我们有病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在生病,只有医生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有时候,医生告诉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不相信。但是医生会告诉说,你的身体,哪些指标是不符合标准的。心电图怎么样、血压怎么样、胆固醇怎么样,把这些指标给你列出来。仪器一检测,你很多的指标不够,很多的指标超标,不信都不行。中医他会跟你讲,什么病是什么特征。佛法也是一样,他告诉我们说,贪欲有什么表现,嗔恚有什么表现,愚痴有什么表现,你有这些特征,有些什么问题,就说明说我们有这方面的烦恼,有烦恼就会有危害。那大家在佛法的用功上、修行上,有相当长的时间了,所以,今天我们,谈得也是比较实在的一些问题。
如果我们谈得不实在的话,都是在谈玄说妙、谈空说有,我们谈一套理论,我认为。可能大家觉得,佛法离自己很远。如果要把佛法谈到离自己很近,谈到自身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这个内心很不好过,甚至说内心很痛苦,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是非常重要的时候,因为我们认识到说内心有问题,内心有烦恼,内心有痛苦,不是说不去管它,不去理他,恰恰我们自己要正对治。正对治,一点一点的对治,慢慢在对治,就要找到对治的方法。我们在对治的时候,那么就是真正用功的时候,是真正叫做如理修持佛法的时候。所以来到寺庙,三宝地,我们都是在如理修持佛法,我们千万不能以一种很狂妄的心、很高慢的心理,来看别人,这些要不得的。我们只有平心静气、只有非常的虚心,也非常的认真,踏踏实实,照着佛法去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同自己的生命真正相结合。
来看看自己,到底还在起烦恼,还是不起烦恼;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对治烦恼;看看自己,还有哪些的习气。虽然你不起烦恼,但是你还有这方面的习气,还有这烦恼方面的习气。只有成佛的时候,才能这些习气完全没有,在成佛以前,还是会有习气。所以刚才我谈到说,上士道还要再对治习气。我们先第一步不要让它起烦恼;第二步,我们一点一滴去对治。寺庙里边,大家有这样一种氛围,是每一个人发心创造、营建起来的,所以每一个人的发心都是非常的重要。那有些人修的比较好,修得时间比较长,那么有些人刚刚开始学。我们学的比较长的人,学的比较久的人,也不能去轻视初发心的人。反过来说,我们初发心的人、初学的人,要很好的、很认真的,向学的比较久、比较好的同行道友学习,就是要有学习的模样、楷模,那我们跟着去学习,就不会错。如果常常认为说,自己最好,我可以没有学习的人,没有学习的对象跟模样,那我们就很有问题。那个菩萨学五明,菩萨在所有的众生的身上都能够学到佛法。佛法就是要在所有有情的身心上去体现去落实。那么我们今后呢,在佛法的引导的过程当中,会一步一步更加深入,同时呢,一步一步会更具体、更直接,跟每一个人挂上钩。希望大家多发心,好好发心。回向。
愿此殊胜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尽除一切罪障 共成无上菩提
- 上一篇:奸臣秦桧前生乃雁荡僧
- 下一篇:宣化上人略传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 念大悲咒使人阳气上升
- 如何救赎堕胎罪业
-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 如何更改命运的程序
- 如何欢度老年生活
- 如何求得如意眷属─与愿之
- 如何活得更幸福,高僧详解
- 如何消除业障 和谐冤亲债主
- 如何消除贪嗔痴慢 元音老人
- 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元
-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 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
- 如何用科学方法证明六道轮
- 如何皈依?
- 如何积聚福德_2
- 如何积聚福德_3
- 如何穿衣才能容光焕发
- 如何获得佛法真正利益(明向
- 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下
-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1)
-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2)
- 如何见道-
- 如何解冤消灾障
- 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顶尖的
- 如何让观音菩萨听到你的心
- 如何识别正法、像法、末法
-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
- 如何转业:改变命运的原理
-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
- 如何追求真富贵_2
- 如何避免在生活中损福耗财
- 如何随喜作大功德
- 如何静坐问答录
- 如何面对两性关系
- 如何面对无明
- 如何面对生气(释从信)
- 如何面对绝症
- 如何面对贪心
- 如吉法师:修定之加行
- 如吉法师:修定之资粮
- 如吉法师:由世间定到出世
- 定弘法师法语:持戒念佛,
- 净土法门法师:有怎样的因
- 婚外情、YYQ、SY等,一点都
- 妙祥法师:为什么居士有很
- 字纸销毁应採取烧或者埋等
-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
- 姚明杨澜等28位名人又一拨
- 如果你不幸福,就用这个方
- 婚前性行为会产生婚姻上的
- 境随心转的真实含义:心净
- 如何抄经,比较如法
- 在寺院的着装规矩
- 好境界:抬头与低头
- 妙祥法师:真正的正道和善
- 净土法门法师:有意皈依佛
-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
- 如果福报很小,赶紧多念经
- 定弘法师法语:持戒皈依,
-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
- 娱乐圈某明星与四面佛的神
-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 女颜象
- 妙祥法师:神识也是一种妄
- 妙祥法师:于一切众生身口
- 婚外情、YYQ、SY等,一点都
- 增长福德的行为
- 净土法门法师:有方法可以
- 如果你对三宝有信心 就一定
- 如何拜佛:拜佛的正确姿势
- 宣化上人用宝印手救孝子母
- 多数人都在追求财色名位的
- 婚前性行为对女孩的危害,
- 好声音长者缘
- 在幻象面前,放下心来
- 如果种子种在水泥中
- 定弘法师法语:放下身外物
- 婆婆变成妈
- 妙祥法师:经文的“经”字
- 如何才能真正有大福报?
- 奶牛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