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凯法师:二十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圣凯法师
在中国净土教理史上,法照大师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南宋宗晓“六祖说”和志磐“七祖说”中分别被尊为净土三祖和四祖,并且有“后善导”的尊称。日本学者塚本善隆说:“法照可以与唐太宗、高宗时代的善导相提并论,是代宗、德宗时代唐净土教史上的杰出代表。”[1]这样一位重要人物, 在僧传、史籍中只有见到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记;对于他的思想与著作,只知他曾创立“五会念佛”法门。除此之外,再也一无所知。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大量的敦煌遗书被加以整理与研究,同时有关法照的文献也相应地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法照的著作《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卷中、卷下,及由日本高僧带往日本传世本《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都编入大藏经。于是,许多学者利用敦煌发现的新资料以及其他资料,对法照大师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本文就自从敦煌遗书发现以来,国内外对法照大师的研究进行综合性的叙述,使国内的佛教界及学术界了解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希望能对法照及净土信仰的研究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日本、欧美国家的研究情况
对于法照及净土五会念佛的研究,以日本学者着手最早且成果最丰富。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著名佛教学者矢吹庆辉氏就在他所发表的《鸣沙余韵》中对英藏敦煌文献中的净土五会念佛赞文予以收录和解说。[2]一九三三年,塚本善隆先生出版研究法照的巨著《唐中期の净土教——特に法照禅师の研究》[3],对国际学者影响很大,是一部享誉半个多世纪的巨著。本书所用的资料极为丰富,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金石文字以外,就是敦煌遗书,主要材料为法照所撰《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中下二卷(缺上卷)。眆本善隆先生先用大量的篇幅叙述唐中期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佛教各宗派的发展情况,从社会与佛教两方面说明法照大师的净土教的发展机遇,也为法照的净土思想提供了溯源性的考察。
关于法照的籍贯,《宋高僧》说“不知何许人也”[4],《广清凉传》则说法照“本南梁人也”[5],敦煌卷子P4641号《五台胜境赞》也说:“南梁法照游山寺,西域高僧入化城。”在《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五会念佛”下有小字注云:“梁汉沙门法照”[6],而敦煌卷子S370号咏法照在五台山睹灵异之事的《五台山赞》也有说:“梁汉禅师出世间,远来巡礼五台山。”可见,法照的籍贯是南梁或者梁汉。塚本善隆先生从法照在南岳所拜的师父承远是汉州人,以及法照所倡导的五会念佛曾经受四川剑南地方禅宗的“引声念佛”影响,所以认为南梁或梁汉是唐代的汉州,因为这个地方以前又称“梁州”,所以法照就是四川北部的人。塚本善隆先生对法照的一生,如师事承远、建立五台山竹林寺、太原、长安地方的布教、示寂进行详尽的考证,对法照的著述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且对五会净土念佛赞文进行调查。眆本善隆先生在第十二章“法照の净土教批判”对法照的净土思想进行充分的论述,认为法照的净土教继承承远、慧日、善导、道绰、慧远等,但其中继承善导的教导最为显著[7],法照的念佛特别重视口称念佛所谓称名念佛的实践。法照师承承远,慧日、承远主张禅、戒、净一致双修,所以法照深受他们的影响。同时,在当时长安佛教界诸宗调和融通的思想已是一种思潮,所以法照的净土教与华严、天台及不空的密教之间的交涉也是理所当然,眆本善隆先生对此都有所阐发。总之,塚本善隆先生对法照的研究是全面而又详尽,虽然,几十年来,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在法照的局部研究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法照的综合考察则尚不多见,汤用彤先生对眆本善隆先生的研究评价说:“塚本君之书叙述详赡而少能在大处综论,后之学者如能继塚本君之芳踪,而特察世运推移之因果,则幸甚矣。”[8]汤先生的指点与期望令新生代的中国青年学人振奋不已。
一九三七年,道端良秀先生发表了《唐代净土教徒の精神生活》[9],对唐代的净土信仰进行考察,认为法照对净土信仰的普及起了重要的作用。一九四二年,望月信享先生出版了他研究净土教的巨著《中国净土教理史》,对法照的生平、著作、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他说:“盖法照所谓念佛三昧,依心念口称发得三昧。其旨趣无异于善异、怀感等之口称三昧。但彼制定五会念佛之仪则,合五音之曲调,以教唱佛名,以警策自、他之信心,而成就新的三昧,即其新的念佛方法。”并且认为五会念佛的创造受五祖门下流行的“引声念佛”的影响,而五会念佛中高声急念的方法是从怀感励声念佛而来。[10]
五、六十年代,佐滕哲英先生发表了《龙大图书馆山内文库藏法照念佛赞——本文并解说》[11]、《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12]、《敦煌出土法照和尚念佛赞》[13]等一系列论文,对日本龙谷大学山内文库所藏敦煌本《法照念佛赞》本身及英、法所藏相同的净土五会赞文写本进行了细致地比较研究。佐滕氏通过比较研究,认为龙大所藏《法照念佛赞》是完本,是法照净土教的贵重研究资料。并且,由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所说“念佛赞一卷,章敬寺沙门弘素述”[14],佐滕氏将本书的集录者拟为弘素。[15]在《法照念佛赞》中的《法照和尚憬仰赞》有一句“传法真言劝念佛”,佐滕氏于是认为这是法照念佛与密咒双修的重要资料;《兰若空赞文》中“华严和尚法先宗”,华严和尚即是北宗禅的第七祖华严和尚嵩山普寂禅师,这说明法照的净土教与禅的关系;《法花廿八品赞文》,是廿八品品名的略颂,这是说明法照净土教与《法华经》关系的资料。[16]佐滕氏对龙大所藏《法照念佛赞》的研究可谓细致而又深入。
一九五七年,藤原凌雪出版了巨著《念佛思想之研究》[17],对法照的籍贯、生平、著述等方面进行了简单地介绍。由于作者是一位净土真宗的教徒,所以以善导、法然为正统,但对法照的念佛思想予以极高的评价:应该说:法照是唐代文化之烂熟期中,作为代表大历、贞元时代之中国净土教,若列出其名者有飞锡、少康,尤其在当时对于中国有其出色的信望与布教力,进而扩展到日本净土教影响力,想来也许法照就是如此超拔而出人头地之人。[18]法照虽然有“后善导”的称呼,但对善导的净土教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藤原凌雪先生分析说:因为当时净土教之一般倾向的接收各宗派的影响,一方面承受天台、华严、律、真言、净土等所有矛盾思想,同时其中在法照独特之神秘的,并且创设了音曲的五会念佛方法,使这种活用在实地布教上。所以完全不同于善导特意地醉心锐意正行与杂行之差距,分判正定与助业,以强调称名正定业教义之特色。到了法照时代感觉到只有微薄之影响了。然而,又依据称名念佛为新的倡导法为普及流行一般民众之间行仪实践之一点上,想来不是有辱‘后善导’之声名的。[19]
中国净土教可分为三流:慧远流、善导流、慈愍流,法照曾游化庐山,可见曾受慧远流的教育;法照又师事承远,承远依据慈愍三藏之指导归投净土教,所以藤原氏认为法照的净土教接收了由来所有的三流。对于法照与慈愍三藏的区别,藤原凌雪先生分析说:
法照多分接受慈愍之教义,然而也不与慈愍三藏安全相同,慈愍说‘俗无真有’,以哲学的基础采取相宗之说(应译为:采取相宗之说为哲学的基础),对于法照是根据性宗之说而主张中道实相。又在实践方面,法照比较慈愍、承远之热烈的布教力更加浓厚地推展,尤其说五会念佛之特殊方法,在民众教化上,推动出伟大的成绩。[20]藤原凌雪先生以净土宗徒的真诚,对法照的思想进行全面又细致地分析,他的许多观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一九七六年,上山大峻先生发表了论文《敦煌出土净土法身赞》[21],对法照所撰的《净土法身赞》进行考察,文中对敦煌遗书中现存的六种卷子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流行于敦煌的法照倡始的五会念佛,是中原禅净合一的直接影响。一九七二年,广川尧敏先生对敦煌新发现的与法照有关的资料进行考察,发表了论文《敦煌出土法照关系资料について》。[22]广川氏在这篇论文中详细开列了分藏于英、法、俄、日等五国所藏有关法照创作和编集的净土赞文、法照门徒所作的净土赞文,以及论者推测可能系净土赞文所涉及到的71个敦煌写本的卷号,堪称是目前对敦煌藏经洞所出有关法照的资料进行调查最为全面的研究成果。但是,根据国内敦煌学者的研究,他将《九想观诗》、《出家赞》、(《儿出家赞》)、《散华乐赞文》、《法身礼》、《无相礼》、(《法身礼》的异名)列为净土赞文是有点不妥的。[23]一九八四年,广川尧敏先生又对敦煌所有有关的净土礼赞文进行调查,完成了论文《礼赞》。[24]在文中,广川氏首先将礼忏文与礼赞文进行分别说明,然后再将昙鸾、彦琮、善导、传善导作、法照、法照门徒等所作的礼赞进行详细综合性地论述,这是对敦煌净土赞文比较全面研究的成果。一九七七年,江隈薰发表了论文《唐代净土教の行议》[25],文中对怀感、慈愍、法照三人的净土实践仪式进行分析,认为法照所提倡的五会念佛是将愿生的心情积极地摄入念佛的“行仪”中。一九八七年,美国的维斯坦(WeinsteinStanley)出版了巨著《唐代的佛教》(BuddhismunderTang)[26],在书中对法照的生平及五会念佛进行了考察,对法照在净土信仰的普及教化上予以高度的评价。
二、中国对法照的研究情况
中国对法照的研究起步较迟,但是从九十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我国的汤用彤先生完成《隋唐佛教史稿》一书[27],对净土宗进行考察,证论了法照是剑北地方萧梁所置南梁州人,并且认为庐山莲社事迹的流传跟法照的巡视有关;一九三四年,汤用彤先生著文评眆本善隆《唐中期の净土教》,对法照的净土教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28]一九七七年,出版了乐观法师的《香光阁随笔》一书[29],他利用金石碑文及敦煌遗书的资料对法照进行全面地研究,大书中列出了大量与法照有关人物如承远、智诜、处寂、无相、无住、光胜、良忍等人的传记,对五会念佛进行溯源性地考察。乐观法师根据《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及《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赞》对五会念佛的仪式进行复原,并且利用音韵学对五会念佛进行分析,用工尺谱、简谱、五线谱标出五会念佛谱,使现代人得以闻此千古绝音,法师功莫大焉。
一九八九年,赵树锋先生发表了《净土四祖法照》一文[30],对法照的生平、著作、思想进行了简单地介绍,着重说明了法照与五台山的因缘。一九九四年,施萍婷先生发表了《法照与敦煌文学》、《法照与敦煌初探—以P2130号为中心》两篇论文,[31]利用有关法照净土五会念佛法门的敦煌写本,对法照与敦煌的关系作了颇有新意的探讨。在《法照与敦煌文学》一文中,公布了他本人收集的有关法照净土五会念佛赞文的敦煌写本62个卷号;在《法照与敦煌初探》中,施先生利用P2130、P3792V3认为法照祖籍凉州,法照生于天宝九年(750年),寂于开成三年(838年);施先生着重对P2130进行研究,认为P2130是《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上卷,施先生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予以了很大的启发。
一九九六年,张先堂先生从佛教文学的角度讨论了法照的净土五会念佛赞文,发表了《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一文。[32]因为以前的研究着重于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史的关系,而张先生的大作则从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的关系着手,揭示了净土五会赞文的文学特点:丰富性、音乐性、通俗性、文学性。张先生对佛教赞文的产生进行了考察,他说:佛教赞文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礼佛活动的需要面产生的一种具有新的质素的文学体裁。[33]
一九九八年,张先堂先生又发表了他对法照净土五会念佛赞文新的研究成果——《晚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张先生在文中公布了他调查有关净土五会念佛赞文的敦煌写本64个卷号,考察了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年代,它是上限年代是晚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下限年代是北宋雍熙三年(986年)。[34]由此可见,净土五会念佛法门这种通俗的净土宗修行法门的流传实在久远。
一九九七年,张弓先生出版了巨著《汉唐佛寺文化史》(上、下),在“文苑篇”中,从佛教文学的角度考察了法照的净土五会念佛赞文,对赞文的句式和和声进行了研究,认为“善导是唱赞文学的发轫人,净土大师法照是著名的唱赞文作者”。[35]
一九九七年,湛如法师在他的博士论文《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中[36],专题考察了敦煌净土教赞文,其中对法照的《净土法身赞》与《大乘净土赞》进行了研究,从思想的角度阐发了法照与蜀地净众禅门的内在联系,他说:净土宗的指方立相,强调人们具足信愿行三种资粮即可往生西方,而念佛又是其中的主要途径,法照把念佛与禅门的无念相结合,提出念至无念的高层次之修习境界。又以般若性空的无相理论,对指方立相加以诠释,如:‘佛相空无相,真如寂不言’,是将指方立相的观点,提升到自性空寂的理论上来。[37]
湛如法师从《大乘净土赞》的禅净合一思想与无念之思想出发,认为赞文中“念如知无念,无念是真如”思想,与四川保唐寺金和尚的“无念即是真如门,有念即生灭门”[38]的主张是相同的。法师对五会念佛与《大乘净土赞》的思想进行根机适应的分判,他说:
《大乘净土赞》的唯心净土,则是对根机胜解的向上全提。敦煌净土系赞文,是在净土教法会行事逐渐完善的情况下而形成的礼赞仪轨。《大乘净土赞》中的唯心净土主张,是以自性清净为基础,结合禅宗与天台的真常唯心理论而构建唯心净土。它不同于传统净土教的西方净土,亦有别无唯识宗在妄识上的净土及三论的空性净土。这种己心弥陀、唯心净土的思想,是对传统净土教的革新。如果说法照的五会念佛的主张,是为了庶民的信仰的实践需要,而《大乘净土赞》则是契合僧侣、士大夫等阶层的根机。[39]湛如法师对《大乘净土赞》的分析,对我们研究法照的净土国思想很有指导性与启发性。
一九九八年,刘长东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中[40],利用新的资料考察了法照的籍贯、生卒年代、生平事迹,驳正了塚本善隆先生的旧说。
刘长东先生认为法照是陕西汉中的洋县大氵党里人,俗姓张,生于天宝五年(746年),卒于开成三年(838年),亨寿九十三岁。刘先生对法照的两种净土五会念佛行仪的性质、特点作了分析,论述了法照的思想有融合南方观想和北方持名的特征。刘长东先生对法照的籍贯、生卒年代、生平事迹的考证令我们耳目一新。通过我们对国内外有关法照研究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法照作为唐中期净土教的重要人物,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很大的关注,并且对法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学者对法照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发现,国际间的合作日益深入,对法照进行全面综合性考察时代的来临,我们充满殷切的期望。
注释:
[1]眆本善隆《南岳承远传とその净土教》,《塚本善隆著作集》第四卷,513页,大东出版社,日本,1976年。
[2]矢吹庆辉《鸣沙余韵》,岩波书店,东京,1930年。在张先堂先生的大作《晚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中提到矢吹庆辉先生曾著有《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见《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第62 页。其实,张先生的误解来自施萍婷先生的《法照与敦煌初探——以P2130 号为中心》,因为在施先生的大作中曾引用佐藤哲英的《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中谈到矢吹庆辉先生对法照大师的评价,而误将《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的作者写成矢吹庆辉。笔者查《佛教史学》第三卷第二号, 唯有佐滕氏的大作,故特此澄清。
[3]塚本善隆《唐中期の净土教——特に法照禅师の研究》,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日本,1933年;此篇论文后收入《中国净土教史研究》,《眆善隆著作集》第四卷,大东出版社,日本,1976年。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目录如下:
一、序说——中国佛教的性质和净土教
二、贷宗、德宗时代的长安佛教
三、代宗、德宗时代的长安佛教各宗派
四、净土教的发达普及
五、法照传研究资料的研讨
六、法照传考
七、法照的著述
八、关于五会念佛
九、五会法事赞所收的赞诗
十、飞锡、少康的念佛教
十一、法照的净土教
十二、余论——法照净土教和日本净土教的关系
[4]《宋高僧传》卷21,《大正藏》卷50,844a。
[5]《广清凉传》卷中,《大正藏》卷51,1114a。
[6]《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大正藏》第47,476a。
[7]塚本善隆《中国净土教史研究》,487页,大东出版社,日本,1976年。
[8]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51页,中华书局,北京,1983年。
[9]道端良秀《唐代净土教徒の精神生活》,《大谷学报》第18卷第4期,1937年;后收入《唐代佛教史の研究》,法藏馆,日本,1957年。
[10]望月信亨《中国净土教理史》,印海译,185—189页,慧日讲堂,台北,1974年。
[11]佐滕哲英《龙大图书馆山内文库藏法照念佛赞——本文并解说》,日本庆华文化研究会,1951年。
[12]《法照和尚仿佛赞について》(上、下),《佛教史学》第3卷第1、2号,平乐寺书店,日本,1952年。
[13]《敦煌出土法照和尚念佛赞》,《西域文化研究》第6卷《历史と美术诸问题》,法藏馆,日本,1963年。
[14]《入唐新求圣教目录》,《大正藏》卷55,1084a。
[15]佐滕哲英《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下),《佛教史学》第3卷第2号,40页,平乐寺书店,日本,1952年。
[16]佐滕哲英《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下),《佛教史学》第3卷第2号,42页,平乐寺书店,日本,1952年。
[17]藤原凌雪《念佛思想之研究》,印海译,法印寺,美国,1997年。
[18]藤原凌雪《念佛思想之研究》,印海译,310页,法印寺,美国,1997年。
[19]藤原凌雪《念佛思想之研究》,印海译,311—312页,法印寺,美国,1997年。
[20]藤原凌雪《念佛思想之研究》,印海译,329页,法印寺,美国,1997年。
[21]上山大峻《敦煌出土净土法身赞について》,《真宗研究》,第21辑,1976年。
[22]广川尧敏《敦煌出土法照关系资料について》,收入石充之博士古稀纪念论文集《净土教の研究》,永田文昌堂,日本,1972年。
[23]张先堂《晚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总第55期),49页。
[24]广川尧敏《礼赞》,《讲座敦煌·7·敦煌と中国佛教》,463页,大东出版社,日本,1984年。
[25]江隈薰《唐代净土教の行仪—怀感、慈愍、法照について》,《日本佛教学会年报》第43号,1977年。
[26]WeinsteinStanley,BuddhismunderTan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7]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北京,1982年。
[28]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49—51页,中华书局,北京,1983年。
[29]乐观法师《香光阁随笔》,香港菩提学会、东莲觉苑、般若精舍倡印,1977年。
[30]赵树锋《净土四祖法照》,《五台山研究》1989年第4期。
[31]施萍婷《法照与敦煌文学》,《社科纵横》1994年第4期:《法照与敦煌初探—以P2130号为中心》,1994年国际敦煌学讨论会打印本。此次撰写论文,通过敦煌研究院的马德先生,向施萍婷先生求赐这两篇大作,以及日本学者佐滕哲英《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上、下),在此对二位先生的厚爱,表示衷心的感谢。
[32]张先堂《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
[33]张先堂《敦煌本唐代净土五会赞文与佛教文学》,《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64页。
[34]张先堂《晚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48—64页。
[35]张弓《汉唐佛寺文化史》(下),823—83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7年。
[36]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
[37]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131页,中山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
[38]《历代法宝记》,《大正藏》卷51,185a。
[39]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183页,中山大学博士论文,1997年。
[40]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四川联合大学博士论文,1998年。
- 上一篇: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 下一篇:妙莲老和尚:想要相貌端正庄严吗?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地藏菩萨心咒108遍
- 千万不能在家放大悲咒
- 圣凯法师:《方等三昧忏法
- 圣凯法师:《起信论》与宋
- 圣凯法师:三种佛性与真实
- 圣凯法师:二十世纪法照研
- 圣凯法师:五性各别与理佛
- 圣凯法师:从《金刚经》到
- 圣凯法师:体用真妄与两重
- 圣凯法师:佛教伦理:一种
- 圣凯法师:佛教信仰的特点
- 圣凯法师:佛教信仰的误区
- 圣凯法师:僧教育的四个层
- 圣凯法师:南北朝佛教的社
- 圣凯法师:印度佛教僧俗关
- 圣凯法师:唯识的空性与二
-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
-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
- 圣凯法师:四大净土比较研
- 圣凯法师:大乘佛教的忏悔
- 圣凯法师:学术与弘法 ——
- 圣凯法师:慈云遵式的忏法
- 圣凯法师:晋宋时代的禅经
- 圣凯法师:民国年间新旧唯
- 圣凯法师:灵裕的生平与著
- 圣凯法师:玄奘与摄论学派
- 圣凯法师:生死的探索与生
- 圣凯法师:真谛三藏对阿黎
- 圣凯法师:论一心二门及其
- 圣凯法师:论中国佛教对生
- 圣凯法师:论佛道儒三教伦
- 圣凯法师:论印顺法师的净
- 圣凯法师:论弥勒礼忏仪的
- 圣凯法师:论涅槃会的成立
- 圣凯法师:论禅宗无相戒的
- 圣凯法师:论近现代佛教对
- 圣凯法师:赵朴初“人间佛
- 圣凯法师:近代中国知识分
- 圣号满愿门:诵持名号秘释
- 圣妃耶输陀罗
-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 多钦则仁波切梦中游历地狱
- 外逃经济罪犯自白:一切欲
- 如何脱离病痛的纠缠?
- 国家宗教局“多管齐下”帮
- 在佛前一次最多可以许几个
- 善男信女去寺庙的注意点
-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 嘎玛仁波切:尊重生命拔除
- 周泳杉:礼就是把别人放在
- 在家人说“僧过”的果报
- 妙莲老和尚:如何使婆媳之
- 圣一老法师宣讲佛法的要义
- 培养发心,成就顺缘
- 复旦硕士放弃高薪去“禅修
- 在佛前发愿,算不算是妄想
- 吃素如何吃到皮肤年轻细滑
- 多伦多:充满惊喜的每一天
- 堕胎忏悔日记
- 善知识的重要特征能救人于
- 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
-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人如何
- 国家宗教局代表团应邀“世
- 嘎玛仁波切:就算是苦厄命
- 培养福报!好的生活找上门
- 如何自己在家浴佛
- 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 在家佛弟子的课诵选择
- 周齐教授:关于经济危机中
- 在佛教中,撞钟是什么意思
- 多识仁波切:六字真言有如
- 圣人和凡人的差别在哪里,
- 妙莲老和尚:如何使邪神邪
- 夜半钟声
- 善终的原因
-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 在佛山坐公交可以刷支付宝
- 国家宗教局党组理论学习中
-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
- 堕胎恶业增,忏悔解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