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八章(1984)
请掀开经本一0八面,第三行:
解【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
前面是辨明凡圣同居土净秽之相,这一段是说明『方便有余土』也有净秽之相。不过这点我们要注意到的,那就是西方世界是非常特别的世界。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辨别四土净秽之相,是从十方诸佛国土来说的,然后再将它与西方极乐世界做一个比较,我们就晓得西方世界的殊胜。
所谓「方便」,就是权巧方便而设立的,并不是究竟的净土。佛为什么要设这个方便土?那是众生根性比较是劣的,比较懈怠一点、散漫一点。如果你要跟他说修学断烦恼要怎么样的难、时间要多长,他一听就害怕了,他就不肯学了,于是乎佛当中就设方便了。譬如小乘人,佛就告诉他,从凡夫修到如来果地只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些人听到三大阿僧祇劫,还不算太长,还可以,他就肯学了。一些小乘根性的人,佛告诉他,破了八十八品见惑之后,证得小乘的初果位,须陀洹果。须陀洹也叫见道位,他见道了,见道而后修道。从见道位之后,一定是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就证阿罗汉。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出世,没有佛菩萨说法,他也不空过,他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之后证独觉。辟支佛里头里有一种叫独觉,他是自己觉悟。由此可知,证须陀洹果是修行关键的所在,非常重要。到这个地方才真正保险了,也可以说克期取证,绝对不会堕三恶道。
小乘四果罗汉就是「方便有余土」,就是一个方便土。佛讲到这种程度,你也证到涅盘了,这个涅盘当然是方便涅盘,不是「究竟涅盘」,因此他们的地位也就叫做「有余涅盘」。涅盘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灭的意思,就是灭烦恼。小乘阿罗汉讲见思烦恼灭尽了,就断尽了,就叫做涅盘。为什么它叫做有余涅盘?见思烦恼是断尽了,但是尘沙、无明还在,所以叫它做有余涅盘,是这个意思。像藏教的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境界就是方便土。通教的三乘,别教的三贤,以及圆教的十信菩萨,圆教,我们常讲第七信位的菩萨就把见思烦恼断尽了,所以他的地位相当于小乘的阿罗汉,都没有破无明,所以他们所居的净土都叫做方便有余土。
这是解释什么叫做方便有余土,比起前面同居土境界要高。因为同居土的众生是带业往生,他们就是连见思烦恼,他是有能力把它伏住,并没有把它断掉,这样的人往生西方世界就是凡圣同居土。由此可知,方便土是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的境界。因为事一心不乱就是断见思烦恼。如果是理一心不乱,那就生实报庄严土了,底下会讲到。
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方便土里面也有净秽的现象。凡是从析空观,断见思烦恼而入方便土的,他的智慧就没有体空观的高明,它跟体空观来比较那就要次一等了,所以叫它做秽。析空观比较笨拙,像小乘、权教多半是用「析色入空」,析是分析。像现在科学家往往也都是用分析的方法,他真正了解一切法是空寂、是平等的,这是现在科学家也懂得。虽然懂得,为什么不叫他阿罗汉?他虽然知道这些道理,但是不是自己的境界,自己并没有真正将身心世界放下。他虽然晓得这个道理,一切万法原来都是这些原子、电子、粒子组合的,只是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所以才有世间种种这些动、植、矿物的不同,基本的物质完全相同,就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科学家眼睛的世界观是方程式的世界观,这个与析空观非常的接近,它没有析空观的高明,就是他在境界里面并不能破除见惑,不能断思惑,所以他还是一个凡夫。纵然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还是一个凡夫,他不是圣人。
这种分析法确实了解「我」不可得,这是个假相,但是「法」他承认存在。由此可知,他能破我执,他不能破法执,这样的人可以超越三界六道的生死轮回,证入方便有余土,这是一种笨拙的方法,中下根性的人用这个方法很适当。
第二种是体空观,这一种人比前面一种要聪明,这是讲通教的三乘人,他不必分析就晓得一切万法、一切色相当体即空,这是比前面聪明多了。不但晓得我空,他也知道法空,真正明了我与法俱不可得,所以这种人叫『体空巧度』,用善巧的方法证入方便有余土,它比前面,这就叫净了。
如果是通教跟别教两个比较一下,别教比通教又要显得聪明。别教与圆教要比较,圆教是最高明的。他一起步就比别人来得高明,这是圆教之可贵。圆教十信位已经伏无明了,初住位破一品无明了,证一分法身,无怪乎古德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可是这个圆是最难得的。圆也是靠修来的,给诸位说,它也不是天生的,怎么个修法?诸位要记住,事事要圆融,圆融的基础是心地清净。果然能够在一切事物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正能做到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圆修,这是真正直截了当修无上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是我们看一般真正是个圆人,不多得,为什么?多数人确实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他决定不是属于圆教根性。圆教根性的人,他分别心很薄弱,他没有什么执着,没有什么分别,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的心总是保持着平静,对待什么样的人,他好像都一样的。所以我们讲圆融,这样的人不学佛则已,他要学佛很容易成就,为什么?这样的人,他平素烦恼就轻,烦恼轻,智慧就长,他很容易得一心,得清净心很容易生智慧。
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那都是清净的,为什么?第一种人是得事一心不乱,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他不是析空观,也不是体空观,他是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可见得事一心不乱比前面两种都来得高明。另外一种就是二乘圣者与小乘人阿罗汉,他们回小向大求生西方,他见思烦恼已经断了,他只要一回心、一发愿求生西方,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地方给他住?当然是方便有余土。他一回心向大求生西方就等于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他的境界转变了。所以西方方便有余土比起十方世界都要清净得多了,道理是在此地。再看底下一段:
解【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这是辨别实报庄严土净秽的状况。「实报」是对前面「方便」来说,方便不是真实,实报那就不是方便,它是真正的净土、是真实的果报。
讲【种种庄严。无障无碍。】
就像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跟我们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真实的,所以叫实报庄严土。这一层净土一定要念到理一心不乱才能够证得,这是讲西方。如果说他方诸佛的净土,条件标准是一样的,那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入实报庄严土了,入实报土了。
从四教里面来说,藏教、通教没有分,他们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别教菩萨从初地以上,别教的初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由此可知,从初地到十地,上面是等觉,再上面是佛。由此可知,别教的佛果只破了十二品无明,而无明一共是有四十一品,所以别教的佛果只等于圆教第二行的菩萨。因为圆教初住菩萨开始破无明了,初住等于别教的初地,初行等于别教的等觉,二行等于别教的佛果,这是讲到这个净土,像《华严经》所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如果讲『次第三观』,多半是讲别教菩萨。讲『一心三观』多半是指圆教菩萨。圆教菩萨聪明,根性特别的利,他一下手就从「一心三观」上下手,所以他并不是次第观而破尘沙无明的,他是以一心三观。譬如讲这个地方,也讲到真正的功夫与境界,确实可以给我们自己做一个参考,我们自己到什么样的境界,自己一定要清楚。
修止观也就是修禅定,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我见要没有破那就是没入门,这是佛法里面的根本法。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手段,它的目的都是要破见思、破尘沙、破无明,总是破除这些障碍,这三种障碍统统都破完了就叫成佛了,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至于用什么方法能够断烦恼,各人有各人的巧妙,这就是所谓的八万四千种的法门了。你看哪个法门你用起来很有效,真正能够断烦恼,如果这个法门没有效,赶快再换一个。
不但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古今中外,佛法,就是以释迦牟尼佛来讲,他老人家的教化区是大千世界,不是我们这个地球。如果从《阿弥陀经》里面读,应该大大的觉悟。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念佛法门是最有效,如果不是最有效,十方世界的诸佛就不会赞叹,这是我们要明了的,这个方法非常有效。用这种方法如果能够把见惑先开始伏,见思惑先把它伏住,那就是你念佛的功夫得力了,有了力量能够伏烦恼了。什么叫伏?烦恼习气并没有断,不发作了。譬如见到平常很欢喜的东西,见到之后,喜欢得不得了,一定要得到它,这是迷。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妄念压下去,使你的心在境界里恢复到平静,这就叫功夫得力。遇到逆境、逆缘,不顺心的,这平常发脾气了,这个时候一句阿弥陀佛也能把瞋恚心压下去,叫这个心立刻恢复平静。心里面才有一点点波浪起,一句佛号就能把它压住,有这种功夫,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喜怒不形于色」,那也是相当的功夫。他不形于色,他心里有,心里头不是没有。但是念佛人这句佛号,心里头有没有?有,心里有,很淡,很淡薄。淡薄是愈来愈淡薄,这叫功夫成片。从喜怒哀乐作用来说,淡薄的程度分三辈九品,这就是凡圣同居土的三辈九品,是这么来的。
如果到见思烦恼断了,念断了,确实没有了,内心里头也没有了,什么东西没有?没有喜怒哀乐爱恶欲,见思烦恼真的没有了。也许诸位想,那怎么可能没有?当然不可能,因为你现在功夫没到,你当然不可能。你的功夫到了,你才晓得真正可能。到这个时候是什么境界?给诸位说,烦恼就变成菩提了,菩提就是智慧,转烦恼为智慧,智慧开了,喜怒哀乐统统是智慧,真是妙不可言。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这是什么境界?是事一心不乱的境界,也就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比小乘阿罗汉高。阿罗汉只是断见思烦恼,没有把见思烦恼变成智慧,这是小乘人拙,大乘人聪明,但是他还有尘沙、无明存在,尘沙、无明要怎么破?尘沙、无明一定要参学。
《华严经》给我们的例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破尘沙无明。你看一次一次的参访,《华严经》里面,一位善知识是代表一个阶级,五十三位善知识总代表四十一个阶级。里面绝大多数是以一位善知识代表一个阶级,但是在等觉里面有十一位善知识,十一位善知识代表同样一个阶级,就是等觉菩萨。所以五十三参是代表四十一个阶级,破什么东西?破尘沙、无明。善财童子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时候,他是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这个时候才入无障碍的净土,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我们明白这个方法之后,就晓得自己应该怎么样的去修行,晓得自己在菩提道上,这条道路现在走到什么地方,已经走了多少,前面还有多少距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净土,如果不去净土,那这个菩提道就太长了,最起码的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去净土,一生就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大师在前面序文一开端就告诉我们,最直捷、最稳当的法门,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
「一心三观」这是圆教菩萨所修的,根性真正是大利,像六祖所说的「根性大利」,我们现在一般话说是这个人聪明绝顶,不是一个平常人。他晓得一念心当下是即空、即假、即中,这叫做「圆修三观」。圆修三观的好处是见思、尘沙、无明可以同时断,当然不是一下能断干净的,但是他能够分分断,有这种好处在。
所以初住菩萨,我们讲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大乘的见道位。你看大小乘所修的不一样,小乘的见道位是断见惑,修道位当中是断思惑,思惑断尽了证阿罗汉果。大乘的见道位是见了真如本性,见了本性,他是把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无明都破了一分,这是大乘见道,这个道是真正的菩提大道,也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讲的「佛之知见」。所以圆教初住菩萨的知见与佛是相同的,没佛那么圆满,他确实与佛相同。尔后修道位那就是分破无明,一品一品的破,分证法身,只要破一品无明就入实报庄严土。他方世界与极乐世界比较,极乐实报土比他方实报土又要显得清净、又要显得庄严,为什么?这个地区他所证得的无不是圆证、顿证,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圆顿法门。这是说到实报土。
在此地附带要跟诸位提一提,那就是蕅益大师在本经给我们分判的别序里面显示出三大纲领,完全是经文上说的。经上讲「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句是讲依报的庄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是正报庄严。「今现在说法」,这是说法庄严。这是本经的三大纲领。祖师这一段注解就是给我们来说明这三条纲领。
向下,「常寂光土」,在我们想常寂光土总没有净与秽了,殊不知常寂光土也分秽净。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
这一点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如来我们称佛。圆教有佛,别教也有佛,通教、藏教都有佛,四教都有佛,但是这四种佛境界可大大的不相同。藏教、通教都没有见性,换句话说,寂光土它没分,连实报土也没分,可以说他们的境界是上品的方便有余土,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别教的佛,刚才说过了,只断了十二品的无明,所以他是属于分证,只能证得部分,没能证得圆满。比起圆教的佛,圆教的佛是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圆证究竟清净法身,那他当然净。
西方世界妙就是妙在下面所说的:
解【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
诸位要是读这段文你就明了了,这是西方世界殊胜之处,是他方净土所不能够比拟的地方。因为西方世界的特色是凡圣同居土里面的大众,他同样的能够得到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的那种享受,这是其他世界没有的。像我们现在娑婆世界,我们现在生的世界,我们现前世界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只有凡圣同居里面的享受,我们没有方便土的享受,更没有实报土的享受,寂光土那不用说了。这叫做难信之法,在他方世界是根本都不可能的,为什么西方世界可能?这就说明了如来果地上所享受的常寂光净土,凡圣同居土的人也沾了光,也能够得到这个享受,虽然没证得,但是他有这个享受,这真正是不可思议。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他天天跟阿弥陀佛在一起,阿弥陀佛住常寂光净土,他一天到晚跟佛在一起,虽然他是个凡夫,他是同居土的凡夫,能跟佛在一起,佛那种清净庄严,那个气氛无意当中他也染到了,他也染着了,也得到这个气氛了。如同香光一样,我本身虽然没有香,可是香燃在旁边,住久了无意当中身体衣服都染了香了,是这么个意思。这是那边世界的好处。
这小注里头讲「以经中是同居境故,以上善俱会故」,这说明它为什么有『横具上三净土』,道理在此地。上善就是指同居土以上的,同居土以上的是方便土的菩萨、实报土的菩萨、寂光土的菩萨,这叫上善。经里面讲「常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知不觉的也得了诸上善人的享受待遇,这是他方世界所没有的,我们明了之后怎么能不修?晓得这个世界我们怎么能不去?再看底下这一段:
解【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
我们先说这一段。『修德』是你修成的,『性德』是你本有的。佛在经中常常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性德」。如果从本性来讲,哪一个人本性里头不具足四种净土?各个具足。虽然具足,到今天这个情形怎么样?以我们凡夫来说,一现三隐。四种净土,现在我们是凡圣同居土现前,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统统不见了,只露出这一面,而不是露出四面,只露出一面。好像一个物体有四面,现在只露出一面,其他的三面看不见了。为什么看不见?心染污了,心染着了,看不见。如果心清净了,这个物体虽然是四面,但透明的,好像玻璃一样透明的,无论从哪一面,那三面统统看见,统统清楚,那就像《阿弥陀经》的境界了。我们今天心理染污了,看一面就一面,那个三面都看不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这个地方是讲修德不讲性德。
性德,不但是有情众生,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同一个性,所以此地才讲『一切微尘』,『法尔』就是自自然然,统统『具足四种净秽佛土』。现在我们从修德上来说:
解【今约信愿行三。】
『今约』翻成现在的话来讲,现在我们就信愿行这三个条目来看。
解【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
不可思议,弥陀名号为什么不可思议?它是佛法的总纲,佛法的总纲领,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讲佛法的总纲,而且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讲的总纲领。我们学佛人之所求不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话是无上正等正觉。阿弥陀是什么意思?阿弥陀是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岂不是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这个名号不可思议。念这一声佛号就是念无上正等正觉,念念不忘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在境界里就不会迷惑颠倒了,所以这句佛号不可思议。底下就说明为什么不可思议:
解【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
这就是它的妙处,它不可思议之处。凡夫果然能够时时执持名号,执持名号最重要是心里面要有这个佛号,就是心里面要有无量觉。无量是指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无论什么境界,都能够觉而不迷,这就叫无量觉。所以一句佛号提醒我们自己,境界里决定不迷。什么叫不迷?所以这个迷要搞清楚,什么叫迷?我们不晓得什么叫觉、什么叫迷,你要晓得觉的现象跟迷的现象,从相上来看就比较容易体会。迷的相就是什么?最重的相是生烦恼,烦恼是迷,烦恼决定不是觉,觉心里头没烦恼,那我们在境界里头起了烦恼了。烦恼,诸位一定要去念念唯识,唯识的东西很多,不要搞得太麻烦,念个《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就可以了。《三十颂》、《二十颂》、《百法明门》、《广五蕴论》,就够用了,就可以了。
《百法明门论》里面讲的二十六种烦恼,六种叫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如果我们有这个东西现行了,晓得自己迷了。除这个之外,《金刚经》的标准,《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个标准。菩萨就是觉悟的人,觉有情,不是菩萨就是迷惑颠倒的众生。所以你要是有这种四相,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迷不是觉。要用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也是迷不是觉。所以我们的心在境界里面有受用,不是没有受用,如果要没有受用,谁学佛?有受用,这个受用是正受。正受是什么意思?正受就是没有烦恼、没有四相,这个受用是正受。虽有受用,你的心是觉悟的、是清净的,这就是正受。我们这句佛号要声声唤醒自己,要把四相灭掉,要把烦恼离开,要真正的修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看,虽然在同居土也『最极清净』。
修别的法门不容易得到这么清净,这是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修别的法门不容易,这个法门容易。修别的法门也能得到清净,但是这个清净比较一下,没有比修这个法门纯清净,这是这个法门的不可思议。像这些道理、这些事实,我们修这个法门、研究这部经典好不容易才发现,换句话说,好不容易我们自己才能够体会到。以往祖师这个注解摆在我们面前,看不出来,不入这个境界无法体会,真正体会到之后,才知道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这部《阿弥陀经》在一切经之上,没有任何一部经能够跟这部经来比拟。古来大德有一生专讲《阿弥陀经》的,有道理。不是说他别的经不会讲,他专讲这部。以前我还以为恐怕那些大经大论他不会讲,他只好讲《阿弥陀经》,现在我想我们那个观念、想法都错了。底下说:
解【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下明义处皆然。】
这是说明十方净土要跟极乐世界做一个比较,极乐世界的净土比十方诸佛的净土还要显得清净,真正是十方世界中,阿弥陀第一,独一无二,这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净土的宗旨。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出「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句话就是发起西方世界依报庄严的序文。再告诉我们「有佛号阿弥陀」,这正是发起西方世界正报庄严的序文。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有佛」着重「有」,前面讲「有世界」,这都是真实不虚,确实有,不是假的,是真实的。
解【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
『阿弥陀』,这是印度话,下面再来解释。先说:
解【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
报身单。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到这个地方,这是一个小段,先说明佛的『三身』,「三身」里面有两个意思,就是『单复』两层的意思。所谓「单」,专从理上说,『法身』是讲的本体,所证之理体。在这以前我们略略的把「三身」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佛法里面「身」的意思用得非常广泛。身当作体讲,它是物体,体就叫身。所以我们常常把身体合起来讲,体就叫身。椅子是个物体,它也叫身。凡是有形相的都叫做身。身是积聚的意思。种种条件积聚,它现了一个相,这个相我们就叫它做身。「法身」是理,是真理,也就是我们今天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叫做「法身」。世间一切法从什么地方变现出来的?能变的这个体我们就叫它做法身,一切法都离不开它。所以法身,跟诸位说是共同的,不是某一个人专有的。经上说得很明白,「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相同的。
譬如我们以电视来做一个比喻,电视的画面是靠萤幕显现的,没有萤幕,画面就显现不出来了。能显现的萤幕就好比是法身,所显现的色像就好比是应身、报身,它要靠这个显现,什么样的色像都没有离开这个萤幕。你天天看电视,你看了多少人物,你看到多少世界,但是总没能离开萤幕。能显现的萤幕就好比是法身,所以它是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乃至我们一切众生,都是共同一法身。这个问题是你能不能亲证得?如果你证得了那就叫成菩萨、成佛了,迷了法身叫凡夫,悟了法身叫佛菩萨。佛菩萨与凡夫就是迷悟不同的一个称呼,所以佛法上说「生佛平等,生佛不二」,就是这个道理。从法身体、相、用上来讲,没有分别,只有迷悟的分别,法身是一个,现相也是一个,作用还是一个,没差别,只是迷悟不同,迷悟不同,它造作就不一样了。
『报身』是以智慧为身,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智身佛」,是智慧身,你开了智慧就叫做「报身」,所以报身叫圆满报身,这个意思就是说你的烦恼断尽了,你的智慧是圆满的现前,这种身也只有佛才有,菩萨没有,为什么菩萨没有?菩萨的惑没有断尽。譬如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纵然到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的报身不圆,智慧不圆,他还有一层障碍。他要把那一分生相无明断尽了,他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了,这个时候智慧圆满了,就叫证得圆满报身。诸位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同时你也晓得了,这个报身,法身大士就分证。换句话说,他破一品无明,既然能够证一分法身,他怎么不证一分报身?当然证一分报身。菩萨法身、报身都有,不圆满。到如来果地上才圆满。这也都是从修德上说,不从性德上讲。性德三身大家都是本具的,所以他虽然证得,还是本有的,正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统统是本有的。
再说应身,应身可以说是缘分以为身,也就是「积聚机缘以为身」。这个地方机缘成熟了,佛就在此地示现,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里面都想佛,佛就来了;众生心里头都想一些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当然就来了。你要问众生心为什么会想妖魔鬼怪?现在这个世间就是如此。他不修正法,他不相信正法,他就喜欢奇奇怪怪的,所以听说哪里有神通,哪个地方人离地三尺,哪个地方人会放光,他就喜欢这些,喜欢这些叫好奇骛怪,好奇骛怪,妖魔鬼怪就来了。妖魔鬼怪从哪里来的?还是自性当中变现之物。
佛是清净的,一点都不奇怪,所以佛法叫正法,正法里头没有奇怪的事情。所以你要晓得佛的宗旨,佛法所求的是求无上正等正觉,有什么奇怪?佛法之所修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哪来的奇怪?没有奇怪之处,这是我们学佛的人不可不知。学佛要走正常的道路,不能走那些奇奇怪怪的路,不要听信谣言。我这个法门你即身就可以成佛,这个人是什么?投机取巧。听说佛经上讲学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他那个法门即身就能成就了,太快了,那算了,我不要跟释迦牟尼佛学,我跟他学。如果他真有这么厉害,释迦牟尼佛都拜他作老师,都要跟他学了,没有这个道理,那不是正法。佛在《华严经》里面说明,正法都要长劫的修行,一定要发长远心。好,我今天就讲到此地。
- 上一篇:博士学佛(六)
- 下一篇:净土法门法师:临终只有阿弥陀佛来才能跟他走吗?
- 准提咒正确念法
- 为什么晚上不能听大悲咒
- 太上清心咒全文
- 准提咒功德及妙用求财
- 超度经文往生咒全文
- 62条人生妙言妙语,帮助你
- 诵大威德金刚咒的感应
- 长寿佛心咒注音
- 普贤行愿品全文诵读含仪轨
- 六字真言作用和功效
- 药师佛心咒正确念诵的方法
- 道家静心咒原文
- 准提咒手印全图
- 简单的清心咒口诀
- 净身 口 意三业真言拼音
- 六字真言的作用和功能
- 普门品念诵的正确方法
- 普贤行愿品回向文全文
- 心经可以随便抄吗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金刚经四句偈语解释
- 普贤行愿品全文念诵仪轨
- 准提咒全文正确注音
- 准提咒全文拼音版
- 普贤行愿品偈颂全文
- 诵金刚手菩萨圣号的感应故
- 大悲咒原版30分钟mp3
- 准提咒回向文大全
- 楞严咒快速记忆法
- 天眼看持准提咒人
- 念坚牢地神咒的感应
- 药师咒念诵正确方法有哪些
- 女子在家念地藏经注意事项
- 财神咒念诵108遍
- 地藏经能随便念吗
- 准提咒晚上不能念
- 什么是绿度母心咒
- 家里播放普庵咒的禁忌
- 《金刚经》注音读诵完整版
- 在家诵地藏经正确仪轨及回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十一世班禅:和平来之不易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印泉法师:《妙法莲华经》
- 嘎玛仁波切:如果你现在努
- 叶罗丽中最难背的10个施法
- 前世与今生——林清玄
- 呷绒多吉上师:首先我们要
- 净土法门法师:临终助念答
-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佛再
-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开缘
- 卓德巴姆空行上师功德海藏
- 古都开封大相国寺
- 十一长假去哪儿?京郊这些
- 原谅别人等于解脱自己
- 唯识与中观上的表达方法略
- 净土法门法师:身金色相
- 博士住持扬禅宗,不离传统
- 司马迁的伟大历史功绩,在
- 印泉法师:《妙法莲华经》
- 吃沙而亡的比丘
- 呷绒多吉:什么是正法?
-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
- 前世亵渎动物导致的TXL
- 嘎玛仁波切:如果你的罪业
- 发了愿心反悔,鬼神都会唾
- 功德香:功行全备,神灵默
- 句句珠玑!三世诸佛教诲的
- 准提咒注音原文及简介
- 单张曝光时间1小时 卧佛寺
- 净土法门法师:临终助念答
- 净土法门法师:转业报身成
-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开缘
- 十个习惯宠坏你孩子
-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真修行
- 吃亏到底是不是福呢?
- 印泉法师:《妙法莲华经》
- 唯识学的缘起观
- 前世住菩萨道
- 吃泥鳅的因果报应
- 呷绒多吉:修行不能随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