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李白的诗词《妾薄命》赏析

[古体诗] 发表时间:2019-08-01 10:05:53 作者: 阅读次数:

【导语】《妾薄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依照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下面就和无忧考网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李白的诗词《妾薄命》赏析


  《妾薄命》


  唐•李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汉武帝皇后悲惨终局的描写,得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样具有警示意义的哲理。


  汉武帝曾金屋藏娇,对阿娇宠爱有加,但是好景不长,陈皇后最终被汉武帝冷落而幽居与长门宫内,孤苦伶仃。虽然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却已是覆水难收。以上铺陈的历史故事,被诗人总结成“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的规律。前两句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以芙蓉花的美好比喻年轻貌美的陈皇后,以失去依附、根基的断根草比喻失宠后的阿娇,比喻贴切,气韵天成,对比鲜明。后两句尤为奇警,诗人在讽刺以色取人的行为时,也是对以色事人者的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



李白的诗词《妾薄命》赏析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歌成就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的诗词《妾薄命》赏析


  扩展阅读:李杜相识简介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至十五载、至德年号期间称“载”而不称“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