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舍利子的瘗埋

[舍利子] 发表时间:2019-06-21 16:34:37 作者: 阅读次数:
  舍利安奉于塔中始于八王分舍利之时。塔在印度最初乃是埋藏尸骨的坟冢,释迦涅槃八王分舍利造塔供奉后,塔才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成为供奉佛祖舍利的专用建筑物。古印度人一般将舍利置于塔上、刹中或埋入塔基,不筑造专用的宫室。瘗埋舍利的葬具用函棺、函塔或函瓶,而随葬之供养品主要是金银、琉璃、水精、玛瑙、珍珠、琥珀等七宝。《大唐西域记》载:“七宝小窣堵波(塔),置如来顶骨。”
 
  “塔”又称“塔波”,是梵语Siupz省略的音译,完整的音译是“窣堵波”,意义是“高显”或“坟”。塔一般是藏舍利的,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志纪念之用的。
 
  “塔”,这一建筑类型在中国起源较晚,在中国早期的文字中,连“塔”这个字也没有。其原因是塔这种建筑并非我国固有,它是随着佛教的传人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
 
  当塔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印度的塔已经经过了较长的发展时期,除了坟墓之外,还有灵庙石窟内建造或雕刻的塔。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的塔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国后,很快与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与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楼阁台榭。上垂相轮九重,下为重楼阁道。这样就成为在多层楼阁上加九层相轮的塔刹。并且因塔设寺,塔寺相依,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法门寺就是这种因塔设寺的典范。《魏书·释老志》云:凡宫塔制度,就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1层至3、5、7、9层。
 
  佛塔传入中国后,舍利的瘗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隋之前,大都将舍利放入石函,直接埋入塔基下的夯士之中,河北定县北魏舍利塔,河南洛阳北魏的永宁寺塔,都是用这种方法。
 
  塔的构造,由于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其结构也不一样。例如,木塔的结构,与木结构的宫殿、寺观、楼阁等相同,用传统的抬梁式或斗拱式结构进行建造,由房架、椽飞、望板、檐子、房顶等部分组成。砖石塔也和其他砖石建筑一样,用垒砌、起券、叠涩等方法修建。铜铁金属塔,用雕模制范的方法铸造。尽管建筑材料和修造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塔的主要构造部分是基本相同的,大多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地宫”,顾名思义,就是地下宫殿,亦即人死后在冥界所居之宫室。佛教传入我国后,为了发展的需要,也逐渐接受了中国的传统习惯,按照中国传统的埋葬方式瘗埋舍利,并将在塔下放置舍利的空间叫“地宫”,塔上层的空间叫“天宫”,介乎于二者之间的叫“天地宫”。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地下基础大都是夯打坚实的地基,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而塔的结构除了地面上的塔体外,在地下还有一部分特殊构造——地宫,也称为“龙宫”或“龙窟”。这一部分特殊的构造,是其他宫殿、坛庙、楼阁等建筑所没有的。在印度,舍利只是藏于覆钵形的塔内。而传到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的深葬制度结合起来,便产生了地宫这一种形式。凡是建塔,大都首先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地宫,以埋藏舍利和放置供养器物。这与我国帝王陵墓的地宫相似。初唐时,地宫一般只是砖石结构的简单地室,葬具简易,供养品很少。至中、晚唐,地宫型制就分为了较为简陋的民间供奉型和趋于豪华的帝王供奉型。
 
  隋代以后塔基下开始形成石室、地宫,最初的石室是在放置舍利的石函周围用砖砌成简陋的墓室,只稍稍拓宽了空间,瘗埋舍利的石函也比以前更为精致了,且有多重函、瓶。至唐代时才出现了仿墓室的地宫,由漫级、甬道、主室等构成,而函则有多重,舍利容器则发展为银椁、金棺、玉棺等。
 
  隋文帝仁寿四年诏令全国各州郡建塔时,将舍利盛于专制的盝顶铜盒内,外面为石函,石函的周围砌护石或砖墙。大云寺藏舍利的容器共有5重,最内是盛舍利的琉璃瓶,其外依次是金棺、银椁、鎏金函,盝顶石函。庆山寺舍利石函则为由6块青石组成的“释迦如来宝帐”,法门寺自有了佛指舍利便有了等级最高、更具有特殊意义的佛指舍利瘗埋活动。
 \

div>
  隋以前法门寺的情况,可追溯的史料极少,较有价值的是《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但是此碑碑文已残缺,因此只能依据碑文作一些推测,齐梁(西魏)之时,法门寺已经有了阿育王所建之塔。铭文虽为“育王所建”,想来可能是后人托古之意,舍利很可能按印度之制置于覆钵形塔中。后来这个覆钵形的塔毁坏,太白二三沙门在这里见到了舍利,便封土埋之,称之为“圣冢”。“冢”指的是高坟式的土塔,冠之以“圣”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此乃是圣者释尊之冢;另因这里“祯祥异气”,瑞应颇多之故,所以碑文中有“独享中人之荐”之句,“荐”即“奠”,意为祭祀,进献祭品,这便就是有了香火,有了供养。自此,法门寺以佛祖灵骨瘗埋名冠丛林,并开始了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