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确立师徒关系,需要两个基础

[布衣百姓] 发表时间:2023-09-20 04:03:26 作者: 阅读次数:
师徒关系的建立,奠基在两个基础之上:上师的大悲和弟子的虔诚。上师的大悲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上师的悲悯、慈爱之心。生活中有很多种关爱,例如亲子、朋友、夫妻之间的关爱。

而上师对于弟子的关爱,对于一个行者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弟子时常误把上师的关爱当成世俗的关爱,这时候就会生起“上师没有关心我,只关心其他人,都不在乎我”、“上师只对他说法,都不对我说法”等等的想法,当然,对于上师,每个人多少都会各自的看法,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的了解到,在究竟上来说,上师的大悲、关爱,是超越世俗的。
上师的大悲,眷顾的是众生的痛苦,而这里痛苦只的是哪一种呢?佛教当中提到痛苦分为三种: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指一般感受上的痛苦,例如病痛、不舒服等等。「坏苦」指的是改变的苦,就是任何感受上的快乐终究都会消失坏灭的,因此快乐的感觉,本质上也是一种痛苦,这被称为「坏苦」。「行苦」,指的是一切现象、万法的本质就是苦。
上师的大悲,帮助我们消除的是哪一种痛苦呢?首先,不是感受上的痛苦,不是苦苦;也不是帮助我们得到感受上的快乐,例如得到健康、财富等等有漏的快乐,如果上师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得到感受上的快乐,那其实等于是上师在帮助我们得到坏苦,这是不合理的。
因此,上师的大悲,眷顾的,是消除「行苦」,也就是消除痛苦的根本、种子。身为弟子的我们,要有这样正确的认识:上师的大悲,是帮助我们消除「行苦」,而上师之所以给予我们口诀、教授,是为了帮助我们出离轮回,消除「痛苦」和「痛苦的因」:业和烦恼。
弟子修持增长,虔敬心也会增长弟子方面,要具备的是「虔诚」。虔诚有两个面向,一个是「信受」,一个是「恭敬」。第一个部分指的是,弟子景仰上师的功德,并且深受启发,进而愿意欢喜信受奉行。「功德」并不是指外相上的庄严好看,主要是内在心性上的善妙功德。
为了信受奉行,为了希望得证上师的功德,因此会生起恭敬、精进之心。这是「虔诚」的第二个面向。恭敬不是讨好,也不是装模作样地奉承上师。例如有些外国人会模仿藏人的恭敬状,或者藏人模仿西方外国人的礼貌,都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自然,因此重点不在于外在的形式,就算做得维妙维肖,还是不算真正的恭敬。
讲回来,真实的恭敬心,会随着弟子的修持而增长,当他愈能领会上师内在的功德时,恭敬心就会增长。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