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佛菩萨的感应功德

[佛经感应] 发表时间:2021-04-25 11:17:08 作者: 阅读次数:

我们在修行佛法的时候的感应,是非常好的,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而且对我们修行是一种肯定。所谓的感应,即自心对心外各种事物产生的反应。我们若是想获得感应的话,我们最好是去持诵修行佛经或者是念诵法号。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佛菩萨感应

佛菩萨感应

菩萨胜能有三。即是三德。一能得因。谓三学处。二能得果。谓十自在。三能利他。谓了别众生根欲性等。若见施有利益则施。若见不施有利益则不施。菩萨以利益为定。不以施不施为定。由施无利益故。世间有受苦众生。

1。菩萨住般若波罗蜜。由非处修行。能圆满修习所馀波罗蜜。欲成就无分别智。与般若波罗蜜不异故。菩萨修般若波罗蜜。无退失故名住。又菩萨欲修馀波罗蜜。先修般若波罗蜜为方便。馀波罗蜜住般若波罗蜜中成。故言住。

\

2。何者非处修行能圆满修习所馀波罗蜜。谓离五种处。一离外道我执处。如外道住彼般若起我执。谓我今住般若。般若即是我所。诸菩萨住般若则不如是。故言离我见执处。以不应彼处故。

3。二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如地前菩萨未见真如。分别无分别为般若波罗蜜。谓此是般若波罗蜜。若菩萨已见真如。在般若波罗蜜中。则无此分别。故言离分别处。以不应彼处故。

4。三离生死涅槃二边处。如凡夫众生住生死边。声闻人住涅槃边。菩萨住般若波罗蜜离此二边。故言离二边处。以不应彼处故。

\

5。四离唯灭惑障知足行处。如声闻于惑障灭处生知足。于馀处无复欲乐。谓智障灭处。菩萨则不如是。为灭智障修学般若波罗蜜故。言离知足行处。不应彼处故。

6。五离不观利益众生事。住无馀涅槃处。菩萨住般若波罗蜜。不捨众生利益事。般涅槃亦有馀亦无馀。于法身是无馀。于应化身是有馀故。言离住无馀涅槃处。以不应彼处故。

7。由无住差别。菩萨住无住处涅槃故。声闻住著涅槃。如凡夫住著生死菩萨不尔。见生死涅槃俱是分别所作。

8。菩萨于世间中见有众生遭重苦难。苦难有二种。谓内及外。内外此二苦难有轻有重。若可对治为轻。若不可对治为重。

菩萨见有众生有业障。障菩萨胜能感苦报。菩萨于彼有此业智。虽怀胜能捨而不用。此即菩萨业力。譬如有江有八功德水。随众生饮无人遮护。饿鬼由业障故不能得饮。菩萨如江。财物如水。有业障众生犹如饿鬼。由业障故不得受用菩萨财物。

我们在念诵佛菩萨的法号的时候一定要心怀善念,不可用这个来做坏事,这样做是没有好处的,而且可能会得到反噬。

\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