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黄柏霖:动淫念跟意念招感女鬼差点丧命

[戒邪淫故事] 发表时间:2022-07-02 10:05:25 作者: 阅读次数:
黄柏霖:动YIN念跟意念招感女鬼差点丧命

刚才提到说,造下这个弥天罪业、罪案,主要都是因为一念差迟,就是一念之差,我们就来讲一个故事,叫「破雨伞」。这个故事事实上也是给好色之徒,很好色的人一个警惕。这你也可以讲给好色的人听,有时候碰到女鬼,这是真碰到女鬼,因为他好色,所以碰到女鬼。杭州有一个叫孔少夫这个人,他从小就喜欢诵《金刚经》,而且诵得很虔诚,「不间朝夕」就是说,他早课晚课,他早晚都诵《金刚经》。他到「弱冠」,就是成年的时候,他还没有结婚,还没有成立家室。他经营了一家米店在卖米,他对那些来买米的人,他「升斗无欺」,就是他买卖很公平,不偷斤减两,而且出入公道,收钱也很公道。

他的个性事实上也很随和、很平和,但是他有一个不好的怪癖,他有一个不好的毛病,我们这里讲「习染既深」,他有一个毛病习气是什么呢?有怜香之癖,什么叫「怜香」呢?就是喜欢看美人、看美女,好色,就是这怜香之癖,实在讲这个也算是他的缺点,不无瑕疵。他每次看到这些少女过来了,他就会怎么样?会倾慕之,非常地迷恋。刚好邻居有一个小婢女,容貌长得非常漂亮,常来孔店买米,他的店里面买米。孔少夫每次都调戏这个婢女,小婢女,可是这个小婢女因为年纪太轻了,心智未成熟,所以不解风趣,不晓得他讲的这个调情的话,每次都故意逗她,她都不领情。因为年纪太小,小孩子的心,童子之心,所以变成言之有心,听者无意。

有一天,就有一个出家人到店里面来了,拿了一支雨伞,想跟他借银子一块。这个出家人可能用这样一个示现,就是可能急用了,那就放了一支雨伞在这里,我跟你借银子一块。这个孔少夫也满善良的,他就给他银子了,可见他心地善良,而且恭敬出家人。这个出家人就把雨伞放了以后,就离开了。孔少夫就把雨伞打开一看,雨伞是破的,里面是破的以后没有办法遮雨。这里面有表法,他为什么送他雨伞?各位你想看看,他为什么送他雨伞?他读《金刚经》,《金刚经》是怎么样?《金刚经》是破妄显真,《金刚经》就是怎么样?就要断你的烦恼习气,「金刚般若」就是智慧,要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有人讲说《金刚经》可以避邪,你怎么避邪呢?你智慧开就不会邪知邪见了嘛。有些人讲说《金刚经》,连鬼神都会怕《金刚经》,你有智慧以后就邪不胜正了。那邪是什么?邪就是你的贪瞋痴慢疑,叫邪嘛,你的见惑跟思惑,对不对?你智慧开了以后,你就断了见思惑了,就破了你的尘沙惑,再破根本无明,不就邪不入侵了嘛。

《金刚经》就像一把雨伞,可以怎么样?防非止恶,你有智慧不就可以防非止恶吗?对不对?就不被污染了。所以这个雨伞有这么一个保护的作用,就防护的功能。他送给他的那个刚好是破雨伞,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他有怜香之癖,好色,换句话说他会妄想,会有淫念。就像《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一样,他有淫念、有嫉妒念、有高己卑人念、有恩雠报复念,灶神都看得清清楚楚,你起心动念护法神会看到,鬼神也会看到。

所以这个出家人送给他这个雨伞是破的意思,就是说,你这样的一个诵《金刚经》的功德力,因为你起了这个妄想、这个淫念,他产生怎么样?没有保护的功能,但是他有没有呢?还是有一支破伞,只是他戒行不清净,他的身口意不清净。他毕竟是意业,怜香之癖它是一种意业。而且会调戏这些小婢女,那就是口业了,会绮语,我们讲说恶口、两舌、妄语、绮语,所以你讲那些调戏的话,那就是绮语。身口意两个都造了,口业跟意业,那不就是雨伞就破了吗?保护伞不就破了吗?它有这个表法的意思。

这个孔少夫一发现雨伞破了,就赶快追上去要去找,找这个师父说,把银子还过来,看到那个出家人已经走了很远了,走进去一个古寺里面了。孔少夫就到佛寺里面去找,结果找不到这个出家人,就回来了。可见那个出家人是护法神变现来的,祂知道他已经有灾难,有死劫,要死了。还好他有诵《金刚经》,那个金刚护法神来救他。「是夜二更」,到那天晚上二更的时候,就有一个女孩子来叩门,孔少夫就把门打开了,打开以后,原来是隔壁邻居的那个婢女,她就「轻调莺舌附孔耳边曰」,这什么意思呢?就悄悄地讲细细的声音,像那个莺莺燕燕那种声音,在他旁边说,我家的主人出去啦,去到我家来作客,这个意思。「主母等皆外出,请君过叙」,来这边喝喝茶。

这个孔少夫平常诵《金刚经》,一点定功都没有。我们讲说,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他已经住声尘布施了,女生只要稍微给他莺莺燕燕,他整个人就晕头转向了,没有定功了,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他还是诵《金刚经》的。结果这个孔少夫就很高兴,跟着这个婢女的后面走,就「尾女而行」。刚好,他有福报,有贵人,刚好下着细细的雨,「适有微雨」,他只好,因为下雨了,回到家里去拿那支雨伞,那个破雨伞,那个师父送给他的破雨伞,再归店取伞遮身,那就表示有救,诵《金刚经》还是有救,有修行还是有差。

而婢女先回门前立候,那个婢女就回到她的家,在门口那边,在大门那边等他。见到孔少夫来,「掩口微笑」,就嘴巴遮着在那边笑,这个鬼要把他吃掉了,迎孔入,就把孔少夫迎进去了。可是当下那一剎那的时候,完了,孔少夫发现脚冷冷地,「足冷如冰」,这奇怪,为什么?因为他已经跟鬼见面了,他进入什么?

进入我们所谓的阴间法界。我们知道,我们这个三界里面有六道法界,有人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有地狱、饿鬼、畜生。《地藏经》里面讲说,业感缘起,你只要跟他业感相应的时候,你就会感应到他们那个法界的磁场,阴间的法界就是阴冷、冰冷,我们所谓的寒冰地狱。

所以他就感觉足冷如冰,「心知有异」,不对,表示这个人,孔少夫诵《金刚经》,还有一点小小的警觉性,有一点小功夫,他就发现不对,怎么身体、怎么脚都变冰冷了呢?「踌躇不进」,他就脚在那边不想再前进了。「婢强之」,那个婢女就把他再继续拉,孔少夫就摊开,举开那个伞,就挥那个婢女,「举伞挥婢,婢退而复近」,退开以后又往前进,这什么意思呢?那一支雨伞有保护作用,毕竟是那个出家人送的,那个金刚护法神送的。金刚护法神,《金刚经》有护法神,我们《金刚经》里面有八部神将。这个金刚护法神,他这个伞本身有怎么样?有驱邪的作用,所以那个鬼就退而又近,退而又近。孔少夫就感觉全身冰冷,他好像入寒池,就好像是入寒冰的那个水池一样。他一直想要回家,那个婢女就突然间变成一个狮头妇人,「狮头」就是像狮子那个头的妇人一样,那鬼会变啊,「强挽孔手不放」,就抓着孔少夫的手不放。

这个大概是,这个好像也可以讲说是佛菩萨来示现的,要来度化他,叫他以后不要那么好色。就像朱镜宙老居士,就是净空法师的同学,以前在重庆当官的时候,他是大学毕业,他打麻将打到半夜,打到半夜以后,就是晚上三更半夜走路回家,以前乡下马路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灯都好远再一座灯,好远再做一个灯,那灯就暗暗地。观世音菩萨开始要度朱镜宙老居士了,朱镜宙老居士走走走走,奇怪怎么前面有一个女的,半夜怎么一个女的走在他前面,一看,她怎么没有脚?两个脚都不见了,他吓得就狂奔。后来他讲给净空老法师听,那是一定观世音菩萨来度他,为什么?因为他不信邪,他不相信因果,他那时候也不相信佛法,因为他是学科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后来就开始学佛了。所以因果很好用,你看他只要看到鬼,他就吓死了,就快快地去学佛了。

这个婢女,这个女鬼就拉着这个孔少夫的手不放,孔少夫就苦苦地将伞一直在那边抵挡,在那边挥,那妇人就退而再靠近,就这样两个在那边拉拔,拉拔了半天,一直到天亮的时候。群鸡唱罢,就鸡啼的时候,天色已明,鬼就躲起来了。我们看电影好像都是这样,那鬼不敢见阳光,早起的人就看到,怎么有一个人在水池里面,一直在那边挥着那个雨伞,「舞伞不停」,那就赶快把他叫醒,「亟乎之醒」,就把他叫醒了。

孔少夫手上那一把雨伞已经只剩下一个骨干而已,挥到雨伞那个布都不见了,只剩一柄。观众就把他簇围起来,大家在那边你一句我一句,就说,他一定碰到水鬼,在那边讨论。后来孔少夫回家以后,生病了数天以后,病才好起来。他就在那边想了,他说拿这把伞来质押的这个出家人,应该是金刚护法神,因为他有诵《金刚经》,而且日夜朝暮课诵,他说应该是金刚护法神变的,祂来特别感念他持诵《金刚经》的虔诚,「故予以垂救」,所以知道他有难,要来救他。从此以后,他就不敢再生恶念、邪念,这样算不算也是佛菩萨度他的啊?

所以这个恶知识看起来是女鬼,但是也是度他后来改邪归正。所以老法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一个是自己。他后来就改掉这个爱慕女色的习气,他就一心奉佛,而且持诵《金刚经》更加的勤劳。后来「妻贤子孝,年登上寿」,也活了高寿,无病而终。这就是什么?孔子说的,过而改之,是谓无过,可不勗哉,「勗」就是勉励,你有过错而能够改,改了以后不再造作,就没有过错了。就我们佛家讲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特别提了这个杭州孔少夫遇到女鬼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说,只有一念差迟而已,他只看到邻居的婢女,因为长得漂亮,跟她讲绮语,调情。他对这些少女,他都常常有爱慕的心,动这个淫念跟意念而已,就招感这个女鬼,要来把他抓去死,那多可怕呢。所以「止因一念差迟」,就造了弥天罪业。我们用这样来做一个证明。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百一十三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