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如果境界现前,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就现前的话,那他的功夫可以说完全没有

[金玉良言] 发表时间:2025-02-20 04:06:30 作者: 阅读次数: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如果境界现前,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就现前的话,那他的功夫可以说完全没有

『修行』。这两个字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里面包括思想,所谓是身、语、意三业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从前面这几次我们在一块研究的,要是以本经教义为标准,可以说我们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就有很多很多的错误,要依照佛在经上讲的理论,一桩一桩的修正过来。完全没有缺点,这个人就是佛;还有一些缺点,缺点不太多,这叫菩萨;如果缺点很多很多,那这叫凡夫。佛、菩萨、凡夫可以这样子来区别。佛是我们世间法常讲「完人」,一丝毫缺点都没有,这是完人。

这「修行」两个字我们把它认识清楚,因此这个修行绝对不是在形式上。真正的修行是在起心动念。我们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接触外面六种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接触外境,我们心动了,这心动就错了,为什么?前面我们念过「觉心不动」,动了是什么?动了是迷,迷才会动!觉心不动。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纲领。只要我们自己动了心,自己就要知道我又迷了,我又错了。怎么办?赶快把它修正过来,用什么方法修正?本经教给我们的方法很好,「阿弥陀佛」。就是第一个念头动了,动了心,第二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就把你动的那个心伏住,又恢复到平静。

无量寿经玄义 (第八集) 1989/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014-0008

在修行原则、纲领上虽然有很多名相不同,可是它的境界没有两样,说禅定、说三摩地、说清净心、说平等心,意思都是相同的。『平等持心』,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而至於境』,境是境界,这个字用得好。不是平常在佛堂里保持,要你在境界上保持,见到善人善事,不会生欢喜心,欢喜心也是烦恼,你心动了;见到恶人恶事,不会生瞋恚心。要在境界里面,把贪瞋痴慢疑统统断掉,这叫做会用功,这个人叫会念佛。所以,在境界里才管用。一般学佛的人,平常自己以为功夫不错,一天读经也读多少部,念佛念多少万声佛号,可是境界一现前,全不管用。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功夫不得力,要紧的是功夫得力,不在乎多少。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头讲得很明白,往生品位的高下决定在持名功夫的深浅,没有说多少。持名功夫深的人,境界现前他根本就不动心,他心真的是清净平等。功夫浅的人,境界现前他动心,虽然一动心,第一念动,他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第一念压住,这是功夫浅的人,都会用功,功夫都得力。

如果境界现前,喜怒哀乐、七情五欲就现前的话,那他的功夫可以说完全没有。经念得再多,经讲得再好,佛念再多,都没用处。从前李老师讲,他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四十集) 1996/4 美国圣荷西 档名:02-031-0040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