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九)-海仁老法师(7)

[楞严经感应] 发表时间:2019-06-14 14:47:01 作者: 阅读次数: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庚三结过劝示

如是十种,即前所说十种定心所现之境。或一时发现,或次第发现,或次序不定,先后发现,皆由无始,虚妄色阴,与今所用,妙止观心,能所交战,真亥集于一念,故现斯事。若知其幻,不生执著,自可破色阴,超劫浊,转凡入圣。可惜众生顽迷无知,不自忖德量能,逢以上十种境界因缘,迷不自识,妄言证圣;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则大妄语成,堕无间狱,经无量劫,求出无期,此结其过。汝等以下,是劝示。佛劝阿难,及在会大众,应当依佛今日所说言教,于末法中,宣扬开示;使末法行人,得知定境非实,不生住著;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乘虚而入。如是便可保护加持,覆护正修,而得渐次证入圆通,成无上道。佛顶文句云:‘盖能观之心如钻,所观阴境如木,阴中藏性如火,种种现境如烟。钻木得烟,则知去火不远。故一一名善境界,见烟而止,则火不可得,损木损工。譬如中途迷惑,反受群邪也。’下皆准知。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己二明受明境分三。庚初总示阴相分四。辛初结前色阴尽相

善男子,指有志出尘,而修习禅定,超凡入圣者。无论男女,皆可修习禅定,超凡入圣,今举善男子,即概括善女人。凡修三摩提正定者,在奢摩他止观中,经历前科十境,突破色阴,由此进入受阴区域。诸佛心,即当人本具之真心,行者于禅定中,色阴尽,根性显,发本明耀,故见本觉真心。犹如对镜,能见本人面目,但可见不可即。是相似见,非真实现。前色阴未破,如明目人,处大幽暗;今色阴尽,见诸佛心,则如明目人,十方洞开,即见一切。

佛顶文句云:‘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始终皆以止观,而为体用。今言奢摩他中,举止以摄观也。同居色阴尽,见佛一切智心;方便色阴尽,见佛道种智心;实报色阴尽,见佛一切种智心。又达三土色阴即空,名尽,见佛一切智心;达三土色阴即假,名尽,见佛道种智心;达三土色阴即中,名尽,见佛一切种智心也。则有观行见,相似见,乃至究竟见之不同,利根之人,一尽一切尽,一见一切见;若受阴习强者,则于观行位中,又现客邪区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辛二正示受阴区宇

\

初二句双贯前后。贯前色阴尽,见诸佛心,即若有所得,但如镜像,可见不可即,故未能用。贯下,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即若有所得,喻人了知,六入本如来藏。心触客邪,而不能动喻六根虽不缘尘,而受阴领纳之习未除,仍为受阴区宇,不得自在。总喻修止观者,色阴虽尽,而见诸佛心,但仍为受阴所覆,本具佛性,虽德相宛然,智慧不惑,然又未能发挥佛性,自在妙用。犹如魇人,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辛三悬示受阴尽相

修止观者,为受阴所覆,犹如魇人,今受阴若尽,则如魇咎顿歇。心谓受阴,身谓色身,色身向为受阴执持,心身不离;今受阴尽,色身不复更为受阴所持,故得其心离身。且能反观其面,即亲见自心,如人亲见五官,不同镜中见像,故去住自由,无复留碍。身如笼,心如鸟,鸟为笼困,喻心局身中;今心离身,如鸟出笼,而得意生身。自此海阔天空,随往无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受阴因于违顺妄境,而生损益妄受,虚有所明。以佛眼观之,此虚明但妄想耳,非真实有。奈众生不识,受阴以虚明妄想为本,妄执受阴为实,故心局身中,四大知觉相织妄成,名为见浊。今受阴尽,心离四大,身见不起,自可超越见浊。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庚二别明发相分十。辛初过抑生悲

佛告阿难,彼由观行力,破色阴境之善男子,当在此色阴尽,受阴未破之定中,得大光耀,如明目人,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其心发明,见诸佛心,如镜现像;由于不知,仍为受阴所覆,未能发挥自在作用,反而自责,既悟我心佛心,一心无二心,我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心佛众生,其体原同;何不及早发心度生,令悟本具佛性,致使群生,枉受轮回。如是内抑过分,忽于抑责自己之处,发无限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父母,观于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此种悲哀不已,情不自已之境,皆由有功用心,抑责摧伤,过越常分所致,并非圣人所证之同体大悲;若能速悟,提起正念,日久自消,而无过咎。若作圣解,以为证得佛之大悲,如是悲愍不止,则有悲魔,入其心腑。悲魔是一类外道,不得志而死,滞魂不散而成。今修正定,诸魔震惊,环侍左右,候机破坏。若作圣解,即喜得其便,入其心腑,悲上加悲。故见人则悲,啼泣不已,遂失正定,而成邪受,为魔所摄,作碍眷属,受魔支配,专事破坏正修;魔福受尽,从而沦坠,阿鼻地狱。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二感激生勇

又彼色阴尽,受阴明白之善男子,因于定中,见诸佛心,如明镜像,亲证己心,与佛同体之胜相现前,好生感激。忽于感激过分之中,生出无限勇气,其心猛利,志顿齐佛,妄谓诸佛,必须三祇修福慧,方能成道,而我今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一生便能超越,三祇修证。殊不知理可顿悟,事必渐修。此皆因用功过急,志欲陵跨佛乘,轻率自大所致。设能及早觉悟,此乃慧多定少,未能以定持慧所致,非为圣人所证实境;不为所迷,仍然逆流照性,则日久狂妄自销,还复正念,则无过咎。否则,作为证圣之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狂魔,是外道修行狂慢自大,不得志而死。今因修止观者,狂妄自大,得其方便,乘虚而入,摄其神识,操纵其志,见人便矜夸己德,我慢无比。乃至其心,超略圣贤;上不见有诸佛,下不见有众生,因此,以前所修正定,毁于一旦,被魔所摄,命终成就魔业,为魔支配,破坏佛事,受魔福尽,当堕无间。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情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三智衰生忆

于色阴尽之定境中,因定多慧少,观察力弱,未能进而照破受阴,向前无新证之境,退归则色阴已尽,因堕于色受两阴之间,进退不得,心中焦虑,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处,沉忆枯渴之心,不敢散失;以为沉忆既久,必有所获,遂以此枯渴、沉忆不散之心,为勤修精进之相。此实由于修习三摩地,定多慧少,观察乏力,致有此失。若能悟知,此是定强慧弱所致,收拾沉忆,提起正念,使定慧均等,则无过咎。此种进退维谷之境,岂是圣人所证?设若以为沉忆之境,是圣人所证,则有忆魔入其心腑。忆魔亦外道修行,得少为足,忆持静境不失而成。今乘行者迷执沉忆,以为胜证之便,而入其心,拘其神识,日夜撮取其心,悬挂于色受二阴中间之处,自此失于正受,沦为魔眷,魔福尽,当坠无间。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