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这座寺院名字听着像厨房,却是养蚕之人的福地

[谈佛说禅悟人生] 发表时间:2023-02-02 09:25:32 作者: 阅读次数:
这座寺院名字听着像厨房,却是养蚕之人的福地

旧时的风俗节庆繁多,春节及元宵节刚过不足一月,又有一全民齐游的传统节日“花朝节”。农历二月,春暖今幵,万物复苏,这月十二日正是传说中百花神的生日。是日,无论乡间农人,还是城里的士民都要四处赏花游春。

而花朝之日至谷雨来临前的数十天,不但风和日丽,是出游踏春的绝好时令,也是蚕忙前的闲期。得此空闲,江南蚕农们相约结伴来到天堂佛地杭州朝山进香,祈神赐福,即人们常说的“借佛游春”。

西溪花朝节

苏杭之地,早在数千年前就与蚕桑结下不解之缘,城里字号货庄大多经营丝绸锦缎,乡村农家则户户栽桑养蚕。养蚕是个精细的劳作,孵化、喂桑、结茧,每一环节不得有丝毫的马虎,稍有偏差,都将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在蚕忙之前,蚕妇们即使借贷典当,也要凑足盘缠香钱在开春时到西湖燃香拜佛,祈求蚕桑丰收。世世代代,相沿成俗。

每年正月刚过,浙间杭州、嘉兴、湖州,苏南无锡、常州、苏州等地乡村的蚕妇们便带着香粽米糕,沿运河而下,结伴前往杭城朝圣。进香的队伍少则二三十,多则上百人,清一色的明黄香袋、蓝花布衣,头上还戴着一朵用绒线扎成的蚕花。

南下的香船,经运河,过拱宸,入湖墅,至大兜路时迎来入杭后的首座大寺香积寺。一路舟船劳顿的蚕妇香客们莫不在此泊舟登岸,烧入杭后的头—炷香,以祈求神明保佑,消灾赐福。

香积寺,吴越时期的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978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并非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但对于吴越百万民众而言,则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此年的5月4曰,吴越王钱弘俶尊“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的祖训,审时度势,率吴越八十六县五十五万户及十余万将士纳土归宋,成为十国中唯一没有经历战争浩劫而和平统一的国家。而在此之前,楚地、蜀地、粤地、吴地等则在大宋王朝的统—战争中,生灵惨遭涂炭,所筑梵宇琳宫也皆付之一炬。苏东坡曾这样盛赞钱氏:“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其有德于斯民甚厚。”建于此年的香积寺既是吴越国最后一座佛教寺院,也算是对吴越钱氏“纳土归宋”这一荫及后世功德的历史见证。

钱鏐的金书铁券

香积禅寺位于“银湖墅”的大兜路,千百年来始为舟楫辏幅,市廛繁盛之水路要津,常年香烟缭绕,钟磬诵经声不绝。虽不及天竺、灵隐、昭庆、吴山等地香火,但“杭城运河第—香”的美名还是引得许多城中和外埠的商贩争先恐后地赶来摆摊搭棚。香烛纸钱、桂糖果品、泥人玩偶等各类摊席店铺云集成市,鳞次栉比,占满了寺庙山门前的香积寺巷。燃完头炷香后,蚕妇们继续乘船沿运河南下,泊舟武林门外的松木场,由此登岸沿西湖群山朝拜诸寺,直到她们认为所有神仙菩萨都拜完了,敬到了,才去城里买些土特产品结队返回乡下,安下心来伺候那些即将孵出来的蚕宝宝。

如今每年开春之后,仍能在西湖灵隐的游人潮中看见一队队的上香大军,除了身上的衣服多了些颜色款式,那背着的明黄色香袋、别着的丝绒蚕花,仍还如同昨日。

解放后,“杭城运河第一香”最终还是断了香火。有着990年历史的吴越古刹被改为了运输设备厂。又过了数十年,香积寺殿堂香房因修建厂房车间而被拆毁殆尽,仅留下一座白石佛塔,据说这也是杭州城至今唯一尚存的清代石塔。石塔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香积寺祥文禅师拓建寺院时主持修筑,原为双塔,分立于寺前东西两侧。

1968年,东塔被拆毁,今仅剩西塔一座。西塔九级八面,峻拔耸秀,塔身由太湖石砌筑而成,每层皆饰钉钹壶门,壶门两侧浮雕经文和菩萨天王侍者像,造像或端庄凝重,妙相庄严,或身裹甲胄,威武凛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政治上的某种需要,人们彻底砸掉了这座千年佛刹。新千年过后,人们又因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旧址基础上复建了香积禅寺,重续上了香火。寺前老巷,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又再次摆上了那些消失已久的香烛小摊。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