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牵业

[白云禅师] 发表时间:2019-06-06 17:00:00 作者: 阅读次数:

  牵业

  谈因缘法则,因果报应,似乎人人都能理会;但,提到「牵业」二字,则不容易为人所接受。即以山僧广结法缘,遇人不止千万,论及牵业一词,也得费一番口舌;因此,想了想,藉此篇幅,要略述之。

  牵,如昆虫陷身蛛网,为之不能摆脱,欲挣扎而更困扰;业,梵语羯磨,为身口意入善恶无记之所作,其善恶无记之性,皆必感受不同之果报;于过去者谓之宿业,于现前者谓之现业,是以,俱舍光记说:「造作名业」。可见业就是一种造作之结果。

  这里所说造作之义,专指相外之境,于理所当然而不可忽视之究竟谛义!众所周知,布施乃六波罗蜜法之首,而「无相」布施复以为最;但,无相布施之真谛何在?乍闻之,似乎谁都理会,深思之,则另有一骤境界!

  前面提到「无记」之作,所谓无记,即是事物之性体中,其间所蕴育之内容;俱舍论说:「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有谓不能记异熟者。无论如何,可以发现一个问题,所云造作,不离「体、用、相、境」四大原则,因而生起「三性」之结果;倘使离此四者,必定入于湛然清净。因此,了然确知,牵业之感报,是为「造作之性」而影响所及!

\

  了解此理,欲解无相之究竟,仅舍「我」执,仍不离造作四原则;唯有行于「洒脱」而达究竟舍,才能离因缘,远感堋,不为业牵!然,毕竟如何是行于洒脱而达究竟舍?设吾人有所造作之举,无论行于「资生、法、无畏」任何一者,唯有不欲人知,不让人知,始能圆成无相;否则,纵然自舍,而人却不舍,依旧为他人所牵,不能入于湛然清净!

  大德!欲得无上正等觉,此理是为助道因缘,谨祈共勉!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