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证法眼者之正观

[超定法师] 发表时间:2019-06-11 15:33:59 作者: 阅读次数:

  证法眼者之正观

  超定

  针砭时弊

  印公导师教诫弟子:学教修慧之人,戒之在「慢」;发心做事修福,戒之在「俗」;偏向修行者,戒之在「怪」。这是导师如实观察佛教界,而发出一针见血的训示。做事服务大众,日常所接触的人事,不离缘起的世俗边,总在人我是非的范围,久而久之,往往熏染了一身的俗气,偏离正法愈来愈远。研究经教,学有所成,能说能写,即目中无人,看他人不学无术,起贡高我慢心。而标榜修行的一类型人,念佛、参禅,或持咒,稍有点感应的幻象,即表现与众不同,索隐行怪,说神说鬼,显异惑众,导人迷信。在佛教各宗派中,禅、净、律、密,属于重行的学派。宋明以来,禅净二宗,维系了中国佛教的命脉。近些年来,藏传的密教,异军突起,不但在台湾佛教,有后来居上之势,欧美各国的信仰者也愈来愈多,似乎应验了宗喀巴大师的预言:当铁鸟满空发翔之日,便是秘密大乘普及于世界之时。其实,追溯印度之佛教史,佛灭第三个五百年,即是「密主显从」时期,密教的地位已成佛教的主流。因应印度神教复兴的时代而发展为秘密大乘佛法,依龙树菩萨的四悉檀来分判,它属于「世界悉檀」,也即为适应天神教,融摄民众信仰的佛法。在印度佛教的变迁中,它是「以如来不可思议之三密为重点,立本于神秘、唯心、顿入之行解,为一切学派、内外思想之综合;为一切秘密、迷信之综合。」今日台湾佛教,如春秋时代,百花齐放,除本土汉传佛教,南传、藏传佛教,各拥有相当多的信者;尤其藏传的密宗道场,富丽堂皇,规模庞大,外来的活佛不绝于途,灌顶传法活动频繁。去年达赖喇嘛应聘来台弘法,以他的政教领袖的特殊地位和国际间的知名度,不但密宗信徒激增,也带动了民众学佛的风潮。十四世达赖喇嘛,相传为观音大士化身,但他谦称是位平凡的人,没有神通法术,不会为人治病。但他不管到那里,那种平易近人,真情流露出来的人性光辉,充分表现菩萨的大慈悲精神,深深地感动千千万万人。比起一般「活佛」,炫耀神通,自夸有特殊功能,盲导众生者,实不可同日而语。克实而言,在这苦难的人间,所需要的是人间菩萨,而非三头六臂,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神明。人间菩萨的特征:一不标榜神奇,二悲心增上。从平凡人的地位,发无上菩提心,树立性空见,长养大悲心。脚踏实地从十善法门做起,发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传播释迦的正觉之音,唤醒沉沦苦海的芸芸众生。这才是名符其实、愿行相应的菩萨——觉有情。

  无可否认的,佛陀具有神通轮,如神境通,能以一身现多身,或合多身为一身;山崖石壁,出入无碍;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等变化。但佛出人间,示同人法,以正法教化,令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也即以教诫轮为主,随众生的根机,应病与药,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达到解脱之目的。六祖慧能大师开导学人:「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对时下舍本逐末,卖弄神通而无视正法的颠倒众生,六祖的法语,印公导师的教诫,以及达赖喇嘛的自白,无疑是切中时弊的暮鼓晨钟!

  禅定在佛法中的地位

  「见性成佛的法门」一文,确信禅定为世间外道的共法,也是佛教诸乘的通行。世间及外道,因修四禅八定而往生上二界禅天;佛教五乘共法、三乘共法以及大乘不共法,都把禅定一门,列入必修的德行。六月中在「佛法度假」,介绍大乘三系思想,论及初期大乘与后期大乘之异,印公导师肯定:初期大乘佛法是一切皆空论,后期大乘佛法为万法唯心论。性空论者主张「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唯心论者则持相反意见,虽不敢否定佛说空义,而以空为不了义之谈;如来藏有空与不空二义:「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更明白的说:「空者谓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不变不动,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二谛空有之诤,一直是大乘佛教存在的问题。空有之间,各各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也各有其经教的依据,了义与否,评判准则不同,自古至今难以定论。姑且视之为思想上、理论上的分歧,在此不必深究。今且从实践方法论,约定慧二学的偏重不同,来探讨空有二宗的关键问题。初期性空大乘,直承根本佛法的正见为先导,深信无我无我所的空慧乃是解脱之要道。菩萨修学六度法门,即依此般若为导而修一切行,经长期的积集福智资粮,终得证无生法忍,趋向无上菩提。慧学的进修,不离现身的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直观缘起无我,通达毕竟空义。后期真常大乘,以及晚期秘密大乘则不然,它不是以慧为先导的胜义如实观,而是强调禅定为主的世俗假想观。如来藏、我、自性清净心,这不是慧学的缘起观所能观的,像「如来智慧,无相智慧,无碍智慧,具足在众生身中」之说,自然不是愚痴颠倒众生所知所见的。缘起无我的佛法特质,演变为常乐我净的如来四德;公然主张如来藏即是我,一切众生有佛性,即此佛性名为我;如来智眼,法身,结跏趺坐,如如不动坐在我人身内。这绝非如实的缘起观所能通达的,而是凭世俗的假想禅观才能观到的境界。大涅槃经说:「无量菩萨虽具足波罗密,乃至十住,犹未能见所有佛性;如来既说,即便少见。……菩萨位阶十地,尚不了了知见佛性,何况声闻缘觉之人能得见耶?……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如是佛性,唯佛能知。」又如大乘密严经说:「如是阿赖耶,种子及诸法,展转相依住,定者能观见」;「清净与杂染皆依阿赖耶,圣者现法乐,等引之境界」;「如来藏具有三十二胜相,是故佛非无,定者能观见。」进一步地说,十方一切佛的无边功德,都从禅定而出生。如圆觉经:「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首楞严经:「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提、禅那最为方便」;「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

  佛为阿难说,缘起义甚深;缘起空寂性,义倍复甚深。后期大乘兴起,不再认缘起性空为佛法深义,而以如来藏、真常心为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之教说。如来藏的唯心法门,乃禅定中所悟出来的微妙法。天台判「华严最初三七日」,在华严法会上,凡夫及二乘人,「有眼不见舍那身,有耳不闻圆顿教」。如此说来,圆顿一乘,不但不是后期佛法,而是早于根本圣教阿含以前的最上乘法。试想,圆满顿悟如何可能?万德庄严的佛陀,原来坐在众生身中,只要端坐念佛,于定中谛观,茅塞顿开,佛菩提豁然现前。这比起初期大乘,于无量阿僧只劫中,依三心修六度万行,其殊胜的程度,真是百千万亿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难怪有附佛法外道,自封为无上师,大大鼓吹其法门为即刻开悟之钥了。禅定,原为世间外道共法,但无常的变迁,后来竟演化为超越二乘、权乘菩萨,成为不共大乘、圆教一乘的无上妙法。这其间的差异,简直是南辕北辙,像科技的进步,何止一日千里,太令人难信难解了。

  修禅定的功德

  神通,乃是禅定功德之一,也可说是修定的副产品。华人社会,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有通灵一类之人,专为特殊人服务。这究竟是神通还是鬼通?鬼与神,依地位等级分,高级为神,低级为鬼。欲界地居天,四天王及其统领的眷属,都可称之为鬼。中国人以「鬼者归也」,人死即为鬼。不论为好人坏人,死后一律打入鬼道。这是违反佛法的五趣生死以人为本之倒见。神可解说为,欲界空居天和更高级的上二界的天人。但色界二禅以上的有情,都是一人独居的世界,跟我们人间没有什么关系。鬼神者,高级有德的天人为神,低级缺德的名鬼。鬼神是业力所感,各有其或大或小的报得通。通灵的人,与鬼神交通,借助祂们的力量而解答问题,因其通力有限,其可信度不能不存疑。正信三宝弟子,既正见善恶业报,而业力不可思议,所谓神通抵不过业力。业报现前,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能得免受报。迷信神通万能者,及时醒悟吧!

  我人为何而修定?修定能获得什么利益?约究竟宗趣而言,修定是为开悟,也即是以开发般若智慧,悟入诸法实相,才是修定的终极目标。佛教界常提及开悟之事,尤其是禅宗,标榜「见性成佛」,也即以开悟为目的。这是极广泛而笼统的问题。什么是梦境、定境与悟境?往往令人混淆不清。错把定境当悟境,认四禅为四果的谬见,由来已久。早在释尊时代,经中已明白告诫弟子,定境的压伏烦恼,和悟境的灭尽烦恼之差别。若非佛陀五眼圆明,洞照机先,确切辨正,今日的修行人,恐难逃外道的谤无圣果,否定涅槃的覆辙。其实,单标示开悟一词,其真伪深浅如何,尚须正法眼加以抉择。依经论所明,修证过程: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由资粮而加行,在闻思修三慧阶段,其对真理的体验,还是属于相似的悟境。必经有漏三慧而至无漏现证慧,见空性理,登上「见道」位,才是真悟的开始。约声闻道,即是初果须陀洹;约菩萨道,是为初欢喜地。

  开悟证果,究竟完成是为「诸漏永尽」;在六神通中,称为「漏尽通」,这是唯有佛教圣人,贪瞋痴等一切烦恼永尽者,才能获得的神通。其他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境通,是共于外道的,只要修得深定,都可以依定而发通。不过佛教中的慧解脱阿罗汉,不得四根本定,不具五通,但依近分定,引发无漏慧,凭此智力而断烦恼,得究竟解脱。

\

  其次,我人修定之另一目的是为得「现法乐」。人生在世,苦多乐少,推究原因,皆由欲贪与乱想所致。自古至今,人人追求快乐,而其一生,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死,都是忧悲苦恼之中过活。世间所谓福乐,以佛法说即是五欲的享受。人类欲望无穷,而使人满足的外物有限,物欲情欲不能随心所欲,痛苦即随着而来。本来,「五欲妙境非真欲」,色声香味触,乃是无情之物,适当的受用,不染着它,不会有问题。但世人贪求无厌,终不免乐极生悲的下场。另外,心猿意马,坐立不安的乱想,使人镇日陷入无尽的忧思中。所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治之道是修禅定,放下不着边际的妄念,就可体验到宁静是最美妙的享受。修定的方法,由厌离五欲,克服五盖,先得欲界一心,而至近分定,终而「离生喜乐」、「定生喜乐」、「离喜妙乐」;摆脱身心的粗重而得轻安之乐,绝非世俗五欲可比拟。而此禅乐,不在未来与他方,就在当下身心可以享用的,所以称为「现法乐」。

  还有,禅观法门的修学,不离现实生活,即于行住坐卧、见闻觉知中去训练禅心。时时正念,念念正知,如佛陀开示的四念处法门,于身、受、心、法,作如实观,处处不离如理思惟。如此进修禅慧,做到永嘉大师说的「坐也禅,行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种「正知而住」的「分别慧」,也是修心学定者,所要着力的实际功夫。

  最后,略谈神通与禅定的关系。神通是修定所得的「胜知见」。如修光明想,摄心观想明相,如日月、蓝天,由微小而广大,至毫光照大千。如是修习多修习,观想成就,可见天界,与天人聚会。命终之后,随其观力而上生光天、净天。净土行者,观净土的依正庄严,三昧成就,现前见佛,向佛请法,得佛摩顶授记,死后往生佛净土,也是同一原理。

  依禅定而得殊胜知见,具足五种神通,如天眼通,无论远近、粗细、明暗,无所不见,这也是修光明想为方便而引发的神通。其他天耳、他心、宿命、神境通,这些超越常情的知见,古时候看做神仙的境界,今日科技发明,如电话、电视、飞机,岂不等于天耳、天眼、神境通?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界、社会界、身心界的问题,随着智力不断提升而逐步地解决,唯心大乘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境随心现,由心而物,由内而外,化腐朽为神奇之愿望,都一一实现。因此,所谓神通,不必刻意去否认它的存在,因为那是唯心的现象。但如偏离佛法正见,一味地强调神通,而导致佛教的神化,神佛不分,显然是违反人间佛教的基本精神。佛教与神教,理智正觉的宗教与鬼神教,其差别何在?正信佛弟子,不能不慎思明辨之。

  西元二千年七月十日于山仔脚观音洞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