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无门直指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

[程叔彪] 发表时间:2019-06-17 09:21:27 作者: 阅读次数:

第十八节 要识体用

异见王问波罗提尊者:『何者是佛?』提曰:『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提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提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提曰:『今现作用,王自不见。』王曰:『於我有否?』提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何处出现?』提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徧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此事後来,古德别谓:『不识是佛性,识得是精魂。』妙喜曰:『即今敢问诸人,那个是佛性?那个是精魂?』

沩山与仰山摘茶次。沩谓仰曰:『终日摘茶,只闻子声,不见子形。』仰撼茶树。沩曰:『子只得其用,不得其体。』曰:『未审和尚如何?』沩良久。仰曰:『和尚只得其体,不得其用。』

仰山搭衣次。提起问沩山曰:『正恁麽时,和尚作麽生?』沩曰:『正恁么時,我这里无作麽生。』仰曰:『和尚有身无用。』沩良久。却拈起问曰:『汝正恁麽时,作麽生?』仰曰:『正恁麽时,和尚还见伊否?』沩曰:『汝有用无身。』

沩山问仰山:『妙净明心,汝作麽生会?』仰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沩曰:『汝只得其事。』仰曰:『和尚适来问甚麽?』沩曰:『妙净明心。』仰曰:『唤作事得麽?』沩曰:『如是如是。』沩山问道吾:『智头陀甚处来?』吾曰:『看病来。』山日:『有几人病?』吾曰:『有病者,有不病者。』山曰:『不病者,莫是智头陀麽?』吾曰:『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速道!速道!』山曰:『道得也与他没交涉。』

天童颂曰:『妙药何曾过口,神医莫能捉手。若存也,渠本非无;至虚也,渠本非有。不灭而生,不亡而寿。全超威音之前,独步空劫之後。成平也,天盖地擎。运转也,鸟飞兔走。』

别峰珍曰:『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卓拄杖曰:『这个是声。』竖起拄杖曰:『这个是色。』又曰:『唤甚么作大道真体?直饶向这里见得,也是郑州出曹门。』

荐福古曰:『众生久流转者,为不明自己。欲出苦源,但明取自己。空劫自己是根蒂。今时日用自己是枝叶。』

中峰曰:『灵知鉴觉谓之心。思惟忆持分别取舍等,谓之识。但一切识中皆具真心,唯佛祖能了。识有八种,上七识为枝叶,第八识为根本。教中谓:来为先锋,去为殿後。悟为如来藏,迷为阿赖耶。此识在迷,则任持无量劫来舍身受身一切善恶无记等业。在悟,则能任持无始以来一切菩提解脱诸智慧种。此谶自迷入悟,转为大圆镜智,改名不改体。即今於四大五蕴圣凡法中,了了记忆,作用分别。至若见闻觉知,三有纷然,万法升沉,一念起灭,莫不皆依之而生。所以云:万法唯识。今之学者,不能向命根下一斩两段。脚跨丛林,唯以聪明之资,引起情识,览诸玄解,记忆在心;蓦尔触发,不知是情识依通而然,刚执此是神悟。或妄认目前昭昭灵灵举口动舌为自己。《楞严》谓:弃百千大海,认一沤为全潮。《圆觉》谓: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长沙谓: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永嘉谓: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等。乃佛乃祖,靡不指陈。而末法中此病益加炽盛。』(解脱长者:《摩诃止观》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了了别知,名为「识」。』)

《心灯录》载:即今当下你能视能闻能言能嗅能执能走者,此即是佛。不必胡疑,我若哄你,我堕地狱。人只知此身是我。因有形相可见,那知此身有生有灭,而不知能运用此身者,乃真我也。古德云:『谁教你拖这死尸来。』灵利人只此一句便悟去。须知要离见闻觉知,才是真我。能离见闻觉知,而识真我。然後可以说:见闻觉知是我。若总在见闻觉知上说是我,便同外道之我。只要明白,这无见闻觉知而不离见闻觉知之真我,则归佛说。盖『识』乃『我』之用。『我』乃『识』之体。认用为体,岂非错了。当於不识一切之时,亦无认识之认,唯有『此我』。历历孤明,此则本来之真人也。(解脱长者:这裏几段表示,须必离见闻觉知。才是真我。因为『真我』无法表示。所谓:『道出即非主中主。』所以往往仍在见闻觉知上表现。但是必须深知,非见闻觉知才是真我。然後可以说:见闻觉知是我。例如说:『觅我者是汝我。』及『这思的便是大德。』等等。否则错认识神,驴胎马腹。)(读者:三平祖师颂云:即此见闻非见闻。(唤什麽作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有什么口头声色?)个中若了会无事。(有什么事?)体用无妨分不分?(语是体?体是语?)复拈起拄杖曰:『拄杖是体,灯笼是用,是分不分?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高峰祖师曰:『信为疑体,疑为悟用。』(见光绪十五年冬十二月金陵刻经处版。又:四十六页下七行云:大只要见古人立地处,不可向语句上着倒。)且道:即不在语句上,毕竟在甚麽处着倒?若向这裏荐得,便知此事不假修治。如身使臂,如臂使拳,极是现成,极是省力。但信得及便是。何待膛眉竖目,做模打样,看个一字。倘或不然,古云:『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何止一重,更须知有百千万重关。苟不发愤志精进,下一段死工夫,岂於木石之有异乎?凡做工夫到极则处,必须自然入於无心三昧。却与前之无心,天地相越,达摩云:『心如墙壁。』)

三峰举泐潭准未示众。拈拄杖云:衲僧家竽木随身,逢场作戏。倒把横拈,自有意思。所以昔日药山问云岩云: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岩云:是。山云:弄得几出?岩云:弄得六出。山云:老僧亦解弄。问:和尚弄得几出?山云:老僧只弄得一出。岩云:一即六,六即一。山便休。准举後说道:药山云岩钝置杀人。父子两个,弄一个师子,也弄不出。若是准上座只消独自弄。拽得来拈头作尾,拈尾作头。转两个金睛。攫几鈎铁爪,吼一声。直令百里内猛兽潜踪,满空裏飞禽乱堕。准上座未弄师子,请大众高着眼,先看做一个定场。掷下拄杖云:个中消息子,能有几人知。三峰曰:『有等痴人闻着师子要弄六出,他便道:向六根着倒。才说要弄一出,他便道:向一心着倒。通身生死,如何得出。我今特特拈示,若人真个弄师子的出来,双师相见,子父滚作一团。头咬尾,尾盖头。你起我倒,我起你倒。骨辘辘地各人大吼一声。六出须是一出,一出须是六出。方是个真师子。若道:六根一心,便是弄猫儿。有何用处?虽然,诸人要会得弄师子的尾巴那。』一僧才出,峰便下座。

永明《万善同归集》曰:『顺法体,则纤毫不立。随智用,则大业恒兴。体不离用,故寂而常照。用不离体,故照而常寂。是以常体常用,恒照恒寂。若会旨归宗,则体用俱离,何照何寂?曷乃据体而碍用,执性而坏缘。理事不融,真俗成隔。则同体之悲绝运,无缘之慈靡成。善恶既不同观,冤亲何能普救?是故善财知见,触目而皆入法门。华藏山河,立相而无非具德。迹分尘界而不浊,性合真空而靡清。体凝一味而非缩,用周万物而非盈。纷然起作,冥冥而弗改真如。豁尔虚凝,历历而常随物化。大象无形,洪钟绝声。三光匿耀,河岳齐平。』

《肇论》曰:『般若之与真谛。言「用」即同而异,言「寂」即异而同。同故无心於彼此,异故不失於照功。内有独鉴之明,外有万法之实。万法虽实,然非照不得。内虽照而无知,外虽实而无相。内外寂然,相与俱无。』难曰:『言用则异,言寂则同。未详般若之内,则有用寂之异乎?』答曰:『用即寂。寂即用。用寂体一,同出而异名。更无无用之寂而主於用也。是以智弥昧,照逾明。神弥静,应逾动。』

\

云门举三平颂云:『即此见闻非见闻?』唤什么作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有什么口头声色?『个中若了全无事。』有什麽事?『体用无妨分不分。』语是体?体是语?复拈起拄杖曰:『拄杖是体。灯笼是用。是分不分?不见道:一切智智清净。』

芙蓉楷上堂曰:『唤作一句,已是埋没宗风。曲为今时,通涂消耗。所以借功明位,用在体处。借位明功,体在用处。若也体用双明,如门扇两开。不得向两扇上着意。不见新丰老子道:峰峦秀异,鹤不停机。灵木迢然,凤无依倚。直得功成不处,电火难追。拟议之间,长途万里。』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