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念住呼吸与禅定开示 禅那

[阿姜李达摩达罗] 发表时间:2019-06-13 11:13:06 作者: 阅读次数:

  禅那

  禅那[jhāna] 意谓全神贯注、聚焦于单一对象或所缘,譬如观呼吸。

  一. 初禅有五要素[五禅支][16]。

  (1) 寻想[vitakka,寻]: 默想呼吸,直到能够使心连续想着呼吸,不受干扰。

  (2) 一所缘性[ekaggatārammaṇa,一境性]: 心系呼吸。不让它偏离,去追逐其它概念或所缘。监督你的思维,使之专意调息,直至气息舒顺。( 心合一、随气安憩。)

  (3) 评估[vicāra,伺]: 对如何让这股舒顺的呼吸感[气感] 传播开来,与体内其它的气感相连,有所领会。让这些气感传播开来,直到它们在全身相互贯通。一旦身体得到呼吸[气] 的安抚,痛感将平息下来。身体将充满良好的气能。(心只关注与呼吸相关的事件。)

  为了升起初禅,必须把上述三要素汇合起来、作用于同一道呼吸流。这道呼吸流接着能把你一路带到第四禅。

  寻想、一所缘性、评估,此三者为因。因缘俱熟之时,显现以下果报——

  (4) 喜[pīti ]: 为身与心一种强烈的满足与清新之感,直趋内心,超乎一切。

  (5) 乐[sukha]: 指由寂止、无扰而升起的身的安适感[kāya-passaddhi,身轻安];由自在、不乱、无扰、宁静、提升而升起的心的满足感[citta-passaddhi,心轻安] 。

  喜、乐为果。初禅的五禅支照此仅分两类: 因与果。

  随着喜与乐的增强,呼吸愈加精细。入定持续的时间越长,果报越有力。你得以放下寻想与评估( 前期的开路因素)——完全只依赖单一禅支即一所缘性——进入第二禅那( 道心,果心)。

  二、第二禅那有三要素: 喜、乐、一所缘性(道心) 。这是指已尝得初禅果报之心态。既入二禅,喜、乐愈强,这是由于两者只依赖单一的因,即一所缘性,从此由它照料以下工作: 专注呼吸令它越来越精细,保持平稳寂止,身心两者随之都有清新自在之感。心较先前更加稳定、专注。随着继续专注,喜与乐越来越强,并开始扩张、收缩。继续专注呼吸,把心移向更深,到达一个更精细的层次,藉此避离喜与乐的动态,于是入第三禅那。

  三、第三禅那有两要素: 乐与一所缘性。身安静、不动、独立。无痛感升起干扰它。心独立、寂止。呼吸[气] 精细、畅流、宽广。有一团光亮,白如棉绒,弥漫全身,止息身心的一切不适感。继续只管专意照料这团宽广、精细的呼吸[气] 。心有自由: 无过去、未来的杂念干扰它。心独自凸显而立。四属性——地水火风——在全身相互和谐。几乎可以说,它们在全身各处是纯净的,因为呼吸[气] 有力量掌控与照料其它属性,维持其协调合作。一所缘性为因,念住与之结合。呼吸[气] 遍满全身。念遍满全身。

  继续朝内专注: 心明亮有力,身体轻。诸乐受静止。身感稳定、均衡,觉知中无空档遗缺[17],令你得以放开乐感。乐之诸相趋向静止,缘自于四元素的平衡、不动。一所缘性作为因,有力量更深沈地朝下专注,把你带入第四禅那。

  四、第四禅那有两要素: 舍[upekkha] ; 一所缘性或念住。第四禅那的舍与一所缘性,高度专注有力: 坚实、稳固、确定。气元素绝对寂止,无波动、逆流或间隙。心处于中性、寂止,无一切过去将来之想。构成当下的呼吸[气] 处于静止态,如风平浪静之海天。你能够遥知远处的景观与声响,因为呼吸[气]平坦无波,其作用如电影屏幕,凡所投射,尽得清晰回映。知见在心中升起: 你觉知,但维持中性、寂止。心中性、寂止; 气中性、寂止; 过去、现在、将来全部中性、寂止。这是定住于无扰、寂止之气的真正的一所缘性。身内的各处之气相互贯通,你得以透过每个毛孔呼吸。你不必经由鼻孔呼吸,因为出入息与身内其它的气层次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气能的一切层次均衡、遍满。四元素都有同样的特性。心完全寂止。

  定力强大,光熠煜,

  此为了知大念处。

  心放光华,

  如日之光。

  云雾不蔽,

  光照大地。

  心朝四面八方放射光明。由于念的贯注,气明亮,心全然明亮。定力强大,光熠煜……指心有力量、有主权。四念处全部汇聚为一处,不存在『那是身、那是受、那是心、那是法[心理素质] 』的分别感。无其为四者之感。故称大念处: 四者无分别。

  心有定力之故,

  专注、集中、真实。

  念住与警觉汇集为一: 一乘道[ekāyana-magga] 之意即在于此——四元素之间、四念处之间相互协调,四合为一,引生高度的能量与警醒,它们就是驱尽一切迷蒙黑暗的内在净化之火[tapas] 。

  随着你进一步高度专注心的光明,功能将因放开一切攀缘而升起。心独立,如登达顶峰者,有资格环顾四方。心的居住处——也就是支撑着心的凸显与自由的气——处于提升状态,使心得以明见一切法的造作——即元素、蕴、处—— 的位置。正如带着照相机上飞机的人,可以俯拍下方几乎一切事物,同样地,一位达到此阶段即世间解境界者,可以如实地知见世界、知见法。

  再者,属于心的领域的另一类觉知,即所谓毗婆奢那智或解脱之技能者,也将显现。身的元素或者说属性将成就功能[kāya-siddhi,身成就; 身悉地]; 心将成就韧力。需要世间或法的知识时,你便把心深沈有力地定聚于气。随着心的定力触击此纯净元素,直觉知见即在该元素中涌上来,如唱针触击唱片而发声一般。一旦你的念注聚焦于一个纯净的对象,接下来你想见形则形现,欲闻声则声起,无论是远是近、涉及世间或涉及法、关己关他、过去现在将来——无论你欲知何事。随着你深沈入定,想着你欲知之事,它将会显现。这便是智[ñāṇa] —— 一种能够知解过去、现在、将来的直觉敏感性——一个惟有凭你自悟的重要的觉知层次。诸元素如穿行于空中的无线电波。如果你的心力与念力强大,你的技能高度发达,便可利用那些元素,使自己与整个世界相接触,使知见得以在内心升起。

  当你掌握了第四禅后,以之为基础,可发展八种技能[八明]:

  一、毗婆奢那智[vipassanā–ñāṇa]: 对身心现象之生、住、灭的明晰的直觉洞见。这是一类特殊的洞见,它完全来修心。它有两类形式:(1) 未假思索便知某事。(2) 对某事略想即明,不像一般知识的获得需作大量的思索。片刻考虑顿时明了,如饱浸汽油的棉绒,火柴一点,顿时升起火焰。此处的直觉与洞见,迅捷如此,大有别于寻常明辨。

  二、意力[manomayiddhi,心力]: 以意念影响事件的能力。

  三、神变[iddhividhī]: 示现超自然功能的能力,比如在某些情形之下造出形像,某些群体的人士将能够看见。

  四、天耳[dibbasota]: 遥听远声的能力。

  五、他心智[cetopariya-ñāṇa]: 了解他人内心层次——善恶、尊卑——的能力。

  六、宿命智[pubbenivāsānussati-ñāṇa]: 回忆宿世的能力。(你若修得此技,便无须臆测死后是断灭还是重生了。)

  七、天眼[dibbacakkhu]: 看见远处近处粗糙、细微形像的能力。

  八、漏尽智[āsavakkhaya-ñāṇa]: 减少与灭尽内心杂染之漏的能力。

  上述八明的成就,惟有来自修定,我写下这份以念住呼吸[18]为根本法门的修定入禅的扼要指南,意在于此。你如有志成就此中之善德,当把注意力转向修练你自己的心与意。

  --------------------------------------------------------------------------------

  [16] 本书对各禅支的译法选择依英文版直译。vitakka : directed thought; 寻想,专向思虑,心指向或朝向所缘或对象、目标、业处。vicāra: evaluation; 评估,亦包含分辨、调整的成分: 例如调整出入息,使之舒适、易于心的停住。这都是禅定时心的动作[actions of the mind] ,即阿姜李所说的因。ekaggat-ārammaṇa: singleness of preoccupation; 一所缘性,心专注单一所缘。一所缘性的品质随着禅定的深入而提高或者说成熟: 初禅时心仍然在一边看着所缘,自第二禅起,心进入所缘,此后与所缘愈趋合一[心物合一] 。另一类似的词为cetaso ekodibhāva: 觉知的合一[unification of awareness] ; 觉知成为一元、合一状态。该素质从第二禅起存在,至无色界的识无边处为顶点。以上为笔者向英译者请教时的讨论概要。cetaso ekodibhāva 见第二禅公式[增支部5.28等]: 『随着寻想与评估[寻与伺] 的寂止,他入第二禅而住: 由定而生的喜与乐,非寻想非评估的觉知合一[cetaso ekodibhāvaṃ]。』

  [17]『空档遗缺』据英译者既指时间也指空间。

  [18]『念』或『念住』: 巴利文 sati; 英文mindfulness。『念处』: 巴利文satipaṭṭhāna ; 英文多译作 foundation of mindfulness; 坦尼沙罗尊者则译作 frame of reference: 『参照框架』,即以特定框架锁定目标连续观察的意思。据尊者对中译者的解说,sati 是指一种心理素质或能力; satipaṭṭhāna 是指确立念住的修练,共有四种。尊者在一篇开示中提到,佛陀把 sati 定义为记忆的能力,以四念处阐明该功能在禅修中的作用[相应部48.10 《根分别经》]: 『何为念根? 有此情形,一位圣弟子具念、高度精细,即便长久之前所作、长久之前所言亦能记忆、回忆。[以下为四念处公式:] 他连续在身内专注身—— 精勤、警觉、念住—— 平息对世界的贪与忧。他连续在受内专注受…专注心…专注心理素质[法]—— 精勤、警觉、念住—— 平息对世界的贪与忧。』念住呼吸意指把呼吸牢记在心。每一次入息、每一次出息,不忘观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专注[[attention] 以间断性的片刻形式存在。你对某件事物的专注只能持续极其短暂的片刻,若想连续保持专注,你必须一刻接着一刻地提醒自己,回返其上。换句话说,连续的专注—— 能够观察事物随时间变化的那种—— 必须把为时短暂的专注连缀起来。这就是念住的目的( 见《定义念住》) 。笔者认为另一位林居导师阿姜索的解说亦具高度实用性:『想着一个目标,把它与心连接起来,这本身就是确立念住[satipaṭṭhāna] 的动作[the act] 。』类似地,阿姜李在《四念处》中说:『念,是把心与它的目标连接起来的那条轴带。』

\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