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慧净法师] 发表时间:2019-06-05 17:26:05 作者: 阅读次数:

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一向专称」既是弥陀本愿独一无二、最高无上之行,已与弥陀机法一体,常蒙弥陀光明环照围绕,不相舍离,可说与佛同在,与佛同行,故亦蒙「一切诸佛之所护念」(阿弥陀经)。故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云:

  若称佛往生者,常为六方恒河沙等诸佛之所护念。

  又于《观念法门》云: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此人常得六方恒河沙等佛共来护念,故名《护念经》。

  《护念经》意者:亦不令诸恶鬼神得便,亦无横病、横死、横有厄难,一切灾障,自然消散,除不至心。

  又,念佛之人,释尊亦于《观经》欢喜赞叹而言: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芬陀利华」即是千叶白莲,世间罕有,其尊贵远超众花之上。以「芬陀利华」譬喻念佛人之罕有尊贵,远超众人之上,显示念佛人是真佛弟子,身虽在人间,已超六道外;虽未生极乐,已是净土人。故法照大师于《五会念佛赞》云:

  此界一人念佛名 西方便有一莲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 此华还到此间迎

  同时观音、势至自然为其胜友,亦如兄弟;且不请自来,二六时中,如影相随,常相拥护,毫不嫌弃,永不舍离。

  但念弥陀,顿超轮回,释尊喻为白莲,二圣自然影护。故善导大师于《观经疏》解释〈流通分〉之文,以「五种嘉誉」赞叹念佛人,并说明「二圣影护」,其文云:

  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

  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也。

  又,大师于《观念法门》显明念佛能消灾延寿,其文云:

  称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

  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

  为了阐释此义,大师说明念佛能得五种增上缘,亦即五种利益,其中第一灭罪之益,第二护念之益。

  第一灭罪之益,如《观经》言:

  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

  又言:

  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于念念中除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此是经中明言念佛能消灭生生世世以来生死轮回之重罪。

  而《大智度论》云:

  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

  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佛,乃得灭障,超生净土。

  故知:诽谤正法之罪甚重,过于五逆;如此重罪,唯有念阿弥陀佛,方得消灭。

  但念弥陀,重罪尚灭,何况轻罪;若不念佛,轻罪不灭,何况重罪。一沙虽轻,直沈海底;重石乘船,可达彼岸。

  善导大师于《法事赞》云:

  以佛愿力:五逆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无问罪福时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又于《般舟赞》云:

  谤法阐提行十恶 回心念佛罪皆除

  利剑即是弥陀号 一声称念罪皆除

  念念称名常忏悔 人能念佛佛还忆

  第二护念之益:除了前面所述:诸佛护念、二圣影护之外,佛亦派遣二十五位大菩萨常相拥护,同时也获得天龙八部的相随保护,无有灾障厄难。善导大师于《观念法门》云:

  《十往生经》说云:佛告山海慧菩萨及以阿难:

  若有人专念西方阿弥陀佛愿往生者,我从今以去,常使二十五菩萨影护行者,不令恶鬼恶神恼乱行者,日夜常得安稳。

  此即是现生护念增上缘。

  又云:

  《般舟三昧经》说云:

  佛言:若人专行此念弥陀三昧者:

  常得一切诸天及四天大王、龙神八部,随逐影护,爱乐相见;永无诸恶鬼神、灾障厄难,横加恼乱。

  而「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善导大师于《观经疏》解释云:

  舍命即入诸佛之家,即净土是也。

  故知:念佛之人,纵使是愚痴卑贱、恶病污秽,其人现生已是人中妙好人、最胜人,佛凡一体、弥陀光照、诸佛护念、菩萨相随、天神拥护,消灾延寿;而命终往生,证大涅槃;远远超胜世间上任何人。

  若不念佛,愿生极乐,则虽位高权重,犹是阎王眷属,日日接近地狱。如牛赴市,步步近死;一旦命终,悔惧交至。鬼卒带走之路,流泪独行;阎王呵责之庭,屈膝孤悲。是故《大经》言:

  爱欲荣华 不可常保 皆当别离 无可乐者

  又言:

  独生独死 独去独来 身自当之 无有代者

\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