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佛教的社会观点

[韩廷杰] 发表时间:2019-06-14 17:34:51 作者: 阅读次数:

  佛教的社会观点

  韩廷杰

  佛教产生时,印度阶级压迫的突出特点是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手工艺者)、首陀罗(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婆罗门教规定:前三种姓可以加入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能够给他们第二次生命,所以称为再生族。首陀罗不能加入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不能给他们第二生命,所以称为再生族。一个婆罗门杀死一个首陀罗,他所做的,忏悔同杀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青蛙或一只乌鸦所做的忏悔完全一样。婆罗门教规定只能种姓内通婚,以此保障种姓制度世世代代不可更改。如果违背这种规定,不同种姓之间通婚,所生的孩子就是“贱民”。看见贱民被认为是倒霉现象,可以随意杀死他,杀死贱民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所以贱民出门要带个梆子,边走边敲,示意行人躲开。

  针对这种情况,佛教提出种姓平等的政治主张,所有的人都可以加入佛教僧团。加入佛教僧团以后,都要舍离原来的种姓,称为沙门释种子。就像恒河、阎牟那河、阿夷罗跋提河等江河大川一样,它们虽然各有自己的名称,但汇入大海以后,便舍弃了原名,而称为大海。

  佛教的种姓平等主张,主要针对婆罗门教倡导的“婆罗门至上”主张。佛教认为:婆罗门和其他三个种姓一样,不能摆脱因果律的支配,同样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其他种姓平等地轮回。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

  佛教为了说明自己的理想社会,创造了自己的理想君王——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人格化的神,他有七种宝贝:征服世界的武器轮宝、到处巡游的御乘象宝和马宝:夜中照明的珠宝、温顺贤惠的女宝、智勇双全的将军宝、善于探明宝藏的居士宝。转轮圣王由于使用的宝不同而分为金、银、铜、铁四种。金轮王手持金轮宝,统治四天下;银轮王手持银轮宝,统治三天下;铜轮王手持铜轮宝,统治二天下;铁轮王手持铁轮宝,统治一天下。

  在转轮圣王的统治下,盛世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富足,无比欢乐,幸福长寿。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大众当然向往这样一种社会。

  转轮圣王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国之间和平共处,尊重小国的独立权力,不必向大国纳贡。反对大国欺负小国,反对强国欺负弱国。这种主张显然是针对当时的战乱形势讲的。

  释迦牟尼佛所属的释迦族,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一直受欺凌。他的祖国迦毗罗卫国,与强大的憍萨罗国为邻,常受威协。娇萨罗国的王波斯匿王,想娶迦毗罗卫国的公主为妻,摩诃那摩大王让自己的女奴茉莉假装为自己的女儿,嫁给波斯匿王,并生琉璃太子,太子八岁时去迦毗罗卫国学射术。有一天,他到佛陀弘法的讲堂去玩耍,迦毗罗卫国人认为女奴生的孩子不洁净,污秽了圣地,赶快把琉璃太子送回娇萨罗国,凡是琉璃太子所到之处,一律掘地七尺,换上净地。琉璃太子知道后,勃然太怒,发誓成王后,要消灭迦毗罗卫国。当波斯匿王外出时,琉璃太子杀死父王的侍卫,夺去王冠和国王所佩戴的宝剑,这是王权的象征。八十岁高龄的波斯匿王知道后,逃到迦毗罗卫国避难。琉璃太子继承王位后,率兵讨伐迦毗罗卫国。释迦牟尼佛坐在娇萨罗国军队的必经之路,迫使琉璃王撤军。他以这样的方式四次迫使琉璃王退军。

  佛陀认为迦毗罗卫国今天受侵,是人们的共业建成的,当琉璃王第五次率军入侵时,他不再阻挡,琉璃王的军队冲破迦毗罗卫城,对释迦族实行残酪的大屠杀,把人们的脚埋在地下,驱使醉象踏杀,佛经记载,共杀9990多万人(数量显然是夸张),血洗成河。最后放火烧毁迦毗罗卫城。

  迦毗罗卫国原国王净饭王,因其儿子释迦牟尼出家,无人继承王位,只好让大将摩诃那摩当国王、此时正是摩诃那摩国王执政时代。摩诃那摩王向琉璃王要求:在他潜水期间,让迦毗罗卫国人逃走,琉璃王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潜入水中,琉璃王下令停止屠杀,所剩迦毗罗卫人纷纷逃跑。很长时间了,摩诃那摩王仍未出水。琉璃王派人到水下查看,摩诃那摩王把头发绑在树根,自溺身亡。琉璃王下令恢复屠杀,直至把迦毗罗卫人杀光。

  当琉璃王的军队入侵迦毗罗卫的时候,有十五个儿童要奋起反抗,被释迦族的长老训斥了一顿,长老说: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不杀生,如要杀生,就要下地狱。

  阿阎世王曾想向越祗国发动战争,派大臣雨舍去向佛陀了解越祗国的情况。佛陀和身旁的弟子阿难说: “越祗国的政治自由平等,越祗国的人民团结一致,很有教养,他们孝敬父母,邻里乡亲和睦共处,尊师重道,敬老恤贫,信仰佛教,恭敬沙门,遵守五戒,和平幸福,国泰民安。这样的国家,外国入侵,不可能取胜。”雨舍听后,回国劝说阿阉世王,不再向越祗国发动战争。释迦牟尼佛用巧妙的方法,再一次制止战争。

  释迦牟尼佛制止战争的事例很多,比如说其父所属释迦族及其母所属的拘利族,曾为争夺庐奚多河水源准备打仗。如箭在弦,一触即发。释迦牟尼佛施展神通,坐在河中,说: “你们都是我的亲族,水对于我们双方都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为争夺水源而打仗。是水贵呢,还是血贵呢?不言而喻。”经过佛的劝说,两大民族避免了一场可怕的战争,终于言归于好。

  佛教主张治理国家的国王要廉洁开明,在《本生经》里为国王规定了十种职责,即“十王法”:第一、要豪爽、慷慨、慈善,执政的人不可贪着的财产,应当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散财;第二、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性。不可杀生、欺诈、偷盗、剥削他人、邪淫、妄语、钦酒;第三、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包括个人的安乐、名声,甚致于生命;第四;诚实正直,不畏强暴,不徇私情,不欺骗人民大众;第五、仁慈温厚;第六、生活俭朴,注意节约;第七、无嗔无恚,亦无怨毒;第八、不尚暴边,不仅本人不伤害他人,并尽力提倡和,平,反对战争,反对用暴力伤害有情生命,第九、忍耐、自制、宽容、谅解;第十、治理人民,应与人民和谐相处,不违反人民的意愿。 (参见《佛陀的启示》,第137—138页)。

\

  佛教主张以仁爱化解仇恨,南传佛教《法句经》第十七品称: “以不念胜念,以善胜不善,以施胜坚吝,以实胜虚妄。”第十五品《乐品》的第五颂称: “胜利生憎怨,败者往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第八品《千品》的第四颂称: “彼于战伤上,虽胜百万人,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第五颂又说: “能克制自己,过于胜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节制。”

  阿育王曾经步其父亲频头沙罗王和祖父旋陀氇多王的后尘,发动战争,征服羯陵迦,使十万人丧生。后来,良心发现,成为佛教徒,为此忏悔,决心放弃战争,教导子孙后代,以德服人。佛的教导,不限于出家人,一切居士及其善良的人们,都可以按照佛的教导修行,都应当按照佛的教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佛教很重视伦理观念,《长部》的《善生经》讲到一个叫善生的男人,遵照父亲遗命,礼拜六方。东方代表父母,南方代表师长,西方代表妻儿,北方代表亲友邻居,下方代表奴隶佣工,上方代表宗教信徒。《善生经》对比进行详细解释,礼拜父母,因为父母是神圣的,年老时应负起扶养之责。要保持家庭传统,要做光宗耀祖的伟业。要守护父母双亲辛苦积聚的财宝,勿令散失。父母死后,要妥为殡殓。父母对子女也要承担一定的职责,教育子女行善,免堕恶道。教育子女,使之从良好的家庭择偶,选择适当时机,付与家财。

  关于师徒关系。弟子对师长要恭敬服从,师有所需,必须设法供应,并应努力学习。师父要很好地教育弟子,使之健康成长;要谆谆善诱,为之介绍好朋友;弟子卒业之后,师父要为他谋职,使之生活安定。

  关于夫妻关系。夫妻之爱被现视为神圣的家庭生活,即居家梵行,夫妻之间应当彼止忠实,互敬互谅,向对方尽其应尽的义务。丈夫应当让妻子安适,赠以衣饰珠宝,以取爱妻子之欢心。妻子要料理家务,接待宾客、亲友和受雇仆人,妻子对丈夫要爱护、忠实,守护其收入,并在一起活动时保持机智与精勤。《玉耶女经》开列贤妻的六条标准:母亲式的爱护、大姐式的关心、小妹式的尊重、员工式的尽忠职守、密友式的良谏、柔顺有情义。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开列五好丈夫的标准如下:一、要尊重妻子,不能有大男子主义;二、要承担做饭等家务,按照时节为妻子准备合适的衣月瞰褥;三、为妻子买金银首饰,事业有咸,使全家丰衣足食;四、充分信任妻子,使之了解家底;五、对妻子要忠贞不二,不能有婚外情。(参见释大愿着《佛说伏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80—181页)。

  关于亲邻关系。亲友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宽大慈惠,谈吐优雅,心情愉快。迂有所需,应当互相周济,迂到危难,不可背弃。

  关于主仆关系。主人应视仆人的能力,分配适当工作,给以适当报酬。仆人有病时,主人应当提供医药服务。仆人工作出色,应当酌发奖金。仆人对主人要忠诚,应当勤恳工作,忠于职守。

  关于僧俗关系。在家众应当敬重出家众,向他们布施所需财物。出家众要以自己的知识学问教育在家众,引导他们离恶向善。

  佛教反对贫穷,认为贫穷是罪恶之源,国王应当为农夫提供必要的种子农具,为商人提供必要的资金,雇员应当获得适当的工资。各阶层人民大众都有足够的收入,就会心满意足,国泰民安,罪行绝迹。关于理财观念,佛教主张以其四分之一作日常费用,二分之一用于投资事业,四分之一存起来,以备急需,既不要贪心积聚财务,又不可奢侈挥霍。

  佛教认为有四件事可以使人生得到快乐,第一、熟悉业务,精益求精;第二、对于自己的合法收入要善加保护;第三、亲近善知识;第四、消费合理,与收入成比例。

  佛教从“不杀生”的观念出发,反对安乐死,反对堕胎。

  佛教认为,吸烟和吃大蒜一样,都是违背戒律的。关于大蒜和烟草的来历,藏传佛教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释迦牟尼佛修很深的禅定,有两个魔女来捣乱。佛施展神通,让两个魔女变成老态龙钟的老太太。他们恼羞成怒,一个魔女把她的便溺甩出去,另一个魔女把她的经血甩出去,她们发誓说: “让它长出的东西能够干扰众生,修一切佛法功德都不能成就。”第一个魔女的便溺长出大蒜,第二个魔女的经血长出烟草。国为大蒜和烟草都是魔女的秽物生长的,又经魔女发过毒誓,所以都不能吸食。佛经还具体列举吸烟有三大害处:一、使念咒失效;二、吸烟者,为烟气所熏,封住顶门,不能往生,反堕地狱;三、烟蒜一入口中,众生当即堕落。如上所述,这两种东西都是魔女秽物所生,又经魔女在佛前发过毒誓,其力无比。

  龙树菩萨说过: “清晨吸烟,阻断动脉流行,临命终时,不容或现光明。午间吸烟,阻断静脉流行,于中阴时,不容或现报身。昏暮吸烟,阻断中脉上端,于投生时,不容或现化身。”(参见释大愿着《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第28卜294页)

  佛教的伦理观念,集中反映于五戒、十善。五戒如下: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这是佛教为在家居士规定的戒条,前三条防身,.第四条防口,第五条通防身口。第一戒“戒杀生”相当于儒家的“仁”,第二戒“戒偷盗”相当于“义”,第三戒“戒邪淫”相当于“礼”,第四戒“戒妄语”相当于“智”,第五戒“戒欲酒”相当于“信”,故以五戒配儒家五常。又以不杀配东方,不盗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饮酒配南方,不妄语配中央。

  十善即十善业,具体内容如下: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两舌,6不恶口,7不绮语,8不贪欲,9不嗔恚,10不邪见。前三种属于身业,第四、五、六、七属于口业,最后三种属于意业。所以略称为“身三口四意三”。因为个善具有止恶扬善之义,所以称为十善戒,或称为十善法戒、十善性戒、十根本戒等。

  综上所述,佛教是和谐的宗教,祝愿和谐的佛光照耀每个家庭,照耀每个单位,照耀全国全世界。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