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大众需求宗教文化

[经典讲解] 发表时间:2019-06-13 18:21:06 作者: 阅读次数:

  近年来,有关宗教文化的话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界努力论证“宗教是文化”的命题,希望依此稀释乃至替代“宗教是鸦片”的先见,为宗教在当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开辟空间。然而,进入新世纪,学术界的这一行为受到宗教界部分人士的严厉批判,认为“宗教文化”这一概念同时稀释了宗教的信仰属性,为某些教士不守戒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什么是宗教文化?理解不同,定义很多。宗教界部分人士的理解可谓独具慧眼,看到了问题的要害。所谓宗教文化,就是弱化各个宗教所特有的排他性的信仰因素,抽象出超越具体宗教范畴,能为不同宗教的人群所共享的成分。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最典型的宗教文化产品。它源于道教,是道教重要的修炼方式;同时它超越道教,任何宗教、信仰以及无信仰的人,都可以习练,都可以从中获益。太极拳遍及天下的原因,端在于此。大多数人分享的是道教文化,而非道教信仰。如果强调不信道教就不能练习,太极拳绝对不可能象今天这样造福众生。

  在佛教当中,少林功夫、生活禅等,也都在试探着近似太极拳的思路。这构成了近年来佛教界重要的思想分歧。公允而论,在宗教、信仰多元的条件下,宗教内涵如果不能超越自身,成为服务大众的公器,就很难走出寺院的大门;反之,如果僧人等教士以宗教是文化来为自己的放逸开脱,则不如选择还俗––对一个选择了自己信仰的教士而言,所选择的当然不仅仅是文化,更是解决自身终极关怀的信仰。

\

  强调宗教的文化属性,是因为大众对宗教的需求与教士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传统中国大众对宗教的需求原本就主要是文化层面的,排他性的信仰较弱。去道观求签之后,再去佛寺烧香,自然而然,毫不为杵。求签烧香也就超越了道教佛教的界限,而成为普遍性的宗教文化表达形式。这一状况至今犹然。此外,在宗教影响较为薄弱的当代中国语境下,希望社会精英阶层普遍地成为某种宗教徒,恐非易事。民众对宗教的需求,首先是超信仰的、为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文化部分。

  可以说,这一独特的社会结构,为宗教文化在当代的拓展提供了基础,最近火爆无比的于丹教授就是证明。她先解《论语》,后说老庄,在一些儒教道教大师看来,她的解释或许肤浅而曲解,但市场揭示了当代大众宗教需求的首要内涵:不是宗教信仰,而是宗教文化。

  由此可见,就宗教文化与宗教信仰而言,除了被极少数教士误读外,其主要关系不是冲突,而是互补。教士可以通过对不同宗教文化的了解,知己知彼,使自己的信仰更加理性;对大众而言,总会有人通过学习宗教文化而登堂入室,最终确立自己的宗教认识。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