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宝卷

[经典讲解] 发表时间:2019-06-13 18:21:37 作者: 阅读次数:

  宝卷是从变文转化而成的宣传教理理或演说故事的通俗唱本。在寺院中俗讲的话本变文,从 唐化开始流行,到了宋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被禁止了。但变文是民众乐闻的,有它的群众 基础,所以过了不久,僧人便以说经、说参请、说课经、弹唱因缘等等形式出现于瓦子(市 场)的讲唱场中,而与其他小说、讲史书、合生商谜等几家说话同时流行了。说经等后来再 度变化,就成了宝卷。

  宝卷的体裁包括下面几种形式:一、有的分品、有的不分,分品的品数也多少不等。二、开 头有开经偈、梵香赞,结尾有收经偈,是吟诵部分(有的宝卷没有)。三、说白部分,在每品 中起韵文之前,或在变换形式之间,与一般讲唱文学作品无甚差异。四、吟诵部分,以十言 韵文为主,句法为三、三、四。也间有以七言韵文为主体的,四句或八句为一组,位置不固 定。五、歌唱部分,有词调(曲牌),如傍妆台、耍孩儿、雁儿落、画眉序、刮地风、山坡羊 等等都是。在每品之末,通常是两阕或四阕,也有多至十余阕的。从这些体裁来看,可见宝 卷的形式是直接从变文发展而来,开经偈、梵香赞、收经偈相当于变文的押座文,开题与解 梵座、说白、吟诵则是直接承袭了说明与吟词,只有十言韵文和词调是杂揉各种词、曲和戏 文而发展的形式。

  宝卷的内容,也和变文一样,大部分属于佛教的,另外还有属于非佛教的。在佛教的宝卷里 ,又可分为劝世经文、佛教故事两类。

  一、劝世经文:佛教宝卷在初期以此类为最多,故宝卷也被称为“经”。如《香山宝卷》称 《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叹世无为宝卷》称《叹世无为经》。这一类宝卷,有的是用通俗 浅近的讲唱文来谈经说教的,如《销释印空实际宝卷》、《药师本愿功德宝卷》等,有的并 不专演经文而仅为劝世的,如《立愿宝卷》、《叹世宗卷》等。

  二、佛教故事:这类宝卷也相当的多,并且很流行。其中较早较好的一种,是《目连救母出 离地狱升天宝卷》,有元末明初的写本,插图以金碧两色绘成。今坊间所印行的《目连宝卷 》,受了明人戏文及清代劝善金科诸作的影响与此本全异。这宝卷写的是佛弟子目连历次入 狱救母,都未达到目的,最后由于释迦佛的法力超度了她,并使她归心入道。全文写得宛转 曲折非常动人。其次是《香山宝卷》,原名为《马世音菩萨本行经简集》,分上下两卷。序 文说是宋普明禅师于崇宁二年(1103)八月十五日在武林上天竺受神的启示而写作的。内容说 的是本书主人翁观世音菩萨,原是天女转世,投生为兴林国的妙善公主。由于坚心向道,虽 历尽苦难而百折不回,终至成为菩萨,名观世音。据开卷所云,可知当时宣讲此卷必在观音 诞辰那天。言词虽然浅显,但写得却有声有色,说理之处也有些见地。再次是《鱼篮观音宝 卷》,一名《鱼篮观音二次临凡度金沙滩劝世修行》。写的是金沙滩渔户,由于观音慈悲, 化为卖鱼女郎,感化全村竟成善地。写得也很出色。此外最流行的佛教故事宝卷中,还有《 刘香女宝卷》、《妙音宝卷》、《秀女宝卷》、《庞公宝卷》等等。

  在非佛教的宝卷里,又有说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两类:神道故事的数量较多,有的写道教故 事,如《篮关宝卷》等。有写鬼神故事的,如《土地宝卷》等。另外还有会道门用来写故事 的。至于写民间故事的宝卷,也有相当数量,有的还带劝化色彩,有的纯粹写男女间悲欢离 合等等故事,而借用宝卷之名。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起一直到清代初年,都是宝卷盛行的时期,从宫廷内后妃太监、以至一般 劳动人民,莫不喜欢它。特别是神宗万历一朝,太监们执国威柄,他们拿出钱来印刷大量的 宝卷,推行全国。清初以后宝卷不再印行了,只沿用旧物或当时的钞本。但到了清末,宝卷 又流行起来,而且南北地方有所不同。华北所流行的宝卷以劝善规定过的劝世经文?佛教故 事、神道故事为主;而流行于南方上海、苏州、杭州一带的宝卷则另成一种姿态,它把一些 民间故事或一些戏文、小说之类改写成宝卷,脱离了劝善规定过的宗教范围。

  把宝卷拿来公开宣讲的,叫做“宣卷”。宣卷时,必须焚香礼佛,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宝卷因为文字通俗,又便于歌唱,容易动人。在农民起义中,常用用来作号召与组织群众的 ,如明万历年间王森、徐鸿儒、于弘志等人的起义,以及明末李自成的起义都曾利用过宝卷 。

  宝卷文词写得好的很少,一般不为正统佛教和文学界所重视,但它在农民起义史和宗教思想 史上曾发挥过作用,这是应该肯定的。

\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