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弘扬佛教文化之风代代相传

[经典讲解] 发表时间:2019-06-13 18:21:48 作者: 阅读次数:

弘扬佛教文化之风代代相传

\

  弘扬佛教文化,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上海玉佛禅寺的一个优良传统。自一九二八年玉佛禅寺在槟榔路(今安远路)。建立新寺以来,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期间虽历经兴衰,但弘扬佛教文化的风气却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在新的世纪里,全国佛教界正在大力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弘扬佛教文化精神,回顾一下玉佛禅寺历代祖师、高僧弘扬佛教文化的情况,对于中国佛教今后的发展,对于上海佛教今后的发展,乃至对于玉佛禅寺今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建国以前玉佛禅寺 弘扬佛教文化

  自一九二八年在今安远路新建的玉佛禅寺落成后,当时的住持可成老和尚即十分重视对佛教文化的弘扬。平时,他带领全体僧众,举行禅七,参话头,讲开示,法缘盛极一时。他还特地礼请天台宗名宿谛闲法师来寺弘法讲经,一连数日,前来听经的缁素多达数百人,深受欢迎。而常州天宁寺的住持冶开老和尚、因与可成老和尚关系密切,也常到玉佛禅寺说法、讲开示,盛况空前。

  可成法师圆寂后,其弟子远尘法师继任住持,仍继承其师遗风,常聘请一些高僧大德来寺讲经,弘扬佛教文化。一九三九年,远尘法师曾礼请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到玉佛禅寺开讲四十卷《华严经》,听讲者座无虚席。特别是他十分热心佛教教育事业。为了培养青年一代僧才,借以光大佛门,乃力排众议,在寺内筹设上海佛学院。为了把佛学院办得更好,他亲自至镇江竹林寺,礼聘佛学造诣高深并有办学经验的震华法师前来玉佛禅寺担任佛学院院长之职,同时请他继任玉佛禅寺住持。

  震华法师到寺后,即着手佛学院的种种筹办事宜。他亲自订立章程,聘请教师,并开始招生。一九四二年五月廿九日,上海佛学院在玉佛禅寺举行开学典礼,同时举行住持交接仪式,由震华法师继任玉佛禅寺住持。

  上海佛学院的创办,是上海佛学院的一件大事。因为自一九一四年由月霞法师创办的华严大学自上海迁往杭州海潮寺续办后,上海一直没有一所佛学院校。上海佛学院的创办,填补了上海佛教教育的一个空白,其意义十分重大。

  上海佛学院原定招收学僧四十人,后来实际在校学僧三十人,聘有教师十余人。震华法师任院长兼教务主任。课程设置有佛学、佛史、国文、史地、算术、日语和梵呗等。当时曾聘请镇江超岸寺玉山佛学社的守培老法师为佛学院的特座讲师。而真禅法师亦应震华法师之邀,前来上海佛学院担任训育主任。上侮佛学院开学以后,由于师资力量雄厚,学僧学习认真,院长震华法师领导有方,各方而都有声有色,受到教内外一致好评。

  震华法师原来信心十足,拟将上海佛学院办成一所高级佛学院,无奈当时正值抗战时期,上海物价飞涨,寺内佛事清淡,收入减少,佛学院办学经费发生很大困难。震华法师虽向各方呼吁,筹集资金,但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佛学院学僧中有些人不堪清苦的生活,先后退学离去者甚多。前后进进出出,佛学院最多时有学僧三十余人,最少时,坚持在院学习的仅十余人。多亏震华法师的不懈努力,才使上海佛学院维持到一九四五年,终因上海时局日益紧张,教师、学僧纷纷离去,加上经费没有着落,最后只得停办。

  抗战胜利后,震华法师于一九四六年春,邀请福善法师来上海佛学院任教务主任,以加强佛学院的领导和教学力量。于是上海佛学院又重新开学,原来离去的教师和学僧又重新回到佛学院。是时,又新招收了一些学僧,最多时学僧多达六十余人。于是佛学院一时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与此同时,玉佛禅寺又设立了图书馆和弘一大师纪念堂等。图书馆藏有大量佛教图书和其他典籍。时有王少湖居士捐赠法相典籍二百余册,丁福保居士捐赠自己所藏的内外典籍数千册。这些图书,上海佛学院的师生和寺内的僧职人员都可以借阅。弘一大师纪念堂除定期举行纪念弘一大师的活动外,上海一些文化界和佛教界的名人,常来此集会,研讨佛学。

  震华法师在玉佛寺,除了办理上海佛学院以外,还在寺内创办《妙*轮》月刊,自任主编。该刊主要内容有佛教经籍研究,兼载佛教新闻和当代佛教名人的书信、言论等。立意在于普及,不偏于任何一宗,举凡经论之提要,佛史之探寻,道场之沿革等等,不拘文字体例,一律加以刊载。他本人也经常在该刊发表佛学论文。一九四四年起,因稿源不足,加上经费匮乏,改为双月刊。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起停刊。,前后共刊出二卷二十四期。《妙*轮》月刊虽然办刊时间不长,但对开展佛教文化的交流,推动上海佛学思想的研究,都起有相当的作用。

  一九四七年,震华法师和福善法师相继圆寂,上海佛学院一时乏人领导和管理,乃由育枚法师出任教务主任,暂时维持。一九四八年,由苇舫法师担任佛学院院长,继续办理了一段时间。其后,由于时局更为紧张,经费实在困难,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初停办。

  上海佛学院前后办学近七年,虽历经困难,但还是培养出了一批僧才,其中有一些后来成为海内外佛教界的知名人士。

  一九四六年起,太虚大师驻锡玉佛禅寺。其时,他作为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常委,即以玉佛禅寺作为整理中国佛教的基地。他先后在玉佛禅寺主持召开了多次有关整理中国佛教的会议。例如:

  一九四六年七月十六日,太虚大师在玉佛禅寺主持召开了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第三次常务会议。出席者除太虚大师外,有李子宽居士、章嘉大师(大醒法师代),列席者有王慧达居士和心高法师。会议讨论了在镇江焦山举办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会务人员训练班章程的修改和制发毕业证书以及召开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等事项。

  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日,太虚大师在玉佛禅寺主持召开了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出席者除了大虚大师外,有李子宽居士、章嘉大师(大醒法师代)、虚云老和尚(张小廉居士代)、黄涵之居士、圆瑛大师(白圣法师代)等六人,列席者有王慧达居士。会议主要讨论了中国佛教会整理期满后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各地对中国佛教会章程和各种规则草案所提的修正意见等。

  一九四六年七月廿一日,太虚大师在玉佛禅寺主持召开了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第四次常务会议。出席者除太虚大师外,有李子宽居士、章嘉大师(大醒法师代)等。会议继续讨论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未了事宜。

  一九四七年三月五日,太虚大师在玉佛禅寺主持召开了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第七次常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全国佛教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后,于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在南京毗卢寺召开中国佛教会抗战胜利后第一届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等事宜。出席者除太虚大师外,有李子宽居士、章嘉大师(大醒法师代)等。

  太虚大师在玉佛禅寺除了主持召开有关整理中国佛教的各种会议外,还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在寺内创立了觉群周报社,发行《觉群周报》,自任社长,由福善法师任编辑部主任,止方法师为发行部主任。这是抗战胜利后,太虚大师由重庆返回在上海创办的一个佛学刊物。每逢周一发行,十六开本。主要宣扬太虚大师本人改革、整理佛教的主张。作为一份密切结合时政进行宣传、弘扬佛教的刊物,主要内容有一周人世,专谈国内外政治新闻;一周佛教,载国内外佛教动态。太虚大师有关改革、整理佛教的文章,均在该报刊载。

  一九四七年二月,《觉群周报》的编辑部主任福善法师因病圆寂,同年三月十七日太虚大师又圆寂于玉佛禅寺的直指轩,《觉群周报》即于三月起改为《觉群半月刊》,同年八月,又改为《觉群月刊》,到一九四八年一月停刊。

  太虚大师在玉佛禅寺的时间不是很长,前后不到一年,所办的《觉群周报》也只发行了五十七期,但对上海佛教界的影响却很大。

  总起来说,自一九四二年震华法师来上海玉佛禅寺办理上海佛学院起,到一九四七年三月太虚大师在寺内直指轩圆寂为止,这五年中是建国前上海玉佛禅寺弘扬佛教文化最兴旺的时期,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建国以后玉佛禅寺弘扬佛教文化

  一九四九年三月,苇舫法师继任玉佛禅寺住持,不久即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苇舫法师随侍太虚大师多年,深受太虚大师的器重。一九四○年。曾随太虚大师出访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宣传我国人民的抗战政策。佛学造诣颇深,曾多次遵太虚大师之嘱,协助办理武昌佛学院,编辑《海潮音》月刊。一生对弘扬佛教文化不遗余力。因此,当他出任玉佛禅寺住持后,即大力弘扬佛教文化。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上海市佛教界在玉佛禅寺举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启建水陆道场讲经法会四十九天。苇舫法师代表上海佛教界恭请禅门耆宿虚云老和尚主法。法会期间,还恭请圆瑛、应慈、静权、持松、妙真、大悲、如三、守培、清定(包括苇舫法师自己)等十大法师轮流莅会讲经。

  虚云老和尚在玉佛禅寺举行和平法会期间,几乎天天向参加法会的四众弟子作开示。其中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在和平法会上的一次开示,谆谆教导四众弟子要严持戒律。他说:“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教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学,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他还教导四众弟子要破除门户之见,推行禅净合一思想。他说:“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弘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弘扬佛法的婆心了。”他认为,无论是禅宗也好,还是净土宗也好,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立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转引自真禅:《虚云和尚在上海》)

  虚云老和尚在玉佛禅寺期间,除了在和平法会上作开示外,平时还访问一些居士和接见一些来访者,特别是他每逢星期一、三、五的上午,在玉佛禅寺公开接众,法施于人。原定每次接见五百人左右,但往往有来一千人左右的,有时甚至多达数千人。有一次,到玉佛禅寺来要求拜见虚云老和尚的四众弟子约有数千,把大殿前天井挤得水泄不通,秩序很难维持。当时他老人家往人群中一站,八风不动,处之泰然,安详说法。许多人为他这种不舍众生的慈悲心肠所感动、一下子安静下来,恭聆法要,不再拥挤。

  虚云老和尚每次向信众开示说法,都是语言通俗,譬喻生动。一次某居士向他请问:“佛法以何说最为确当?”他回答说:“以明心见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确当。”这一回答,既简单明了,又契合佛意。因为只有“明心见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在玉佛禅寺举行的祝愿世界和平法会结束后,住持苇舫法师又一再请求虚云老和尚在寺内举行禅七法会两周,并请为法主。在二周中,虚云老和尚天天入禅堂讲开示。其时禅堂内,四众弟子济济一堂,恭听虚云老和尚开示,多所领悟。这一开示,当时由月耀、佛源等法师记录,其后加以整理,编成《虚云老和尚禅七开示录》出版流通,深受四众弟子的欢迎。

  一九五三年春天,玉佛禅寺举行玉佛开光典礼,苇舫法师又恭请虚云老和尚主持。虚云老和尚在开光典礼上,为说开光法语。同时还向信众开示。虚云老和尚这次在玉佛禅寺举行的和平法会和禅七期间所进行的弘法活动,时间长达数月,每天到玉佛禅寺听其说法的四众弟子多达千人,其参加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是玉佛禅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虚云老和尚在多次开示中所阐述的禅净合一和禅净双修的思想,在上海广大的四众弟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因为上海的广大居士,百分之九十信仰净土,而上海的较大寺院,又大都属于禅宗系统。这样,信仰净土的居士和一些禅僧,平时总会流露出一些门户之见。听了虚云老和尚以禅宗尊宿的身份,大讲禅净合一的思想,大家莫不感动,表示一定要按着他老人家的意见去做。

  三、真禅法师任住持期间弘扬佛教文化

  真禅法师自一九七九年六月被推举为玉佛禅寺住持起,即大力弘扬佛教文化。真禅法师生平潜心佛典,佛学造诣颇深,特别是十分重视对佛学的研究。他始终认为,看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佛教是否发达昌盛,主要不是看佛教寺院的多少和依靠的多少,而是要看佛学研究者的多少和研究的水平如何。因此,他常在繁忙的法务活动和国际交往中,抽出时间撰述佛学着作。他深深感到,数千年的佛教文化遗产,亟待整理,当代出现的一些新的佛学理论,也值得进行研究。

  真禅法师出版的着作,内容包罗万象,非常丰富。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关于闻述佛学理论方面的着作、主要有《华严宗简论》、《慧能的三种法门——曹溪禅之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溪禅之二》、《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谈谈禅宗》、《论“人生一切皆苦”思想的意义和影响》、《论人间净土》、《〈华严经〉与华严宗》、《佛法.社会.人生》、《怎样学佛》等。其中特别是《佛法.社会.人生》一书,收有《佛法与人生》、《佛法与做人》、《佛法与修性养性》、《佛法与科学幻想》、《佛法与社会道德》、《佛法与哲学》、《佛法与医学》、《佛法与健康长寿》、《佛法与中国小说》、《佛法与诗歌创作》《佛法与绘画》、《佛法与书法》、《谈谈佛教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等短文十三篇,论述了佛法与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关系,肯定了佛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出版后受到教内外各方面人士的好评。

  (二)关于佛教经典注释方面的着作,主要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无量寿经浅释》、《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浅释》、《药师经浅说》、《华严经十地品浅释》等。这些注释,深入浅出,深受读者的欢迎。

  (三)关于参访、弘法方面的着作,主要有《玄奘求法之路巡礼记》、《西藏朝圣记》、《云南参访记》、《回乡弘法散记》、《九华山弘法讲经记》等。这些着作,不仅描述了名山大刹的佛教现状,记录了在各地弘法讲经的情况,而且对藏语系的西藏佛教和巴利语系的傣族佛教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因此得到读者的好评。

  (四)关于海外交往方面的着作,主要有《应金玉堂居士与美国佛教》、《澳洲弘法纪行》、《天竺记行》和《远涉重洋为弘法——记首次访法之行》、《美法澳弘法记》、《香港弘法记》、《台湾弘法记》、《泰国弘法记》、《欧洲七国弘法记》等。这类着述主要记述真禅法师海外弘法的情况,同时记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佛教历史和现状。

  (五)关于高僧传记方面的着作,主要有《玄奘法师传略》、《试论震华法师的佛学思想》、《菩提达摩的生平和禅法》、《缅怀禅门尊宿虚云老和尚》、《纪念太虚大师诞生一百周年》、《玉佛寺可成和尚塔铭》、《苇一和尚传》、《苇舫和尚行业碑》、《心岩和尚行业碑》、《一代师表——纪念常惺法师忌辰》、《缅怀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厚宽老和尚传》、《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纪念弘一大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白圣法师舍利塔铭》、《沉痛悼念根造上师》、《在亲近圆瑛大师的日子里》、《苇宗和尚小传》、《苇乘和尚小传》、《一代宏范、后生楷模》、《悼念我所尊敬的慧平老师太》、《缅怀持松法师、为佛教事业作更大贡献》、《优昙长老上升一周年的哀思》等。这里既有为已故高僧撰写的传记、碑铭,也有缅怀前辈高僧的纪念性文章,均为抱着一种景仰的心情写成。

  (六)关于诗词方面的着作,主要有《真禅禅藻集》一书,收有各种诗词、楹联等共一百五十三首。

  此外,《玉佛丈室集》还收有真禅法师的一部份开示、法语以及所写的序文、前言、题记、跋文等。

  真禅法师的着作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海内外佛教界人士纷纷来函索阅,国内一些文科大学及省、市级图书馆也常常订购作为馆内藏书。可见真禅法师的佛学着作知名度已相当高,在佛教界和学术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