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认识有漏修无漏

[经典讲解] 发表时间:2019-06-13 18:24:14 作者: 阅读次数:

  认识有漏修无漏

  佛陀一代一代授记到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是西天第二十八祖,到我们中国来他是东土初祖,第一祖。达摩祖师先从广州登岸,那时候梁武帝的皇城是在南京,派大臣把达摩祖师接到南京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被称为菩萨皇帝,每天都带大家念经的。有时候梁武帝自己还讲课,披上袈裟讲课。从后宫到大臣,大家都跟他一起学,他护持三宝,叫三里一庵,五里一寺,别人想学佛了他就护持,所以那个时候女众出家,男众出家很多,度了很多比丘、比丘尼。自己建寺安僧做了很多工作,甚至自己都出家过三次,被皇太后拿重金把他赎回来。有时候一不小心人没有了,皇宫里皇帝没了,赶快派人打听,原来跑到哪个庙里出家去了,出家过三次。每次都是皇太后带着大家哭哭啼啼的,拿黄金到那个庙里,对方丈说不能让他出家,黄金给你们,把梁武帝带回来。

  所以他碰到达摩祖师的时候就问他,像我这样这么信佛,您是西天的祖师,我建寺安僧,这个功德有多少?你想想看,我们前面讲过了,如果你的生命只是建立在你看的见摸的着的这上面,这有没有功德?没有功德的。这是什么?这是生灭法,这是在低级状态。低级状态有没有功德?没有功德,那最多叫福德。福德是有漏还是无漏的?有漏的。有漏的不叫功德。即是功德就是无量,我们说功德无量、功德无量。无量是形容功德的本质,功德是无量的,功德是无漏的。你在低级层次里面这不叫功德。

  所以达摩祖师跟他说:无。他一听不爽,我这样子还无啊!他继续问:那有没有凡圣呢。我问你们有没有凡圣,你们怎么回答?你如果在低级的状态里面,那就是有凡圣对不对,在低级状态是凡,圣者是不生不灭的,那是有凡有圣。但是从圣的角度来说有没有?圣的角度是没有的。佛性遍一切处,佛光是普照的。

  我们现在外面的光,这是物质的光,是有黑暗的吧,有明有暗。真的佛的光有没有明有没有暗?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所以他问,那有没有凡圣呢?祖师跟他说:无。那他一听也糟糕了,无。他继续问:那现在在我面前的人是谁呢?他意思就是说,你说圣人也没有,那你在我面前,我把你当圣的。他也不好意思直接说,他只是说在我面前的人是谁呢?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这时候语气已经有点不太高兴了。达摩祖师还黑着脸说:我也不认得。你也不认得,好了僵在那边,话讲不下去了。

\

  这叫什么?法不投机啊,这个因缘错过了。达摩祖师出皇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他走到江边的时候已经没有船夫了,没有摆渡的了。摘了个芦苇往江中一丢,踩着芦苇过江,一苇过江。

  梁武帝还想,我这样子把他从广州请过来,心里就憋在那里。问他们那大胡子和尚哪去了?他们说大胡子和尚踩一根芦苇过江了,到江北去了。哦,这时候有点后悔,这么厉害,踩着芦苇就过江了。梁武帝派人追,追不到。

  达摩祖师过江到了现在的嵩山,那有个洞,现在叫通玄洞。那个洞非常好,在那一坐九年,影子都印在石壁上。可惜石壁被砸掉了,破四旧砸掉了,那是无价之宝啊!还好,我这次到泰国,泰国还留有达摩祖师的影子。因为达摩祖师来中国之前,在泰国的一个山洞里面打坐,那时候的影子留在石壁上,但那个时候比较瘦。后来来中国走了一圈回去,在中国吃的比较好,达摩祖师胖了,又到那个洞里打坐,又留了一个影子,所以那个洞里,一个瘦的达摩祖师影子,一个胖的达摩祖师影子。

  我前不久刚刚去过,那个片子已经出来了,你们可以继续关注,一出来就挂在网站上,叫《迎请佛足迹》。因为佛也去过那地方,并且踩下过脚印,这次那里的方丈给我一份,代表中国给我一份。给海涛法师,台湾也一份。现在已经寄到我们宁波了,但是脚印还没取回来,还在通关,通好关之后请出来,供在寺院里。以后欢迎你们去顶礼,顶礼膜拜,那是佛的脚印。

  达摩祖师在人间,我前面讲这个故事,也就是通过这个故事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生灭法,什么是低级的法,什么是有漏的法。我们平时做人就是活在低级的生命状态里,学佛要追求高级的,要追求解脱的,追求不生不灭的。那你念那一句阿弥陀佛,你知道无量光无量寿,它是可以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在时间上可以超越时间,在空间上可以超越空间,在时间上可以超越空间,在空间上可以超越时间,叫无障碍。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