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观察力的培养

[开仁法师] 发表时间:2019-06-06 15:08:57 作者: 阅读次数:

观察力的培养

  一个短短的上午,我把自心观察的感悟,简略地笔录下来。

  最近精舍进驻一位准备到福严报考的孩子,虽然他已超过三十岁,但在佛法的领域犹如幼儿般稚气,所以我还是习惯称其为孩子。

  早上我八点多去喝水时,想把中午要用的菜单盘算一下,因为邻居送来的叶菜类有点多,不得不先处理掉。于是,我跟这孩子交代说,今天开始要你学习煮菜啰。他回应说好。于是我找了两种要尽快解决的叶菜类,一包因颜色已有点变黑了,所以我先拿去泡水,并跟这孩子说:待会你再来捡菜即可。另一包叶菜类我随手抓了几把,就放在一边,也交代待会一并处理即可。

\

  转眼即十点十分左右了,于是我把电脑待命,就去看看孩子的工作。当进厨房时,看他有点紧张的模样,把地瓜叶一支一支的捡,我看情形知道他必然忙不过来,所以我便主动拿起另一包菜到旁边去洗,并知会他说:地瓜叶还蛮嫩,只要去掉尾部即可清洗。他照着我的话去做,因此咱们洗完菜的时间不相上下。他也去准备其他佐料。

  约十点四十五分时,他便开始煮菜了。因为站在身旁的另一师父感觉他不明白用水煮的简单方式,于是随手就拿起地瓜叶用水煮的方式进行了。剩下来的另一种菜,则由他负责烫熟之。在身旁的那位师父问这孩子说:你的那样菜会不会太多?孩子说菜会缩水,不会太多。当然我也只管切水果,而不理他自己料理的方式。

  当他把菜烫好了之后,放在盘上才觉得太多,并需要分两盘来盛才行。原本四道菜色,就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而多出一盘来了。老师父偏爱这孩子,所以就跟他说没关系,吃不完下一餐吃。于是我就打板用餐了。

  或许是基于我们有透露出「太多」的措词,于是他几乎把一整盘自己烫的菜给吃完,另一盘则约由我们三人来分担。当然的,虽然这样好象是把这多余的菜解决了,但相对的其他的素料类,有一盘就几乎没动过了。结果也很简单,就是把这盘素料类的菜留到隔日吃,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饭后经行时,我与道友分享了自己的些微观察。首先,我在洗菜时其实已知道在量上会太多的,但只要还没有下锅子之前即可机动地调动之。不过,这孩子听说要煮好这些菜──我分配给他的工作,于是他找了菜也会缩水的答复,来完成他全部菜都放下去煮的任务。这件事并非有对错的问题,我分析说这孩子的应变能力不强,一个盘子能盛多少份量的菜,心里应该有数,且不放下锅子的菜其实归位冰箱,并无不可。

  其次,我觉得这就是教育的机会,因为他不了解,其实他虽然能把任务执行的很好──所有洗的菜都下锅煮熟,但还没学会观察量过多可以置之一旁的机动能力。另一方面,纵使他的肚皮可以支撑一整盘的青菜,看似平息了菜太多的怨言,然而,他却忽视另外两盘不是由他负责的菜肴。我要说的意思是,每个人虽然可以处理好各别的角色──他可以把他煮太多的部分自行处理,但这并非从中得到什么佛法的教育。就如并图一般,全部的图片都没有遗失,但放不对地方,或杂乱叠在一起有时就不会显得圆满,因为有些出了格,有些又无法彼此相容。所以我觉得,一件事情的圆满──皆大欢喜,所应具的条件,谈何容易啊。其实,有时善于观察人家已做出几分,我们站在配合把事情圆满的角度即可,只要并图能完整呈现,我负责小小的方块又何妨!说白一点,若是人家已使尽力做了八分满,我虽然也可与其平等,乃至更多,但视全体而调整为我但出二分,让全局恰到好处,成人之美,或许也有舍弃我执的一分意义吧。

  观察力的培养,是人际关系,或说是体悟佛法点滴最重要的元素。犹记得在福严念完初级部三年后,高级部一开学就要负责带新人,身为组长要做的好并不容易。有一天早餐后,院长走来问我说:你也会煮菜吗?因为我初级部三年里,只懂得躲在自修室看书,如书呆子而已──所以才会名列前茅,当然重点还是院长觉得菜色料理的很满意吧?于是我微笑对院长说:虽然我不太会熟,但我很会观察人家怎么善用人才,怎么样调配与料理菜单。不会煮有不会煮的菜单,何必去挑战自己的弱点呢。所以,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我不只不会熟,而且是不太会品尝食物的人──舌根迟钝故。

  我在这孩子的身上看见很多教育的机会,佛法谈缘起,吃饭这件事可以谈吗?可以的,假如他把菜放到锅子时有警觉太多──虽然我有指命,但可视因缘而改变,他开口请问一下:这些菜应该超过一盘的量了,我看剩下来的就用于下一餐。那时我会给他掌声鼓励,因为他学习到观察当下的因缘,这一切绝对不是死的法,是「此有」(手下留情的因),故「彼起」(菜量控制恰到好处),那么午餐四人四盘菜,就皆大欢喜啰。

  其实,包括他洗菜的动作需要的时间,除了煮这道菜以外应该还可以观照的工作,这些等等的因缘,他实是难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说真的,我也没怪他--因为既然是缘起缘灭的法而已,何来常恒不变的固执己见呢--只是我很庆幸自己从学佛以来,由于观察力的养成--我身处何境该有怎么样的角色,自己要掌握好,这样天天都可有法喜了--生活中的语默动静,无非皆可挥笔成文,奈何生命有限,且加上佛法的观察力多用于自心的觉照,所以外在的风吹草动,但须如过眼云烟,即罢。

  生命的醒觉,生活的感动,就请从观察力的培养做起吧!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