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南传菩萨道 下 第八章:决意波罗蜜

[明昆长老] 发表时间:2019-06-12 17:52:27 作者: 阅读次数:

第八章:决意波罗蜜

决意的巴利原文是adhitthana。若有人想修决意波罗蜜,那么他的决意必须是坚定与稳固地深植于心中。这是为何当须弥陀菩萨在省察决意波罗蜜时,他把它比喻为一座不受狂风动摇的岩岳。

这比喻很清楚地显示决意是指心中对已决定去做的事绝不动摇。因此,若有人想要证悟道果智或一切知智(即想要成佛),那么他对修行以证悟它们的决心必须稳固如岩岳般地深植于心中。

各种决意

经典里提及各种不同的决意。

关于布萨的决意

《律藏‧大品》里的布萨犍度提及三种布萨,即:僧伽布萨、组合布萨和个人布萨。「僧伽布萨」是在满月及新月那一天,至少四位比丘在戒堂里所进行的布萨。其中一位比丘会诵出别解脱戒,其它比丘则恭敬地聆听。这布萨被称为「诵经布萨」。

若当天只有两位或三位比丘,他们应该实行「组合布萨」,因为至少需要四位比丘才能组成僧团,所以在只有两或三位比丘的时候,他们必须先宣说动议;若只有两位比丘的话则不需要动议,然后每位比丘都以巴利文宣说自己的戒是清净的。所以它也被称为「遍净布萨」。

若只有一位比丘的话,他就必须实行「个人布萨」。在他还没有这么做时,若还有时间的话他应该等其它比丘来参与。当时间到时还没有其它比丘来的话,他只好独自实行布萨。根据佛陀的训示,他应该决意地说:「今天是我的布萨日。」这是指他时常警觉到今天是布萨日。这种布萨是为「决意布萨」。这即是关于布萨的决意。

关于袈裟的决意

在接受袈裟之后的十天之内,比丘必须对那袈裟作出决意或说净(即与其它比丘共有那袈裟)。若过了十天还未对那袈裟作出决意或说净,那么他必须根据戒律舍弃它。那比丘也犯了尼萨耆波逸提罪。因此在接受袈裟之后的十天之内,他必须决意地说:「这是我的袈裟。」那么他就不必舍弃那袈裟,也没有犯罪。对那袈裟作出决意是指心要坚定地决定用那袈裟为下衣,或上衣,或外衣,或作为一般的用途。

关于钵的决意

同样地,当比丘获得钵之后,他必须在十天之内决意它的用途,说:「这是我的钵。」若他没有在十天之内这么做,他也犯了尼萨耆波逸提罪,必须根据戒律舍弃它。对钵作出决意是指心要坚定地决意:「这是我的钵。」

决意在以上三个事件里是属于戒律的术语,它与以下的三个事件是无关的。

关于禅那的决意

在证得初禅后,禅修者应培育初禅的五种自在,这点在《清净道论》的「说地遍品」及其它地方都有解释。五自在是五种掌握的善巧。在证得初禅后,禅修者必须继续修习初禅,直到能够掌握初禅的五种自在。

第一种自在是「转向自在」,即转向于禅那的禅支,以及各禅支的相。开始时,他不能很容易地省察它们,可能会稍微慢一点,因为他还不善巧于转向。当他有经验后,他就会比较容易省察它们。那时他已具备转向自在。

第二种自在是「入定自在」。禅修者在掌握了转向自在后,必须再掌握入定自在。他可以不断重复进入他已证得的禅那来培育入定自在(就好像通过重复背诵,人们就能掌握早已能记得的课文一般)。在还没有掌握入定自在时,若他尝试进入禅那,禅那心是不会很容易在他的心流中生起的。只有在他已掌握了入定自在时才能比较容易地办到。

第三种自在是「决意自在」或「住定自在」,即决定入禅多久。在还没有掌握决意自在时,若他尝试决定入禅的时间,他可能会入禅比原先决定的时间来得长或短,譬如他决定「让我入定一小时」,他可能在一小时之前或之后出定。这是因为他还未掌握决意自在。当他已经很熟练时,他就能很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决定入定多久。

第四种自在是「出定自在」,即准确地在所决定的时间出定。

第五种自在是「省察自在」,即省察禅那里的所有禅支。就好像转向自在一般,在还未掌握好时,那些禅支是不易显现的。只有在掌握了省察自在后,它们才比较容易显现。(转向自在发生在心路过程的意门转向心里;省察自在则发生在接着生起的速行心里,意即它们发生在同一个心路过程的不同心里。)若禅修者掌握了转向自在,他也已掌握了省察自在。因此经典中解说具备了转向自在的心也已掌握了省察自在。

在这五种自在里,关于禅那的决意是指决意自在。

关于神变的决意

《清净道论》的「说神变品」述及十种神通,即:

一、决意神变;

二、变化神变;

三、意所成神变;

四、智遍满神变;

五、定遍满神变;

六、圣神变;

七、业报生神变;

八、具福神变;

九、咒术所成神变;

十、彼彼处正加行缘成神变。

(神变的巴利文是iddhi,意即成就,或所愿成就。)

(一)决意神变:譬如,当某人决意:「让我现出百身或千身。」而他果真在当时即能现出百身或千身,就有如他所决意数目一样多。(这是能够变出多个跟自己一样的身体,而自己在当时并没有消失。那些所变出来的身体的姿势跟原来身体姿势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二)变化神变:这是隐去本来的形态,而显现为龙或金翅鸟的形态,乃至种种形态的能力。

(三)意所成神变:这是用心在自己的身体之内再造另一个自己的色身的能力。(这并不是有如决意神变所映现的色身,也不是有如变化神变般改变自己的形态,而是在自己的体内再造出一个自己的小色身的能力。)

(四)智遍满神变:即将生起的(阿罗汉道)智所导致的神奇现象。例如两家长老(薄拘罗长老)等。

两家长老

以下是《增支部‧一集》两家长老(Bakula Thera)的故事的摘要。

两家是憍赏弥国一位富人之子。在庆祝他出生那天,他被带到耶牟那河中沐浴。由于乳母不慎使他掉入河里,而被一条鱼吞了下去。那鱼感到腹部非常炽热,所以就游走了。此鱼游到波罗奈城附近的渡头为渔夫捕获,并且卖给一位长者的妻子。那妇人对此鱼起爱好心,说道:「我自己来煮。」当她剖开鱼时,忽见一幼儿在鱼腹中俨如金像。由于她自己并没有孩子,而且很渴望有个孩子,所以她非常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儿子。」

当这件事传到住在憍赏弥国的亲生父母时,他们赶快去到波罗奈城讨回孩子。但那波罗奈城的妇女却拒绝把孩子还给他们,说:「这婴儿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应获得他。我们不能把他还给你们。」

当他们去法庭解决这项争论时,法官判决那婴儿平等地属于那两对夫妻。如此,那婴儿有两位母亲和两位父亲,所以他被命名为「两家」。

婴儿能够在被鱼吞下后毫无损伤的确是件奇迹。那奇迹的原因是智遍满神变,即两家肯定会在那一世证得阿罗汉道智。(或是因为那婴儿具备肯定会令他在那一世证得阿罗汉道的波罗蜜智的影响之故。)

僧结笈沙弥

当僧结笈沙弥(Savkicca Samanera)还在母胎时,他的母亲在快要生产前死了。在火葬时,人们用叉刺穿她的尸体以便烧得更好时,有一支叉刺伤了那婴儿的眼睛,令到他哭了。当知道婴儿还活着时,人们便取尸剖腹,取出那婴儿。那小孩在长大至七岁时就成了阿罗汉。

那小孩得以逃生的奇迹也是因为智遍满神变的缘故。

(五)定遍满神变:在生起(初禅等)定之前或之后或那一剎那之间所产生的殊胜妙用是为定遍满神变。关于这种神变,《清净道论》描述了几个故事,在此我们只提及舍利弗尊者的故事。

舍利弗大长老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住在一个名为迦布德的山峡里时。当时舍利弗尊者新剃了头发,于月夜中坐在露地入禅。有一位凶恶的夜叉与另一位朋友来到时,看到了尊者的光头正在发亮,而想用手敲它。他的朋友劝他别做,但他还是尽全力给予舍利弗尊者当头一击。那一击强至所发出的声音有如雷鸣。然而大长老却没有感到任何疼痛,这是由于大长老的定遍满神变的缘故。

(六)圣神变:圣者有能力省察不净为净,或省察净为不净。圣者可以随意省察事物为净或不净的能力即是圣神变。

(七)业报生神变:鸟能够在空中飞;牠们在今生并不需要特别努力即有飞行的能力。这是过去世所造的业的果报。天神、梵天、世上第一代的人与阿修罗都有飞行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属于业报生神变。

(八)具福神变:转轮圣王等能在天空中飞行。他们能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所累积的善业。那些和转轮圣王在空中一起飞行的人的飞行能力真正来源是与拥有福报的转轮圣王相处的缘故。殊胜居士(Jotika)、发髻居士(Jatila)、美音居士(Ghosaka)和文茶居士(Mendaka)等的财富也是来自具福神变。

(业报生神变和具福神变之间的差别:业报生神变并不是因为今世所造之业产生的力量,而是由在过去世造下之业产生的力量,它随着那人出生而来。具福神变并不只是由于在过去世造下的业产生,而是在今世的业支持过去世的业之下才能产生。它并没有随着那人出生而来,而必须在那人于今世造了足够的善业时才能生效。例如转轮圣王的宝轮并不是在他出生时即有,而必须在他持守某些戒及实行了转轮圣王的特别任务之后才能出现。所以这种神变并不只是基于过去业即能产生,而必须也有今世的努力之下才能产生。)

(九)咒术所成神变:咒术师能在天空中飞行及拥有其它超能力。

(十)彼彼处正加行缘成神变:由于某种正加行戒或努力而获得的成就。(此神变包括的范围很广。由于正精进而证语的道果智是最高等的彼彼处正加行缘成神变。简而言之,由于学习工巧业、三吠陀、三藏,乃至耕种等而获得的成就都是彼彼处正加行缘成神变。

在以上十种神变之中,决意神变就如周利盘陀迦尊者(小路尊者)等所拥有的。他们能够现出百身千身。若没有这种神变的普通人也决意要现出百身千身,由于他们没有禅那等基本条件,他们不能实现所决意的。反之,拥有这种神变的人能实现其决意,那是因为他们的禅那或定足够强的缘故。

入灭尽定之前的决意

当一位具备八定的阿那含或阿罗汉要入灭尽定时,他会如此决意:「在我入灭尽定的期间里,愿我别处的东西不会遭到毁坏。若僧伽要召见我的话,愿我在传讯的人还未到前已出定。当佛陀要见我时,愿我能够即刻前去。」只有如此决意之后,他才入灭尽定。

根据他的决意,在他入灭尽定的期间,他在别处的东西不会遭到五敌摧毁。其时若僧伽召见他,在传讯的人还未到时他已出了定。当佛陀要见他时,他已即刻出定。虽然他没有决意,但五敌也不能摧毁他身上的袈裟等。那是因为他的定力的缘故。

三种决意

根据不同的内容,决意可分为三种,即:

一、预兆决意;

二、愿望决意;

三、任务决意。

一、预兆决意

我们可以在《瞻波龙王本生经》和其它故事里看到这种决意。以下是《瞻波龙王本生经》的摘要。

当瞻波龙王告诉美意皇后说他要去人间持戒时,皇后说:「人间充满了危险。若您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相是可令我知道的呢?」龙王就带她到皇家水池,说:「看那水池。若我被敌人捉去了,那池水就会变黑。若我被金翅鸟捉去,那池水就会滚。若我被玩蛇的人捉去了,那池水就变得血红。」过后龙王就去人间持戒十四天。

然而在过了一个月后龙王还没有回去,因为他被玩蛇的人捉去了。由于担心他的安全,皇后去到那水池,看到池水变得血红。

瞻波龙王所作的决意是预兆决意,因为他在预兆还未出现之前已作了决意。

同样地,根据《本生经注》,当悉达多太子出家时,他剪断了头发,再把它丢向天空,说:「若我会开悟的话,愿这头发留在空中,不然就让它掉回地面。」那头发有如花圈一般地留在空中。这也是预先作出的预兆决意,以知道他是否能够成佛。

再者,在修了极度的苦行六年之后,当他在尼连禅河边吃完善生所供养的乳饭之后,他把金钵放在河中,决意地说:「若我会成佛,愿这钵向上流漂去,不然的话就让它往下流漂去。」而那钵果真向上流漂去,最终沉入迦罗龙王的龙宫里。这项决意也是预兆决意。

同样地,在这世上人们为了预先知道其愿是否能实现而作出决意,以获取其预兆。这也是一种预兆决意。在今天这种决意还是受到普遍采用的(尤其是在缅甸)。有些人会去出名的佛塔前或神庙前,在提起石头之前决意地说:「若我的计划会实现,愿这石头是重的,否则就让它是轻的。」或是相反的决意。在提起那块石头时,他就以感觉那石头的重量来判断他是否会成功。

二、愿望决意

愿望决意是为了实现其愿而作出的决意。我们可以在《比豆梨本生经》里看到这种决意的例子。

注释里提到,当富楼那迦夜叉就快要带走比豆梨大臣时,那大臣勇敢地说:「我并不怕死。」然后他决意地说:「愿我的下衣不会损坏。」在省察自己的波罗蜜之后,他绑紧自己的衣服,再俨如狮王般无畏地捉住富楼那迦的马的尾巴,跟着他离去。比豆梨所作的这项决意是愿望决意。

在《芦饮本生经》里,身为猴王的菩萨带领着八万只猴子。他发现到要喝某一座池塘的水会有困难。牠就拿起一根长在池边的芦苇,说句真实语再发愿使那根芦苇的节都通了,而那根芦苇也就整根变成中空了。所以牠的随从都得以用那根中空的芦苇饮水。然而其时猴子的数目太多了,猴王不能给牠们每只一根中空的芦苇。所以就决意地说:「让这池塘四周的芦苇变成中空。」猴王为了实现让每只猴子有得饮水之愿而作出的决意即是愿望决意。

《犬本生经》里述及,有一次波罗奈国梵与王的马车皮带被城里的狗咬坏了。由于误会是城外的狗咬坏的,兵卒们就去追杀城外的狗。所以城外的狗都害怕得躲到坟场去。作为狗群首领的菩萨(当时他是狗)知道是城内的狗咬坏皮带的,因此牠叫其它的狗等牠,而牠自己独自进宫去。当牠进城时,牠专注于省察自己的波罗蜜,再散播着慈爱,然后决意地说:「愿没有人能够用石头或棍子丢我。」这为了实现城外的狗得以脱离危害之愿而作出的决意也是愿望决意。

《摩登伽本生经》提及,有一次当梵与王统治波罗奈国时,菩萨生为一个低级的首陀罗,名为摩登伽。有一位长者的女儿名为「见吉祥」,因为她相信吉祥的预兆。有一天当她带同侍女们去花园玩乐的途中,她看到正在进城的摩登伽。虽然摩登伽已因为自己是低级的人而避开在一旁,但是看到了他的见吉祥还是感到不快。过后她就转身回去了,因为她觉得看到首陀罗表示那天对她来说是不吉祥的。她的随从感到非常生气,说:「为了你,我们今天没得好玩。」然后把摩登伽打得昏死过去才离开。过了一阵子,当摩登伽回复知觉时,他心想:「见吉祥的随从竟然折磨我这无辜的人。」他就去到见吉祥父亲的家,躺在门口,决意不赢获见吉祥绝不起身。摩登伽为了使见吉祥低头的决意也是愿望决意。

《律藏‧大品》的注疏也提到:在刚开悟过后,佛陀在菩提树四周的七个地方入定七个星期,每个地方一个星期。在王处树下过了最后七天之后,达布沙和跋梨伽两兄弟供养糕饼给佛陀。当佛陀在考虑如何接受他们的供养时(陶师梵天供养的钵在佛陀接受善生供养乳饭时已消失了),四大天王来到佛前,以及供养四个翠玉钵给佛陀。然而佛陀拒绝了。四大天王再供养四个腰豆色彩的石钵给佛陀。此时,为了增强他们的信心,佛陀接受了他们所供养的钵,然后决意说:「愿这四个钵变成一个。」其时那四个钵就变成一个有四道环口的钵。佛陀的这项决意也是愿望决意。

决意与真实语的差别

看起来好像预兆决意、愿望决意和许愿真实语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涉及实现愿望。

关于许愿真实语,当黄金晱摩的父母与多孙陀利女神各自说真实语时,他们都希望黄金晱摩所中的箭毒得以清除。关于预兆决意,当菩萨作出决意再把剪下来的头发丢向天空时,他希望若自己能够成佛的话就让那头发挂在天空中。关于愿望决意,当比豆梨作出决意时,他也希望自己的下衣能够完整无损。它们都与愿望有关连令到人们以为它们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何现今有些人把真实和决意两个不同的词作为一词来用,说:「我们在修真实决意。」

\

然而,事实上在十波罗蜜里,真实和决意是个别不同的波罗蜜。因此,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它们的差别是:无论是善恶,只要是事实的即是真实。以真实为根基的愿望是许愿真实。没有以任何事实为根基,只是决意实现愿望的作法是决意。

再作进一步的解说,当黄金晱摩的父母说真实语时,他们说:「之前晱摩有修正法。」(这是作为根基的事实。)然后再说:「以这真实语,愿他的毒得以清除。」(这是他们的愿望。)因此以事实作为根基的愿望是为许愿真实语。

当菩萨把剪断的头发丢向空中时,他决意地说:「若我能够成佛的话,愿这头发留在空中。」他这么做时是没有以任何事实为根基的。他所作的决意是为了预先知道他是否能够成佛。

当比豆梨捉住马尾,就要跟富楼那迦离去时,他决意地说:「愿我的下衣完整无损。」他这么做时也是没有以任何事实为根基的,所以是愿望决意。

所以,真实语和决意的差别是在于有没有以事实为根基。

三、任务决意

在此任务是指布施、持戒等善行。当某人决意实践这些善行时,他的决意可称为任务决意,但只是决意并非已成就了决意波罗蜜。其原因是那决意是不属于过去与现在的。只有在未来他果真有如已决意的去实践时,他才是成就了决意波罗蜜。无论现在他的决意有多强,若过后并不能实践的话,那么他的决意是无用且毫无意义的。

《佛种姓经》里提及决意必须是坚定不移的,就好像犀牛角一样,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

之前所提及的布萨决意,以及关于袈裟和钵的决意,是不能被归纳在预兆决意、愿望决意及任务决意之内的,因为它们只是戒律指定必须作的决意而已。反之,入定决意和入灭尽定之前的决意,则是愿望决意。

菩萨与三种决意

在以上三种决意之中,菩萨实行预兆决意和愿望决意并不是为了成就决意波罗蜜,而只是为了符合情况的需求罢了。反之,菩萨修任务决意则是为了成就决意波罗蜜,以证悟阿罗汉道智和一切知智。

以下是摘自《行藏》形容菩萨如何修决意波罗蜜的经文之片段:

「舍利弗,当我是尸毗王时,我在皇宫里这么想:

『在人们所做的布施之中,没有一种是我不曾做过的。若有人来向我讨眼睛的话,我将心不动摇地把眼睛布施给他。』」

这是指尸毗王已经坚决地决意:「若今天有人来向我讨取眼睛,我将毫不犹豫地把眼睛布施给他。」

当帝释天王化成一个婆罗门来向他讨一粒眼睛时,他果真有如早已决意的,毫不犹豫地把双眼送给那婆罗门。尸毘王的这项决意是与布施有关的。

在盘达龙王一章里提到:

“Caturo ange adhitthaya semi vammikamuddhani chaviya cammena mamsena naharu atthikehi va yassa etena karaniyam dinnam yeva haratu so”

这段巴利经文形容了盘达龙在持戒时如何决意。它的意思是:「在对我身体的:一、厚皮与薄皮;二、血与肉;三、肌肉;四、骨四个部份作出决意之后,我就躺在蚁丘上。任何人想要用到我身体的任何部份,都可以把它拿去,因为我已决意用身体来做布施。」为了提升戒行,盘达龙王决意地说:「我将牺牲我身体的四个部份来保护我的戒。」

盘达龙王的这项决意是与持戒有关的。

在《瞻波龙王本生经》里,瞻波龙王告诉他的皇后什么是他遇难的兆相之后,就到人间去持戒。关于这点,注疏提到:

「在说完兆相及决意新月十四布萨日当天持戒之后,瞻波龙王离开了龙界,去到人间躺在蚁丘上。」

瞻波龙王的这项决意是纯粹与持戒有关的。

在以上的所有故事里,布施或持戒是一回事,而决意则是另一回事。尸毘王的布施在他把眼睛送出去时发生,但他的决意则在布施之前已发生。因此是决意在先,布施在后。在龙王持戒的事件,也是决意在先,持戒在后。在俗事里,一般上也是在决意「我将这么做」之后,才会真正有去做的行动。

德米亚王子的决意

有一次菩萨生为迦尸国国王的儿子,名为德米亚。(他父亲把他命名为德米亚是因为在他出生那天,迦尸国全国下了一场大雨,这令到百姓们都很欢喜。)当王子一个月大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审判四个小偷,每个小偷都受到处罚。当王子看到时感到很惊骇与悲伤,心想:「我应怎么做才能脱离这皇宫?」

隔天当他独自躺在白色华盖之下时,他想起了父亲的作为,而害怕以后会成为国王。当时保护那华盖的女神在过去其中一世是他的母亲,她抱起菩萨说:「孩子,别害怕。若你想要脱离这皇宫,你只须决意装成哑巴、耳聋及全身瘫痪,那么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其时王子就决意照着办。

在接下来的十六年里,王子受到了各种考验,但他还是对自己的决意坚定不移。最后他的父亲下令说:「我的儿子真的是哑巴、耳聋及全身瘫痪。把他带去坟场活埋了。」

虽然他在漫长的十六年里受到各种艰难的考验,他还是有如不受动摇的岩岳一般地坚定。他那坚定不移的决意是非常高难度的决意。只有人们能够有如德米亚王子一般尽全力不动摇地去实行任务决意时,他们才是在成就菩萨所修的决意波罗蜜。

决意波罗蜜一章至此完毕。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