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三种精神和三大宿愿——慈航法师留给后人的启示

[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19-06-13 18:51:44 作者: 阅读次数:

  摘要:慈航法师的一生,主要从事佛教的教育和弘法事业,成就卓著,是一位当代知名的学问僧、弘法家。慈航法师留给当代中国佛教若干有益的启示,其中,他的三种精神和三大宿愿是更应当着重强调的。这三种精神分别是:好学精神、反省精神、爱国精神,三大宿愿则分别是教育、文化、慈善。继承和发扬慈航法师的精神,努力全面地实现慈航法师的宿愿,对当代中国佛教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慈航法师(1895—1954),福建省建宁县人,俗姓艾。1912年于泰宁县弥勒山峨嵋峰兜率岭庆云寺剃度出家。后赴江苏、江西、安徽一带游学、弘法。1930年应邀赴香港讲经,后由香港转赴缅甸,前后弘法四年。1935年由仰光回国,经香港抵上海,后又溯江而上,沿途随缘弘化,后至武汉。1939年随同太虚法师率领的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出访东南亚。后留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闭关阅藏,讲经说法,创办《人间佛教》月刊。1948年应台湾桃园中坜圆光寺之请,到台创办台湾佛学院,后驻锡汐止秀峰山弥勒内院,授课讲学,不遗余力。1954年圆寂。

  慈航法师的一生,主要从事佛教的教育和弘法事业,成就卓著,是一位当代知名的学问僧、弘法家。慈航法师留给当代中国佛教若干有益的启示,其中,他的三种精神和三大宿愿是更应当着重强调的。

  这三种精神是:

  一、好学精神。慈航法师曾向道安法师叙述自己学习的经历,说:“(1929年)任安庆迎江寺方丈时,仍无法看懂佛学书籍,身为一寺之主,四众的领袖,不能剥开深微佛学的哲理,心中非常急愧!再想人佛学院,年大而学浅,闽南三个月的教训,已使我殊觉头昏,不敢再尝试佛学院的滋味了。年虽卅五,但上进的志愿并未灰心。正在此时,法舫法师和唐大圆居士在武昌办佛学函授班,欢喜之余,立即汇款报名,参加函授班,缴一元五角银洋学费,换得一本看不懂的((唯识讲义))。讲义虽然尽然看不懂,但无论如何不愿就此灰心丢掉它。同时更加上不服气的心理,以为别人能写能教,我连看也看不懂,这是多么可耻的一回事。……因为不服气,所以人到哪里,也就把这份讲义带到哪里,在内心总不能白白地把它忘掉!后来一直带到香港,带到缅甸,带到新加坡,不论是船上、车上,差不多每日或隔几天,必须看看它,结果,在星洲时,终于完全了解了。我的唯识学,就从此下了根基。”①从这段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慈航法师的好学精神是奠立在追求上进的志愿基础上的,由于有这种积极上进的志愿,因此,第一,对不懂佛学,怀有惭愧心;第二,有不服气的心理,这种不服气是通过比较,激励自己上进的心理;第三,遇到困难,决不灰心,迎着困难前进,有一种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第四,长期坚持,从不懈怠的坚韧精神。我以为正因为慈航法师具有这样一些好学的特质,才使他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僧人。

  二、反省精神。1946年,太虚法师为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学员设计便服,并在有关杂志上讨论改革僧装问题。时在南洋的慈航法师得知后,以为太虚法师要将传统僧服改为类似俗家服装,特致书太虚法师,措辞激愤,表示强烈反对。后经太虚法师的解释,了解事情的原委和真相后,慈航法师承认错误,并将太虚法师和他本人有关此事的往来信函如实刊登在《中国佛学》月刊上,还登了启事,改名为“可耻”,以志太虚法师的教诲。②慈航法师的这种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是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也是维护教内团结的杠杆。

  三、爱国精神。慈航法师在论及佛教慈悲戒杀与抵抗日本保卫中国的关系时说: “大乘佛法是积极的,是救人的……凡是大乘佛教的信徒,对于有害人类的蟊贼,都应该抱着抵抗铲除的决心。同样的道理,日本人敢侵犯中国,我们要尽国民的天职,就非抵抗不可,这正是慈悲精神的发扬。”③这是说,佛教徒是宗教界的成员,也是一国的国民,既是国民就要尽国民的天职,反对外国对祖国的侵犯;同时这种反侵略的、正义的抵抗也是佛教慈悲精神的体现和发扬。

  教育、文化、慈善是慈航法师的三大宿愿。了中法师说:“慈老法师一生,提倡振兴佛教,必须兴办教育、文化、慈善。他认为佛教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朝向这三个方向去努力。因此他常说: ‘教育、文化、慈善,是佛教的三大救命圈’。”④慈航法师继承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于1944年在新加坡创办从间佛教》月刊,阐扬人间佛教理念。他的佛教三大救命圈的论断,凸现了人间佛教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令人敬佩的是,慈航法师出任安庆迎江寺住持时,他就身体力行创办义务夜校、僧伽训练班和国民学校,注意僧伽教育和国民教育。后在新加坡创办了星洲菩提学院、星洲菩提学校和星洲佛学会,在马来西亚槟城也创办菩提学院和菩提学校,又分别在槟城、雷州、怡宝、马六甲和吉隆坡设立佛学会,有力地推动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佛教教育的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1948年秋,慈航法师来台湾中坜创办台湾佛学院,成为台湾推行僧伽院校教育第一人。慈航法师后又驻锡弥勒内院,继续授课。该内院一时成为台湾佛教教学中心。法师当时接引、培养的青年僧人,如星云、了中、净良等,后来都是法门龙象,佛教精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台湾佛教的中坚分子。正如星云法师所说的: “回想几十年来的台湾佛教,如果没有当时慈航菩萨等许多人的慈悲救护,可以说就没有今日台湾佛教的蓬勃局面。”⑤慈航法师为培养青年僧才而呕心沥血,是对中国佛教的重要贡献。

  总之,继承和发扬慈航法师的精神,努力全面地实现慈航法师的宿愿,对当代中国佛教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

  ①②③④⑤见释本性、马海燕选编《肉身菩萨——慈航大师》第3、4、17、31、35页,福州开元寺印本,2007年。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