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以唯识论的观点谈修行中的各种无明

[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19-06-13 18:53:23 作者: 阅读次数:

  一、前言

  佛书中说:“众生迷而不觉以致轮回生死”,到底众生迷什么?不觉什么?本文就来谈谈这些问题。在谈本文之前,先要说明几个相关名词,一个是所谓“相”的问题,佛教把一切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说明的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或概念都称为“相”,包括我们所见,所觉知的山河大地,人畜草木鱼虫等诸森罗万象,以及人自己的身体及内心所感知的现象如冷热、喜恶、害怕等,还有是一些见不到的鬼神的概念,以及如龟毛、兔角等实际不存在的东西,此外还有一些人类创出来解释某些现象的,如磁场、电场等,总之只要是想得出来,讲得出来,可以表达的都是“相”。

  另外一个佛教常用的名词就是“法”,“法”是宇宙某些现象及其有关的一些规则,如人间法是表人类本身之各种状况及人们之间存在的一些规则,如法律、道德,“法”的种类很多,都是“相”中的一部份。“诸法”就是泛指宇宙间所有存在的“法”。

\

  另外一个佛教常见的名词就是“空”,佛教讲的“空”不是“虚空”,不是“空无”,而是指一种无法用文字、语言来表达的状态。它是宇宙诸法的“另一面”。

  对这些词语了解之后,我们就来谈本文的问题,佛教所谓众生迷而不觉到底指的是什么?说穿了就是一句话,众生不“真确了知”“缘起性空,空中无相而生诸相”的真理,众生活在森罗万象之中,眼花撩乱以为宇宙诸法的相就是实实在在的有,而不知它们是如梦如幻,说它们如梦不是说诸法是空无或是假,只是说宇宙诸法是在某一些条件成熟时由空中生起的,诸法与空是宇宙实相的两面,表面是千差万别的诸法,而诸法的后面就是不可说的空,佛教称之为诸法的“体”,就像一个人在睡眠时,当某些身心条件成熟时就开始作梦,出各种梦境,而作梦的人感知有各种现象,梦中有人物,有东西也有感情等事,梦者并不自知是在作梦也不知梦境是幻,而等梦醒一切消失才知道梦境是幻。梦境虽是幻,但不是假,也不是无,梦境中之一切景像对梦者而言是可以很清础指述的,故说不是空无也不是假,就是在梦醒也不能说梦境是无或假,且梦境是因人才会有的。有些众生就是不明,以为宇宙诸法是假是空无,于诸法之外另外有一个东西可得可证(佛教称为“涅槃”),于是他们修行想断欲归真求证这个涅槃,而不知宇宙诸法无一不“真”、无一不是“实相”。就如同人与其梦境皆是属该人所有。“人(比喻空)不离梦,梦(比喻相)不离人”。站在整体看人与梦是整个、是一体。也就是空与法就是实相。众生就是不能“真确了知”以上所说的这个真理,而迷诸法以为实有,以为有个实在的“我”,有诸境界,或于诸法外有个不变的涅槃。众生因执著有我,由我起贪爱执著迷恋这些诸法的相,如人陷入迷阵轮回不得脱离,而众生为什么不能真确了知这个“迷阵”的真相,那就是因众生无始以来存在的“无明”在作怪!执著较少只有生存及占有妄想的无明就是无色界众生,若又加上有成形或分别的无明就形成色界众生,若又有更复杂的贪欲无明存在,那就是欲界众生。由进化的观点来看众生由无明开始产生虚空到出现无色界众生,再成色界众生而最后形成欲界众生(见华严经),这可能是经过极漫长的时间。

  最后,我要说明这里所说的“真确了知”不是人家告诉你或你由书中所得知,也不是如哲学家推理所知,而是如佛教的、如许多大修行者们所悟的“真了知”。

  二、真如与如来藏

  为要了解众生无明的状况及其发生情形,就要知道“真如”与“如来藏”这两个名词。真如是众生本来的清净状态,但它“能生无明”。于最初清净状态中莫名其妙的昏沉一下,就是最初的无明,此无明一起,就有了分别的妄想境界,于是生了迷界众生,又由这“无明”的作用,迷界众生由简单少量的无明种子不断经“薰习”及“反薰”而形成复杂繁多的无明业种,这些善恶业种子、不定业种子及原有的清净真如就是构成大乘佛教所称的“如来藏”。所以称之为如来藏是因为此中有众生未来成佛的种因,佛书说众生皆有“佛性”,此佛性就是如来藏。当众生经过修行而“转识成智”,如把嗔恨恶业种子转变成慈悲种子,如来藏就变成佛的法身(当然还要福报俱足!),因此,如来藏就如同佛(亦称“如来”)的胎藏,故称如来藏。宇宙原本是清净真如世界,因无明而有无数的“有”相,无相的各种境界及各种众生,有些抛弃无明恶业种子而成为“善”的佛菩萨(指在世间渡生者),有的执著这些恶业种子而成各种迷界众生,严重的就成为魔类。除了如来藏,阿赖耶识(又称第八识)也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此二者其实是同体异名,阿赖耶识的功能,也就是如来藏能储藏各种善恶及不定业的种子,而如来藏尚包括其原本清净的真如及其无始薰习及反薰而成的各种业种(即识相),佛书中说真如起无明而有阿赖耶识,是说如来藏中的各种善恶,及不定业种子皆是如来藏中的真如因无明而产生的。佛教认为宇宙森罗万象及一切众生的本源就是如来藏,它包含一切善恶洁净诸法的种子,众生不同的状态,就是不同的如来藏及业所变的“识”所显现。不但如此,众生的一切作为包括身口意各种造业的种子都会在如来藏中被忠实的记录储存下来,如来藏之状态随众生所作业而不断在改变。当众生某一期生命死亡时,如来藏不会消失,它会依缘再“幻起”新的生命,这就是轮回。但要注意的如来藏在轮回中并不像外道的“神我”,神我是藏于身中,当肉身死亡时就离开此肉身而再换一个肉身。如来藏是妄起的众生的根源,其本身并不参与轮回,轮回只是妄想的一种现象而己。众生因修行而“转识成智”,也就是把如来藏中那些不良的业种(如贪嗔痴慢疑等)转变成良好的业种,如害怕的种子转成不害怕,贪心的种子转成不贪心,嗔恨的种子转成慈悲种子,如此,如来藏的各恶业种子就转成“大圆镜智”。这是解脱生死的唯一门路,否则因为各种无明业种的存在,使众生产生各种疑惑而造各种恶业,现在的恶业又成未来的苦果,未来果又造未来的因,如此周而复始轮回受苦永无休止!以下我们就要讨论这些无明业种的情形。

  三、无明的种类

  在如来藏中的无明有根本无明与尘沙无明两种,而在第六识中的无明称为枝末无明,又称为一念无明,分别叙述于下:

  (1)根本无明:

  这包括真如所起最初的一念昏沉,以及其经过长时间妄想执著所产生各种虚妄分别境界的种子,也包括因众生对各种境界贪执所引起而由第六识再反薰回来的业识种子,根本无明是极细微难知的状态,这种无明包括贪嗔痴慢疑五种无明业种称“五无明住地”。它们潜藏于如来藏中,由第七识启动不断将其组成(故称流注)各种“名色”,使众生产生各种无明妄想不得解脱,根本无明众生无法得知,只有佛才知其详情,众生靠自力无法消除,必须内由自力(如观照等)外加佛力才可彻底消除,此无明必须渐除,在渐除中,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这就是菩萨的变易生死,当其完全破除以后,第八识就转成大圆镜智,若有俱足的福报,它就成为佛的法身。

  (2)尘沙无明:

  此乃众生无始以来对名相符号的执著,以为实有所引起,又称法执,此无明使众生对宇宙各种森罗万象执以为实有,实际止,此森罗万象只是一些名相符号的妄相而己,这种无明在修行中所现的就是所谓的“黑漆筒”,它是一种细微的业种所组成。

  (3)枝末无明:

  此又称一念无明,是众生由一念起多念的原因,形成众生的我执,我障,使众生因有我而贪爱所见所思的各种境界。枝末无明是较粗的无明,较易查觉,它是第六识的障碍,使第六识不得清净,主要原因是当众生的身体器官接触外界时,由前五识而来到第六识所产生的妄觉,以为这些境界为实有,对其产生贪爱,就是所谓的三界见惑。又由如来藏无始以来的贪爱业种经第六识组合而成各种名色产生各种妄想以至对境起迷思,就是所谓的三界思惑。佛教把枝末无明分为一种见惑及三种思惑,见惑是对三界起妄见以为实有而不知缘起性空。三种思惑是无色界、色界及欲界思惑,是众生迷恋贪爱三界种种欲乐而起。见思二惑的体性共有十种称为十使,分别称为身见(即我见)、边见(即断常二边)、戒取见(即执外道及一些不正当的邪戒)、见取见(即自大、未证谓证等)、邪见(即不正念、无因果、无三宝等错误见解)以及贪、嗔、痴、慢、疑五种恶见。详细区分则在三界的苦、集、灭、道四谛下,有欲界的身见苦谛、欲界的边见苦谛等,有欲界的身见集谛等,有欲界的身见道谛(即消除欲界身见之道)等及欲界的身见灭谛等,同样有色界的身见苦谛、身见灭谛等及无色界的身见苦谛、身见灭谛等,总计三界共有见惑88使及思惑81使。见思二惑使众生轮回三界生死,小乘修行者断此无明以了生死,断见惑88使的是初果须陀洹,又断欲界六品思惑的为二果斯陀含,兼断欲界九品思惑的是三果阿那含,断尽所有见思二惑者为四果阿罗汉,又能起心渡生回小乘向大乘者称为大阿罗汉。

  四、烦恼障与所知障:

  烦恼障就是我障,它源于枝末无明,源于众生对三界的见惑,使众生贪执一个“真实的我”,因此产生各种“我所有、我所爱”,造各种恶业因果,起各种烦恼,故称烦恼障。因执著有我,故对世间不舍,若又加上因果未尽则在修行上造成第七识无法停止不动,因此不断攀缘如来藏的种子,使第六识不得清净,无法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所知障源于尘沙无明及更深入细微的根本无明,这些潜存于如来藏中,如人之最深层潜意识,此二者造成众生之障碍,使众生不知外界真相故称所知障。

  五、三种无明的比较:

  三种无明之次第以枝末无明最粗,最容易查觉,尘沙无明次之,而根本无明最细微,虽知亦难断。罗汉断枝末无明破除我执,证我空(又称人空),但尘沙与根本无明未除,这些修行人靠“灭受想定”入空,但他们认为“尘沙无明”是实有而不能破除。因其根本无明未破除,有所不同菩萨断枝末无明亦破除尘沙无明,已证人空及法空,其所入之空为“偏空”,如在雾中看花,与佛所悟的“真空”有所不同。菩萨断枝末无明亦破除尘沙无明,已证人空及法空,破我执与法执,但根本无明未完全破除,故菩萨概分为“十地”。佛则是所有无明都己完全破除。又有些修行者靠慧观之力开悟现性,刹那入空,但无明未破除只是暂破,定力又不及阿罗汉。不能长“住空中”,但己真了知空的情况,己可了脱生死,又有很多祖师级人物是悟后再经修行破除各种无明,有些可能己经是菩萨。

  六、修行中破除无明之方法:

  在修行上破除无明不外自力与佛菩萨的加持力,在自力修行中经由禅定或其他各种“返观照”中能离六尘则可脱离欲界,能去除名相则可了脱色界,进一步若能消除动静二相则可了脱无色界的生死。到此境界则众生己由多念成一念,再进一步“返照”则可破尘沙无明而开悟了脱生死。然后逐步靠自力返照及佛力加持分破根本无明。另外的方法是完全靠佛力加持来消除各种无明,密宗的各级灌顶,显宗的念佛皆属此种方法。此外,在定中修各种观想亦有助消除一些无明,如修慈悲观可助消除嗔恨的无明,修无常观可消贪的无明,修因缘观有助消除痴的无明。

  紫虚居士于长滨准提精舍84.03.11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