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妙法莲华经》讲解内容(12)

[印泉法师] 发表时间:2019-06-11 09:24:00 作者: 阅读次数: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世尊不说话了,你们不能接受,随缘,默然而不制止。那是说佛不慈悲嘛,这么好的法,你们为什么要不听,佛知道,佛会观机,(是)福报不够。这是真话,现在想听大经的人,确确实实很需要福报,他不能接受,这不奇怪的,佛亲自讲法华经,都有现场五千人退席,佛知道默然而不制止,为什么?这个要有深厚的善根福德。所以你们劝人家去西方极乐世界,哪有那么容易一讲就能去,那个福报是不得了的福报,就是这个道理,确确实实佛教度有缘人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善根、福德、因缘是很深厚的。你看佛亲自讲法华,现场都有五千人退席,礼佛而退,所以佛黯然而不制止,为什么,就是我们刚刚讲的。所以学佛也要有很大的福报,不信佛也是这样子,世间法说缘分没有到,这个也没有错,我们讲缘没有到,其实就是善根、福德的原因。我们才知道后面的法华经利益有多大,不听这个是大损失。所以我们对佛教有误会,佛教本身没有任何的影响,那些受影响的人、误会的人吃了大亏。就是说,我们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有任何损失、极乐世界没有任何的损失,众生吃亏,众生这边的问题,要受无量的苦。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

就是说,好,你们走就走吧,剩下的都是骨干,纯有贞实;枝叶,是善根福德不够。

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就是说,离开也好。

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

金刚经也有愿乐欲闻,我昨天又解释了一下,这个愿乐欲闻有四个层次,什么四个层次?这个愿是,好,听一听,了解一下;那个乐就是生欢喜心来听,快乐;那个欲,就是非听不可,就像你们今天下大雪,我也要听非听不可,就达到这个欲了;那个闻就最高级了,那个闻就是指的见性了,我有愿乐欲,那个闻就闻自性了,通达自性了,到自性了,达到最深了,所以这点我们要明白,这是四个听经的层次。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

你看就是说,这里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一切佛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说出来,

百千万劫稀有难逢,时乃说之。你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

还是讲我们要信,法华经讲之前还是要信,所以言不虚妄哪。我们现在还在迷信在世间法。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现在很多人学佛就落在思量分别上,思量分别的话一定会有对立的,所以学佛为什么有那么多门户之见、有对立,有思量分别。好像我们讲通俗的,观音菩萨管慈悲,观音菩萨智慧没有;文殊菩萨有智慧没有慈悲;这个地藏菩萨有孝敬没有文殊菩萨的智慧,好像是讲三位各管一摊,不是这样回事的。四大菩萨任何一个菩萨,都代表一切都有,就是说观音菩萨也有文殊菩萨的智慧,跟文殊菩萨一样的智慧、跟地藏菩萨一样的孝敬、跟普贤菩萨一样的行愿,都是通的,不是各管一摊。这个原来讲过,活人就找药师佛,死人就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管死人的,生病就找药师佛,这是颠倒,所以很多人确实不明白,所以这里讲思量分别,我们都给佛菩萨安排了工作的,给他分好了工,佛菩萨你是管这摊的,你是管那摊的,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吗?颠倒,这是大颠倒。

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不晓得这是一体。如果学过楞严经就知道,其实我们是一体的,诸佛才能究竟明白。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来到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因缘,但是最主要的大事因缘是什么?我们看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如果我们懂得这个话,我们学佛的态度就转变过来,我们学佛也要以这个为主。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

开就是打开,打开佛的知见;使,使得清净故,我们讲烦恼转清净。

欲示众生,是指开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这叫做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那么我们,佛已经在世间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人要抓住这个,这个是最主要的,我们要接受什么,接受佛知佛见。佛知佛见在哪里,佛亲口所说。那佛不住世了,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这叫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经典都不要了,你怎么去智慧如海,那叫烦恼如海。就好像某些人为什么烦恼如海,没有经典教我们,所以这个我们要明白,所以这个是大事情佛知佛见。那你明白的话,听经闻法是不是最重要,我们不听经闻法,我们怎么知道什么叫佛知佛见呢,我们听这个人说、听那个人说,我们学了《维摩诘经》才知道,依法不依人。他是不是佛、他是不是菩萨,他讲的对、讲的错,我们都不晓得。如果经典看到,我们讲依照经典,依法不依人,我们很多人学佛还是感情用事,错了,不要去感情用事。所以这是法华经很重要的一段经文,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我们现在大家在一起学经典,我们共同学习经典。讲经这个有经典,说错、说对了,我们大家依照经典来学。

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来到世间就是这个事情,就是把我们众生的智慧打开。《华严经》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现在迷掉了。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所以三藏十二部有经藏、论藏、律藏。经论正知见,纠正我们的知见;律藏正行为,纠正我们的行为;戒律,制约我们的行为;经藏是帮助我们知见。佛法知见是重要的,八正道里面第一重要的是正知正见(正见),正见最重要。七菩提里最重要的是择法(择法觉支),选择什么,选择正知正见。所以我们能来学《法华经》,就是第一正知正见,其它大乘经典也是这样的(正知正见),不容易啊。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那么以前明明说了那么多,说了二乘、三乘,后面讲无有余乘,那么以前讲了二和三算什么呢?若二、若三,无有余乘,没有二没有三。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

以前讲的二和三是什么,是方便。

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最后什么,万法归一,归自性哪。如果不归一的话,到时候有二、有三,就会有误会。这里讲的,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一乘就是佛乘。

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阿罗汉叫做一切智,菩萨叫做道种智,成佛叫做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

过去、现在、未来都一样,佛佛道同。

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一定要得到这个究竟,这是佛的慈悲,我们学了大乘经典知道,佛是希望我们成佛而且是快快成佛。其实最快(成佛)是到极乐世界最快,还有一个顿悟最快,但是(顿悟)要有根性,这个要明白。中国的六祖惠能表演的是顿悟,顿悟要有根性,如果没有根性的话,那个很危险。还有我们佛慈悲到极处,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学佛真的明白道理,成佛难不难,不难。我讲的不难,就是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难,人人都做的到,一切众生都做得到。这就是我们的问题,你说顿悟我们做不到,这个是真话,但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难,难在什么地方,以后就知道,我们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就知道,这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难就难在就是信(出了问题),不信。很多真正的念佛人,信的那个标准没有达到经典的标准,外面有一点诱惑那就不信了。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

你看还是反复说,万法归一、归于一乘。一才是平等,所以金刚经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

一定是佛给我们的知见,一定不是那种阿罗汉的知见,不是菩萨的知见,是佛的知见。但是阿罗汉、菩萨是过程,我们从十法界来讲是过程,不能一步到位,分几步走。

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

这个种种欲就是烦恼习气,就是说我们凡夫,不能够一步到位成佛,佛在中间就设了很多方便帮助我们提升,但是不要把这个方便当成究竟,这是个过程,所以很多人学佛把手段当成目的,手段是手段,要通过这个手段达到究竟目的,很多学佛人迷在那个手段里,种种欲就是烦恼习气。所以深心所著

《无量寿经》讲,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六道,也是我们的习气,我们叫深著世乐。这个世间的所谓乐有一点,佛法就不要了,深深的著,这是习气,粘住了,放不下。这里讲的我们心也是深心所著,这个不是普通的著,这个要长时间的熏,就好像我们的厨房的一些油垢,比方说油烟机,要用很特殊的洗涤产品等等,要专业人士才能洗的干净,污垢洗不干净,这个污垢太深了,无始劫来。所以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就是这个烦恼习气。一个是没有把佛法放在第一位,没有抓住佛知佛见,第二个就是习气没有改,但是这个要给我们时间,为什么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足够的时间断烦恼。如果说像我们现在有这么多时间听经,我们迟早有觉悟的这一天,这种时间不多,我们这种正法听的机会不多,很少,不是说没有,很少太少,敌不过那种五欲六尘的诱惑。

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

原来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通通让我们放下这些烦恼习气。

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讲的这些东西通通都是为了达到最究竟目的,成佛。所以我们读了大乘经典才知道,我们才敢去讲,我们这生可以去做佛,不是去做阿罗汉不是做去菩萨。南传(佛教)国家,他们这一生只能说,做阿罗汉,是小乘。他们不相信大乘,这是缘分不同。我们中国大陆是北传(佛教)的,大乘是做佛的,不是做菩萨,超越菩萨,大乘经典讲我们本来就是佛,就是说我们只要发菩提心,把这个心发足,我们可以成佛,所以发心很重要的。我们要发什么心,要发做佛的心,现在这个社会发什么心,发升官发财的心。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