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不浮不沉心清净

[智谕法师] 发表时间:2019-06-06 09:27:39 作者: 阅读次数:

  昨天和大家讲,要想得到清净心,必须万缘放下。这是你得清净心的要领。假如你放不下,怎么办呢?大家可以试,起无常想。

  你放不下的事情,不外乎有二个: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对好的事情,想起来,越想越高兴;对坏的事情,越想越生气。一切恶业就从这里起的了。

  你想想,一切法都是无常的,好的要过去,是无常的;坏的也要过去,也是无常的。无常之法,没有实在的体性。对没有实在体性的法,何必放不下呢?再说,你自己的身体也是无常之法,转眼之间,已是他世之人,你放不下有什么用呢?

  大家平时可以观察自己的心,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心浮,一种是心沉。心浮是散乱,或是躁动。心沉,一般讲,是无记,心里边不记善不记恶,或者是暗昧、打昏沉。心浮心沉,都是六道生死轮回的因。

  心不浮不沉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这好比是晴空朗月,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明澈照耀,纤尘毕露的。也就是说,本来应该心里头一点事情都没有,只有一声佛号好比明月一样,照耀四方。

  大家不妨往这里看一看,你是不是心里一点事情也没有,唯有佛号清清楚楚。若是这样,那就好了。如果你心中有一丝一毫放不下的,一切欲求就进来了。

  欲求是总说,分别说有五种:眼贪求色,耳贪求声,鼻贪求香,舌贪求味,身贪求触。经上说,由于有诸欲助发爱性,由性而取着一切事物。就因为爱和取的原因,于是受生死没玩没了。经上又说,境背爱心则生憎嫉。因为你贪求的是色生香味触,如果色生香味触求不到,违背了你的心,你就会起憎恨心;起憎恨嗔恚心以后,势必造诸恶业,从而由恶业因缘堕入地狱。饿鬼。这是就最苦的说。六道里边最苦的是地狱饿鬼。

  假使你的心起了爱着,但不造诸恶业,可能遍生在人天道。要是粗浊的爱心,或者造恶业的话,遍堕入畜生道。为什么呢?因为爱有四种:爱、着、染、淫。由于浅深程度的不同,所以所得的结果也就各异。

  爱,大家都知道了;着,就是贪着,比爱就要粗了;再下一层,就有染污之心;最粗的就是有淫欲行动。

  如果只有爱和着两种,还可以生天或生人。假使落入染或邪淫,便将堕入畜生道了,在家居士求生西方,固然不一定要戒正淫,夫妇间正淫不戒,一样可以往生西方;可是夫妇之间也不要气邪淫,夫妇之间,怎么会起邪淫呢?有很多人受过五戒的,他们看过《五戒注疏》就知道夫妇之间也会有邪淫的。

  和夫妇之间以外的人犯淫欲叫邪淫,其他的不正当的淫欲也叫邪淫,这个戒本疏上有讲解,我在此地不多说了。六斋日夫妇之间不可行房,若是行房的话,也会影响你的往生。

  所以说,五欲不要贪着,不管他是爱或者恨,都不要让它生起,因为这些都是染心的东西。眼看色,耳听声,没有过错,若是起了贪着、贪爱,那就是染心了。要是染心的话,就要堕落三途六道。

  或者有人要问:“怎么能够不染心呢?”对于这一问题,有一个方便的办法。这办法就是佛在世的时候,教导他弟子的。当你的眼识等五种识接触色等五尘的时候,只是“了别”就是了,不要使六、七识同时并起,贪着它想念它。就是说,你眼见色,耳听声,鼻闻香,舌尝味,身触物的时候,光用你的五根,和五识,不用你的意识(六识),和末那识(七识),这样,虽然五根——眼耳鼻舌身,总名叫做身,意识叫做心。五根五识起作用,不染第六意识,叫身受心不受。不管苦乐境,都要身受心不受。

  怎么能做到心不受呢?你的意识心不要想,不要想好的,越想越高兴,想坏的越想越生气。你不想它,自然意识心就不受了。

  佛说这个法门叫想受法门。那是圣人所修所得,我们凡夫虽然还达不到那个地步,但也要心向往之。平时大家要往这里用功,教它身受心不受。

  心不受就是不要想,不想就是没有想受。如果有人能从这个法门修行,慢慢有点成就的话,他不但以此功德一定往生,而且品位还是相当高的。要是大家真正得到成就了,就可以往生方便圣居土。我们都是凡夫,不一定完全做到,不过大家多努力试试看,这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

  总而言之,我和大家所说的,和大家指出应该修行的,都是围绕清净自心。那是你的自性清净心,就是你的佛性,你将来成佛就是它,当它圆现的时候就成佛了。它要是有几分成就,定得往生。

  现在我们大家念念佛试试,往这里用功——身受心不受。

  开示念佛。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