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畜生道

[畜生道] 阅读次数:

【畜生道】是什么?什么样的人会投生畜生道?

\

畜生道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投生畜生道?

畜生道,六道之一,又作傍生,为傍行之生类之意。畜生有被人收养之义,比如猪、狗、鸡、猫等;而傍生则是泛指生长在大自然中的一切大小动物,如空中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鱼龙乃至遍布于海、陆、空的一切涓飞蠕动、微细生命等,都属于傍生的范畴。

畜生道种类繁多,差别不等,《正法念处经》说有四十亿种,《楼炭经》说畜生道各各不同,大约有三类,一鱼,二鸟,三兽。此三类中各有无数种。畜生道就其出生,可分为胎、卵、湿、化四生:(1)胎生者身在人道,投生的原因是原本在天道中,却由于降德而遭贬坠天,例如牛马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2)卵生者身在鬼道,能以其威力,展现神通入空中,例如鹅鸟孔雀,依壳孵生。(3)湿生者身在畜生道,住于水穴口,朝游虚空,暮归水宿,例如蛤虫飞蛾,藉湿秽暖气而生。(4)化生者身在天道,如龙等,无而忽有,唯依业力,变化而生。若论寿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经千百岁而后死者,千差万别;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悬殊不等。

畜牲的特征为愚痴,其生命只是停留在本能的需求上,这也是它和人的根本区别所在。人有理性思维,而动物只是凭本能生存、享乐。畜生道造业是跟随本能,没有特别强烈的贪嗔动机,非极重业。但是一旦失去人身,闻法因缘难遇,善根难种,想要离开恶道异常艰难。经论上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也有佛菩萨化身为动物,度化畜生道的众生。无论如何,我们都应珍惜暇满,广发大心。

我们都知道,傍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愚痴,有情成为傍生的最大原因也在于这个痴字。众生的烦恼,归纳起来主要有贪、嗔、痴三类。众生都具备了这三种类型的烦恼,但是细分又有贪嗔痴偏多偏少的不同,比如有的众生贪心很重,有的众生则嗔心较强,而有的众生却是愚痴偏多。由于众生烦恼习气不一样,因此所感来的因缘果报也都不同。

一般情况,贪心太重的众生,由于不舍得布施甚至贪图他人利益,这类人死后多数在饿鬼道中感受饥饿;嗔心重的众生,因为嗔火太大而时常伤害他人,死后多堕地狱道受苦;太愚痴的众生,他们稀里糊涂、事理颠倒,死后多数感在畜生道中受愚痴报。畜生不会像人那样有思维、有决策和有理想,也不懂得善恶好坏,它们与人的最大区别是愚痴。

过去生在人道造了中品的十恶业,会直接堕落畜生道。一身行恶,二口行恶,三意行恶,四从贪而起诸恶,五从嗔起诸恶行,六从痴起诸恶行,七毁骂众生,八恼害众生,九施不净物,十行于邪淫。亦或多生业熟而忽牵其报,他今生没有造作,他过去生有这个业,突然间临终起现行。从地狱中出来酬偿余报。从饿鬼中来。从饿鬼道受完以后来到畜生道酬偿他的罪业。

堕落畜生的另外一种原因,是为还债而来。有些人因为前生借人钱物不还或是非理侵损他人财物,业缘成熟时一定要还,偿还的方式很多,其中一种就是投生为畜生到债主家中当牛做马、为猪作狗,给对方卖力卖命,以此偿还前生宿债。生存畜生道中的有情,有时是从地狱受报结束,地狱出来还有一种余报,就是沦为畜生。

如果一个众生,沉湎于五欲六尘,喜欢结党营私,贪多眷属,贪得无厌;在对人方面,不讲道理,蛮横;对事情的处理不公正;看到别人的财物或偷或抢;行动当中不讲正义;只贪图自己的利益;对那些贫穷孤苦之人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借人家的债不还;动辄就是或骂或打,动作粗暴;跟人家做买卖,常常也是自己得多的,坑蒙拐骗;公然地抢东西;在家里不孝顺父母,在单位上不忠于上司;知见上不信因果,不信三宝的存在;做那些非礼、非道德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一些人就是在造作畜生的恶因,他下一辈子就会到畜生道里面去。畜生道里面也有种类的差别,有犯罪轻一点的,有重一点的,也有一些有福德的,也有一些没有福德的。

真正能够修行的,主要是人道众生。除此以外,天道、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的众生都很难修行,因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障碍。天道是因为太快乐而想不到修行,地狱道是因为太痛苦而无法修行,畜生道因为太愚痴而没有能力修行。唯人道有苦有乐,能引发离苦得乐的希求,并且人有理性也有能力不断探寻真理。那么,畜生道的众生就永远是畜生吗?非也。畜生道的众生也是果报生,果报一旦偿还,就会随着往昔业力继续流转六道,当它们转生到人道之时,就有机会修行了。(摘自济群法师)

ad8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