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面观音

"

三面观音是指具有三个面的观音雕像,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正面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左面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右面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 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三面观音——象征智慧、平安、仁慈

三面观音——象征智慧、平安、仁慈

三面观音代表着什么

三面观音是佛门中的一位佛菩萨,但是很多的师兄对三面观音并不是非常的了解,也不知道三面观音代表着什么?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吧!

三面观音代表着什么

三面观音为一体的三尊造型佛像:

正面观音手持经箧,抄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

正面的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白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有利他,观一切众生知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三面观音代表着什么

左面的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

右面的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宋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味耶形,喻“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肉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根茎通心,象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

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道和平”的精神象征。

三面观音代表着什么

以上的内容就是三面观音代表着什么,师兄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去多多的了解,多多的诵读和感悟经文中的含义是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开悟,而且也是能够知道自己修行佛法的功德有什么。

...查看更多
三面观音的含义是什么

佛门中的智慧是非常的多,其中不仅有佛经中的智慧,也有诸多的佛菩萨,其中三面观音就是一位,但是真正了解三面观音的人并不是非常多,而且也不知道三面观音的含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三面观音的含义是什么

三面观音为一体的三尊造型佛像:

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

正面的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白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有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三面观音的含义是什么

左面的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

右面的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宋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味耶形,喻“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肉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根茎通心,象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

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三面观音的含义是什么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三面观音的含义是什么进行的讲解,当师兄们在了解这篇文章后,就会对三面观音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坚持的诵读,也是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体会到佛经中讲解的含义。

...查看更多
三面观音的简介

佛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千年历史,而且从古到今一直有很多的人在修行佛法,家中供奉佛像,其中佛像的种类也是比较繁多,三面观音就是其中一个,但是一些师兄对三面观音并不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三面观音的简介吧!

三面观音的简介

三面观音为一体的三尊造型佛像。正面观音手持经箧,右面观音手持莲花,左面观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正面的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白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了达自在,又有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左面的手持念珠观音,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右面的手持莲花观音,体现观音的法身德。观音是密宋莲花部的本尊,莲花是观音的三味耶形,喻“常乐我净”四德;是佛门中的圣花,象征众生的肉团心,莲体清净,出淤泥而不染,根茎通心,象征“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体表示观音的清净和六根圆通。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三面观音的简介

白洋淀景区33米高三面观音铜雕:该铜雕三面雕观音于2013年由燕都铜雕制作完成。该雕塑所在地白洋淀成为北方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天津潮音寺的三面观音:这尊三面观音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海河西岸的西大沽境内(现在叫响螺湾金融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是由当地居民集资兴建的庙宇,原名“南海大寺”,又名“双山寺”,明嘉靖皇帝下令重修,御笔更名题匾“潮音寺”。

三面观音的简介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三面观音的讲解,师兄们是可以去详细的了解,同时修行佛法就是要坚持的修行,坚持的感悟,这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到佛法中讲解的内容和智慧是什么,对我们的开悟帮助才会更加的大。

...查看更多
三面观音的来历是什么

三面观音是佛门中的一位佛菩萨,但是很多的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并不知道三面观音,也不了解三面观音的来历,以及代表着什么,那么下面我们就去详细的了解三面观音来历是什么吧!

三面观音的来历是什么

一天,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手拿一个锦匣,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在洛阳街头叫卖。 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菩萨说:“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要卖一千两银子,少一文也不卖。”听菩萨这样说,有人就问宝镜珍贵在哪里。菩萨解释道:“这面宝镜,一能照见人心的善恶,二能照出过去的一切。就凭这两点就值一千两银子。” 有一个人不相信,就问:“这样的宝物,能否让我来试一试?”菩萨说道:“当然可以,但是借我的镜子照一次,要付三文钱。”那个人马上掏出三文钱递给菩萨。菩萨取出宝镜,告诉他:“照宝镜时一定要聚精会神,不能胡思乱想,才能照出真形。” 那个人点点头,对着镜子专注的照了起来。大约一袋烟的功夫,他果真从镜子中看见了一幅幅画面,都是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最后,他看见自己死后坠入畜生道,来生投胎为一条母狗。看完这一切,这个人非常惊骇。可是围观的那些人却什么也没有看见。

观音菩萨从他手中取回镜子,问道:“三文钱照一次这镜子,值得吗?”那人吓的面如土色,连声说:“值得,值得。”周围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纷纷要照镜子。先后共有三千人照了镜子。照过之后,大部分人或面露惊恐之色,或愁眉苦脸,只有一少部分人兴高采烈。 转眼天已经黑了,菩萨对众人说:“这面宝镜,只卖一千两银子是不贵的。可惜大家都是俗眼,没有识货的人啊。”说罢,菩萨将宝镜放回匣子中,在众人面前现了法相。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是观音菩萨来点化众人。只是在现场不同人的眼中,菩萨呈现出的是不同的法相:在恶人眼中,菩萨呈现出的是金神七煞相,十分可怕;在平常人眼中,菩萨呈现的是嗔怒之相,也令人胆战心惊;在善人眼中,菩萨呈现的才是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相。于是,大家商议用刚才他们每个人拿出来的而菩萨没有拿走的钱,在原地建造了一座寺庙,供奉观音菩萨像。只是这尊菩萨像有三面,正面是菩萨面,左面是大愤怒面,右面是含嗔面,手中则持着一面宝镜,世人称之为“三面观音”或者“游戏三昧观音”。

三面观音的来历是什么

三面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面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消灾消难。正面,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左面的大愤怒面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右面的含嗔面体现观音的法身德,喻“常乐我净”象征众生的肉团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宋代以后的观音菩萨逐渐有了女性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女性特征,面相美丽,身姿苗条,胸部丰满,脚下莲花。

三面观音的来历是什么

为了我们能够体会到佛门中更多的含义,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是要知道需要了解的禁忌有什么,当我们能够虔诚正确的修行念诵佛法的时候,就是能够知道佛门中的智慧有哪些。

...查看更多
结语

三面观音,每一尊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分别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