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昙鸾祖师略传

[净宗法脉] 发表时间:2019-06-21 18:28:02 作者: 阅读次数:

昙鸾祖师略传

  昙鸾祖师中国大同府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西元四七六),家近五台山,慕其神迹故,年未十五便发心出家,神智高远,三国知闻,洞晓众经,独步人外;特于四论宗(龙树菩萨所著之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此四论皆是鸠摩罗什译)之学,造诣甚深,后世谓之四论宗学者。中年后发心注解《大集经》,中途染病,权且停笔,四出求医。行至秦陵,上望青霄,忽见天门洞开,六欲阶位,上下重复,历然齐观,瞬目之间,疾乃随愈。便欲续注《大集经》,继而思惟:人命危脆,旦夕无常,宜先学长寿不老术,使身体强健,方可长久住世,大弘佛法。乃前往金陵谒梁武帝,拜访陶弘景(亦名陶隐居,西元四五六——五三六),求诸仙术;陶礼接之,欣然与之仙方十卷。归途行至洛阳,迂北天竺菩提留支三藏,鸾祖问:“佛法中颇在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经者乎?”留支唾地警曰:“此方何处有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更轮回三有。夫长生不死,吾佛教始有之。 ”即以净土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而行之,长得解脱,永离生死。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河沙之数有极,寿量之数无穷。此吾金氏仙(佛为大觉金仙,非一般神仙。)之长生也。”昙鸾一闻,豁然深悟,遂焚仙经,并舍四论讲说,专精净土,时年五十三岁;继龙树菩萨《易行品》及天亲菩萨《净土论》思想,造《净土论注》,自行化他,流靡弘广。南朝梁国天子萧王亘向北礼,称昙鸾菩萨;而魏朝皇帝重之,号为神鸾,下敕令住并州大严寺,晚年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往介山之阴聚徒蒸业,今号鸾公岩。于魏之兴和四年(西元五四二)往生,寿六十七。临终前夕龙树菩萨现身来告其期曰:“吾龙树也,所居净土,以汝同志,故来相告。”鸾祖曰:“何以教我?”龙树菩萨说偈曰:“已落之叶不可更附枝,未束之粟不可仓中求,白驹过隙不可暂驻。已去者不可反,未来者不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可回。”说已不见。鸾祖妙达言旨,知是告终,即半夜内发遣使者,遍告诸村白衣弟子,及寺内出家弟子,可三百余人,一时云集。鸾祖沐浴,著新净衣,自执香炉,正向西坐,教戒大众言:“地狱诸苦,不可不惧;西方净土,不可不欣。”遂于大众向西同音,高声念佛而往生。此时僧众,皆见幡花映院,多闻异香天乐。

  留支三藏授与昙鸾祖师之经典究为何经?唐之道宣律师谓《观经》,明之云栖大师谓《阿弥陀经》,日本法霖法师谓《无量寿经》,而东大寺传承之三论系谱谓之《净土论》;各说不同,颇难认定。然而考查历代三藏法师悉皆翻译与已有缘经典,以此经论为弘扬依据;又从鸾祖所撰《净土论注》考之,则留支三藏所授佛典非净土三部经,而正是天亲菩萨之《净土论》。

\

  昙鸾祖师之著书,始自《大集经》(未完),并及于医术、道教之书,然此等书籍皆失传,唯净土教理之书三部流传于世,即:

  一、《净土论注》一卷

  二、《赞阿弥陀佛偈》一卷

  三、《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

  其中一是《净土论》之注,二是赞阿弥陀佛之诵偈,三是略论净土。然第三之《略论净土安乐义》一书,是否昙鸾真撰,疑点颇多,故后之净土大德,甚少引用。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普众礼佛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普众礼佛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uploads3/cache/pc/article/5/64/f848ff59a250a84dce2b56e181446203.cache):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www/wwwroot/pzlf.com/www.pzlf.com/include/com.fun.php on line 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