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

[地藏经的入门] 发表时间:2020-08-03 08:36:29 作者: 阅读次数:

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

此是三题,第一经题、第二人题、第三品题。

先讲经题:

今日在九华山讲地藏经,缘起三年前。一九七九年,我来九华朝山,初与仁德法师、诸山长老见面,又与马书记相识。第二年——一九八0再来九华,仁德法师即议拟欲不慧来山讲经,我说祖国大德法师很多,何用后学来献丑,是不敢当。一九八一年,复来朝山,此事重提,又加马书记赞请。当时不过说说而已,不期今八二年,便成事实。佛说万法从缘生,缘会即成,不我欺也。所以此次讲经,实感谢仁德法师,及诸山长老为发起人,更感谢马书记,乐助其成。尤其是马书记,为国、为民、为教、为九华山贡献甚大。今日九华在全国名山中,不亚普陀山,每年都有超过千千万万人来朝圣迹,见闻随喜,皆种善根。

今日祖国佛教落实——寺庙重兴、培育僧才、佛法流通。南京刻经处,曾印普门品、金刚、法华、地藏等经,印得非常好,是线装的。佛法既已流通,人人得以受持、读诵;然而佛经道理很深,一般人不能了解时,须人解释,因此就有讲经法会。但是祖国法师甚多,用不著我来讲,该请仁德法师及诸山长老,可是他们很客气;我此次亦不过来祖国参学,向各位大德学习,其中有欠妥之处,还请各位大德指正。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过去已有七佛出世:第一是毗婆尸佛,第二是尸弃佛,第三是毗舍浮佛,第四是拘留孙佛,第五是拘那含牟尼佛,第六是迦叶佛,第七是释迦牟尼佛;将来还有弥勒佛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每位佛出世,都说法教化一切人;因为人人皆有佛性,从性起修,功圆果满,皆可成佛。

但是一般人迷而不悟,佛就对机说法,令其自觉。因为人的根机不同,佛说的法就多了。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国,十九岁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便成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所说的经中,有一部地藏经。何故佛要说‘地藏经’呢?因为佛临灭度时,还有许多众生未曾悟道,在苦海中浮沉,佛特意将此等众生,交给地藏菩萨去度,故说此经亦是“托孤付嘱经”。此经在天上,佛为报母恩而说,又可以说是“佛门孝经”。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说是佛门孝经,一点不差。地藏菩萨以大神力,时时处处,度化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乐;在人天道上,方能修行悟道,又可以说此经是“人天因果经”。此经佛说已有三名,我不能尽说其义,希望各人自己去研习领悟。

平常诸方讲经,多用天台宗五重玄义解释经题,我今亦不能例外。五重玄义,玄者微妙难思,义者深有所以。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名”是假名:法本无名,诸佛为法安名。假名之下,必有实“体”,行者寻名得体。“宗”是宗旨:体非宗不会,得旨会体。“用”是功用:无量功用,不离本宗,因用明宗。功用现前,力有深浅,则“判”归大小权实“教相”矣。是名五重。

此地藏经以人、法为“名”。以诸法成就为“体”,真如也。以愿力度生为“宗”,依理发愿也。以断惑证真为“用”,依法修行也。以引权入实为“教相”,满众生愿也。略标此经五重之义。

古德释经题,有七种立名,不离人、法、喻(单三、复三、具足一)。以人立题者,如阿弥陀经。阿弥陀是梵语,此云“无量光”,即见性悟道之时,其光明无量;阿弥陀又名“无量寿”,吾人得法之时,了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常住世间,法寿无疆。人即是法,所以以人立经题。以喻立题者,如梵网经。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每一世界,教法不同,所以菩萨到无量世界,亲近无量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方能成佛,是以喻也是法,因此有的经以喻立题。以法立题者,佛将所得之法,为人演说,如般若、涅槃、方等等经,皆是以法立题。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人、法、喻具足的经题。不一一解释。

此‘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人、法为题。‘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菩萨二字,具足应云‘菩提萨埵’。菩提是佛道,萨埵是众生;菩萨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菩萨欲度众生,必须先求菩提,以菩提之法,方能下化众生。欲求佛道,必须先度众生,众生度尽,菩提始现。所以上求菩提,即下化众生;下化众生,即上求菩提。两名一义耳。

‘地藏’是名,‘菩萨’以德立名。地者,心地也。人心如大地,大地能生万物,人人皆知;心地能生万法,则众不知,必假佛法,发明心地,心地含藏无量清净功德,以此功德自度,自成佛道;以此功德度他,令他成佛道。何以故?此无漏功德,无自性故。所以能自度、度人,皆成佛道。佛法是平等的。孔子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名之为仁。”也是这个道理。

地藏菩萨明白这个道理,就依理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发先度人成佛之愿,所以名为大愿。又是本昔所发之愿,故名‘本愿’——其本愿在本经中,有四处说明。一切菩萨,皆有本愿:例如文殊发愿,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发菩提心,此是文殊本昔之愿;普贤发愿,令一切菩萨修万行、趋万德,此是普贤菩萨本昔之愿;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现身说法,此是观音菩萨本愿。不但菩萨有本昔之愿,即释迦如来在法华经中,亦显露其本昔之愿。方便品云:“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又云:“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如是本愿二字,的确是诸佛菩萨,在本昔发心时,所发之愿也。

地藏菩萨昔日所发之愿,从愿起行,由行得力;得神力时,就能度一切众生——已成佛、当成佛、未成佛。则地藏之愿,真实不虚,故名‘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得大神力时,就能将一身分为无量身,一一身度百千万亿人,所谓‘化现金容处处分’。佛灭度一千五百年,菩萨降迹新罗国王家,姓金,号乔觉。在我国唐朝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廿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青阳县九华山,端坐九子山头七十五载。至唐开元十六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计九十九岁。时有阁老闵公,每斋百僧,必虚一位,请洞僧足数。洞僧乞一袈裟地,公许之;其衣遍覆九华,遂尽喜舍。其子求出家,即道明和尚。公后亦离尘脱白,反而礼其子为师,故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菩萨端坐九华七十五载,深入禅定。禅定是神力之根本,大士独居修禅时,九华山志曾有大士送童子下山诗一首:“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摆弄花,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九华昔叫九子山,因李白赠青阳韦仲堪诗而得名。诗曰:“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

‘经’是通题,通一切经故。经之一字,在中国解释,有训常,三世不易故;训法,十方同尊故;训贯,贯串一切法故;训摄,摄化所度机故。

又依我国圣贤之典曰‘经’,因此佛经也名经;多加一契字,谓如来所说之法,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如来说法,应机设教,不深不浅,故能契理,又能契机。法华经方便品云:“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据此文,则如来能将不可思议之妙法,以方便智而演说之。故能契理,又契机。

印度‘经’之一字,梵语修多罗,含五义不翻。一、涌泉,义味无尽。故凡诵经者,至心诵一次,可能领会一义;无量次,则解无量,义矣。二、出生,能生妙善故。凡诵经者,不久依仗经力,化刚为柔、变愚成智、罪灭福生,成就种种善法。三、绳墨,楷定邪正故。修行邪正以经语为准则。金刚经云“有四相,即非菩萨;无四相,乃名菩萨”。四、显示,能示正理故。诵经相应,固地一声,便得法悟道。如六祖闻金刚经,大彻大悟。五、结鬘,贯串诸法,庄严法身故。

次释人题: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是人题。

经是西国文,须人翻译。最初翻译是汉朝竺兰、摩腾二位高僧,翻四十二章经。其次,鸠摩罗什翻金刚、法华、维摩等经。迄唐朝,‘实叉难陀’翻八十华严,及此部地藏经。‘实叉难陀’是我国唐朝时,于阗国人。于阗是北印度国,此云地乳。因国王无子,祷毗沙门像,剖额得婴儿;因不饮人乳,神像前,地隆起如乳状,神童饮吮,长大为王,故以此立国名。

‘三藏’是经、律、论。‘经’诠定学、‘律’诠戒学、‘论’诠慧学。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之良药。所以佛弟子,先持戒,令身口清净;次修定,而动惑;后修慧,而拔惑。断惑证真,则入圣域矣。

所以出家人必通三藏,以三藏之法为自师,亦为人师,名三藏法师。而号‘沙门’者,乃实叉自谦。沙门是梵语,此云‘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又云‘息心’。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实叉难陀’是译者之名,此云学喜。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此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这是品题。

地藏经三卷,十三品。大意如下:第一天宫神通品,与第二分身集会品,此二品明地藏乃能化之主。大士分身无量,深入泥犁,以孝行化,令出三途,生人天之幽冥教主也。第三众生业缘品、第四众生业感品、第五地狱名号品,此三品明地藏所化之机——即不孝双亲、不敬三宝、造业受苦者。第六如来赞叹品、第七利益存亡品、第八阎罗王赞叹品,此三品明度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幡、造像,种种善缘也。第九称佛名品、第十校量功德品、十一地神护法品、十二见闻利益品、十三嘱累人天品,此五品明成佛之因——即令人至诚念佛、布施财法、度尽众生之菩提正因也。若明乎此则全经大旨洞然。

‘忉利’是六欲第二重天,此云三十三,在须弥山顶。四埵各有八天,中央善见天,是帝释所居;帝释是天王,余三十二天是天子所居,合称三十三天。如来出世,佛母七日殁,生此天。佛将灭度,故升天为母说法,以报母恩。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现大神通,召集会众,故名‘天宫神通品’。‘神通’二字,在中国易经有云:“阴阳不测之谓神,寂而不动,感而遂通。”缨络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予谓六根清净皆得神通:眼根清净,天眼通;耳根清净,天耳通;身根清净,神足通;意根清净,有宿命通及他心通;若烦恼漏尽,即了生死,成就漏尽通。

佛以神通现种种身,具一切智,说种种法。如来有不可思议的神通,今佛在忉利天放无量光明云,乃佛神通之一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今释经文。诸经首皆具六种成就,证明是佛所说,又名证信序。第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说法主成就、五处所成就、第六众成就,六事成就,方能说法。

第一信成就。不信何用闻,我们学佛,第一条件就是信。信仰三宝,绝对信,信之极点,证入三宝之体。三宝不从他得,佛宝者,汝之性也;法宝者,汝之智也;僧宝者,汝之行也。所以大智度论云:“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实相者,三宝之别名。信则万法现前,故一切经,从信而入。儒家则云:“不诚无物。”‘如是’二字,是“信成就”;信则言‘是法如是’。故信是第一成就。

第二闻成就。如是之法,我从佛闻。佛法虽大,或见色明心,或闻声悟道——如来在世说法,弟子闻声悟道。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此是闻法直下承当,从闻信入,故云“闻成就”。否则成就个什么?

第三时成就。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吾人修行,善根成熟,悟果自来。普门品观音三十二应身,因善根成熟,乃现身为说法;若不成熟,虽说法亦不悟。今‘一时’者,众生善根成熟之日,即是如来说法之时。法王嘉会,说听事毕,大众获法益,故云‘一时’。若不获益,云何云“时成就”。

第四说法主成就。佛为说法主。佛者觉也,无明梦觉,不但生死了不可得,而且佛境界现前;佛境界一一功德,皆能度众生了生死,返迷归悟,与佛相同。所以佛说种种法,能度种种众生,故云“说法主成就”。

第五处所成就。佛说法必有处所,或者天上,或者人间;在人间说法多,在天上少。尤其是忉利天,佛曾两次在忉利天说法:第一、佛初成道讲华严经,上升忉利天说十住品。第二、临灭度时,与弟子俱上天宫,三月安居,为母说法毕——即说此地藏本愿经;以六道群灵,付嘱地藏菩萨。在忉利天说此经,即是“处所因缘成就”。

第六听众成就。“为母说法”这一句是:佛有三身(法、报、应),法身清净本具,报身功德修成,应身处处应化。若化身无而忽有,则不须父母;如应身示现人间,降迹西干,示同人法,则有生身父母。

阿弥陀佛亦有父母。经云:“阿弥陀未成佛时,其父月上转轮圣王,其母后殊胜妙颜。”释迦佛,其父净饭王,其母摩耶夫人。佛诞生七日,母后生天。佛成道,人间说法,有缘众生度尽,但圣母未闻,所以佛升天为母说法,圣母闻法悟道,即证须陀洹果。报答母恩,以尽孝顺之道,令末法众生,人人孝顺生身父母。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所以如来为母说法,宣扬孝道;儒家亦有“百善孝为先”之说。佛经云:“孝顺是至道之法。”古德云:“在家无孝子,出家无高僧。”又云:“稽首三界主,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积因成正觉。”观此偈,则释迦成佛道的正因是孝;因孝顺心积德而成正觉。为母说法,众弟子皆闻,皆增长孝顺善根,此是“众成就”。

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此乃随喜孝顺、赞叹五浊度生之文。

十方诸佛与释迦同体。释迦孝顺,十方孝顺;释迦说法,十方说法。十方诸佛与释迦牟尼,无有彼此之分;所以十方诸佛功德相同。佛佛道同,众生迷而不觉,故有彼此、你我之分。今日释迦为母说法,十方诸佛来集,随喜赞叹,同赞释迦牟尼佛,在秽土教化刚强难化众生,演说甚深、希有、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良以诸佛在净土成佛,无五浊,容易信此法;在五浊恶世教化令信,是为甚难。所以为诸佛称扬赞叹。

五浊者:

(一)见浊。良由诸法乃和合因缘而生,无有诸法自性;众生不解,妄见诸法,执为实有,便起自他、人我、彼此之见。有人我见,不能见道,故云见浊。

(二)烦恼浊。因有人我、彼此对立,于中便起是非,而生憎爱、怨亲、嫉妒等烦恼,炽然不息,故名烦恼浊。

(三)众生浊。烦恼内薰,发动身口七支,造取舍、憎爱等业,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故有众生浊。

(四)命浊。既有轮回,则有一期受报;寿夭穷通,各各不同等命运,故名命浊。

(五)劫浊。前四浊炽盛,三灾竞起,众苦充满,故名劫浊。

既有五浊覆障,则一实之理难显,故如来以大神通,现种种身;以大智慧,说种种法;从实施权,以方便力,化其出三界、离五浊。过五百由旬,到宝所,则人人知三界生死是苦法,出世涅槃是乐法;从此超凡入圣,故云‘知苦乐法’。若非方便力,则五浊难离,刚强难化;所以诸佛赞叹释迦如来善用方便,以大智慧神通,调伏众生,知苦乐法。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定慧力者,即不思议神通智慧也。此经在法华经后说,应作如是解。

释迦牟尼是梵语,此译能仁、寂默。能作佛事,仁济众生;寂然不动,默契真理。用悲、智立名,是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父,我辈皆依佛学,随佛出家,故云“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来,就有不可说不可说这么多佛。一世界一佛,每佛带一侍者——是大菩萨,俱来天宫。所谓“主与伴俱,果与因来”。佛佛遣侍者,问候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广度众生,身心安乐否?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教化众生,得无疲劳耶?”

‘世尊’是佛之通号,一切佛皆称世尊——为世出世间所共尊,故名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诸佛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赞叹如来,能于五浊,调伏刚强诸众生,知苦乐法。如来不居功,故含笑;笑“众生自悟、自度,与我何有哉”。一切众生自性皆含一切功德,能度一切苦厄;所谓病中有药,而不能自觉。如来亦不过以众生之觉,觉众生之迷;破众生之迷,显众生之觉,令其自觉、自悟、自度而已。假如众生自无功德,任如来怎样说法,亦不能度。含笑者,微笑也。如来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而不自觉;又笑一切众生,闻佛说法,即能自悟、自度,故佛笑得过。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也是这个道理。所谓“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故此微笑,今日亦复如是——诸佛有密语,世尊不覆藏;众生具密语,如来不覆藏。微笑者,笑众生是佛,而不自觉耳。佛法在平常日用中,众生日日用之,而不自觉,能不令悟者微笑!孔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大道在目前,虽在目前而难睹,所以令圣者愍之。今日如来度众生,只不过因众生本具光明而自度之,如来不费吹毫之力,岂不令佛微笑!

到底众生自性具有几许功德!今日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乃是众生本具功德,唯佛乃能知之。

所谓大圆满光明云。

此光明云,若独佛有而众生不有,怎能称‘圆满’呢?既称圆满,则佛有众生亦有,方叫圆满。所以如来先放众生自性本具‘圆满光明云’。表示众生与佛无异无别也。

大慈悲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与法界之乐,能拔法界众生之苦,故名‘大慈悲光明云’。

大智慧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断一切无明烦恼惑,故名‘大智慧光明云’。

大般若光明云。

众生自性,有大智慧,照见世出世间一切法。若事若理、若因若果、若凡若圣,无一时而不照、无一法而不知,照穷法界,故云‘大般若光明云’。

大三昧光明云。

众生自性,从性起用,凡有所作,无非三昧。所谓食饭三昧、语言三昧、说法三昧、念佛三昧、礼佛三昧、现色身三昧,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三昧、人空三昧、法空三昧、真如三昧,有如是等无量三昧,故名‘大三昧光明云’。

大吉祥光明云。

众生自性,凡有所至,无不罪灭福生、惑去智来、逢凶化吉、遇灾成祥、聋者能听、哑者能言、病者痊愈,故名‘大吉祥光明云’。

大福德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令众生得人天福、人王福、天王福、梵王福、声闻福、缘觉福、辟支佛福、菩萨、诸佛圆满福,故名‘大福德光明云’。

大功德光明云。

众生自性,能令一切众生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八万四千尘劳烦恼,究竟得涅槃之乐,故名‘大功德光明云’。

大归依光明云。

众生自性,自有一体三宝,为一切众生自归、自依。所谓‘自归依佛、自归依法、自归依僧’。

大赞叹光明云。

众生自性,具有三宝无量无边功德,赞莫能穷,故名‘大赞叹光明云’。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周遍法界,六祖所谓‘自性具恒河沙功德’者,是也。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密音。尸波罗密音。羼提波罗密音。毗离耶波罗密音。禅波罗密音。般若波罗密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

又从自性能出种种微妙之音,度脱众生种种烦恼,成就种种功德。

所谓‘檀波罗密音’:众生自性能生、能舍,犹如大地能生万物、能舍万物,供养一切众生。又如涌泉,涌而复涌,涌遍大地,利益动植物。自性亦复如是,能舍财、舍法、舍神力,利益众生。焰口所谓“开济物利生之门”,三檀等施。

‘尸波罗密’:众生自性无染——不染五欲六尘,使到三业清净。焰口所谓“身业清净,证无上道;口业清净,证无上道;意业清净,证无上道”。

‘羼提波罗密’:自性无生,所以一切恶念、惑念,皆本自不生,而证到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忍则诸恶不生,故名羼提。波罗密即是到彼岸。心生是此岸;心不生不灭,即到波罗密之彼岸。

‘毗离耶波罗密’:自性无间断,是名精进。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精进之意。无妄名精,悟理名进,祛妄悟理,故名精进。普贤行愿品云:“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就是精进之意。法华经云:“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菩提心。阿难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菩提,而阿难多闻故,护持我法。”修行贵乎精进,如鸡孵卵,不能间断;如猫捕鼠,不可须臾离也。若能精进,七日无间,克期取证,往往悟道。故名‘精进波罗密’。

‘禅波罗密’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中思虑。静是止,虑是观;静虑者,止观之别名也。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儒、释皆以此法用功。所谓不假禅那,无有智慧。若止观齐修,定慧等持,意中清净,便到彼岸,故名‘禅波罗密’。

圣一法师地藏本愿经讲记

‘般若波罗密’者:般若称为妙慧,即是良知。智是心之性;水以湿为性,火以热为性,地以坚为性,心以智为性。心生一切法,智知一切法;知而无知,无知而知;知一切法,离一切相,得一切智,故名般若。般若知一切法,而不著故,能空我、法二执,证二空真如之理,到真如之彼岸,故名‘般若波罗密’。

上来六波罗密是自度,下‘慈悲音、喜舍音’是利他。‘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者,随喜他人一毫之善;‘舍’者,所修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自不享受。如金刚经云:“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即名为舍。

‘解脱音’,令众生离生死苦;‘无漏音’,令得涅槃乐。‘智慧音’,知世间法;‘大智慧音’,知出世间法。‘师子吼音’,说三乘诸法;‘大师子吼音’,说一乘法。‘云雷音’,在娑婆世间现身说法;‘大云雷音’,在华藏世界说法,所谓“现身如云,说法如雷”。

‘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自性具有如是功德,则何生而不度,何佛而不成!所以如来含笑,显示众生各各具有如是功德,遇缘即能自悟、自度矣。“度尽众生,不见众生得灭度者”,是故如来含笑,诸佛亦含笑。地藏经大旨,尽在于斯矣。

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ad8
ad10
精彩推荐
ad5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