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佛说法印经讲解

[说法印经典] 发表时间:2020-03-26 19:27:21 作者:尹娅楠 阅读次数:

念诵佛说法印讲解能够让我们心中的焦躁和苦闷得到消减,使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时都能快速的克服和冷静的思考并恢复信心。也能够为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魔障并减少执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和善良并充满阳光,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信心。

赵宋施护三藏所译的《佛说法印经》∶「是诸佛根本法,是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法」。在一切经中,这可说是最简易,最深彻,最根本的了!一切小乘、大乘的甚深法,都不外乎根源於这一法门而流衍出来的。这是诸佛眼目——「佛之知见」;为一切众生同成佛道的究竟归宿。依据这部经,可以正确了解到佛法的心要——一切经法的根本特质是什麽,所以这部经就叫做《法印经》。

佛说法印经讲解

法印Dharmo$dda^na是佛法准量的意思;作为佛法的准绳,可据此而衡量所说的是否合於佛法,是否彻底。在一切经中,这部经特别被称为《法印经》,可想见这部经的重要了!

佛法中,一向有三法印和一法印的分别。一般以为∶小乘说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大乘说一法印(一实相印)——一切法空性。这似乎说∶凡说三法印的,就印定为正确的小乘法;说一法印的,就印定为正确的大乘法。其实,这是并不正确的!佛法平等,绝对真理那里会有这样的对立?在这方面,龙树菩萨说得好!如深求而彻了的话,三法印就是一法印。大乘多说一法印,小乘多说三法印,只是说明上的偏重不同,而非本质上有什麽差别(《大智度论》卷二二等)。对於这,本经也说得极明确∶「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这是一法印,指诸佛(圣者)证悟的内容说。又说∶「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脱门」,这就是三法印,从悟入修行的方法说。如我们到公园去,从进园的园门说,可以有三门或四门等。可是走进门去,公园还是一样。这部经也就这样的开示我们∶约一切圣者证入说,是空性,称为法印。约证入空性(法印)而能得解脱的法门说,称为三解脱门。

现在分别来解说,先说空性∶「空性」s/u^nyata^,指诸佛(圣者)证悟的内容,或称自证境界。圣者所证悟的,本来离名离相,但为了引导大家去证入,不能不方便的说个名字。无以名之,还是名为空性吧!空性是这样的∶

一、「空性无所有」∶经上以「无处所,无色相」来解说。这是说∶空性是不落於物质形态的。物质,佛法中叫做色;物质的特性(色相)是「变碍」。在同一空间中,物质间是相碍的。因为有碍,所以有变异,物质一直在凝合(水)、稳定(地)、分化(火)、流动(风)的过程中。凡是物质,就有空间的属性,就可以说在这里,在那里(处所)。诸佛圆满证悟的空性呢,是无所有——不落於色相的,也没有空间的处所可说。

二、空性「无妄想」∶经上以「非有想」来解说。想是意识的取像相;凡是意识——一切心识,一定摄取境相(如摄影机的摄取一样),现起印象;由此取像而成概念。一切想像、联想、预想,一切观念、一切认识,都由此而成立。但这种意识形态——有想,是虚妄而不实的;这种虚妄分别(或称妄念、妄识),是与诸佛证悟的空性,不相契合。所以,空性是不落於意识(精神、心)形态的。

佛说法印经讲解

三、空性「无所生、无所灭」∶经上以「本无所生」来解说。世间不外乎色相与心相(想)——物与心。物质有空间的属性;而物与心,又一定有时间的属性。从无而有名为生,从有而无名为灭,物质与精神,一直都在这样的生灭状态中。由於物与心的生灭,现出前后不同的形态,而有时间性。然而生从何来,灭向何处?现代的科学,已进步到懂得物质的不灭;不灭当然也就不生。从佛陀的开示中,心——意识也是这样的;在人类知识的进步中,一定会证明这一论题。从世俗的见地说,这是永恒的存在。但不离时间的观念,只是想像为不生不灭而已。在生灭的现象中,在时间的形态中,物也好,心也好,不可能有究极的实体性——自性。一切不离於生灭,而生灭是如幻的,虚妄的,相对的存在;从诸佛自证的空性说,一切本不生,是超越时间性的。

佛说法印经讲解

四、空性「离诸知见」∶经上以「非知见所及,离诸有著」来解说。我们认识什麽,了解什麽,总不出於见闻觉知。从眼(根及眼识)而来的叫见,从耳而来的叫闻,从鼻嗅、舌尝、身触而来的叫觉,从意而来的叫知。或简单的称为知见∶见是现见,通於一切直接经验。知是比知,是经分析、综合等推理的知识。

知见——推理的,直觉的一切认识,就是心——意识的活动。可是一有心——知或见的分别,就有(六尘境界,所分别)相现前。这样的心境对立,有心就有相(成为妄想),有相就有(执)著,就落於相对(差别)的世界,矛盾的,对立的,动乱的世界。空性是知见所不及的,也就不是这一般认识所能认识的。这样,空性不落於色相、心相、时空相,超越於主观客观的对立境界。在我们的认识中,所有的名言中,可说什麽都不是,连不是也不是,真的是「说似一物即不中」。唯有从超越情见,超脱执著去体悟,所以还是称为空性的好。空是超越的(竖的、向上的)意义,不要误解为没有,更不要误解为(横的、向下的)相对的——与有相对的空,才好!

经以四层意义,显示空性。空性不只是理论所说明的,而是要从修行中,超越情见去体证的。所以在说到空性不是知见所及,离一切有著的以后,就说∶在超越情识知见的当下,既离一切相,离一切著,就摄一切法而融入平等法性,无二无别(不落对待),如如不动。住於无二无别的平等见,就是圣者的真实智见。不虚妄的真实见,就是圣者的正觉,佛陀的知见了!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佛说法印讲解,使我们对佛说法印有更多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为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伤悲并减少阴郁,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顺心如意和美满并减少心中的怨恨,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意志和定力并减少心中的杂念。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