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白话药师经(赵嗣崇 编)

[药师经讲解] 发表时间:2019-06-05 10:48:12 作者: 阅读次数:

白话药师经(赵嗣崇 编)

  白话药师经

  赵嗣崇 编著

  前言

  药师经是在中国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一部经。他揭示的是生命的奥秘。

  命运是怎么回事?由谁主宰?如何改变?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这部经阐述的问题。

  佛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最系统、最完善、实证性的生命科学。释迦牟尼以自己身心为实验对象,对生命现象深入研究,探究其规律、揭示其本质。他大彻大悟的是有关生命实质,有关如何解开生命流转锁链的真理。他建立的教法以觉悟为最高追求,觉悟就是对自己身心的最透彻的自我觉知。佛教理论对生命规律阐述的深入、细微,是其它科学所不及的。是故,连西方哲人尼采也说:释迦牟尼是「最渊博的生理学家,他创立的宗教应该叫摄生学」。

  药师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所讲之经,是他成熟的人生哲学的体现。这部经和阿弥陀经一样,是指导实践、应用性佛经,没有像金刚经、心经一样对佛教理论作详尽论述,看起来浅近,实则含摄了佛教全部教理。所以,它既是初入佛门的阶梯,又是通达究竟之道的指南。

  对普通人而言,修习药师经,可净化身心,提高道德水平,消一切灾,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事实,延寿增福,改变现有命运,获现世乐;对佛弟子而言,修习药师经,可沿正确道路,获究竟成佛的最高成果。

  药师经言简易赅、修习方便、效果不可思议。为了使这部经被更多人掌握,为更多人造福,特作此白话解。

  本书对经文逐字逐句解释,并附白话文,同时以现代学术观点对经文深层意蕴进行阐述。结合经文对佛教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作了介绍,以供佛弟子、佛学爱好者、研究者、旅游工作者参考。

  本书对佛教基本原理阐述都是依据传统说法,主要参考印顺法师、本光法师、明晹法师、赵朴初居士、黄忏华居士、江味农居士等的有关著作。限于作者水平,错误不当之处,诚望大德、前辈及朋友们指正。

  作者赵嗣崇谨识

  (请看本书第一部分《药师经》经文含义)

  一、《药师经》的经文的含义

  本经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我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回顾从菩萨到成佛的修行经历,并以此为众生树立榜样,做众生表率,给众生指示通往成功的途径。

  佛经命名通常是从「人、法、喻」三个角度出发。如《阿弥陀经》以佛的名号命名佛经,叫以人立名。《般舟三味经》以般舟三味这一佛法为经命名,叫以法立名。《稻秆经》以稻秆比喻缘生法,这叫以喻立名。以上都属单立名。《妙法莲花经》,经名中有法有喻,叫法喻复立名。《普贤菩萨行愿品》则为人法复立名。《如来狮子吼经》为人喻复立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被称作人法喻俱立名。佛经命名不出以上七种方式,即三种单立名、三种复立名、一种俱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以法立名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的名号,「本愿功德」是佛法。但此处佛的名号中的「琉璃光」是个比喻,故此经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俱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为梵文Bhaisa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译,音译为「鞞杀社窭噜辟琉璃」,也可译为大医王如来。世间众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贪嗔痴苦,佛法不仅能解除人们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们心灵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的医生,被称作大医王。能治愈人们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药之师就叫药师。

  「琉璃光」之琉璃不是现代所谓琉璃瓦的琉璃。而是梵语「辟琉璃」(Vaidurya)的略译。辟琉璃是一种青色宝石。这种宝石剔透晶莹,呈天青色,是蓝宝石中的珍品。琉璃光即指琉璃宝透射的净光。以琉璃光为佛名,显现佛德,比喻药师佛纯粹光明、洞澈表里的智慧之光。

  「如来」是梵文多陀阿伽陀(Tathagata)的意译。「如」即真如,含如实之意,指一切事物的真实状况。「来」即实现,到来之意,指最终成果。所谓如来即「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凡通达真理,获得最终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获修行最高成就的人都叫如来。如来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称谓。药师佛也可称作药师如来。

  「本愿」指药师佛成佛以前,还处于菩萨修行的本因之位时,发下的誓愿。菩萨为佛之本,菩萨成佛以前,都要发大誓愿,在誓愿鞭策下,菩萨建立救世的功业,同时自己个人修行也获得成功。愿力是成功的动力,在愿力的作用下成就的功勋德业就叫本愿功德。

  人们要成就任何一件事,都先要立下志向,要有获得成功的决心。用誓愿的方式把愿望和决心肯定下来,誓愿就成为警策自己,促使自己精进的力量。

  菩萨发的愿分为别愿和总愿。总愿是所有菩萨的共同誓愿,显教菩萨的总愿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大无边的誓愿是菩萨行苦集灭道四谛(真理)法的共同决心和意愿。菩萨的别愿是每个菩萨独有的誓愿,如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的二十四愿、四十八愿,千手观音的六愿、十愿等。本经中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是药师佛在本行菩萨道时的别愿。

  佛所说法,由弟子结集、会诵、记录整理成文,被称为修多罗(Sutra)。修多罗包含的意义为:能产生出各种意义;能具备无尽的含义;如泉水一样不断涌出;能显示各种意义;如绳线和墨斗可以辨别斜正;如绳线串花一样可以贯串诸法;能上合真理下契众生的根基。

  修多罗既包含了如此多的含义,将修多罗译为汉语时,用什么词才能恰如其分呢?有人认为可以把修多罗译作「线」,取其能贯串诸法,如线之串花,反映修多罗是佛的言论结集而成的这一特点。但是最通行的,是将其译为「经」。因为中文「经」字,既含有贯串之意,而且,中国人把古代先贤言教、足以成为后世圭臬,有无尽含义的,可作辨析是非标准的著述,叫做经。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机,所以也把修多罗译为契经。

  《华严经疏》说:「修多罗……,古译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正翻名线,线能贯花,经能持纬。此方不贯线称,故存于经」。就是说由于经比线的称谓高贵些,所以将记录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称作经。

  总之,经文题目包含的意思是:这位成佛的觉者,智慧之光如天青色宝石发出的净光,透澈内外。他在成佛前修行时,发大誓愿,要拯救一切众生,如医生之救病。在愿力鞭策下,成就了最伟大的功勋和德业。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讲述的真理,是众生修行的指南和依据。

  (请看本书第二部分《药师经的形成与翻译》)劣,外扶根尘差异也不明显,就成为病态的两性人。两性人内心的痛苦,远远超过常人。

  命根是生命依托的物质基础,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生命中枢在延脑部分,或许,延脑就是命根所在,一旦此处受伤,就会生命垂危。

  「苦乐忧喜舍」这五种根叫做五受根,分别产生痛苦、快乐、忧愁、喜悦、以及不喜不忧平淡的舍受等五种情感体验。美国科学家五十年代研究发现,人和动物的下丘脑存在「快乐中枢」,刺激此处,会产生愉悦感。有些药物也能刺激人的乐神经,使人大笑不已。密宗认为人身上有「大乐轮」,一旦气脉打通大乐轮,就会有不可言喻的快乐感受。至于其它几种感受,其根在人体何处,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不过我们可以确信,既有这种功能,一定有产生这种功能的根据即根的存在。五受根缺损,对一切无所感,便是麻木不仁的白痴。

  信根是信仰产生的基础。佛经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根坚固的人对谛理谛实能生诚信,对世出世间真理能生信心,所以能破邪见。反之信根欠缺的人怀疑一切,不信真理、不信正法、不信因果,找不到人生的正确道路,任凭我执支配,滋长邪见,堕入邪道,毁掉自己的一生。

  精进根又叫勤根,是进取心、上进心产生的基础。有精进精神的人,孜孜不倦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追求事业功业的成就,百折不挠创立十善功业。缺乏精进根,一辈子懒懒散散,无所事事,不能奋起努力,蹉跎终生,一事无成。

  念根是记忆力产生的依据。唯识论说:「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铭记不忘。」念根也可产生专注心,《大乘义章》十二卷说「守境为念。」《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所以念根具足的人,头脑清晰、记忆力强,能使念头集中于正法,不被外境所扰乱。反之缺乏念根,什么都记不住,正信不能保持,注意力不能集中,也难做深邃的思维。

  定根是自控力产生的依据。定根具足的人意志品质良好,有高度的自控力,能摄持身心,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有定根的人才能习禅修定,才能启迪出超凡的智慧,才作得自己的主人。缺乏定根的人身心散漫,管不住自己,随意识攀缘外境,随波逐流,造业起惑,沉沦生死,难以自拔。

  慧根是智慧产生的基础。智慧包括世智聪明,即世间黠慧,和般若智慧。世间黠慧即所谓的小聪明,以敏锐的分辨能力为特征,耳聪目明即为聪明。般若智慧对事物的领悟是全方位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而且是直接地把握精髓和实质。慧根具足才能领悟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有一点慧根,具备一点世间黠慧,也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具备慧根就成了愚人、蠢汉。

  信、精进、念、定、慧五种根是圣道根本,可产生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五力都包含在三十七道品中,是修道的重要资粮,获得正觉的基础。

  未知当知根是在意、乐、善、舍、信、精进、念、定、慧九根基础上,处于见道位的修习过程中,对四谛欲知而未知时的渴求心理产生的依据。已知根也是建立在上述九根基础上,修道位上对四谛理一一了知的能力产生的依据。具知根也是上述九根修至无学位时,对四谛真理完全领悟,证知能力产生的依据。

  概言之,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是追求真理、认识真理、证悟真理的求知欲、知性、觉性产生的基础。三无漏根是获得觉悟的必备条件。

  诸根不具的痛苦

  完美的正报身是过去世善业感来的果报,「其身下劣,诸根不具」,是过去世恶业感来的苦果。

  「下劣」指身体矮小衰弱,或头大身小,或身长足短,种种畸形。「诸根不具」指各种根不完备,或有外表的残缺,或有内部损伤。其身下劣,身相就丑陋,如果信等五根不完具,人就愚蠢顽劣,眼等五根不具则为瞎子聋哑人。所以经文概括为「丑陋顽愚、盲聋喑哑」。

  「丑陋」指相貌不美好,让人厌恶或瞧不起。「顽愚」指心智不开,顽冥愚蠢。「盲」是瞎子。「聋」即耳聋。「喑」指嗓音嘶沙,发音困难。「哑」即哑巴,不能说话。

  除了上述几种根身的残疾外,下劣的身相还表现为「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等。「挛」指手卷曲,无法伸直,俗称「爪手」。「躄」即两足瘸。「背偻」即驼背。这三种都是身形的残缺。「白癞」指大麻风,是一种可怕疾患,可导致肢体节节脱落。「颠狂」即精神失常,心智迷乱。

  根身下劣、诸根不具,还会形成其它许多疾患和痛苦,无法一一列举,所以用「种种痛苦」作概括。

  根身残疾和病患,带给人的痛苦是深重的。为了使他们免于苦难,药师如来发下誓愿,愿所有残疾人「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下劣身躯转变为端正,顽愚之心豁然开悟,变得聪明伶俐,残缺的根,变得完整齐备,一切疾病痛苦都彻底消除。

  综上所述:药师如来发下第六大愿,愿来世得无上正觉时,使有情众生那些身体畸形,有各种残疾,五官欠缺、根不完具、外表丑陋、内心冥顽的人,比如眼瞎、耳聋、沙哑、两手弯曲、两足具废、驼背、麻风、精神失常的人,都从深重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愿这些人听闻到药师如来的名号后,形相丑陋的,变得端正美好;心性顽愚的,变得聪明有智慧;诸根缺损的,变得完好具备,再也没有残疾,没有痛苦。

  (请看下一篇,介绍药师如来的第7——12大愿)

  物质享受,钱财、妻妾美眷、名誉地位、丰美的食物,如加上睡得舒服,就是所谓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这是世间之人认为的快乐。

  四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佛听见后,告诉他们说:「你等学佛,未循正道修养,误以世法为乐。春景刚至秋来摧残,有何快乐?盛会不长盛筵易散,有何快乐?钱是五共之物,得来辛苦散去忧愁,有何快乐?妻妾满堂,难免生怨死离,有何快乐?真正快乐唯在解脱烦恼,证入涅槃。」世俗的快乐总是紧跟着更大的不快乐,所以叫有漏乐,唯出家修行的快乐才是无漏的真正快乐,修行的成功才是人生最大成功之处。

  综上所述,本段经文释迦佛又告诉文殊菩萨说:曼殊室利!有的人,虽然能于如来正法中受持种种戒律,但又不能严格守戒,破坏了戒性的清净。有的人虽然受戒后并不破戒,却违背公共道德。有的人也能守戒,也能遵守公共道德,但又受邪见影响,破坏佛法正见。有的人树立正见后,拋弃多闻,不能进一步领悟佛经的深奥义理。有的人不放弃多闻正法,但自认学修有成就生起骄慢之心,骄慢之心覆盖智慧,于是自以为是,他们瞧不起别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进而连正法也要嫌怨、毁谤,堕落成邪魔的伙伴和党羽了。

  像上面所说的这些愚蠢的人,不但自己行邪见,同时还会使无量亿数的众生堕入邪见深渊。这些众生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在三恶趣转来转去,受无穷无尽的痛苦。但是,如果他们能在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后舍弃恶行,修习善法,也可以不堕恶趣。

  如果那些众生已没有自我拯拔的能力,无法摆脱恶行,修习善法,因而在恶趣中流转沉沦,药师佛就会以他伟大本愿力,让那些众生听到他的名号。就在那些众生听到药师佛名号的当下,罪恶的生命结束,他们得以重新转生于人间。回到人间重新做人后,药师佛会进一步护佑他们,使他们树立佛法正见,精进修行,永不退堕,并从修行中体会到内心调和的快乐。为了获得人生的更大成就,他们还会舍家修行,在正法指引下,受持种种戒律,决不毁犯。他们会坚持正见、广求多闻,不断领悟佛经的奥义,永不骄傲,远离增上慢,不毁谤正法,不堕入魔道,不为魔伴。这样一步一步努力精进,渐渐地修行诸菩萨的六度万行,功德迅速圆满,以至获得最后的成功。

  (请看下文 药师佛的巍巍功德(2))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正是这十二个伟大誓愿,使药师如来在救众同时成就了自己,成为世所敬仰的,应受人天供养的,获无上正等觉的佛。所以,法会上释尊对文殊菩萨说:「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十二个大愿表现了本行菩萨道的药师佛对众生的无限悲悯、无限慈爱,显示了药师佛不可思议的福德威神力,所以称之为微妙上愿。十二大愿愿力所及,从菩萨到下层民众无一遗漏,从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到成就无上正觉,一切愿望无所不包,无所不至,所以称之为微。妙即不可思议,十二大愿包含了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其效验不可思议,其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妙。这是最崇高的誓愿所以叫上愿。

  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愿拔除众生业障之苦,其细微、其伟大,言语不能尽述。愿力所成就的功勋德业,言语也不能尽述。所以释尊对文殊菩萨说:「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

  劫是梵语劫波的略译,可译为长时间。劫分为大中小三个单位。佛经中说,世界形成之初,人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岁,以后每一百年,人寿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然后每一百年人寿增加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一减一增共经历一千六百八十万年,这叫一小劫。二十小劫构成一个中劫,四中劫构成一大劫。每大劫世界成住坏空一次,经历约十三亿年。

  释尊说:药师如来这十二大愿,所包含的内容,成就的佛土,对众生度化的功德,太多太多,就是用一劫或比一劫更长的时间来述说,也说不完。

  药师如来大愿及其功德,言语无法尽述,成就的功德,到底有些什么呢?释尊接着对药师佛成就的功勋德业作进一步概括演说。

  (请看本书第七部分——药师如来的巍巍功德)

  七、药师佛的巍巍功德(2)

  5、怎样获得智慧

  佛法以智慧为核心,六波罗密中般若波罗密是根本。凭般若智慧可度越苦厄,获无上正觉。反之,愚痴引起悭贪、瞋恨、毁犯禁戒等恶业,使人堕入恶道,变牛变马,受人驱使。这段经文,释迦佛教诫人们以智慧战胜愚痴,改变做牛马、奴仆的悲惨命运。这是药师如来成佛后所建立的度脱众生愚痴恶业中的伟大功德。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嫉妒与愚痴

  无明就是愚痴,普光大师说:「无明者,于诸事理迷暗为性。」迷暗无智就会是非不分,不识善恶,唯怀悭贪。贪之不得便生瞋恨,别人成功就生嫉妒。愚痴无智就会阙于信根,起诸邪见,自是非他。经文这里所说的「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就是指的无明愚痴之人所起的贪、瞋、慢、嫉妒等烦恼。

  嫉妒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奎基大师说:「言嫉者,循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一心屈从私利,捞名捞利,一旦别人在荣誉、地位、才能、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就心生嫉妒,起仇恨心,妒贤、妒能、妒财、妒色不一而足。

  人的嫉妒产生于愚痴。愚痴之人不明事理,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自己福报差、命运不好,正报依报不及别人,不从自己找原因,而是用自我扩张,自夸自傲的方式捞取名利填补空虚。或者想方设法压制别人,不承认别人的成功,以怨恨、仇视、毁谤的方式攻击伤害别人,以获得内心的平衡,所以经文说他们「自赞毁他」。这是愚蠢的做法,因为这样做不但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会使自己情况变得更糟。新造的恶业会招来更多的恶果。嫉妒心既害别人,更害自己。

  妇女由于愚痴重,嫉妒心特别强。有人说世上最可怕的力量中,一种是婴儿的啼哭力,一种就是妇女的嫉妒力。人一旦充满嫉妒,就像毒蛇盘踞在心中。这条毒蛇一方面咬噬他的心,使他自己痛苦、悲伤、愤怒,一方面蒙蔽良知,使人心胸狭隘、凶狠,以致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许多妇女犯罪都出于嫉妒。汉初时,吕后把戚夫人五官剜去,手脚剁去,放在厕所里,让人往她身上撒尿。这种恶毒的做法,就出于嫉妒。

  愚痴的恶果

  在无明愚痴支配下,人们悭贪、嫉妒、自赞毁他,造下种种恶业,所以经文说:「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无量千岁即指无穷无尽漫长的岁月。经文又说:「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

  愚痴之人受完三恶趣无穷无尽剧烈痛苦后,回到人间,变成牛马驼驴等畜牲,长年累月遭受皮鞭抽打,忍饥受渴,背负重物,在崎岖险峻的道路上行走。「随路而行」指有什么样的路就得走什么样的路,无法自己选择。

  愚痴嫉妒重的人,若能再次转生为人,多数会变女人,而且地位卑贱。如经文所说:「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生居下贱就是地位卑下贫贱,做奴隶,当丫环使女,受人驱遣役使。这些人往往生下来就是奴仆,一直到死都没有人生自由,所以说他们恒不自在。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看见这样的事实,愚蠢的人总是受聪明人的支配和驱使;智慧低下的人往往从事低层的体力活或简单的劳动;有超凡智慧的人才能从事超凡的社会工作。孔子说:「唯上智下愚而不移。」也是指只有聪明有智慧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上层人物;智慧低下的人,只能成为卑贱的下层人物。愚昧导致落后这是显见的道理。

  从愚痴中解脱

  落入下贱的愚痴之人,如能接受药师佛的教诫,智慧逐渐显现,命运就能改变。经文说:「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

  这些人如果往昔做人时,曾听见过药师佛的名号,哀哀无告之中,能忆念起药师如来,诚心皈依药师如来,他就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至心归依」就是全心全意地归顺依托。大乘义章说:「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主,如怯依勇。」

  「神力」即指佛所具备的无影无形、不可思议的力量。

  在佛神力的护佑下,这些人就会「诸根聪利,智慧多闻」。诸根即指前面讲到过的二十二根。耳聪目明、慧根深厚,就能努力学习,多闻善法。

  他们也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恒求胜法」,永远追求真理和觉悟。胜法就是殊胜之法,也就是佛法真理。

  有智慧的人以真理和觉悟为追求,他们心怀坦荡没有私心,能正确地看待一切,虚心对待别人。所以,他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会「常遇善友」。就是说,他们处处在在都遇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这是聪明有智慧的人的处世态度,与嫉妒之人处处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冤家对头,正好截然相反。聪明的人善于化不利为有利,善于从万事万物而学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切都成为善缘。愚痴的人怨天尤人,结果处处碰壁。常言道:「行人莫与路为仇」,以路为仇,吃亏的还是自己,非聪明人之所为。

  聪明有智慧的人能明辨是非,不被邪门外道所迷惑,所以「永断魔罥」,彻底和邪魔外道划清界线,不受诱惑。

  总之,皈依药师佛,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彻底从无明愚痴中解脱,从烦恼中解脱,即经文所说:「破无明壳,竭烦恼河」。

  「壳」,小鸟未孵出来之前,闭在蛋壳内既黑暗又不自由,只有破壳而出,才能突破黑暗见到光明。众生为无明愚痴所困缚,像小鸟闭在蛋壳中一样,内心冥顽,心识一片黑暗,只有用智慧冲破无明,心识才能变得光明。「破无明壳」比喻用智慧冲突无明的困扰,就像小鸟冲破蛋壳的闷闭一样。

  「烦恼河」比喻烦恼从无明昏昧的心中不断产生出来,就像河水从源头不断流出一样。只有用智慧战胜愚昧,才能彻底断除烦恼,使烦恼的河水枯竭。

  无明是烦恼的根源,使生死流转的直接原因,只有以智慧战胜愚昧,以光明战胜黑暗,人们才能从生死流转中解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命运的主人。所以经文告诉我们:「「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生老病死是生理之苦,忧悲苦恼是心理之苦。这一切烦恼痛苦都由无明而来,只有破除无明,才能彻底断除烦恼,永断痛苦。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尊又告诉文殊菩萨说:「假如有的众生悭贪嫉妒,称赞自己,毁谤别人,将来一定会堕入三恶道中,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尽各种各样惨剧痛苦。受完恶道中应受的剧烈痛苦,降生到人间,变成牛马驼驴等畜牲,长年累月遭鞭打,时常忍受饥渴的逼迫苦恼,背负沉重的器物,被迫在崎岖险峻的路上行进。也许他们转生成了人,但却是那些地位卑贱的奴仆婢女,受别人驱役使唤,永远得不到人身自由。然而,这些众生如果前世做人时,曾经听到过药是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就因为这点善因,现在突然忆念起药师如来,并诚心诚意皈依药师佛,药师佛便会以他伟大的愿力,使他们从无边的痛苦中解脱。他们会变得聪明锐利,智慧多闻,孜孜不倦地追求殊胜的佛法。他们常常遇到善良的师友,永远不受邪魔的引诱困惑。最后能突破无明烦恼对心识的蒙蔽,就像小鸟突破蛋壳一样。他们再也没有一点烦恼了,就像烦恼的河流已干涸枯竭了一样,这样他们就从生老病死,忧愁苦恼等一切痛苦中解脱了。」

  6、如何战胜瞋恨

  贪瞋痴三毒是对人危害最大的三种恶业。药师如来成佛后,建立普施功德,度脱人们悭贪恶业,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开发人们智慧,度脱愚痴恶业,使人们获得高尚的社会地位。这里又指引人们建立慈爱功德,克制瞋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瞋恨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恶习之一,受瞋心支配,人们会造许多恶业,使自己和别人都陷入痛苦中。所以这段经,释尊教诫人们不要相互仇恨争斗,以慈爱之心对待周围一切,团结互助,共同追求幸福安乐。

  「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凌互为饶益。」

  仇恨的恶果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矛盾,若不能以友善和慈心对人,什么事都会愤愤不平,人际关系便处不好。所以,瞋恨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直接原因。

  所谓瞋恨是指对痛苦和引起痛苦的事物的憎恚之心。瞋恨起时,身心热恼,心如火焚,所以称之为瞋火。瞋火就是心中的怒火。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恼怒之时,被强烈情绪控制,注意范围缩小,思维灵活度变低,自控力下降,对眼前之事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常导致不理智行为,造成不良后果。经教中说:「一念瞋心起,十万障门开。」 瞋心遮障智慧,使人做蠢事。所以经教中说「宁起百千贪心,不起一瞋恚」。瞋心危害大慈心,使人生恶念。俗话说「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三毒之中,瞋心最恶。

  瞋是人的恶习中最顽劣的一种,修行人到罗汉果位,还不能完全断除瞋心,凡夫的瞋心就更难调伏了。

  有的人瞋心特别重,不论大事小事,稍不如意就横起暴恶,喜欢惹事生非,制造事端。所以释尊说;「复次、曼殊利室!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乖」即背逆、抵触、不一致。「离」即分离、不合群。「好喜乖离」就是喜欢和别人闹别扭,行为怪癖,处处与众不同,和大家离心离德。「更相斗讼」就是反复的、一而再地和别人打架斗殴,争执吵闹,甚至上法庭上打官司。

  好喜乖离,更相斗讼的人,遇事争个你死我活,不置对方于死地誓不甘休。

  现代科学有实验表明,当人生气的时候,胃粘膜会呈鲜红色,粘膜中粘液保护层出现穿孔,可导致胃溃疡。有实验发现,人气恼仇恨之时和安宁祥和之时,内分泌有所不同,前者血液中有副肾上腺素,后者有肾上腺素。怀有强烈仇恨心的人,血清中还含有毒素,这种毒素甚至可以毒死小昆虫。可见,仇恨心不仅害人,而且害己。仇恨使人心理扭曲,相貌变丑陋,身心都遭受毒害。所以经文说,这些瞋心重的人「恼乱自他」,既恼恨自己,又恼恨别人,既扰乱自己,又扰乱别人。

  仇恨心支配下的人,思想上、言语行动上都会以损伤他人为快意,这就会导致或增加身语意的各种恶业。为发泄愤怒之心,恶言相向,挑拨离间,就犯口业;想方设法损害对方,就犯意业;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伤害别人,就犯身业。所以经文说他们「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

  这些人在恨心支配下,不知疲倦地打斗、争讼、互相损害;翻来覆去都做些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好处的事。所以经文说他们「展转常为不饶益事」。展转即反复多次,或直接或间接地做某事。他们展转所作都是些对自己、对别人毫无补益的事,所以称之为「不饶益事」。

  瞋心支配下的人,无休止地争讼斗气,仇恨之心越来越严重,甚至会设法谋害对方的性命,所以经文说他们:「互相谋害」。

  为了谋害自己的仇人,他们会使用各种巫术、咒术、邪魔之术。古印度原始宗教有信仰巫术、咒术的,会用咒语和某些特殊方式调动神鬼恶魔,为自己效劳。恨心支配下的人为了复仇,或祷告招请山林树木间和坟墓中的鬼神,请它们帮他报仇;或杀死鸡鸭猪狗等牲畜,用血和肉来祭祀恶鬼,请恶鬼去伤害对方。如经文所说:「告召山林树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

  「告召」即祷告、招请;「冢」即坟墓;「药叉」又译作夜叉,为勇健鬼,能在天空飞行,也要吃人。「罗剎婆」又译作罗剎,是吃人恶鬼的总称。

  为了加害自己的怨敌,他们用棉花布块草木泥土等做成自己仇人的样子,写上他们的名字,然后用恶毒的咒语来诅咒。即经文所说:「书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

  他们还会使用魇魅和蛊术,是对方中邪,用起尸咒,使尸体起来活动,去伤害仇人的生命,损伤仇人的身体。如经文中所说:「魇魅蛊道,咒起尸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

  「魇」即噩梦;魇魅即妖邪。用祷告鬼神或念咒的方式使对方中邪,用邪术致人死亡等都叫魇魅。「蛊」是一种毒虫,旧时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一个盘里让它们互相咬噬,最后剩下一条毒性最大的虫制成的药就叫蛊。把蛊药悄悄放在别人饮食中,可使人中蛊,中蛊之后,狂奔乱跑胡言乱语,最后死亡。蛊道就是用蛊毒暗中害人的一些方式。「咒起尸鬼」是对死尸念咒,使尸体起来活动。

  邪恶妖术咒术都可以伤害人,致人于死命,对这点,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都有人深信不疑。小说红楼梦中描写,赵姨娘用魇魅咒术,使宝玉和风姐几乎丧命。现代科学不能证明咒术的作用,但咒术能给对方施加心理影响,使对方生活在不祥的气氛中,就这点而言,这些方法确能害人。

  魇魅咒术都是邪门外道恶毒的妖术,是世尊严厉喝斥的。由于古人多相信其效力,释尊在这里藉以分析仇恨支配下的人们的心态。使用这些恶毒方式的人,以害人为出发点,最终害的还是自己。罪恶的动机就是意恶业,害人的行动就是身恶业,这就会使自己堕入恶趣,遭种种罪报。总之,无论是仇恨者还是被仇恨者,都生活在黑暗的阴影中。

  仇恨是贪瞋痴和邪见的产物,是危害人类和乐安宁的大敌,也是使众生堕落的直接原因,为了彻底救助众生,使人们和睦相处,药师佛以其伟大愿力,帮助仇恨的双方解怨释仇,化解仇恨。凡能接受药师佛教诫的人,药师佛会保佑他们不受任何恶事的伤害。所以经文接着说:「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

  「彼诸恶事」即前面叙述过的各种妖邪巫术、魇魅蛊道、恶咒等。「悉不能害」即一点都不能伤害。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接受药师佛的护佑,生活在药师佛祥和慈光之中,正气凛然,一切邪气都无法侵犯,无论何种巫蛊咒术,都不起作用了。

  以慈爱化解仇恨

  接受药师佛教诫,药师佛会使那些被仇恨扭曲的人,变得和悦安详,不再怨恨别人,「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就是说,无论他这么想还是那么想,无论对这件事还是对那件事,内心升起的都是慈爱,再也没有仇恨了。在慈爱心鼓舞下,他们会做有利于别人、最终也有利于自己的事。内心感到安慰,也感到快乐,再也没有损害别人、恼恨别人的愿望,也不生嫌怨自己、仇恨别人之心了,所以经文说:「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

  嫌恨心重的人总是不安分,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现状。境遇不好,就怨天尤人,接受了药师佛教诫后,明白了随业受报的原理,内心充满和悦,对自己的一切境遇就能欣然接受了。所以经文说:「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

  对自己应受的果报,即使是艰难困苦,也产生欢喜满足的心情。不抱怨自己,更不怨恨别人,只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去改变它,以爱心、慈悲心与人相处,互相帮助,不互相侵犯,不互相欺凌,共同做对大家有利的事。这就是经文所说:「不相侵凌,互为饶益」。「侵」即侵犯,「凌」即欺侮。「互为饶益」即互相做一些使对方得益的事。这样,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人们都可以得到最终幸福和安宁。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接着告诉文殊菩萨说,有那么些人生性爱惹是生非,处处和别人闹别扭,不能与人和睦相处。又喜欢挑拨离间,遇事就和人争个你死我活,甚至打架斗殴,争吵打官司。一会儿恨自己,一会恨别人,又扰乱自己又扰乱别人。这些人,他们的言语往往就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他们行动总脱离不了杀盗淫的范围,而他们心中所想的,则多半是贪瞋痴等恶念。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身语意三业中增加自己的罪恶,翻来覆去地做害人害己的事。在仇恨心的支配下,他们还处心积虑地相互危害,甚至想法置对方于死地。因为仇恨,他们祷告山林、树木以及坟墓间的鬼神,请它们替自己报仇。它们杀牛羊鸡犬等众生,用血祭祀夜叉、罗剎等恶鬼,使其为自己效力。他们书写仇人的名字,用草木、棉花、布片等做成仇人的形象,用恶毒的咒术诅咒他。还会用邪道蛊术害别人,对尸体念咒,使尸体活动,去伤害仇人生命,损坏仇人身体。

  以上这些瞋恨中的人们,如果能听到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在药师佛无限慈心的感召下,他们可以从仇恨瞋心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别人恶事恶意不能危害他,另一方面自己的恨心恶意也会化解。彼此之间都生起慈爱之心,无论做什么都会和乐相处,互相帮助,彼此增进利益,使大家都获得快乐和安宁。在药师佛的护佑下,人们彼此之间再也没有互相损坏、气恼和嫌恶仇恨之心了,所有的人都欢喜悦乐。对自己所受的果报,哪怕是艰难困苦也毫无怨言的生起欢喜满足之心。人们再也不互相欺凌、相互危害,而是共同创造、共同做有益于大家的事。

  7、死后从何处去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一期生命结束,就面临死亡。死亡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魔难。对一般人而言,死亡是可怕的。人死后,往哪里去?这个问题使人困惑,也使人恐怖。为了使人们从死亡的痛苦和恐怖中解脱,世尊在法会上告诉大家,凡保持一定戒行,接受药师佛教诫的人,临命终时,药师佛可以让八个大菩萨指引他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使他们往生天界,享受快乐,或转生人间为转轮王和富足之人。总之,药师佛会以其福德威神力,使人们得到最好的归宿。这是世尊对人们的临终关怀。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怎样往生西方净土

  苾刍又译作比丘,苾刍尼又译作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的佛弟子,男性为比丘,女性为比丘尼。

  邬波索迦旧译优婆塞或优婆娑迦,意译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是亲近奉事三宝,受持五戒的男子的统称。现在一般称为男居士或大居士。

  邬波斯迦旧译优婆夷或优婆赐迦,意译为清信女、近事女、近善女,是敬事三宝,受持五戒的女子的统称。现在一般称为女居士或二居士。

  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是佛的四众弟子。凡佛弟子都应受持戒律,在家弟子应受持五戒、八关斋戒;出家弟子则应受持十戒、具足戒等。若未能受戒,但敬信三宝,行为不违反戒律的人,可称作净信善男子、善女人。

  四众弟子和净信善男子、善女人,若能认真受持各自应守的戒律,哪怕是坚持一年八关斋戒,或守三个月的其他各类戒,他们都会得到很大的福报。他们可以在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得到善终。所以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

  释迦佛在赞扬药师净土功德庄严时,曾用西方极乐世界来做过比较,这里,释迦佛又一次提及西方极乐世界。释尊以往在宣说许多经典,如法华经、楞严经等时都赞颂过西方极乐世界。释尊一而再、再而三地宣扬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给娑婆世界的众生指示方向。西方极乐世界是此土众生临命终时的最好归途。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所修习的法门,叫净土法门,它是众多法门中最方便的,所以释迦佛再三为弟子指示这一法门。

  释迦佛为弟子指示的法门,归根到底可分为两类:一是通途法门,又叫自力法门;一是特别法门,即净土法门。修习自力法门,学人仰仗自己的力量,归信三宝,以戒定慧三学,断烦恼了生死,直至证悟无上菩提。修习净土法门,无论是什么根基,哪怕是五逆十恶的人,只要闻名信受,信愿真切,持佛名号,就可以仰仗佛的助力,往生西方净土。西方净土有很多助缘,可以使那里的众生永不退转地继续修行,直达佛地。

  靠自力修行,获最高成果需要付出努力很大。五浊恶世、末法时期的众生,要彻底断除惑业非常困难,惑业不断,修法不能成功,稍有懈怠,还会退堕,所以这是难行道,成功可能性小。

  仰仗佛力,可以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众多助缘,可以继续修习,永不退转,有必然成功的把握。而且修习净土不必透彻教理,只须观想持名,修行方便,所以这是易行道。

  印光大师说:「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门,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实难即生做到。倘惑业未能净尽,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画饼,且有因福造业,后生堕落之虞。由是言之,诚堪畏惧。须知净土法门为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与通途法门并论。」所以印光大师一生中都提倡净土易行法门。

  阿弥陀经中说,惑业未尽的众生,发愿往西方,必须持名念佛,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会「现在其前」,修行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一种定境。没有相当修行功夫,要达这一定境还是不容易的。所以修净土法门虽比其他法门简便易行,也并不是所有发愿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往生。为此释迦佛在这部经中,为修净土法的众生开示一个最有力的助缘。只要持八关斋戒一年,或五戒三个月以上的净信弟子,接受佛教正法,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又没有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的定境,临命终时若能听闻药师佛名号,药师佛会派遣八位大菩萨为他指示去西方净土的道路,帮助他成功往生。所以经文紧接前面「而未定者」说:「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 「而未定者」即指念阿弥陀佛名号,还没有达到定境的众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为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经文中「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即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所」即处所。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据佛经记载,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池中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莲花。这些莲花有成千上万的花瓣,花朵大如车轮,是用七宝构成的。不同颜色的莲花放射不同光芒,青色放青光,红色放红光,黄色放黄光,白色放白光。有的一种花放一种光,有的一种花放两种光。各种光中示现无穷无尽的佛,为众生演说各种各样的佛法。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发心念佛,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莲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念佛越勤奋,那朵莲花就越光明、越鲜艳;念佛心退堕了,那朵莲花就会黯淡、枯萎;不念佛了,那朵莲花就消失了。念佛人坚持念诵一天、二天、三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就会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起拿着属于他的那朵莲花,把他迎往西方。这人就从莲花中生出来了。这种不需要父母交媾,自然而然就从莲花中生出,叫莲花化生。所以经文说:「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

  「杂色众宝华」即指各种颜色的由七宝做成的众多的莲花。「化生」即指不要依托,自然而生。

  由于众生念佛的功夫不同,以往所修的善行不同,往生到西方,莲花化生时,就有上中下三个品级,每品中又有三生,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正如偈语所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西方净土的众生是从莲花中化生出来的,获得的是净妙色身,不是血肉之躯,所以他们没有生老病死的痛苦。那里的众生一律平等,没有男女差别,没有妻子儿女,没有亲疏远近,也就没有爱离别苦。那里的众生都与永不退转的菩萨为伴,没有怨憎恨苦。那里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众生有求皆得,没有求不得苦。从莲花中化生的众生,身躯微妙香洁,没有五蕴盖覆之苦。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顾名极乐世界。

  怎样往生三善道

  有的众生没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乐善好施,又有清净的戒行,人间生命结束后就有可能转生到天上成为天人。天人可以无拘无束尽情享受各种快乐。假如他们耽于享乐,会把以往培植的善根耗尽,天上寿命结束时,就有可能堕入恶趣中。如果这些众生在往生天界以前,能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接受了药师佛的教诫,到天界后,就不会无休止地享乐,善根也不会穷尽,天上寿尽后,便不会转生到恶趣中。如经文所说:「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

  「或有」是紧接前面经文,指四众弟子、善男子、善女人中能每月受持八天斋戒一年,或持其他戒三月,,有善根的,而且在临命终时又听闻了药师佛名号的那些人中的某些人。

  「本善根」即指在转生天界以前,做人时培植的善根。

  这些天人在天界之所以本具善根没有耗尽,是因为他们生前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并能接受药师佛的教诫。

  怎样往生富贵人家

  善根未穷尽的天人,寿尽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到人间。在人间他们转生成人间的统治者,具有无比的权威,如经文所说:「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

  「轮王」即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世间第一有福德的人,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轮王有四种:金轮王统摄四大洲,银轮王统三洲,铜轮王统两洲,铁轮王统一洲。轮王出世,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们富足安康,平等互助,谷物丰饶,遍地甘美果树,金银珍宝散在各地,是理想的大同世界。

  「四洲」即指须弥山四方的四大洲。

  善根深厚的天人,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出生到人间,成为福德具足的金轮圣王,以其福德和威力统率、摄持四大洲,带给众生富足安乐,使有情众生都安身立命于十善道。

  戒行稍差,善根不足的人,从天上还生人间虽不能做轮王,但可成为富足有地位的人。如经文所说:「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

  剎帝利是古代印度四种姓中的第二种姓,意思是田主,可担任国王、武士等高级职务。婆罗门为第一种姓,是祭师阶层,社会地位最高。居士是富有的自由民,大家是自由民中的实业家。

  转生成有社会地位的人以后,他们还会非常富有,财宝很多,各种物资装满仓库。他们形相端庄,身体健康,聪明有智慧,有美满的家庭。如经文所说:「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凡能至心皈依药师佛的妇女,只要愿意,就能转女成男,而且永远不再转为女身。如经文所说:「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综上所述,本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对文殊菩萨说:再说,曼殊室利!如果有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其他敬信佛法的善良男子和女人,受持八关斋戒一年,或守三个月的净戒。因守戒培植的善根,他们中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无量寿佛统率的地方的人,修持净土法门,念佛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定境的,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听闻药师佛名号,临命终时会出现八大菩萨,这八个大菩萨的名字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八大菩萨临空而来,到他们面前,为他们指示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他们就会往生到极乐世界,在各种颜色、七宝做成的莲花中,自然而然地化生出来。

  也有的净信弟子,会转生到天界成为天人,享受各种快乐,但不会把原来的善根耗尽,因为他们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获得的善根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他们不会从天人堕到地狱、饿鬼、畜生等各种恶道中。等他们天人的寿命完结,会重新降生到人间,善根深厚的可以成为转轮圣王,统摄天下成四大洲的领袖。他们具有极大的威德,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任何事。他们推行善行,让人们身语意都安住在十善道中,都过富足、向上、有意义的生活。

  有的众生虽不能成为转轮圣王,但可以成为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实业家等有地位的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钱物多得连仓库都装不下。他们形相端正庄严,家庭和美,父母妻儿具足无缺。他们都聪明有智慧、勇敢强健、威猛得像大力士一样。

  假如修行的人是女人,对自己的女身有厌弃心,因为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诚心诚意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可以永远不再为女身,以丈夫相精进修行,直达佛地。

  8、除人们一切病苦

  在开演了药师佛为众生建立的施舍、持戒、度贪瞋痴等伟大功勋之后,释尊概括演说药师佛消除众生一切病痛灾厄的伟大功德。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

  五浊恶世,八苦人间,众生之苦,说不能尽,药师如来为拔众生之苦所建立的功德,也说不能尽。所以经文仅举折磨人们最厉害的一些疾病,示现药师如来对众生病苦的救助。

  疾病对人的折磨,除了生理痛苦外,还有精神重压和心理恐怖,后二者引起的痛苦往往超过前者。人们最害怕的疾病并不是最疼痛的病,而是危及生命的癌症。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即使尚无明显症状也会日益消瘦,精神崩溃,迅速死亡。经文这里所举的就是古代的不治之症。

  「瘦挛」指身体干枯,肌肉萎缩,手足卷曲不能伸直。挛也是一种手足抽搐的疾病,相当于现代的脑溢血中风、瘫痪等病。

  「干消」指结核病和糖尿病一类的消耗性疾患,古人把结核病叫痨疾或干病。患糖尿病的人代谢紊乱,口渴肚饿,不断吃不断小便,古人称之为消渴病。患这类病后,人异常消瘦,将不久于世。

  「黄热」指肝炎、破伤风、脑膜炎一类的疾病。肝炎急性发作一般都有黄疸,眼睛皮肤发黄。这些急性传染病都有高热,古代医疗条件下,无法有效控制,会使人迅速丧命。

  此外,古人认为中魇魅、蛊毒的人,会患莫名其妙的怪病,突然死去。

  人们害怕疾病,更怕死亡。年纪轻轻,突然死掉,叫夭亡或短命;在意外事件,如水火刀兵、天灾地变中突然殒命,叫横死。短命夭亡和横死都是未尽天年而丧命,对人威胁极大。横死有九种,经文在后面还要具体描述。

  药师如来成佛后,凭借本行菩萨道时的伟大愿力,可以使人们从上述种种可怕的疾病和灾厄中解脱。经文说:「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是」即指上述种种疾病,「等」概括所有的不能一一列举的疾病。

  皈依药师佛可以使人从不治之症和疾病恐怖中解脱,因为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开发智慧,明白因果的原理,懂得生命缘起的规律,坦然地对待疾病和生死。既来之,则安之,心情舒坦,有利于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化。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极大的影响。同样疾病,因患者心态不同后果迥异,古今中外有许多因信仰的力量而战胜疾病和死亡的事例。皈依药师佛,心有所依,意有所安,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即便生命结束也能安然西去,不会有痛苦和恐怖,况且在佛的护佑下,他们还会健康长寿。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尊对文殊菩萨说:再说,曼殊室利,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获得正觉,成佛之后。由于他在菩萨因位时所发的宏大誓愿,当他观察到有情众生受病苦折磨威胁时,就会去救助他们。比如有的众生中风瘫痪手足抽搐,或得了痨病,又干又瘦,或得了消渴病,身体一天天消瘦。有的得了黄疸病,高烧不退,全身发黄。有的众生被魇魅、蛊毒所中,危在旦夕,有的年纪轻轻就夭亡短命,有的突然遭横死。凡此种种不能寿终正寝的人,只要祈求药师佛,药师佛就会凭着伟大愿力,消除他们的痛苦,满足他们消灾延寿的心愿。

  (请看第八部分 药师咒)

  八、药师神咒

  1、定境中的咒语

  药师佛一心一意为拔除众生业障之苦而努力修行,由此进入定境。定境中发出具有巨大力量的咒语。经云:

  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辟琉璃,钵喇婆,喝啰?也,怛陀揭多耶,阿啰诃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诃。

  药师如来成佛以后,一心一意行除灭众生苦恼之事,存除灭众生苦恼之念,其他一切心念都不起,专注于一行,进入了一行三昧之定境。三昧即三摩地,意思是定、正定、一境性。凡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念念在在都不离所专注之事,做到一行,便入定境,《三藏法数》说:「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六祖慧能在坛经中说:「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一直心即专注不变之心。凡一心念佛或一心行持,都可达一行三昧定境。

  药师如来时时刻刻,念念不忘,一心一意从事的是除灭众生苦恼之事,所以他进入的三昧定境名叫除灭众生苦恼定。如经文所说:「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时」即药师佛一心一意救助众生之时。「彼世尊」即药师佛世尊。

  佛三十二相中,有无见顶相。观佛经说:「佛顶肉髻生亿万光,光光相次,乃至上方无量世界,诸天世人,十地菩萨亦不能见。」无见顶表明佛的智慧深不可测,无法超越。药师如来成佛后,肉髻中也会放射无量光明。所以经文说:「既入定已,与肉髻中,出大光明。」

  药师佛在定中,在智慧之光的笼罩下,为众生演说了具有无比威力的咒语,所以经文说「光中演说,大陀罗尼」。

  陀罗尼是梵语的译音,意思是总持,能摄持一切善法,遮障一切罪恶,总一切法,持无量意。

  陀罗尼有四种:一、法陀罗尼,于佛之教法闻持而不忘,又叫闻陀罗尼;二、义陀罗尼,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三、咒陀罗尼,依禅定发秘密语,有不测之神验,又叫咒语;四、忍陀罗尼,于法之实相能安住叫忍,能持忍所以叫忍陀罗尼。

  佛菩萨在禅定中所发秘密语之所以称为咒陀罗尼是因为佛菩萨之定力能总持神咒功德。大乘义章说:「菩萨依禅能起咒术,为众除患第一神验。」此秘密语能总持无量文义、具无尽之功德。佛地论说,佛菩萨之秘密语「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显教经典中对咒陀罗尼有五种称谓,分别为:陀罗尼、明、咒、密语、真言。药师佛定中演说的陀罗尼,就被称作药师神咒。

  药师佛在禅定中发出了具无穷无尽含义的咒语,此咒语能持一切功德,作用极其伟大,所以称之为「大陀罗尼」,即是秘密语,在译经时都不做意译,只直译其音。咒的神验就在于它能以一种特殊的声音信号与宇宙信息,或说他在的外力相沟通,所以,凡咒语都应按其原来的读音持诵。这里特用汉语拼音将这一神咒的读音注出来,便于读者读诵。

  南谟薄伽伐帝。 鞞杀社。 窭噜薛琉璃。

  钵喇婆。喝啰阇也。 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 怛侄他。

  唵。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三没揭帝莎诃。

  「南谟」又作南无,意思是皈依,皈命。「薄伽伐帝」即薄伽梵的异译。「鞞杀社窭噜」意思是药师。「辟琉璃」即琉璃。「钵喇婆」意思是光。「喝啰阇也」意思是王。「怛陀揭多耶」意思是如来。「阿啰诃帝」意思是应供。「三藐三勃陀耶」即正等正觉。「怛侄他」意思是即说咒曰。「唵」为发音词。「鞞杀逝,鞞杀逝,鞞杀社」意思是「药!药!药!」「三没揭帝」意思是普遍救度一切众生。「娑诃」亦可做娑婆诃,意思是迅速成就。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大家,由于药师如来成佛后一心一意只行救助众生之事,所以进入了一行三昧的禅定中,他所入的定就叫「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禅定中药师佛肉髻放大光明,光明中药师佛发出了具备特别伟大的功德的咒语,咒语说:

  「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即说咒曰:唵!药!药!药!用药治愈一切众生疾苦,使之急速痊愈。」

  2、神咒的威力

  宣说药师神咒后,释迦佛又强调了咒语的威力,并殷勤嘱咐众生,认真持咒。经云: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佛经中记载,大地震动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六种震动。第一种情况是佛入胎、出胎、成道、转*轮、舍性命、入涅槃时大地会发生巨大震动,以示祥瑞。第二种情况是佛运用神通力,可以震撼三千大千国土,使大地起伏变化,出现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第三种情况是佛用法力使大地出现动、涌、震、击、吼、爆。种种震动,显示佛法的伟大,震撼大地同时,震撼众生的心灵,使众生弃恶从善,归信佛法。

  药师佛的咒语一发,就震动了大地,足见咒语的威力巨大。震撼大地的同时,遍放光明。在药师佛智慧之光照耀下,众生一切病苦都可以得到消除,由此获得安稳和快乐。所以经文说:「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

  「尔时」即药师佛发出咒语的那个时候。「受安隐乐」即享受安宁平稳的快乐。大地震动,消除的是众生的病苦,带给众生的却是心灵的安宁和快乐。

  咒语既有如此威力,所以释迦佛教诫人们,当自己或亲人生病之时,持诵此咒。持咒前应沐浴、漱口,然后用病人吃的食物、药品或清洁的水,对着这些东西咒一百零八遍,再给病人吃。这样,病人一切病苦都能消除。所以释迦佛说:「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

  持药师咒可以挽救病人于急难之中,没有生重病的人常持此咒,就能祛病延年,而且命终可往生到药师净土去。所以经文说:「若有所求,志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若有所求」指祛病延寿的要求,「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如是」即指如其所求,无病无灾,「生彼世界」即生药师佛净土。

  经文前面已经经过,药师净土与西方极乐净土一样,功德庄严,纯洁清净,无恶无苦,所以往生到药师净土后,也可以像在极乐净土一样不退转地修行,直到最终的彻底觉悟。即「得不退转,乃至菩提。」

  法会上释迦佛殷切嘱咐大家,一定要诚心地、慎重地供养药师佛,坚持念诵药师咒。佛对文殊菩萨说:「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至心」即以最大的诚心,「殷重」即殷切慎重。「废忘」即荒废、忘失。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大家,就在药师佛在光中说完咒语的那个时候,大地震动起来了,而且普遍地放出大光明。光明照耀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所有病苦全部消除,获得了身心安宁和稳定的快乐。

  释迦佛又告诉文殊菩萨说:「假如有男子或女子,患了各种病,就应当一心为那病人念诵药师咒。替病人念咒时,必须洗澡漱口,保持身口的清净。然后用病人吃的食物、药品或清洁无虫的水,对这些东西持咒一百零八遍,再把这些给病人吃,这样,病人所有病苦都会全部消除。」

  如果有人想祛病延年,只要以最大的诚心念咒,他的这一愿望就会得到满足。坚持念药师咒,命终之后,还可以往生到药师净土去,在那里可以不退转地继续修行,一直到彻底觉悟。以此之故,如果善良的男人或女人,对药师如来能诚心殷勤尊重,恭敬地供养,对此药师咒,就应常常受持念诵,不要废弃或忘记。(接下来请看本经文的第九部分「怎样获药师佛的庇佑」)

  九、怎样获药师佛的庇护

  1、药师法的修习方式

  药师佛智慧无边,福德威神力无边,众苦充满的娑婆世界众生,如何才能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加被呢?要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必须皈依药师佛,接受药师佛的教诫,修习药师法。所以法会上,释迦佛嘱咐大家念诵药师佛名号,供药师佛像,书写、传播、诵读药师经,还要供养弘扬药师法的法师,以修习药师法。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诵持名号

  「净信男子、女人」指有清净信仰的佛弟子或善根深厚的人们。「得闻」即指有可能、有机会听闻到。药师佛有十个名号,释尊这里只举「如来、应、正等觉」代表药师佛具备的「所有名号」。对药师佛所具的名号,能听任何一个,都是一种难得的因缘。善良的人们既有因缘听到了药师佛名号,就应经常念诵,所以释尊要求大家「闻已诵持」。经常念诵持久不忘,在紧急危难时刻,就可能忆念药师佛名号,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八识田中有念佛的种子,可以生生世世不堕恶趣,即便因宿世恶业,堕入恶趣也会因忆念药师佛名号而获解脱。

  念诵佛的名号为什么可以得护佑加持呢?因为佛与真如同在,是真理的体现,佛的法身永存,无时不在,无处不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念他的名号,佛就会有所知有所应。佛的名号是一种特殊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念佛人和佛就沟通了。念佛人自性清净佛性与佛的法身相应,念诵中,自性清净佛性渐渐被证明,善根日增,智慧显现,念佛达一心不乱,即可与佛同在,与真如同在。真如是无欠无缺、无坚不摧的,念佛者与真如同在,一切外邪都无法干扰。与真理相应,与真理同在,以真理作后盾,还有什么比这更无所畏惧呢?这就是最大加持力。

  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潜意识在人的意识中占有统治地位,它能在不知不觉中支配人的行为。潜意识相当于唯识学中的藏识即第八识。念佛名号,可使佛的概念潜移默化地进入潜意识,即所谓八识田中种下佛性种子。反复念诵反复强化,即所谓不断熏种。潜意识中的佛的形象越来越鲜明,甚至在梦中也会出现;慢慢地自信心越来越充足,心情越来越舒畅,由此,便可远离一切恶事。经常念佛会产生有持无恐的心态,正气凛然,邪气何能干扰?这是加持力直接显现。

  念佛名号也是一种心理自我暗示,能自我鞭策,促使人积极向上,积善成德。善业必感善果,必得善报,这也是加持表现。

  所以,念诵佛的名号,无论你认识它的价值或不认识它的价值,都会对你的身心产生护持的作用。净土法门,重视念诵,无论修东方净土还是西方净土,坚持念诵定有效验。

  持名念佛必须正心诚意,轻慢、怠惰与佛法不相应。既不相应,怎么能有明显的效果呢?所以念佛以前应沐浴盥洗,保持身心清净。

  「晨嚼齿木,澡漱清净」,是念佛前净心准备。

  「齿木」是古代人用来刷牙的小木条,可以用杨枝做,大小如指头,长约五寸。嚼齿木的一端,木中苦叶可除口臭,用嚼松的木条一端刷洗牙齿,相当于现在牙膏和牙刷的合用。古代印度的风俗,重大庆典请僧用斋,先派人送去用鲜花装饰的齿木,表示敬重。这里念佛前先用齿木清洗口齿,表示对佛的尊敬。除刷牙外还应漱口洗澡,保持清洁。

  刷牙、洗漱,这是正式修法念诵时必须的形式,以唤起人的慎重感和敬仰心。但念佛也可以不分时间地点,不拘形式地进行默念。只要能正心诚意地念诵,都会有效果。

  供佛物品

  修药师法应供养药师佛的像。供佛用的东西叫供具。最基本的供具是花、涂香、水、烧香、饮食、明灯等六种东西。这六种供具分别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

  烧香是用来燃点的香。大日经说,燃点烧香具有使佛法显通法界的意义。燃烧香时,香气可顺风、可逆风自然流布,能清除看得见的地方、或看不见的各处地方的秽气。菩提香也是这样,由智慧之火点燃,由解脱风吹送,随悲愿力自在流转,普熏一切。

  燃香的作用在于净化空气,净化心灵,醒神开窍,启迪智慧。现在的寺院中,许多信众燃点劣质的香,发出的气味和浓烟不但不能清除秽气,使人神气清爽,智慧开发,反而污染空气,使人气闷昏沉,所以,许多寺院要求信众不要烧香。如果所烧的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不如不烧的好。诚信的佛弟子,供佛烧香,一定要烧优质香,气味幽雅的香,散逸出沁人心脾香味,清除身心邪秽。这样烧香,才有益处。

  涂香是用来涂身的香。大日经疏说,涂香有清洁的作用,可除去身上的污垢秽气,除去心中的热恼。

  鲜花是世间美好的东西,佛经上说,在佛前供香花,可得名声好的福报;供美丽的花,可得相貌美丽端庄的福报。

  灯是光明的源泉,象征智慧,佛前供灯可感得智慧开启,前途光明的果报。

  水和饮食都是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资,用以供佛,既表达对佛的敬仰也表示对生活物质的珍惜,可唤起人的朴实慎重之心。

  总之,凡最美的、最好的、最不可缺的、最珍贵的东西都可以用来供佛,以表达对佛的崇敬心。除用各种物资供佛外,还可以在佛前表演各种舞蹈、演奏各种音乐以示敬仰。所以经文说:「以诸香花,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象」。「诸」即代指各种供佛物质器具。「作众伎乐」即表演各种舞蹈,唱奏各种音乐。古代把以歌舞为业的女子称为伎,这里则指各种表演。

  释迦佛教诫大家,要以各种香、花、音乐、舞蹈供养药师佛像,事实上,药师佛的像并不需要这些东西,佛菩萨本人也不需要这些东西。释尊要求弟子以这些东西供养佛的形象,是为了启发学人的觉性,这是教化众生的方法。通过供佛菩萨,唤起人们虔诚的敬仰心、庄严的慎重心和施舍心,把人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启发出来。

  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这个心就是人人具备的圆明自觉的清净心,所以供佛就是供自己的心,敬仰佛菩萨,就是敬仰自己的觉性。当你一念诚挚恭敬供佛的时候,心念纯净,真心显现,你就见到了真佛。所以,以多大的诚心对待佛像就是以多大的诚心对待自己,供养佛菩萨真正得益的是自己。人的觉性一闪现,人就与佛同在,由此获得才德智慧是不可思议的。以真纯至诚之心供佛之时,自己就与佛同在,内心升起崇高感和庄严心,命运和前途就会充满光明,事业和功业就会获得成功。反之,缺乏崇高感和敬仰心的人,内心是暗淡的,事业功业难获成就。所以,凡追求光明、追求成功的人都会以至诚之心供佛。

  菩萨十地论说供佛有三种方式:第一是利供养,就是奉献各种供养用的物资,也叫财供养。第二是敬供养,即赞叹、恭敬三宝,也叫法供养。第三是行供养,即受持修习佛法,也叫观行供养。无论是财利供养、法敬供养、还是观行供养,目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表达对佛菩萨的敬仰之心,启发出自己向善、觉悟之心,指引自己去追求光明。供佛之时必须有真诚的敬仰心,而且要身体力行,实践佛法精神。三种供养中,以观行供养作用最大,实践佛法精神,是对佛菩萨最好的供养。

  修药师法还应书写药师经,古代印刷术不发达,要得到一部佛经很不容易,所以许多敬信弟子都亲自抄写佛经。书写佛经,使佛法流布,让更多的人获得利益,功德很大,所以凡有条件的人都应亲自书写佛经,也应该教别人书写。写了药师经后,应理解经文的意义,努力实践。所以释迦佛说:「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

  「一心受持」即一心一意专精地领受行持。「听闻其义」指自己诵读,或听别人读诵药师经,并理解经文的含义。

  以此之理,今天科技发达,能刊印佛经,其功德也非常大。

  供养法师

  修药师法还应对弘传药师法门的法师诚心供养。精通佛法,并能为人讲授佛法的人叫法师。法华经法师品说法师有五种,一受持,二读经,三诵经,四解说,五书写。通过这五种方式弘扬佛法的都可称为法师。法师弘传佛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领悟佛法奥义,佛法能流传到今天,也有法师们的功劳。法师从事的事业是有益于所有众生的伟大事业,佛弟子应对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也应以行动支持他们。为让他们专心专意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应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资。供养法师是佛弟子的本分事,所以经文说:「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

  「彼法师」即指弘扬药师法的法师。「资身之具」指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资用具。「资」有财物、凭借、供给等含义。「悉皆施与」指所有生活物资都应施舍给他们。佛弟子供养三宝,对法师行施舍既有利于佛法的流传弘扬,也成就了自己的施舍功德,利莫大焉,所以净信男子、女人应供养法师。

  如果听闻了药师佛名号的净信男子、女人能诵持药师佛名号,供养药师佛像,书写药师经,供养弘扬药师法的法师,他不但会得到药师佛的加被护持,十方三世所有佛都会护佑他,使他一切愿望满足,并最终获无上菩提。所以释迦佛告诉大家说:「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如是」是对上面的总结,即诵持名号、供养佛像、书写佛经、供养法师等。「护念」即保护、忆念。法华义疏说:「令外恶不侵为护,内善得生为念」。得佛的护念,可使一切善法增长,远离一切恶事,消一切灾,增长寿命。善导法师说:「现生为佛护念,得长寿之强力因缘」。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对文殊菩萨说,如果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和女人,有缘听到了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等所有名号,听了以后应恭敬地诵持。早上起来先应刷牙、漱口、沐浴,使身心清爽洁净。同时应以各种芳香美丽的鲜花,燃烧名贵香,涂擦用的高级香膏等供具,表演各种歌舞,演奏各种乐器,来供养药师佛的像。另外,对这部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应自己书写,或教别人书写,并一心一意按药师经要求修行,深刻领悟药师经的含义。对于弘扬药师法门的法师,应当诚心供养。凡是他们赖于生存的物资,生活必需的器具,全部都应施舍给他们,不要使他们有任何匮乏和短少。如果做到了上面所说的这一切,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保护和怀念,他们所有的愿望都会得到满足,最后能获得觉悟,证得菩提。

  2、文殊菩萨的指导

  为了帮助人们修习好药师法,获得药师佛的救助,文殊菩萨对修法的具体方式及利益作了进一步阐述和说明。经云: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要得到药师佛护佑,首先应听闻药师佛的名号,知道这位伟大的佛的存在。所以法会上文殊菩萨发下誓愿说:「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

  听闻药师佛名号,是接受药师法的第一步,也是佛菩萨接引众生的第一步。听闻药师佛名号必须通过耳根,领悟于心,铭记心中,念念不忘,所以经文说「觉悟其耳」。

  为使像法转时的众生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文殊菩萨将采用各种方便的办法,甚至通过让众生以做梦的方式,接受药师佛的教诫。梦中见佛,梦中听闻佛的名号的事,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正是佛菩萨福德威力的显现。文殊菩萨既能使睡梦中的人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当然更能使清醒的人听闻佛号了。今天,人们有缘听到药师佛名号,读到药师经,就有可能是文殊菩萨方便教化的结果。既是方便,就极其善巧,有时会无影无形,人们会因种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听到药师佛的名号,受到药师佛的护佑。

  佛所说法,记录为经,要使药师法深入人心,流传将来,必须受持药师经,保存和传播药师经。所以法会上,文殊菩萨再次号召大家,受持读诵、宣传抄写、恭敬供养药师经,文殊菩萨说:「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

  有缘接触药师经的人,都应经常诵读,理解经文的深刻含义,尽自己的能力为别人讲解,把药师经蕴藏的伟大意义揭示出来,让更多的人得到好处。「开示」就是开启、显示之意。佛法真理,含藏在佛经之中,就像宝贮藏在盒里一样,掀开盒盖,使珍宝示现出来,就叫开示。演说佛法,使人们领悟佛法真理,叫做演说开示。

  为了使药师法更广泛流传、传至将来,文殊菩萨号召大家抄写药师经,像供养佛一样供养佛经。

  常用来供佛或供佛经的东西还有末香、花鬘、璎珞、幡盖等。

  末香是粉末状的香,用各种名贵香料捣成,用来涂身、熏衣、涂地、涂墙等。在经书上洒香,表示对佛经的珍视。

  花鬘是并列着的一串串下垂的花,璎珞就是珠玉等缀成的项链。一般寺院中塑的菩萨像,常有花鬘、璎珞等装饰品。花鬘、璎珞使菩萨显得华贵而庄严、亲切而富有生活气息。佛像前面可供这些东西,但佛像身上,不用这些装饰,因为佛至高无上,使真理的化身,是朴实无华的。

  幡是直幅下垂得旗,幡上一般书写佛经,所以叫经幡。盖即圆顶的凉伞,可遮太阳、尘埃等,亦可造成静穆的气氛。

  为了表示对佛经的珍视和敬重,文殊菩萨教大家用五彩线作袋子盛放药师经,然后供奉在干净高朗的地方,即经云:「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

  彩,指彩色丝织物或彩色丝线。「五色彩」即五色线,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丝为一条丝缕。五色象征如来五智,也像征信进念定慧五法。五法贯摄一切教门,如修多罗贯串诸法一样,用线做表征,因为修多罗直译就是线。五色线是密宗灌顶道场必用之物,也叫檀线、结线、金刚线。

  「囊」即袋子。「敷设」即铺设、布置。「敷设高座」即在高处布置一个位置。把佛经放在高的地方,供人瞻仰,引起人的敬重心,也是保护佛经的办法。

  能读诵、讲演、抄写、供养药师经,四大天王和许多天人就会到他的住处来守护,即经云:「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

  「四大天王」是守卫在须弥山四方的天王,本文前面讲佛的世界时,已作过说明。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寺院山门一般都塑他们的像。天王护持佛法,亦护持诚信佛法的人们。

  「诣」即往、到,常指到令人尊敬的人那里去;或指到达某种境界。这里「皆诣其所」指天王及眷属都到读诵、供养药师经的人那里去。这是对佛法的敬重,也是对供养佛经的人的敬重。

  佛经代表佛法,佛经流行的地方,就是佛教正法流行的地方,这个地方的人们就会得到佛的加被和保护。有正法流行,邪门歪道凶神恶鬼就无法作祟。所以文殊菩萨告诉大家「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

  药师经代表药师佛正法,含具无比威力,能救助人们出离一切苦难,所以文殊菩萨称之为经宝。佛经都是宝,此药师经又是宝中之宝。凡是药师经流行的地方,人们会过安宁幸福、吉祥快乐的生活,决不会有横厄灾难,不会死于非命,更不会有鬼神相扰。

  中国民间有「人死为鬼」、「鬼者归也」的说法。一般认为,有福德的人死了可以成神,普通人死了就变成鬼。佛教不接受这样的观念,佛教把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神、鬼、傍生、地狱等六大类。佛经中所说的鬼,是指六道众生中的鬼道。鬼的种类很多,除永处于饥饿中的饿鬼外,还有夜叉、罗剎等。它们有神通力、能伤人甚至吃人。鬼接受佛法,就成为护法神,如天龙八部的夜叉,本经后面将要说到的十二药叉大将。鬼中未接受佛法,本性凶恶的就叫恶鬼。凡有药师经流行,有人受持药师法,在药师佛福德威神力摄化下,恶鬼不但不会危害人,反而成为佛的护法,所以,药师经流行的地方没有恶鬼。

  天、阿修罗、鬼三道又叫神道,他们都有人不具备的不可捉摸的力量。神道中,有归顺佛法的善神,也有恶神。凡药师经流行的地方,只要信持药师经,不会有恶神相扰。应当注意的是,佛教所说的神是众生中的一部分,不是中国民间所谓的神仙。

  恶神恶鬼伤人常用手段,是用魇魅邪道迷惑人,使人正气耗散、精力消减,身心交瘁而死于非命。在药师经流行的地方,受持药师法的众生也会得到药师佛及护法天王、天人、神将等保护,恶神邪神都不能干犯,所以经文说:「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精」即精神、精力,「气」即生气、生命活力。

  如果有的众生已受邪道迷惑,心意散乱,精神不宁,听闻药师佛的名号,正气一生,邪气自除。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就能归于正道,恢复身心安宁。所以经文说「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设」即假设,「如故」即恢复健康。受药师佛正法鼓舞,可重新焕发精神,获得无穷的生命力,身心安宁而快乐。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文殊菩萨发誓弘扬药师法,在法会上,文殊菩萨对释迦佛说:「尊敬的佛!药师法门既如此伟大,我理当发大誓愿,要在像法转时,以各种各样的善巧方便,使一切有清净信心的善良的男人、女人,甚至在梦中也能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而有所觉悟。」文殊菩萨又说:「尊敬的佛!假如有人对这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能领受其含义,坚持阅读或读诵,能为别人讲解,使人得到开导指示;自己书写或教别人书写,对药师经生恭敬尊重心;用各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歌舞等来供养药师经;用五彩丝线结成袋子盛放药师经,然后把周围各处打扫干净,布置一个高的供坛,安置药师经。由于以上种种,四大天王和他的部属还有数不清的成百成千的天人都会护持他。」文殊菩萨接着说:「尊敬的佛!在此药师经流行的地方,如果有人能够对药师正法领受行持,凭药师佛本愿功德,以及听闻药师佛名号能产生的巨大效验,可以知道,那里的人不会遭受意外的横死,也不会被恶神恶鬼夺去精力和神气,即便是有的已被夺了精气,在药师佛护佑下也会慢慢恢复精力,重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安宁和快乐。」

  3、供像的方法和功德

  听完文殊菩萨的话,释迦佛赞叹不已。接着,佛又嘱咐大家,造药师佛像,恭敬供养,并告诉大家造像供像方法和功德。经云: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狮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文殊菩萨发誓弘扬药师法,释迦佛非常高兴,大加赞赏。佛对文殊菩萨说:「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意思是:正是这样啊!正是这样啊!确实正如你所说的那样。

  释迦佛肯定了文殊菩萨所说的供养药师佛的意义和功德后,嘱咐大家敬造药师佛的像。

  佛教是无神教,不崇拜偶像,提倡智慧和觉悟。佛不是神,是觉悟了的人,是人们的导师和榜样。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教既不崇拜偶像,释尊为什么又叫大家造药师佛像呢?其实造像的目的和作用是为了用鲜明的形象引发人们虔诚的信念,启迪人们内心的觉性。

  造像与供像

  佛教被称作像教,因为佛教重视用有形的东西教化众生。巍峨的庙宇、庄严的佛像、辉煌精妙的供具,是生动、直观、有强大感染力的教化方式,可唤起人的敬仰心,震撼人的心灵。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历代都有大量的佛教建筑、佛教造像、佛教艺术品问世,为后代子孙留下数不清的瑰宝。各种佛教遗迹、佛教珍宝,都是用信徒的心血浇铸成的,是民众信念的结晶。佛教流传至今,除了它内含的生命力外,佛经的保存、佛像的塑造和保存,也起了很大作用。释尊深明此理,嘱咐大家:「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

  造像之后,应将佛像安放在高显洁净的地方,恭敬供养。应「敷清净座而安处之」,然后「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幢」也是一种供具,以木柱或石柱等为主体,用各种彩帛严饰,顶上安放如意宝珠。一般寺院都有较高大的石幢,上刻陀罗尼神咒,或刻佛经,用以镇妖除魔。

  用花香、幢幡把佛像装饰得庄重威严,是利供养,比利供养更要紧的是敬供养。

  释迦佛告诉大家,敬心供养药师佛,应该「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

  恭敬供养药师佛,首先应斋戒。斋的原意是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在举行庄严的仪式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与妻子同房,保持虔诚的意念,叫斋戒。斋则清心之不净,戒则禁身之过,清心寡欲就叫斋心。

  佛教中斋的本意是过午不食。戒律将进食的时间分为时和非时两种:正午以前为时,可以进食;正午以后叫非时,不能进食。在正午之前食叫斋,过午不食之戒叫斋戒。

  斋法是佛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古代印度僧人都以乞食为生,为了减轻施食者的负担,避免修行人贪食,佛规定出家人过午不食。专门修行的人,体力消耗不大,不吃晚饭不影响健康。事实上,体力消耗小的人,晚上少吃点,还会有益健康。中医提倡晚上少吃,有「晚上少吃口,活到九十九」的谚语。后来由于寺院僧人都要从事生产劳动,晚上不吃饭会损害健康,所以一般寺院都开斋,晚上要吃饭。今天寺院的僧人都要从事繁忙的劳作,也必须吃饭,原始意义的斋戒,在寺院中都不硬性推行了。

  大乘佛教出于不杀生的考虑,要求教徒不吃肉。特殊情况下,为健康、为治病也可吃净肉。所谓净肉指不直接参与屠杀、不专门为自己屠杀的牲畜的肉。三净肉即指眼不见其杀、耳不闻为我而杀、不疑为我而杀的肉类。通常也把禁肉食叫持斋。

  素食以蔬菜为主,蔬菜中有臭气的叫荤,荤菜一般味道辛辣,所以又叫辛。荤辛也是佛教禁食的。常见的荤辛如葱、蒜、芥、韭等,食后常遗口臭,念佛阅经则不恭敬,所以禁食。

  释迦佛要求弟子供养药师佛应七日七夜斋戒身心,七日七夜为佛事活动的常用时间单位。今天的佛事活动中打七,也以七为时间单位。如打禅七、打净七,在一七日、二七日、三七日等时期内专精修习禅法或念佛法。

  供养药师佛斋戒身心,斋戒期内不吃荤辛肉食,清心寡欲,即经云:「食清净食」。清净食就是没有臭味、异味、没有血腥的食品。

  敬心供佛还应「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即是说应洗澡洗头,使身体芳香清洁,不能有污垢和臭气,穿的衣服也必须是清洁的。

  沐浴更衣,七日七夜斋戒,这是收摄身心保持虔诚敬意的必要形式。但虔敬供养的关键还是心,所以释迦佛教诫弟子,「应生无垢浊心」。垢即污垢,浊即浊乱。使心地污染惑乱的是贪欲、烦恼和邪见,所以保持心灵清净无垢浊,应清除贪瞋痴等垢浊。尤其要克服瞋恨,决不可存借助药师佛神力报仇伤人的念头,所以,应「无怒害心」。怒即愤怒,害即伤害。最崇高、最美好的心是佛菩萨四无量平等心。所以释迦佛要求弟子「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

  慈悲喜舍是菩萨四无量心。无量就是没有边际、没有人我的界限,所以又叫平等心。慈心是让所有人快乐的心;悲心是同情他人的痛苦,尽一切努力帮助他人拔除痛苦之心;喜心是见人离苦得乐而产生的喜悦心情;舍心是舍去一切分别执着,怨亲平等的心。一般人心中总有许多烦恼惑乱,只有菩萨的心地充满无限慈爱、无限悲悯、无限利他的喜悦和无限平等,所以菩萨的心最美好、最高尚。修学人对佛的最大的敬供养就是努力具备菩萨四无量平等心。

  恭敬供养药师佛形象,应赞叹佛的功德,所以释尊嘱咐大家,应于药师佛前「鼓乐歌赞」。鼓是一种乐器,敲鼓可鼓舞士兵冲锋陷阵;寺院中以鼓做法器,诫众精进善业。法华经序品说:「吹大法螺,击大法鼓」,以警策学人精勤向道。「乐」指各种乐器和音乐。寺院中常用的乐器,除鼓外还有钟、铙、钹等。鼓乐指表演音乐。歌赞即歌颂赞叹,用以怀念药师佛的功德,表达自己的敬仰和崇敬。

  表达对佛的敬仰,还应「右绕佛像」,即从佛的右侧,绕佛经行。印度人以右为尊,右绕佛像表示归顺佛法,向佛致敬。礼拜佛塔、巡礼寺庙也应向右绕行。释迦佛曾说过一部《右绕佛塔功德经》,告诉大家,右绕才表示恭敬。现在西藏佛教徒,仍然严守着这一古礼,他们礼佛、礼庙都右绕而行,左行是大不敬,会受到大家的喝斥。

  恭敬供养药师佛「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念即怀念、忆念、于所对境记忆不忘。时时忆念药师佛本愿功德,就能时时体会到药师佛对自己的加被和护佑。

  为让药师大法铭记心中,还应「读诵此经,思惟其义」,为别人「演说开示」。前面文殊菩萨要求大家对药师经演说开示,这里,释尊又嘱咐大家演说开示。所以我们都应该遵照佛菩萨的教诫,读诵药师经,认真思索,并把自己的体会讲给有缘信众听,使药师经给更多的人带来利益。

  造像功德

  在法会上,释尊进一步告诉学人,造立药师佛像,恭敬供养药师佛,有很大功德,会感得不可思议的福报,可以「随所乐求,一切皆遂」。

  造像功德到底可以满足人们哪些愿望呢?世间众生最渴望的,不外是长寿、财富、爵位等。自古以来,中国人多以五福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所谓五福,据《尚书?洪范》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善终命。就是说长寿、富贵、健康、有道德、善终是人生最大的福报。凡恭敬造立供养药师佛像的人,就可获得这些福报。「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想长寿的可以长寿;想发财的可以发财;想升官的可以升官;想得好配偶的可得好配偶,凡有所愿,皆可得遂。经文仅以福禄寿婚姻等人们最寻常的渴求为代表,以此作吸引众生的方便。

  恭敬造立供养药师佛像,除了可感得各种福报,满足一切愿望外,还可以免一切灾厄,离一切怖畏。

  鬼怪相扰该怎么办?

  世间众生受无明烦恼支配下,造下恶业,遭受恶报,经常处于罣碍恐怖之中,内心恐怖时,会做恶梦。经文说:「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恶相即凶恶恐怖的景象。比如梦见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利牙锐爪的恶兽猛禽,凶残孔武的敌人追杀残害自己等。古代的人多认为梦境可以预示命运,所以恶梦令人惊恐,使人受到威逼。

  除做恶梦外,生活中还有许多令人恐惧的事,比如自己的住处突然被怪鸟围绕,或者不清静、闹鬼、出现古怪的事。这就是经文例举的「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怪鸟指凶残古怪的鸟,来集即云集围困。「百怪」即各种妖怪、鬼怪或稀罕奇特令人害怕的怪事。

  生活中令人恐怖,对人造成心理威胁的事还很多。总之,无论什么灾难,无论什么可怕的事,只要虔诚供养药师佛像,一切不吉祥的状况都会消失。释尊告诉大家:「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众妙资具」即指花、香、幡盖等各种美好的,供佛用的物资和用具。只要能尽自己之所能,恭敬地供养药师佛,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悄悄消失,不敢危害。

  关于鬼怪,佛经中多有提及,佛经中的鬼怪是一些众生,也就是说,使一些与人不同的生命形态。一般人由于难以亲见,就斥之为迷信。除非宿世的因缘或特殊的神通力,人们不可能与鬼怪打交道。当人正气充沛、神清气朗时,鬼怪也不敢相扰。虽然人们难以亲见,却不能断言其无。现代科学不能证实其有,也不能证实其无。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也许可以通过特殊仪器认定其存在。大圣人孔子说:「鬼神之事,难言之矣」,又说「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夫子不言怪力乱神,可见孔子对鬼神的问题,相当慎重,并没有持否定态度,所以我们今天也不必武断地认定其无。

  生活中若无鬼怪相扰,也可以不考虑鬼怪的问题,如果一旦有所困扰,就应按药师经指示的方法,供养药师佛,求助药师佛,以获身心安泰。

  供养药师佛除了可以消除噩梦、恶相、百怪的威胁外,还可以使人们摆脱各种可怕险境。经文例举了「或有水火、刀、毒、悬险」这些可怕环境,以及「恶象、狮子、虎、狼、熊罴」等猛兽,「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毒虫。这些都可以对人造成的严重威逼,令人恐怖。

  水即水灾,火即火灾,刀即战乱兵刃之灾,毒即毒气毒药之灾,悬险即危桥险路、绝壁危岩堕落之险厄。

  恶像是性情暴戾,爱伤人的大象,罴是形状像熊的凶猛动物,能直立,俗称人熊。蚰蜒能分泌毒液使皮肤红肿起泡,还会钻人的耳朵。

  当人们遇到上述各种险状、猛兽毒虫威迫之时,「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只要能诚心诚意忆念药师佛名号,恭敬供养药师佛,任何险难就会化为祥和。

  能对人造成威胁的情况还有战乱,所以经文说:「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如果有别国来侵略或骚扰,有强盗叛贼造反作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只要忆念恭敬药师佛,就能从战乱、暴动中安然脱险。

  忆念药师佛可以免一切危难,这是因为忆念药师佛时心与佛同在,内心可获得一种巨大的支持力,一切外境都与人的内心相关,内心转变,外境也会化为祥和。

  综上所述,释尊听文殊菩萨讲完供养药师经的功德后,赞叹说:「是这样啊,是这样啊!正如你说的!」。接着又说:「曼殊室利!如果有的具有清净信念的善良的男子、女人,想供养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首先应造这位佛的像,然后在高处设置一个清净的供坛,用来安放药师佛的像。」

  「供养药师佛像可以用各种鲜花,燃点各种香,并用各种幢幡等,把佛像装饰得庄重威严。这一切布置好后,就应七天七夜,受八分斋戒,吃清净的食品,沐浴更衣,保持身体衣着的清洁芳香。」

  「更重要的是,供养药师佛像,应保持心地清净,内心无烦恼惑乱,不起瞋心,不发怒,不起伤害别人之意。对一切众生都要起利益安乐之心,愿所有众生快乐幸福,所有众生不受痛苦,为别人快乐而乐。应具备平等对待所有人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供养药师佛像,还应在佛像前演奏钟鼓等乐器,并唱念赞美药师佛的各种歌偈。为表达对药师佛的敬仰,应由右绕佛经行。还应怀念药师佛大愿功德,读诵这本药师经。读经时应深入思维理解经文的意义,并为别人讲演解说、开导指示,帮助别人学习。」

  「如果做到上面这一切,你就可以随你自己乐意和渴求,获得你想获得的一切,想得长寿得可以得长寿,想求富饶的可以得富饶,想求官位的可以得官位,想得好配偶的可以得好配偶。」

  释迦佛又说:「如果有人忽然做恶梦,梦见各种可怕的景象;或者突然有奇怪的鸟飞来聚集在自己的房子周围;或自己住的地方有妖魔、鬼怪或奇异的现象出现。只要用各种美好的鲜花、香等供佛的物资和用具,恭敬地供养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的恶梦可怕景象等不吉祥的情况,都会隐藏消失,不会成为危害你的祸患。」

  释迦佛又说:「如遇水灾、火灾、刀兵、毒药毒气危害,或身处悬崖峭壁,险恶易堕落的地方;或遇恶象、狮子、猛虎、恶狼、熊罴等凶猛野兽;或遇毒蛇、蝎子、蜈蚣、蚰蜒、蚊子、虻虫等令人恐怖毒虫,只要一心一意忆念药师佛,供敬供养药师如来像,一切恐怖可怕的灾难都会消失,你可以从这些情景平安脱离。」

  释迦佛又说:「假如其他敌对国家来侵略骚扰,或者有盗贼造反叛乱,只要忆念药师佛、供敬供养药师佛,就可以从战乱中安然解脱。」

  4、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药师佛和十方三世诸佛一样,功德崇隆、法力无边,所以经文要求佛弟子皈依三宝,皈依药师佛,戒行清净,不堕恶趣。经云: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在药师法会上,释尊慎重地教诫学人,凡是有清净信仰的男人和女人,都应终生归信佛法僧,决不要信仰其余的天魔外道,应做到「乃至尽形不事余天,唯当一心,归佛法僧」。形指身形,「尽形」即指直至生命结束、身躯毁灭。「余天」指除佛法僧以外的,其他的天魔外道。

  「归」即指归依。归为归投,如水归海,如客归家;依为依托,如子依母,如渡依舟。「归」也可写作「皈」,意思是反黑成白,转染成净。

  为什么要皈依佛法僧呢?佛是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伟大觉者,佛觉悟后,以一大事因缘应现世间。所谓大事因缘即「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让众生和佛一样获得彻底觉悟。佛所建立的一切教法,都是为了帮助众生获得觉悟。佛是人们求正觉、求解脱的导师,是最可钦可敬、可信赖的师长,皈依佛,就可以走上正信的人生道路。

  佛为「两足尊」,福德和智慧都圆满具足。佛以无限的悲心,伟大的愿力,救助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任何情况下,佛都会给信仰他的善良人们以智慧和力量,永远为众生负责,是人们最好的依怙,所以应归依佛。

  佛陀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佛法。佛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为了启迪众生的智慧,帮助众生获得觉悟,指引人们走上光明大道。佛法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运载众生度越苦海的船筏。太虚大师在三宝歌中颂扬法宝说:「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世间真理叫俗谛,出世间真理叫真谛,佛法总括二谛,包含世间出世间一切真理。佛法的基础是戒定慧三学,修习三学可以增长智慧,获得无上成就。佛法充满周遍,广大无边,整个宇宙天体都在佛法的统率之下,都体现佛的法身。佛法可以帮助我们离一切烦恼,获身心清净安宁,指引我们通达最终极的真理涅槃境。佛法阐明一切道理,开解一切遮蔽,光明灿烂,如日当空,照彻一切。所以佛弟子应以佛法作人生的依怙,一心皈依佛法。

  僧伽住持佛法,使佛法种子相续不断,他们是佛宝和法宝的维护者和传播者。僧众依清净戒律,按六和合的原则实践佛法精神,把佛法的火炬一代一代传递下来,使佛宝和法宝之光永照世间,他们所从事的是伟大不朽的事业,他们的功德也是崇隆辉煌的,所以僧伽是人众中的尊者。他们弘扬佛法,带领人众常随佛行,可以成为人们的依怙,所以应归依僧。

  佛法僧体现真理,使人自强、自信、自尊,指引人们走正信正觉的光明大道。称之为宝,是因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旦接受,永远常随,水火不能毁、盗贼不能夺,可给人无尽受用。

  三宝可分为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释迦佛出世之时,佛宝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所有智慧充满究竟觉悟的佛;法宝就是佛所开示的四谛、十二因缘、三法印等教理;僧宝就是随释迦佛出家修行的凡众和圣众。

  释迦佛涅槃以后,住持佛教也有三宝。佛宝就是各种佛像表徽,法宝就是三藏经典和古今大德的开示,僧宝就是出家修行的佛教徒。

  什么叫自性三宝呢?佛是觉悟者,自性佛就是自心本具的离念灵知的圆明觉性。法是法轨和模范,自性法就是自心本具的道德仁爱、平等无我、慈悲喜舍等懿范。僧是清净信众,自性僧就是自心本具的清净无染的本性。归依自性三宝,就是如六祖在坛经里所讲的,归依觉、归依正、归依净。觉悟的人就是佛,归依觉就是归依佛。归依正就是归依佛法。真正的僧就应六根清净,归依自性中的清净性就是归依僧。

  有清净信仰的善男子善女人都应该归依佛法僧三宝,正如印顺法师在所着的《成佛之道》中所说:「三宝是佛法的总纲,归依三宝是入佛门的初基。三宝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如不归依,就不能得其受用,就像不能进入公园大门,就不能领略园林花木的幽胜一样。所以,发心学佛首先要归依三宝。」

  5、正觉是人生的真正依托

  世间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流转沉沦,好比在无边苦海中随波逐流。落海之人,见到草束浮木,都会伸手攀缘,渴望有所依凭,苦海中的众生也都有渴求依托的心。

  世人视为依托的是些什么呢?有人把金钱财物作人生依靠,以为有了钱就什么都不怕了。事实上,钱是最靠不住的东西,堆金积玉也会在瞬间化为乌有。正如红楼梦中好了歌所说:「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世之财物,佛说其为「五家所共」,不能独享。因水灾、火灾、盗贼、统治者征用、抄没,不肖子孙耗败,金山银山也会在转瞬之间荡然无存。

  有人努力捞取权势,以为有了权势就有了依靠,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昨日座上客今日阶下囚,权势倾诈,风云突变,难能靠得住呢?

  有人以为亲戚朋友可做人生依靠,事实上亲人也会反目成仇。卖友求荣,过河拆桥之事比比皆是,亲朋也靠不住。而且,即便是非常可信赖的师友亲人,也有撒手离你而去的时候。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连最亲密的夫妻关系都靠不住,何况其他呢?

  有人以为生命本身,似乎可做依靠,千方百计企图使生命永恒,事实上,生命是最不可靠,最脆弱的东西。人命就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呜呼哀哉,无论贵贱贫富,在死亡面前都平等。长生不老,万寿无疆,只能是妄想和邪见。

  有人把人生依托建立在国家富足上,这诚然很好。富足国家的人民,故可以安居乐业,那么,贫困落后、战乱动荡的国家,人们又依靠谁呢?何况战乱交替,世间常态,哪有永恒的太平盛世呢?

  有人依赖社会进步,把人生意义建立在推进人类文化文明上,这也很好。但现代文明却带给人们更多的烦恼和担忧。科技越发达的国家,社会危机越严重。环境污染、知识爆炸,各种「文明病」是有识之士深深担忧。

  总之,依赖外界任何事物,最终都会无可依托。人们唯一真正可依靠的是人们自己,是对自己清净觉性的觉悟。正觉是人生唯一的、最坚实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启发人的觉性,引导人们走正觉之道的就是佛法僧三宝。只有归依三宝,才能走上最光明、最究竟、最踏实的人生道路。所以释迦佛教诫学人「唯当一心,归佛法僧」。

  一心归佛法僧,就成为佛弟子,三归依是进入佛教大门的基本仪式。既是佛弟子,就应严守佛教的基本规范。在家弟子起码要受持五戒,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弟子首先要受持沙弥十戒,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着花蔓涂香、不歌舞视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戴金银宝物。出家人成年后就要受具足戒。根据四分律,比丘应受的具足戒有二百五十条,叫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应受的戒是三百八十四条,以大数而称之为比丘尼五百戒。发大心修菩萨大乘法的行者,还应受菩萨四百戒。菩萨四百戒就是指三聚净戒,三聚净戒中摄律仪戒,包含了五戒、十戒、三百五十戒、以及十重戒、四十八戒等一切戒法,说为菩萨四百戒,是取其大数。所以经文中,释迦佛告诉大家,凡一心归依佛法僧的佛弟子,都应该「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苾刍二百五十戒,苾刍尼五百戒。」

  关于各种戒的戒相,本文在解释药师如来第五大愿时,已作了说明,这里不再具述。

  凡一心归依佛法僧的三宝弟子,都应遵守各自应守的戒律,以戒为师。假如有的佛弟子受了戒却对戒律有所毁犯,毁犯戒律的人,会有害怕堕入三恶趣中的恐怖。这些人如果能专心念诵药师佛的名号,恭敬供养药师佛,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就能恢复清净戒行。对自己的业行深生悔悟,他们就不会堕入三恶趣中。所以,释尊告诉大家:「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果是具有清净信仰的善良男人、女人,就应当一心一意指归依佛法僧。从归依三宝到寿命终止,决不侍奉信仰其余的天魔外道。一心归依三宝就应受持禁戒,如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等。对所受的各种禁戒,假如有触犯或毁戒的,就会有害怕堕入恶趣的恐怖之心。这些犯戒的人如能及时悔悟,只要专心念诵药师佛的名号,恭敬地供养药师佛,就绝对不会堕入三恶趣中。」

  6、妇女临产前如何获护佑

\

  药师如来为拔除众生业障之苦,发愿使所有有志于修行的妇女除百恶之烦恼,转女成男获得人生的成功,但是对普通妇女来说,最大的痛苦莫如生育之苦。在古代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妇女生育时,死亡率极高。俗话说:「儿奔生时,娘奔死」。如遇难产,其苦更甚。所以,妇女生育时,除了生理的痛苦外,还有心理的恐怖。那么临产的妇女如何获药师佛护佑解除身心的痛苦呢?经云: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女人临产时,生理、心理都会遭受到极大痛苦,如何除苦呢?只要能一心一意称念药师佛的名号,礼拜、赞叹、供养药师佛像,就能消除一切痛苦,度过一切危难。因为在佛的护持下,临产妇女只要诚信药师佛,一心念佛,内心平静,周围的气氛祥和,一切外缘和顺,生产过程顺畅,产妇只会感到幸福和安宁。所以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

  临产妇女若能一心供佛念佛,除了生产时一切痛苦消失以外,所生的孩子也能发育健全、活泼可爱、聪明漂亮。所以释尊接着对大家说:「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身份具足」指手足五官等身体的组成部分,全部具备、完美健全。「形色端正」,指身体相貌端庄周正。「见者欢喜」指孩子很逗人喜爱,凡看见他的人都生欢喜心。「利根聪明」即指天资聪慧,颖达明敏,领悟能力强,根性速疾能生妙解。

  凡敬信药师如来的妇女,孩子能健康成长,无病无灾,这就是经文所说的「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安隐少病」即平安稳妥没有灾祸。「非人」指各种旁生异类、妖孽鬼怪等。「精气」即生命力。「无有非人夺其精气」指没有意外的、不可知的不良因素使孩子受惊吓、受伤害,孩子能安安稳稳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说:如果有的妇女临到要生孩子的时候,身心受极大痛苦,但只要她们能一心一意念诵药师如来名号,诚心礼赞药师佛,并能恭敬供养药师佛,她们生产时的一切痛苦都会全部消失,。她所生的子女发育健全,手足五官等具足,身体相貌端正,人人见了都生欢喜心,天性敏锐,聪颖明慧,从小到大平平安安没有灾祸,很少生病,绝对不会有鬼怪等旁生异类惊吓他们,伤害他们,他们都会健康成长。

  (接下来请看本经文第十部分「阿难菩萨的体会」, )

  十、阿难菩萨的体会

  药师佛法力无边,但要想获得药师佛的护佑必须首先确立对药师佛的诚信,诚信不疑才能与佛法相应。修习佛法,信解行证四个环节,信为先决条件。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所以释尊每次说法之后,都要帮助听众树立正信。有时释尊直接告诉弟子对所闻之法要诚信不疑,有时则向当机弟子提问,问他们对所闻之法是否确信不疑。佛演说金刚经时,多次问须菩提,对所说之法是否确信不疑,佛在这里则向阿难提问,通过阿难的回答,使所有学人对所闻之法确信不疑。经云: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1、阿难对药师法的诚信

  释迦佛在法会上演述了药师佛本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大愿,以及成佛后为拔众生业障之苦,利益有情所建的功勋德业。药师佛的智慧业行和十方三世诸佛一样伟大。三世诸佛都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救助无量无边众生。对佛的伟大胸襟和无边法力,救助众生方便业行,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难以理解的,所以佛对阿难说「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诸佛」,即十方三世一切佛,「甚深行处」即极妙极深的境界、极妙极深的智慧以及所表现极殊胜的慈悲行为。佛询问阿难,对自己所演述的药师佛的大愿功德,是不是相信。

  阿难是释迦佛的大弟子,十九岁就亲随释迦佛做侍者。释迦佛讲这部药师经已是晚年的事,这时,阿难随佛学法已二十多年了,所以阿难对释迦所说之法当然能诚信不疑。释尊并不是不知阿难对自己所说之法的诚信,佛有意向阿难发问,让阿难为所有弟子做诚信的表率。

  释迦佛是证悟了宇宙人生真理的觉者,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真语就是真实的符合宇宙人生真实之语;实语就是如实的符合宇宙万有实际之语;如语就是如常不变之语;不诳语就是不欺骗之语;不异语就是统一没有矛盾之语。所以,对佛所宣说的药师佛的大愿功德,阿难是深信不疑的。

  在法会上,借释迦佛的发问,阿难明白地表达自己对佛所说的诚信,他说:「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一切如来」指十方三世、所有的佛。佛获得无上正等正觉,与真理同在,能如万法之真实本性,来成正觉。一切如来身语意三业于万事万物,如实而来,如实而去,不带主观执情,泯除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无烦恼染污,故无不清净。所以阿难说,他对释迦如来所说的,契理契机之药师经,诚信不疑。

  为了帮助在座听法的学众,以及将来有缘听闻药师经的人树立信念,阿难进一步用日月的永存和须弥山的安稳比喻佛所说的法永恒不变。他说:「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此日月轮即太阳、月亮,妙高山即须弥山。须弥山是世间最高的山,为众山之王,所以叫须弥山王或妙高山王。须弥山也是世界的中心和支柱,如果须弥山倾倒或动摇,整个世界就毁坏了。因此,无论世界上经历什么劫难,须弥山都不会倾动的。所以阿难说,日月可以堕毁,须弥山可以动摇倾倒,但佛所说的法却是永恒不变,不容置疑的。

  虽然佛所说的法是宇宙世间永恒不变的真理,但世间许多众生,由于缺乏信根,对如来所说的实理实法却难立正信,对佛的甚深智慧和慈悲救众的伟大行为生起怀疑。他们听佛说只要念颂药师佛名号,药师佛就会救助他们离一切苦,得一切乐,心中就这样想:怎么仅仅念药师佛这一个佛的名号,就能获得那么多功德,就能得到殊胜的利益呢?于是不信,心中怀疑,对佛说的话疑惑不信。所以,阿难在法会上特地把这种情况提出来。他说:「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胜利」就是殊胜的利益。

  对佛所说的法,怀疑、不相信,固然不对,如果由于不信,就毁谤佛法,其罪业就大了,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快乐和利益,还会堕恶趣中,流转沉沦。所以阿难告诫大家说:「由此不信,还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长夜」比喻无明笼罩心识,心中没有智慧光明,一片黑暗,如漫漫长夜难见曙光。圣蔓经说:「生死难晓,故称长夜」。

  阿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所说的法都是他亲证了的真实不虚的真理,佛以至高无上的智慧为人们指引的都是通向光明和成功的正道,不相信佛所的法就是不相信真理。不信真理必然相信谬误,不走正道必然走邪路,邪路就会把人引向罪恶和黑暗。悖逆真理,会使人在邪道上越走越远,陷入黑暗深渊,难以自拔。所以阿难告诉大家,不信佛法,毁谤佛法就会失大利乐,堕入恶趣,流转沉沦永无出期。

  听了阿难这些讲话,释迦非常赞赏,在肯定阿难的发言的同时,又正告佛弟子说:「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意思是说,凡是听见药师佛名号后能诚心诚意受持,没有一点疑惑,却堕入恶趣中,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无有是处」就是找不到这样的情况,不可能有这种情况。诚信药师佛,却堕恶趣,这不可能;不信药师佛、诽谤药师佛,堕恶趣就是必然的了。释尊这段话正是从反面对阿难的话的肯定。

  2、正信的可贵

  世间芸芸众生业障深重,信心坚定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如阿难这样有诚信的人,释迦佛深为赞叹。佛说:「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意思是说,对佛的甚深智慧、慈悲行为,能相信并领悟是很难很难的,你能接受,应明白这完全是真理的威力啊!

  佛法是佛所证悟的真理,对佛法如实领悟,唯有佛才办得到。经教中说:「惟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达到佛的高度,才能完全、彻底、真实地领悟佛的一切。所以,释迦佛说:「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一生所系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是下一生即可成佛的、候补佛位的大菩萨。

  药师佛的大愿功德、深妙智慧、慈悲心怀,就是十方三世诸佛的甚深悲智之所行,除一生补处菩萨外,所有众生都不能如实信解,甚至连声闻、独觉这些圣众和没有登地的菩萨都不能如期所实地信奉领悟,可见真实信解药师佛是极不容易的事。

  为什么说如实信解药师佛不容易呢?首先,在芸芸众生中要获人身就很难;得人身后能信敬三宝听闻佛法也很难;在得人身、听闻佛法信敬三宝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听闻药师如来名号,所以,这就更难了。以此,世尊在法会上发出感叹说:「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3、人身难得

  六道众生中,只有人能成佛,「佛出世间」是世尊的一贯教诫。但是,要获人身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经教中说,生死流转的六道众生,多如大地土,其中生善趣的少如爪上灰。善趣中的天人,享乐太过,报尽堕恶趣的多,转人身的少,所以六道众生中,人只占极少的一部分。杂阿含用盲龟遇浮孔比喻人身的难得。经中说,茫茫大海中有一只盲龟,海上漂浮着一块木板,木板中央有一个孔。这只盲龟在海上浮沉,刚好碰到这块木板,而且刚好将头从孔中伸出。这样的情况有多难遇到,在六道生死大海中沉沦的众生,转人身就有多难。涅槃经也说:「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获人身既如此之难,所以世尊在许多地方都发出过「人身难得」的感叹。

  获人身难,获人身后又值佛世,又能听闻正法就更难。佛经说听闻佛法又八难。

  首先必须离恶趣,不生于地狱、傍生、恶鬼道,这就是三难。虽然大力鬼王、龙王等也可以去听法,但机缘极少,而且不能出家受戒。他们在深重的苦难中挣扎,几乎不可能获修行的成就。

  第四是生于北俱卢洲之难,此州的人,物质生活条件太好,不思出离,难以对佛法建立正信。

  第五是生长寿天之难。天人寿命极长,所以叫长寿天。天人闻法机缘少,而且享乐太过,难闻正法。

  第六是六根不具足之难。如果所获人身不健全,如盲聋哑狂、白痴等,有生理缺陷,六根不具备,听闻佛法就很难。

  第七是世智辨聪之难。见浊增胜的人,难离邪见,自以为聪明,知见发达,难以接受佛教正法,与佛法就无缘。

  第八是佛前佛后难。听闻正法,必须有佛或佛法住世,如生于佛出世前,或佛法衰亡以后,就没有机缘听闻佛法。即使有佛住世,生于佛法未传播到的边远地区,也难闻正法。

  所以佛经中常说生中国难。中国又叫中土,指有佛或僧众弘扬佛法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听闻佛法的这八难,又叫八无暇,即八种无修习佛法机会的状况。

  涅槃经把修习佛法的困难归纳为六难,即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难。

  人身难得、正法难闻、中国难生,进一步说,于三宝中,信敬尊重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所以,三宝弟子和有机缘接触佛法的善良人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法缘。

  在这里,释迦佛告诉大家,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比得人身,比信敬三宝,更加困难。之所以困难,是由于众生业障太深重了,烦恼惑乱太多了,与诸佛甚深所行,相去太远了。

  药师如来的智慧比日月更辉煌,所建立的功勋比大海更深广,所以释迦佛又一次赞叹说:「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经文连用三个「无量」对药师佛四摄六度自觉觉他、自利利人的菩萨行,不可思议、变幻无穷的智慧方便、无所不包的伟大愿力进行赞叹。并再次告诉大家,药师佛伟大功勋德业,是无法用语言详尽如实地描绘。因为药师佛的功德无穷无尽,无论用多长的时间也说不完。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释迦佛告诉阿难说:「阿难,有如以上我所称赞颂扬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具备的种种功德,是十方诸佛极广极深的境界,一般众生是最难了解的,你听了以后相不相信呢?」

  阿难对释迦佛说:「大德世尊!我对如来所说契理契机的佛经,决不产生任何疑惑。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身语意三业都是智慧的显现,是清净污染的,一切行为、一切语言、一切心念都如实地与真理同一。」

  他接着说:「即使天空的太阳、月亮可以坠毁,众山之王的须弥山可以倾倒动摇,而诸佛所说的话却真实不虚、不可变更。」

  阿难接着说:「世尊!有的众生,由于信根不具足,听了诸佛极深极广的智慧业行境界就这样想:凭什么理由只念药师佛这一个佛的名号,就能获得那么多功德和殊胜的利益呢?因此对佛所说的话疑惑不信,而且,不但不信还生出许多毁谤之词。这样的人会在如漫漫长夜一般的生死轮回之中沉沦,得不到佛智慧之光的照耀,福德智慧无由滋长。他们就会失去最大的利益和安乐,永远在三恶趣中,流转沉沦。」

  听了阿难的话,佛说:「这些众生若是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后,诚心相信,一心受持忆念,不生丝毫的怀疑迷惑,而堕在恶趣中,这样的事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释尊又对阿难说:「我上面所说的药师如来极深极高的境界,一般众生是很难相信了解的,而你现在却能深信受持,这正是如来伟大智慧所体现的真理的威力啊!对佛所达到的极深极高境界,即使是已经证得小乘极果的声闻、独觉,以及还没登地以前的菩萨,都不可能完全彻底的确信和体悟,只有已达到佛的境地的下一生就能成佛的补处菩萨,才能对佛的一切如实信解。」

  释迦佛进一步告诉大家说:「在生死轮回中,人身是很难获得的;得了人身,能皈依三宝,对三宝诚信敬重,也是很难的;进一步在佛法中能听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就更难了。」

  释尊又一次赞叹地说:「这位药师琉璃光如来功德非常伟大,因为他在过去的菩萨因地中,以无量无边的慈悲喜舍,行六度万行的菩萨道,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救助众生成就自己,他的愿力无量无边,他的法力也就无量无边。对他的无量菩萨行,无量智慧方便,无量广大愿力,我就是用一劫或超过一劫的时间,来详细叙说,也是说不完的。因为劫的时间虽然长,终究是有限的,而药师佛的功勋德业是无穷无尽的,无论多长的时间都说不完。」

  (接下来请看本经文的第十一部分)

  十一、救脱菩萨对药师法的阐释

  释迦佛演说了药师佛无以伦比的大愿功德,并教导众生修药师法,为自己消灾延寿,使众愿满足。但是假如自己的亲人朋友有难,又该怎么办呢?经文通过救脱菩萨,告诉学人如何救助自己的亲友。经云: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赢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1、怎样为病厄亲友消灾

  救脱菩萨是听佛演说药师经的三万六千大菩萨中的一位,这位大菩萨名叫救脱,顾名思义,可知这位菩萨专门救助众生脱离苦难。他对众生的痛苦,了解最深切。法会上,释迦佛讲到,凡诚信忆念药师佛的人都会得到药师佛的救助,离苦得乐。那么,那些自己已无力供奉、忆念药师佛的人,是否也能得到药师佛的救助呢?对这一点,释迦佛虽没有明白告诉大家,但他讲过,药师佛的功德一劫、一劫余也说不完,释迦佛在法会上不可能将所有功德都说完。所以救脱菩萨特对这一问题作了补充说明。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尔时」就是释迦佛在法会上讲开示快要结束的那个时候。

  听众中有一位大菩萨名叫救脱,从自己座位上站起来,露出右肩,右脚跨前,右膝着地,恭敬地曲躬合掌,对佛作礼。然后说:「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

  大德是对释迦佛的赞美之词。羸瘦指瘦弱干枯。「死相现前」即各种死亡征兆都表现出来了。「知识」指有学问的人,如师长等,也是朋友的异名。许多佛经中常说「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意思就是说大阿罗汉都是众生的朋友。

  救脱菩萨说,有的人一病几个月或几年,骨瘦如柴,不能说话,不能吃东西,眼看就要一命呜呼了。他的亲友也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围着他哭泣。

  生命如何传递

  一期生命结束,是不是就永远结束,一切都没有了吗?释迦佛在十二因缘中告诉我们,一期生命结束,生命并没有终止,人们的第八识保留着一切业行的种子,又会进入一种新的状态,形成新的生命体。

  佛学认为人的生命体由精神和物质两部分组成。精神包括八个心识,以及情感、思维、意志等精神活动;物质则是构成躯体的地、水、火、风、四大色法。人的身体叫做五蕴身,就是由色(物质)、受(感受)、想(思想)、行(意志)、识(八识)五种成分蕴蓄而成的。

  作为精神主体的八个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八识中的前五识管人的认识活动,第六识对前五识进行把握,整理贮存前五识获取的外部信息。第七识是人的自我意识,它的功能是「恒审思量」,维持着机体的警觉状态,对自我进行把握,不间断地思虑,哪怕是梦中也保持一定的自我觉察。第八识又叫藏识,它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个含义,含藏一切法的善恶种子,保留人们一切善恶业行的影响力。

  业力的影响力就是习气,人们业行消失之后,习气却保留在阿赖耶识中,被称为种子。种子就是功能、潜能和习气。种子是比喻的说法,植物的种子在条件具备时,会发芽生长,形成新的生命体;识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业行表现出来,称作识种子的发生现行。新的业行又对第八识进行新的熏习,形成新的识种子,新的识种子又保存在第八识中。所以第八识保留着人的一切业行的潜能和习气,记录着人的一切业行,是生命传递的依托。

  有人把第八识比喻成人心识中的录音机、摄像机,它把人一生中的一切身语意业行都记录下来,一点都不遗漏。古人说头上三尺有神灵,其实神灵就在自己心中。

  第八识保存的业行种子,在一期生命结束时,并不消失,转化成新生命的托胎识。所谓托胎识就是由业力产生的生命趋势、趣味倾向,也就是引业力。受生时,善业熏习产生的高尚的趣味把神识引向高尚的生命界趣;卑劣的趣味形成的识,就会趋向三恶道中受生。生命在六道众生中流转,以业力为牵引,业力不灭,生命便一期一期延续。

  经文通过救脱菩萨,用生动的比喻和故事,将生命相续、随业受报的原理告诉人们。法会上,救脱菩萨接着说:「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

  重病垂危之人,自己身体并没有动,但琰魔使却把他的神识引走了。琰魔梵语译音,是鬼趣中一类中众生的名称,专管生死罪福之业,职责是看守八热、八寒地狱以及各种小地狱。琰魔也可译作诤息,意思是可使犯罪的人息诤息恶,以其能止罪恶不使再生,所以又可译作庶止。琰魔使就是琰魔中充当使者的,琰魔法王是琰魔的首领,相当于中国传说中的阎罗王。

  佛教中被称为法王的有三种:第一种推行十善,以正法治世的转轮法王,是人世间的圣明君主;第二种是铁面无私、治理地狱罪犯的琰魔法王;第三种是代表一切正法的无上法王——佛。

  临终审判

  俱生神在人出生时与人一起产生,是记录人的善恶业行的神。善珠所着《药师经钞》说:「言俱生神者,若约实而言,神即识,俱生神即阿赖耶识」。经文这里将第八识生动地称为俱生神,将第八识受熏持种的功能说为俱生神将人的善恶业行 「皆具书之」,即完完全全记录下来。「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就是全部拿出来,交给琰魔法王。

  救脱菩萨又将随业受报的规律说成为琰魔法王根据俱生神呈来的记录,对人进行审问。「推问其人,计算所作」,推问就是审问,然后计算他所作的善事和恶事各有多少。「随其罪福而处断之」,处断就是处理判决,决定他受生到六道众生中哪一道去。

  印度古代传说,人活着的时候,随时都有神灵监视,一切善恶言行都被神灵记录。临死时,琰魔法王会派使者将人的灵魂勾去,根据神灵所作的记录对他进行审判,作出处理。中国民间传说,人将死之际,阎王会派小鬼来勾魂,并对其灵魂进行审判。伊斯兰教也认为每个人肩上都有两个天使,一个记录他一生中的善行,一个记录他的恶行,临死时,都要受末日审判。善行多的升天堂享受幸福,恶行多的堕地狱受永恒的痛苦。救脱菩萨在这里也采用故事的办法,阐明生命的业报因果关系,使人更直观、更深切地懂得业力不灭,随业受报的道理。

  如何救助临危亲友

  在垂死亲友神识受审的时候,一般人只会围着他哭,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病人自己也只有无可奈何地接受命运的支配。但是,假如这时亲友能帮助病人诚心皈依药师佛。凭药师佛的伟大愿力,病人亦可获救。所以救脱菩萨说:「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

  为病人皈依药师佛的方法首先是请僧诵读药师经。「转读」就是诵读,每行经文都要读过,也叫真读。高僧传中经师论说:「咏经则称转读,歌赞则称为梵音。」现在寺院中做法事都要转经,也就是诵读佛经。

  为病人皈依药师佛还要「然七层之灯」,点七层长明灯,每层七盏,以象征生命之光延续不断。「悬五色续命神旛」即悬挂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的长幡,祈求延长病人的寿命。

  如果这位病人所做恶业还没有到不可逆转的程度,亲友为他皈依药师佛,他的神识就可能恢复过来。「或有是处」即或许有此可能之意。他就像做梦一样,经历过的一切都很清楚,即经云:「如在梦中,明了自见」。

  神识恢复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较快,有的慢些,如经文所说:「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

  病人神识恢复,如大梦初醒,梦中一切历历在目,对自己所作的善恶业行,应得的善恶业报,记得清清楚楚,经文说:「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

  由于病人亲身经历,懂得了随业受报的道理。神识恢复以后再不敢做恶造业了。经受事实教育的人不造恶业,是出自内心的,所以无论别人怎么引诱,甚至威迫,也不会有所动摇。因为他已「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亲自证明和看见随业受报的情况,「乃至命难」即哪怕生命有危险,「亦不造作诸恶之业」。

  真正懂得业力不灭、随业受报的人,才会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因为这种道德约束力来约束自己。这样的人会真心实意地做好事,任何情况,有人无人都不做坏事;反之不信因果报应,必然胡作非为,其受报也是必然的。

  为重病亲友皈依药师佛,可以使他转危为安,神识恢复,死而复生的病人受到深刻教导,再不为恶,一心向善。这既体现了药师佛不可思议的神力和无限的慈悲,也体现了药师佛从根本上救助众生的智慧方便。救众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帮助众生获得觉悟。药师佛既有如此伟大的神力,所以救脱菩萨又一次倡导学人受持药师佛名号,供养药师佛。他说:「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叙述在释迦佛开示结束的时候,法会听众中,有一位大菩萨,名叫救脱,露出右肩,右膝跪地,恭敬地两手合十向佛鞠躬行礼。然后对佛说:「道德高尚的尊者!在佛灭千年以后,像法转时,有的众生因种种原因,为疾病所困厄。他们一病就是几月几年,长病不起,瘦得皮包骨,不能吃东西,唇舌干燥焦裂,神志昏昧,只觉得东南西北四方黑暗袭来,种种死亡征兆都显现出来了。在这临死之际,病人的父母妻儿、朋友师长等,啼哭泣地围绕着他。病人自己,虽然身体还躺在那里,但却看见琰魔法王的使者来拘引他,把他的神识拘到琰魔法王面前,接受琰魔法王的审判。」

  救脱菩萨接着说:「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俱生神形影不离得跟随着。无论我们做恶造罪还是为善积德,这位俱生神都会一点不遗漏地全部记录下来。到我们一期命终,俱生神就会把他所记录的全部内容,原原本本地交给琰魔法王。这时琰魔法王根据记事簿册所记的情况,审问被拘去的人,计算他一生到底善事多还是恶事多。根据所造罪福的多寡轻重,判断他该受什么业报。或让他转生善道,或让他到恶趣中去受苦。

  垂危之际神识受审的病人,亲友师长如虔诚地为他归依药师琉璃光如来,就可能得救。可以请一些高僧诵读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点七层四十九盏长明灯,悬挂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的续命长幡。这样做,也许可使病人已经被勾去的神识回到体内。病人神识恢复的时间也可能是七天、二十一天、三十五天,或四十九天。这段时间内,病人如同在做梦一样,所经历的事情自己却明明白白,如何被拘,如何受审,如何判决,一切都历历在目,令人毛孔悚然。

  神识回到体内,病人从沉迷中苏醒,就像做了一场恶梦,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所做过的善事恶事应受的果报。由于亲身经历,也亲自看见了业果报应的情况,真正懂得了随业受报的道理,所以,再也不做恶事,不造恶业了。假使有人威胁他,迫他做恶,他宁可牺牲生命也不造恶业。」

  救脱菩萨接着说:「由于上述原因,凡是信念清净的善良的男人、女人,都应该受持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随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所能,虔诚恭敬地供养药师如来」。

  2、怎样供药师灯以求长寿

  救助自己的亲友,应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到底怎样做才算恭敬供养呢?阿难代表大家,向救脱菩萨请教,于是救脱菩萨进一步详细告诉大家,为患病亲友消灾延寿,该怎么做。经云: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旛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褶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救脱菩萨告诉大家,当自己亲友重病垂危时,你只要恭敬供养药师如来,亲友就能得救。那么怎样才叫恭敬供养?续命幡灯又该如何造呢?阿难向救脱菩萨提问,说:「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旛灯复云何造?」

  「善男子」是阿难对救脱菩萨的称呼,因为救脱菩萨在教导普通人如何供药师佛时,可以现在家相。这里也就表明,假如我们为救助自己亲友恭敬供养药师佛,我们就是病人的救脱菩萨。

  救脱菩萨详细告诉阿难,为自己亲友消灾延寿,恭敬供养药师如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自己应持八分斋戒七天七夜。即在七天七夜中约束自己的身心,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睡太舒服的床,不看电影电视歌舞戏剧等,不用化妆品和香花等修饰自己,过午不食。清心寡欲,恬淡安宁。这样保持身心纯洁七天七夜。这就是经文中救脱菩萨对阿难所说的:「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

  「大德」是救脱菩萨对阿难的尊称。阿难虽未成佛,但他是道德高尚的比丘。为尊重出家比丘,也称他大德。

  其次,「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苾刍僧」。应根据自己的能力,供养出家僧人。供养他们各种清净的饮食,以及各种生活用品和物资。「余资具」即指除饮食外,其他的物资和用具。

  再次,应「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昼夜六时指早晨、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六个时辰。一日一夜中昼三时,夜三时,合称六时。虔诚供养药师佛,在持戒的七天七夜中,昼三时、夜三时都要礼拜药师佛。

  再次,应该诵读此经四十九遍。

  恭敬供养药师佛,为亲友消灾延寿,还应供药师灯,悬挂续命幡。「然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就是说,先要造七尊药师佛像。如果自己能造像,功德非常大。如自己没有条件造像也可以请七尊像。药师佛像可以是各种材料的塑像,也可以是画像。造好象后,在每一尊佛前点七盏灯,共四十九盏。灯的光亮应车轮那么大,保持四十九天长明不熄。

  「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褶手」。就是说,做一些青黄赤白黑五彩的长垂的旗旛,旗旛的长度是自己手卡量四十九下那么长。「褶手」是长度单位,伸长手指,从大指端到中指端之间的距离就叫一褶手。

  要祈求自己亲友寿命延续,就应该帮助其他众生延续生命,所以还要放生。「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杂类众生就是各种各类有生命的东西,如雀鸟、鱼虾、爬虫等。

  做到了以上种种,你的亲友就可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在佛力的加被下,不仅使琰魔使不勾他的神识,其他各种各样横暴凶恶的鬼类也伤害不了他。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阿难请问救脱菩萨说:「善男子,到底怎么样才能称作恭敬供养这位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呢?续命灯幡到底又该怎么造呢?」

  救脱菩萨对阿难说:「道德高尚的人啊!如果有病的人想脱离病苦,他的亲人朋友应为他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同时,应以种种清净饮食,以及其他生活所需的物资或用具,随自己能力大小,供养出家僧人。要在昼夜六时,虔诚礼拜,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要诵读药师经四十九遍,点四十九盏长明灯。具体做法是:先造七尊药师佛的像,每尊像前点七盏灯,七七共四十九盏。灯的光亮应有车轮那么大,四十九天中光明不绝。造五色彩幡,长度是四十九褶手。此外,还要放生,放雀鸟、鱼虾、爬虫等各种众生四十九个。依照以上所说办法去做,为病人恭敬供养药是佛,病人可能得以度过他面临的危厄灾难,不被各种横暴凶恶的鬼所执持,生命得以保证,健康就可能恢复了。」

  3、怎样为国家祈福消灾

  救脱菩萨向大家讲述了应如何救助自己的亲友,接着又告诉阿难,当国家有灾难时,国王君主恭敬供养药师佛可以为国祈福,确保国泰民安。经云:

  复次、阿难!若剎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剎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剎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

  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剎帝利是古印度四种姓中的第二种姓,属于田主、国王阶层。灌顶王即已继承了王位的国王。古印度习俗,太子登位时,举行隆重的灌顶仪式。取东南西北四海的水盛于瓶中,在盛大典礼中,将水浇灌在太子头顶上,表示太子从此以后为四海之内民众之主。这种仪式相当于中国古代加冕礼。接受灌顶之后的太子就叫灌顶王。以后,灌顶也成为佛教中传法仪式之一种。

  经文在这里所说剎帝利、灌顶王都是统帅一方的国君。圣明的国君应为人民谋福利,应毕其一生使国泰民安,国家有难时,应尽一切努力,为国为民消灾除患。

  国家可能会出现哪些灾难呢?救脱菩萨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人众疾疫难」,即人民遭受瘟疫,国内流行传染病的灾难。「他国侵逼难」即国家遭受侵略,敌国大军压境,威逼国家安全的灾难。「自界叛逆难」即自己国内有叛贼造反作乱,弄得民不聊生的灾难。此外,古人认为天上星宿出现特殊变化,国家将会有灾难,即「星宿变怪难」。如果天文现象有特殊变化,特别是日蚀月蚀出现异常,也被看作灾难,即「日月薄蚀难」。不该刮风时刮大风,造成风灾;不该下雨时下大雨,造成涝灾,这就是「非时风雨难」。反之,有「过时不雨难」,即该下雨时不下雨,造成干旱的灾难。

  以上种种灾难,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在这些灾难面前,一国之君应怎么办呢?救脱菩萨告诉阿难说:「彼剎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

  国家有难,国君首先应对国内一切有情,生起最深切的慈悲心,先释放被自己抓起来关押的老百姓。「诸系闭」即指因各种原因被拘系、关闭的人。历代君主,在国家有灾难时都要大赦天下,表现国君对臣民的宽厚和爱护。然后,国君应沐浴斋戒,举办盛大法会,供药师佛像,诵经、礼佛、燃灯、悬幡、放生等。「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在国君慈悲心感召下,药师佛的护卫下,国内战乱、敌国骚扰、叛贼作乱的事都会平息下来。非时风雨、过时不雨的情况会转为「风雨顺时」。顺时就是顺乎时令,该下雨时就下雨,不需要雨水时则丽日高照、天气晴朗;扬花时见微风,收获前不吹大风等。风调雨顺,庄稼就能如期生长成熟,获得丰收。「谷稼成熟」即各种谷物,庄稼获得好收成。风雨和顺,人民就少灾少病,故「一切有情无病欢乐」。

  在药师佛的护佑下,国内会出现一遍祥和,「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没有残暴凶恶的鬼神等骚扰人民,而且一切天象的、星宿的、人为的、自然的危险,不祥的征兆都会化为乌有。「一切恶相皆即隐没」,所有不好的现象都隐退消失。

  国君虔诚供养药师佛,除了可以使国民富足安稳,不遭受灾难外,还可以使自己增福增寿。所以救脱菩萨告诉大家说:「而剎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色力」指气色和精力。这些虔诚供养药师佛的剎帝利、灌顶王会身体健朗,气色红润,精力充沛,不生病,寿命延长,自在安乐,身心各方面都获得益处。

  如果国君的亲眷属下有灾有病,又该怎么办呢?救脱菩萨告诉阿难说:「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彩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即是说,假如王后、王妃、将来要继承王位的太子、国王的其他儿子、大臣、宰相、宫中的太监、宫女、乃至其他官员、老百姓,总之是与国王有关的人中,有人生重病痛苦不堪,或有其他灾难。这时国君也「应造立五色神旛,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就是说,也应该按前面救脱菩萨告诉大家的方法,制作青黄赤白黑五彩长幡,点四十九盏长明灯,放各种动物的生。还要散发各种颜色的鲜花,点各种各样名贵的香。如果能这样恭敬供养药师佛,这些人的病可获痊愈,能从一切灾难中解脱出来。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救脱菩萨再次对阿难说:「如果剎帝利、灌顶王等有国者,有灾有难,也就是国家有难。比如说有全国流行瘟疫传染病的灾难;受邻国侵略逼害的灾难;自己国内叛逆造反作乱的灾难;天上星宿出现特殊变化,预兆着将要出现的灾难;日月运行天文变化出现异常将会引起的灾难;风雨不调引起的风灾涝灾旱灾等等。

  此时,身为国君的剎帝利、灌顶王以及其他当权者,应起慈悲心,赦免释放被抓来的关押着的老百姓,同时,按前面所说的方法,诚心诚意、恭敬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由这两方面善根,以及药师佛大愿功德的加被,可使灾难消除,国家安宁,人民安乐。而且国内风调雨顺,稻谷庄稼长势良好,成熟丰足。老百姓以及牲畜家禽都无病无灾,一切有情都能过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不会有凶恶邪恶的鬼神作怪,恼害众生,一切不吉祥的现象,都会隐没消失。剎帝利、灌顶王以及当权者本人也会增福增寿。他们会长寿健康,气色红润,精力充沛,无病无痛,自在安乐,身心各方面都获得很大的利益。」

  救脱菩萨又对阿难说:「如果国王的王后、妃子、太子以及其他子女,国家重臣、辅相、太监宫女,以及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中,有人遭受疾病的痛苦,或其他各种各样灾难,国君也应为他们祈福消灾。应悬挂五色续命长幡,点四十九盏长明灯,放各种动物的生,撒放各种颜色的鲜花,烧各种名贵的香。这样,他们的一切病苦都可以痊愈,能从一切灾难中解脱。」

  4、怎样免遭横死

  救脱菩萨在法会上告诉大家,如何为消灾延寿恭敬供养药师佛。但是,为什么恭敬供养药师佛能延长寿命呢?为了帮助学人进一步明白其中道理,阿难又一次代表大家向救脱菩萨请教。回答阿难的提问,救脱菩萨详细地叙述了人们不能寿终正寝的九种横死的情况,以及供养药师佛,不意外短命夭折,便可使寿命延长的道理。经云: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

  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

  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

  四者、横为火焚。

  五者、横为水溺。

  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

  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魇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

  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为什么能延寿

  佛经中说,人的寿命应达八万四千岁,由于造业太多,一世世递减。据科学资料介绍,现代人正常寿命应该是一百多岁,但是多数人都因行为举止悖逆天道,没有活到应有的时间,就短命夭亡。不得其寿而终,即所谓横死。横含有不吉利、意外之意。横祸,指意外灾祸,横死则指突发的、意外的死亡。横死的情况很复杂,其中有九种比较典型,就是经文中所说的九横死。

  人若不遭横死,自然而然寿终正寝,寿命都应该很长。恭敬供养药师佛能延寿,其根本原因并不是药师佛使人的寿命额外增加,而是使人不遭横死。恭敬供养药师佛,接受药师佛的教诫,就能保持清净的戒行,就能努力修四摄六度的菩萨行,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以致觉行圆满。这样的人内心光明宁静,言行举止都合于善道。由于他们自己的善行的福报以及药师佛愿力的加被,可以远离一切灾害,快乐幸福地安享一生,最后寿终正寝,安然而逝。这样的人绝无横逆灾祸,不会意外夭亡,他们的寿命就会很长。据许多资料介绍,中国历代寿星中,佛教徒占的比例最大。行善积德既可福泽子孙,也能延年益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遭横祸,不遭横死。

  归依忆念药师佛为什么可以延寿,作为释迦大弟子的阿难并非不明白其理。但是,为了帮助法会学人以及像法转时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道理,阿难特地向救脱菩萨提问,阿难说:「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为什么已经享完了的寿命还可以增加呢?救脱菩萨回答阿难的提问,说:「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

  九种横死

  释迦佛在以往说法时,曾谈到过众生的九种横死。佛在《九横经》中还讲述了九种横死的起因。第一,不应饭而饭,即不能吃的东西却吃下去了。例如吃了各种有毒有害的食品,或与本人身体状况不相应,应忌的食品等。第二,不量时。吃东西无节制,暴饮暴食、过量食用某些东西。第三,不习食,即食与自己习惯不合的食品,如食物过敏,水土不服,饮食不合等。第四,不出食,即不消化。第五,止熟,即强止大小便或大小便排不出来。第六,不持戒。第七,近恶知识。第八,入里不时。里即里井,就是集市村落,人众聚集的地方。在不适当的时间到人众聚集的地方就可能遇到意外灾祸。第九,可避不避。例如瘟疫流行的地方,本来可以不去,结果却去了;有狂犬伤人的地方,可以回避却没有避。

  人们遭横死的原因很多,所以救脱菩萨对阿难说:「是故劝造续命旛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造幡供灯都是以供三宝而播种福田,约束自己的身心就是修德。修福修德的人就会得到长寿的果报,广植福德的人,身心吉祥,可避免意外灾难,享受天年,不遭受痛苦和祸患。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明白如何避免横死,阿难又向救脱菩萨请问说:「九横云何?」九横到底是些什么情况呢?于是救脱菩萨对九种横死的情况作了逐一说明。

  第一种横死是得病无医而死。

  得病无医而死有几种情况。一是本来只得了一点小病,并不危及生命,但没有能力及时治疗,病越拖越严重,或者得病后无人照料,使病情越来越严重。即经云「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致使一趾之疾丧数尺之躯。

  二是得病之后,遇庸医乱开药方,或因种种原因吃错了药,使病情恶化而丧命。即「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非药即不适当的药。

  三是愚昧相信邪说。如救脱菩萨所说:「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有些人得病本来并不严重,但被邪魔外道的妖孽之师信口雌黄地乱说一气,心中就恐怖起来。

  由于心中恐怖,联想到自己曾做过的许多不善的事,「心不自正」,便到处求神问卜。问卜的结果,越来越相信自己病情严重,即所谓「卜问觅祸」。

  世间确有这么一些人,由于自己心术不正,或做贼心虚,当别人说他病不重,他总是不相信。别人说他病情严重、问题很大,他反而相信。把他的病说得越严重,他越相信。这种人去打卦问卜,结果得的结果好,以为别人骗他,如果结果很严重,甚至耸人听闻,反而信以为真,所以这种人卜问觅祸,自寻祸事,自己吓自己。

  这些愚蠢之人相信自己得了大病,又不好好求医,而是更加听信邪说,「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这些信邪术的人,杀各种动物祭神,在神灵面前对心中有愧的事进行辩解,请神灵宽恕自己。「解奏神明」就是向神鬼之类作辩解和奏请。

  为了获得救助,他们连山林中的「魍魉」也要拜,乞求这些妖魔鬼怪给自己幸福和保佑。他们这样做,「欲冀延年,终不能得」。「冀」即希冀。杀生祭鬼神,想求得长寿,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其原因是「愚痴迷惑,信邪倒见」。

  人们要想延长寿命,正确的做法是忏悔业障,行善积德。如果为了求长寿而大开杀戒,造下更大的罪业,非但不能延寿反而会「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

  上面几种情况都是由于小病而致死,是九种横死中的第一种,叫做「初横」。

  第二种横死是被王法诛戮而死。有的人在无明烦恼支配下,糊里糊涂犯下不可赦免的罪过,糊里糊涂就被判处了死刑。有的人干了坏事,自以为手段高明,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谁知一下就被捉拿归案,明正典刑。这都叫「横被王法之所诛戮」。坏人做恶后被捉拿归案,遭诛杀,有时看起来似乎有些偶然,实则都是必然。作恶必受恶报,这是谁也无法逃脱的规律,不过受报时间有早有迟罢了。做了当诛的恶事被王法所处决,这是横死。若所作之事本不当诛却被诛杀,就有宿世的因缘。

  第三种横死,是被非人夺去精气而死。经文说:「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畋猎就是打猎,是古代士大夫的一种主要游乐方式。老子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汉代词赋家枚乘在《七发》中说:「纵耳目之欲,恣肢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放纵地贪求外物,会使人心意狂乱,血脉失和。枚乘又说:「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沉溺酒色,贪口舌之快,就是把毒药当美食,与野兽爪牙戏耍,自己伤害自己的性命。这样下去,必然精力耗尽,虚脱而死。畋猎时烧山追捕,杀生无数,造下杀业,最终自己也夭折暴亡。

  第四种横死是「横为火焚」,即被火烧死。因火灾、雷击、电击等所致之死皆属此类。

  第五种横死是「横为水溺」,即水淹而死,如遭水灾,或堕于江河湖海,洼地水坑而死。

  第六种横死是「横为种种恶兽所啖」。被虎豹豺狼等各种凶恶的野兽咬死、吞噬;被牛马撞踢,被猛禽所啄而死,均属此类。

  第七种横死是「横堕山崖」,即从崖上摔下而死。从高处堕落,飞机失事,高架高楼跌落所致之死,均属此类。

  第八种横死是「横为毒药、魇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这类横死包括中毒、自服或误服毒药,毒气煤气中毒,以及被人陷害或中邪等造成的死亡。

  第九种横死是「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因没有食品饮水或因无法进食,饥渴而死。

  以上九种横死,是意外死亡中较典型的。事实上,死于非命,不得其死的情况还很多,无法俱述。所以经文说:「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

  横死的原因

  人们遭受横死,根本原因是自己所作的恶业。哪些恶业会导致横死呢?救脱菩萨告诉大家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经文前面曾说到,每个人都有俱生神,他会把人们一生中的善恶业行记录下来,临命终时,俱生神就把记录善恶的簿册交给琰魔王。所以琰魔法王掌管着世间众生的名册和善恶记录。「领」即掌握,「名籍」即名册和记录。

  「不孝五逆」,指不孝养父母以及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重大罪业。据佛典记载,佛在世时,提婆达多推巨石欲害佛,结果有一块石头砸伤佛的脚趾使佛出血。破和合僧即指挑拨和合僧团,使原来和乐清净的僧团出现矛盾和摩擦,彼此烦恼,不能安心办道。五逆是一切罪恶中最严重的,说其为逆,因为这些都违背伦常和事理。

  「破辱三宝」即破坏辱骂佛法僧三宝。这是极其严重的恶业,因为这不光自己迷失正道,还会导致他人迷失正道。

  「坏君臣法」指破坏君臣之间彼此应遵守的法则。君为一国之主,贤达的君主应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利,应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使天下人得其利;不以一己害为害,而使天下除其害。臣是君的辅助者,良臣应协助君王为天下民众造福。君臣同心同德,共谋富国利民之道,这是君臣应遵守的法则。反之,君臣各谋私利,或君臣不和,离心离德造成国家混乱,人民遭殃。历史上许多奸臣,蒙蔽君主,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罪业深重,万古遗臭。也有许多昏君,残害忠良,鱼肉百姓。他们所作之业都是坏君臣法,导致横死。

  「毁于性戒」指毁犯五戒中杀盗淫妄四戒。性戒即指本性是戒,不管是不是佛制定,只要犯了就有罪。

  凡犯了上述各种重大罪业的人,当琰魔法王拷问核实之后,就会受重罚。他们一期业命不得善终,遭受横死,堕入恶趣,沉沦无期。

  犯下重罪的人想要摆脱厄运,只有求救于药师如来。所以救脱菩萨再次告诫大家说:「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要想度越痛苦和危难,就要一心皈依药师佛,供药师灯,造五色彩幡,放生。更重要的是应修善积德,广种福田,广行布施,斋僧持戒,忏悔业障,用善行把自己从苦厄中解脱出来。重罪之人,若这样做了,或许会免于横死而得善终。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中阿难又问救脱菩萨说:「善男子!为什么说众生已尽的寿命还可以增益延续呢?」救脱菩萨回答说:「德行高尚的人啊!您难道没有听到如来说过有九种横死吗?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才劝你们造续命幡,燃灯供佛,修种种福德。因修福德,就可享应得的寿数,直到寿终而逝,不遭任何不幸的痛苦和祸患。不遭横死,就是延寿了。」

  阿难又问:「九种横死又是什么样的呢?」救脱菩萨说:「比如有些众生,本来只患了一点小病,但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又没有人照料,或者是因为医生开错了药方,吃错了药,本来不应该死的却突然死了。有的人得病后,不好好求医,却相信邪魔外道、妖孽巫师的胡言乱语,听他们毫无根据的说福道祸。被这些人一惊吓,恐怖起来,心中缺乏正信,疑神疑鬼,于是到处去抽签打卦问卜,自寻祸端。卜问的结果,越来越相信自己病情严重,于是宰杀牛羊猪狗各种动物,祭神祭鬼。在神明面前为自己辩解,呼求鬼神帮助。他们什么鬼神都要拜,甚至连山林中的魍魉也要拜请,希望这些鬼神为自己消灾,保平安,以此延长自己的寿命。他们这样做,是绝不可能得福佑,也不可能延寿,因为他们的做法非常愚蠢,造成内心的迷茫和惑乱。他们听信邪魔外道颠倒是非的说法,用杀生来求福报,不但不能延年益寿,惨遭横死之后,还会堕入地狱,受无量的痛苦,永远没有出离的时候。

  以上所说的是九种横死中的第一种,叫初横。

  第二种横死是因做了危害国家人民的事,触犯法律,被国家正法所诛杀。第三种横死是因喜好猎杀动物,终日放浪不务正业,沉溺酒色,荒淫无度,精力耗尽,身体虚脱,邪神恶鬼乘虚而入,夺其精气而置之死地。这叫横被非人夺其精气而致横死。

  第四种横死是被火烧死。第五种横死是被水淹而死。第六种横死是被各种凶猛的野兽所吞噬。第七种横死是从高山悬崖跌下摔死。第八种横死是中毒、中了魇魅、咒诅、起尸鬼的伤害而死。第九种横死是饥渴而死。

  以上种种就是如来概略而说的九种未尽天年的意外死亡。此外还有无量无数的种种横死,难以一一描述。」

\

  救脱菩萨又说:「琰魔法王掌管着记录世间众生善恶业行的名册。若是这些众生不孝养父母,犯下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逆重罪,或是破坏毁谤三宝,或破坏君臣之间应守的礼法,或犯了杀盗淫妄等戒律,琰魔法王就会根据名册上的记录,按所犯罪行的轻重,进行拷问惩处。所以,我劝诫有情众生,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依仗药师佛的功德福力,度脱一切苦厄,不遭受各种横逆灾难,以求延寿益年。」

  十二、药叉大将的护法

  法会上有十二位药叉大将,听完佛所说的药师经后,当下受益,即刻就从恶趣恐怖中解脱了。他们在法会上立下誓言,至心皈依三宝,做药师佛的护法神将。经云:

  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坐,所谓: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围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1、药叉大将的名号

  药叉又译作夜叉,是天龙八部之一。药叉种类极多,性情不一,有的凶恶,有的善良。归顺佛法,护持佛法的就是善良的药叉。药叉都受毗沙门(多闻)天王统领。药叉中,担任领导的叫药叉大将。

  法会上听佛说法的十二位药叉大将,第一位名叫宫毗罗大将。宫毗罗意思是蛟龙,其塑像,头顶常有一金龙做标志。宫毗罗住在王舍城的一座山上,他以赤诚之心处处护法。有一次,释迦佛从灵鹫山经过,提婆达多由山顶推下一块巨石,想谋害释尊。宫毗罗见后,忙用金刚杵迎击,巨石顷刻粉碎,仅一小块石头落在佛的脚趾上,弄破佛趾的皮肤,出了一点血。可见宫毗罗是最有功绩的护法药叉。

  第二位叫伐折罗大将,意思是金刚。因其手中常执金刚杵。所以也可称之金刚大将。

  第三位药叉,名叫迷企罗大将,意思是金带,其腰间束有金带。

  第四位药叉大将,名叫安底罗,意思是破空山。

  第五位药叉大将,名叫頞你罗,意思是沉香。

  第六位药叉大将,名叫珊底罗,意思是螺女形,其首冠花,发如螺形。

  第七位药叉大将,名叫因达罗,意思是能天主或地持。其身红色,执宝棍。

  第八位药叉大将,名叫波夷罗,意思是鲸鱼,长大如鲸故得名。

  第九位药叉大将,名叫摩虎罗,意思是蟒龙。

  第十位药叉大将,名叫真达罗,意思是一角,因其头上长有一角。

\

  第十一位药叉大将,名叫招杜罗,意思是严帜。

  第十二位药叉大将,名叫毗羯罗,意思是善艺。

  这十二位药叉大将,各统领七千药叉,经文说:「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眷属就是亲眷和部属。佛菩萨都有眷属,凡接受佛菩萨正法,助佛菩萨行教化的众生,都可称为佛菩萨的眷属。舍利弗、目犍连、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都是释迦佛的大眷属。药叉大将所统领的药叉,都听命于药叉大将,并帮助药叉大将护持佛法,所以称之为眷属。

  2、药叉大将的誓言

  这十二位药叉大将,以及他们各自统率的七千药叉,在法会上听完释迦佛以及救脱菩萨宣讲的药师法后,深受教益,他们「同时举声白佛言」,即一齐大声对佛说。

  药叉大将及眷属在接受佛法以前,属于三恶趣中的鬼趣,经常处于流转恶趣的恐怖之中。在这次听法中,蒙受释迦佛的福德威力,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当即获得最大利益,从此不再有堕恶趣的恐怖,所以异口同声地对佛说:「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他们至诚表示,愿归依佛法僧,为护持佛法贡献一切。他们说:「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

  他们在释尊面前发下宏誓说:「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荷负」即承担、负责。「荷负一切有情」,意思是为一切有情众生承担责任。为一切有情众生承担什么责任呢?就是为有情众生作种种有义、有利的事。

  义和利是相应的,有义必有利,易曰:「义者利之和也」,所以义利可合在一起说。《佛地经论一》也说「义利,现益名义;当益名利。」总之「为作义利」就指给众生带来种种好处,使众生获得极大的利益。身心平安而快乐,即「饶益安乐」。

  在法会上,他们进一步表示,无论在乡村还是城镇,只要有药师经流布的地方,只要有人受持药师佛名号,供养药师佛,他们就会前去护卫这些人,使他们脱离一切苦难,有愿皆遂。他们说:「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国邑」,国指国都,邑指县城。

  中国民间有十二大将分别在一天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时辰各值一个时辰的说法。有的寺院所塑十二大将头上还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标志,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这也能更准确地告诉人们,十二神将时时刻刻护卫佛法,护卫善良的人们。

  3、求助药叉大将的方法

  如何才能求得药叉大将的帮助呢?药叉大将告诉大家说:「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如果有人遇到灾厄病难,要求得药师神将的保护帮助,可以先诵读药师经,然后用青黄赤白黑五色彩线编结他们的名字,愿望实现后再把结解开。

  听了药叉大将的话,释尊非常高兴,对他们大加赞赏说:「你们一心想报答药师佛的恩德,就应该如你们所说的那样,经常使一切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这是释尊对药叉大将的肯定和赞赏,也是对所有修药师法的人们的期望。每个善良的佛弟子上报佛恩都应像药叉大将一样,护持佛法,为使所有众生获利益安乐而努力奉献。

  综上所述,这段经文叙述了法会上有十二位药叉大将,他们分别是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安底罗大将,頞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这十二位大将,每一位都统领七千药叉作为部属。

  听法之后,十二位药叉大将异口同声地对佛说:「世尊!我们今天蒙受了佛的威德神力,听闻了药师佛的名号,从今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流转恶趣的恐怖了。我们将相互一起,同心同力,尽一切努力,直到生命结束,一心一意皈依佛法僧三宝。

  我们发誓要担负起为一切众生做有利的事的责任,使所有众生获得最大益处,生活得富饶而安乐。无论是乡村、城市、国都、县邑,或矿野、山林,只要有药师法流布,或有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药师如来的人,我们药叉大将和部属,就会经常守护他们,使他们解脱一切苦难,一切愿望都得到满足。」

  药叉大将告诉大家说:「如果有人患重病或有危难,希望解脱苦厄,就应一心诵读此经,同时,可以用五色线,结出我们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痛苦灾难解除,所求愿望满足后,再把结解开。」

  听了药叉大将的发言,释尊称赞他们说:「好极了!好极了!药叉大将,你们知念报答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慈济恩德,应该如你们所说的那样,时时使一切有情众生获得利益和安乐。」

  十三、命名与流通

  在这次法会上,释尊首先演说了药师如来本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大愿,以及愿力成就的殊胜功德。接着,文殊菩萨、阿难尊者、救脱菩萨又对药师佛巍巍功德作了具体阐释。在佛菩萨开示结束时,听法的药叉大将及其眷属当即获大利乐。为报佛恩,他们发誓时时护卫修药师法的众生。无论是药师佛的大愿及功德,还是药叉大将的宏大誓愿,最根本一点,都是为了帮助一切有情众生,拔除业障之苦。所以这一法会,释尊为学众建立一个异常伟大的法门。那么,怎样为这一法门命名呢?法会结束之时,阿难特向释迦佛请示。经云: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阿难请示释迦佛,这次法会所建立的法门应该叫什么名字,弟子们应怎样奉行执持。释迦佛告诉阿难及法会学众,这次法会所建立的法门可以叫「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法门,也可以叫「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法门,还可以叫「拔除一切业障」法门。

  法门指通达佛法真理的门径。佛所说的言论,是世人的准则,称之为法;众圣入道的通处,就叫做门。僧肇在维摩诘经注中说:「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

  为法会命名,就是对法会进行总结,点明法会的核心要义和主题思想。三个命名即从三个方面概括法会要义。「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是从根源上告诉大家,本经所讲的是药师佛修行成功的经验,这一命名也是对全经内容的总结。「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是从效果上告诉大家,修习这一法门可以得神护佑,获得极大利益,这是对经文效用的总结。「拔除一切业障」才是经文的实质,是全经的根本落脚点。

  释尊为拔除众生业障之苦而开演此经,此经最终的作用就是帮助众生拔除一切业障之苦。全经首尾呼应,一气贯通。事实上,只有拔除业障之苦才能真正得利益安乐,只有拔除业障之苦才能由凡转圣,由菩萨而至佛果。业行是命运的枢纽,只有改变自己的业行,以善业才能感来美好的命运。

  经文的正文在这里就结束了,正文就是佛经的正宗分。下面一段叫做流通分,表明与会学人对所闻佛法的信奉和持受。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法会结束,参加法会的所有的大菩萨、大声闻以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和天龙八部、人、非人等,都受到极大的启迪,获得极大的利益,心中都非常欢喜。他们都诚心地接受世尊的教诲,并决心付诸实行。

  经文第一段谈到听法众生中有天龙八部,这里便将八部众生的名字一一列出来了。其中健达缚又译作干达婆,阿素洛又译作阿修罗,揭路荼又译作迦楼罗,紧捺洛又译作紧那罗,莫呼洛伽又译作摩侯罗伽。对这八部众生前面已作过介绍,这里不重述。

  这次法会上,释尊以无量慈悲,殷重为众说法,听法大众有何反响呢?十二位药叉大将听闻佛法后,立即就从流转恶趣的恐怖中解脱出来了,其他学众呢?经文没有对其他学众所蒙佛恩做一一的介绍,只用「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八个字概括。

  闻佛大法,心开意解,从此可以走上通往正觉的光明大道,可离一切苦,满一切愿,这种欢欣和喜悦,是其他任何快乐不能比拟的,所以叫大欢喜。从菩萨到普通人,乃至非人都法喜充满,无一例外,所以叫皆大欢喜。

  之所以心生大欢喜,是因为所有学众对佛宣说的佛法真理没有丝毫怀疑,对佛所说的法能完全领受,一点也不遗漏。在信受的基础上生欢喜心,大欢喜又会加强学人的信心和领受。既信受就应付诸实行,奉行才是信受的证明,所以说为「信受奉行」。

  全经以「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结束。这既是对与会大众闻法态度的概括总结,也是对像法转时,以及未来一切有缘听闻药师经的学人的期望和要求。愿所有听闻药师经的人们,都能心生大欢喜,按经文的教诫信受奉行,以获得最殊胜、最伟大的成就。

  十四、结束语

  药师经是释迦佛晚年所讲的经,教诫的对象主要是普通人,也就是菩萨中的名字菩萨。经文指引人们拔除业障、改变命运的主要方法是布施、持戒、修慧、去瞋。这是任何人都可以付诸实践的,是通向成功与幸福的可靠途径。

  无论什么人,只要广行布施,克制贪吝,放弃我、我所,打破狭隘的小我,将自己融入无限真如之中,就可成为光明坦荡,胸怀博大,无私无畏的人,获富足的果报。

  无论什么人,只要严守净戒,广行十善,就会日益纯净,成为一个道德高尚,脱离低级趣味,受人敬仰的人。

  无论什么人,只要不断以佛法智慧与自己心中的无明烦恼作斗争,就能使自己人格日益完美,成为聪明豁达,充满睿智的成功的人。

  无论什么人,只要努力克服瞋恨、嫉妒等恶习,以友善和慈爱对待周围的人,就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事业顺畅,成为前途光明的伟丈夫。

  布施、持戒、修慧、去瞋是释尊给我们的改造命运的法宝。

  本经还教给大家念诵佛的名号、诵读佛经、供养佛经、供养佛像、造像、造幡、造幢、结五色彩、供灯等一系列修法方式。

  念诵、修观、习禅是修行的日常功课,但修观习禅要有导师指引效果才好,唯有念诵是最简便易行、普被众机的修行捷径。念诵发出的信息可直接与佛的法身沟通,效果不可思议。所以本经一再地强调忆念药师佛名号以求药师佛加被。修药师法的人应念诵药师佛名号,诵经持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此外,经文提倡的其他方法,也应努力施行,这些都是释迦佛引导众生归依佛法,走觉悟之道的方便措施。

  佛教的核心是求觉悟,佛教是智慧的教门,是正信的教门,只要诚心信奉,认真地把佛教慈悲喜舍的菩萨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就能获大利益,也不必一味强求外在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只强调形式不注重实质,舍本求末,反而得不到究竟归趣。

  佛教发展到禅宗阶段,提倡打破形式,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过这须得有超凡的悟性和殊胜的法缘,此不赘述。我辈却当虔信佛道、循序渐进,按世尊教诫,敬重形式,定立日常功课,以戒为师,实践佛教精神以趋佛果。

  限于作者水平,不当之处,诚望善知识指点。仅将诚心奉献于众,愿与更多的人共餐法味。

  赵嗣崇敬述

  1995.5.21于成都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