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觉

"

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作独觉。一般谓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若共菩萨,则为三乘。

不空绢索观音——见像一次功德无量

不空绢索观音——见像一次功德无量

什么是声闻缘觉?

大家在修行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去多多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才能够悟到更多的佛法,其中有些人就想要知道声闻缘觉辟支佛和佛的区别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吧!

声闻缘觉辟支佛与佛的区别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第五

声闻缘觉辟支佛与佛的区别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觉法性。以何缘故不名为佛。若一切智名为佛者。声闻缘觉亦一切智。复以何故不名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谛。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三者从修而得。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善男子。疑有二种。一烦恼疑。二无记疑。二乘之人断烦恼疑不断无记。如来悉断如是二疑。是故名佛。善男子。声闻之人厌于多闻。缘觉之人厌于思惟。佛于是二心无疲厌。故名为佛。善男子。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净。声闻缘觉智虽清净。而器不净。如来不尔智器俱净。是故名佛。善男子。净有二种。一者智净。二者行净。声闻缘觉虽有净智。行不清净。如来世尊智行俱净。是故名佛。善男子。声闻缘觉其行有边。如来世尊其行无边。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脱障。是故名佛。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无谬亦无虚妄。智慧无碍乐说亦尔。具足因智时智相智。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能污。有大怜愍救拔苦恼。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满足。云何身力具足。善男子。三十三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见。其城纵广满十万里。宫室百万。诸天一千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有六。夏三月时。释提桓因欲往波利质多林中欢娱受乐。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罗钵那。具足七头。帝释发念象知即来。善见城中所有诸天。处其头上旋行而往。其林去城五十由延。是象身力出胜一切香象身力。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万八千。其力唯敌佛一节力。是故身力出胜一切众生之力。世界无边众生亦尔。如来心力亦复无边。是故如来独得名佛。非二乘人名为佛也以是义故。名无上师。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师子龙王调御示导。名大船师。名大医师。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净莲花。无师独觉。为诸众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沙门。大婆罗门。寂静持戒勤行精进。到于彼岸获得解脱。善男子。声闻缘觉虽有菩提都无是事。是故名佛。

声闻缘觉辟支佛与佛的区别

当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体会佛法中的内容时,是能够很好的体会到佛法中的智慧,同时能够学习到的含义也会更加的多。

...查看更多
什么是缘觉

虽然佛门中的智慧是非常多的,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人在修行,但也有一些人是不理解其中的内容,如:缘觉与声闻哪个级别更高就不是很清楚,那么下面我们就下去简单的了解吧!

在佛教中,缘觉与声闻哪个级别高?

贤圣是没有这种差别的!佛说缘觉的境界比声闻高,是随顺我们凡夫说的,我们以为是这样,佛才这样说。实际上圣者没有高下的分别!《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自性是平等的,没有差别。但修行人断烦恼的功夫不一样,缘觉断证的功夫超过声闻,这是佛对凡夫讲的。而证果的圣者,四相离开了,他们没有“我证缘觉了”,也没有“我成声闻了”!没有这样的念头。如果有这样的念头,他依然是凡夫。既然没有成圣成贤的念头,哪来高下的念头呢?

声闻与缘觉二乘同属小乘,唯修持则不同,声闻乘修四谛,缘觉乘则修十二因缘。因修持不同,故所得之果亦不同。

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与道谛。先须知众生皆苦,轮回是苦,然后须知造成苦的原因,乃因有此五蕴积集而成之身,由身口意造成种种业力,此业力即由思想与行为集起而成。由是便应修道,而求还灭,取得涅槃,得阿罗汉等果。

缘觉乘则依十二因缘而修。十二因缘以无明为因,有此无明,便因此成为轮回的根本,此乘行人依次起修,由是能断无明,证得涅槃,得辟支佛果。

在佛教中,缘觉与声闻哪个级别高?

此二乘虽同属小乘,却有分别,比较起来以缘觉乘较胜,因声闻乘须于佛出世时,闻佛声教,然后始知如何修行,而缘觉乘则可借法理而证果,不必闻佛亲教。

再者,声闻行人无有悲心,喻之如鹿,唯见自身,虽子女亦不顾念;而缘觉乘则如羊,犹知顾念子女,故悲心便胜声闻。

此二乘能脱生死,故胜人天乘,但却较大乘为劣,何则?依密宗的说法,其境、行、果皆不及大乘。

在佛教中,缘觉与声闻哪个级别高?

学习佛法一定要坚持,当我们能够坚持每天都诵读、感悟的时候,就是能够理解到其中的含义是什么,而且也是能够让我们修行佛法的功德更加的深厚,这样对自己的帮助也会更加的大。

...查看更多
声闻和缘觉在佛教属于哪个果位?

现在学习佛法的人是越来越多,因为它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自己的烦恼,但也是有很多的人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含义,就像是缘觉的种类,那么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简单那的了解吧

缘觉的种类

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若共菩萨,则为三乘。

解释

缘觉的种类

佛教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作独觉。一般谓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 [1]

种类

独觉之种类,依大毗婆沙、俱舍、瑜伽师地诸论,有部行独觉、麟角喻独觉二种。

缘觉的种类

想要学习佛法,不仅仅是要去念诵佛经,诵佛号,也是要知道学习佛法的方法和步骤,甚至是了解学习佛法的禁忌是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去感悟体会佛法,这样对我们的帮助也是更加的大。

...查看更多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缘觉是出现在佛门中的,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修行的人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是什么,这也是会影响我们对佛法的修行,那么下面我们就去简单的了解缘觉的解释是什么吧!

缘觉的解释

梵语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音译钵剌医迦佛陀、毕勒支底迦佛、辟支迦佛、贝支迦佛、辟支佛。又作独觉、缘一觉、因缘觉。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即于现在身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声闻与缘觉,称为二乘;若共菩萨,则为三乘。

缘觉的解释

佛教语。梵语Pratyeka-buddha。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作独觉。一般谓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

缘觉的解释

当我们能够每天都坚持的去学习佛法,体会其中的含义,那么就是能够很好的体会到佛法中的道理,而且也会知道自己修行佛法的功德是什么,当我们能够开悟之后,也是能够早日成佛。

...查看更多
结语

不空绢索观音像者既同现量观见观音圣颜及布达拉清净刹土之无量宫殿,仅睹一面既能彻底解脱包括无间地狱在内

相关新闻
相关专题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