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禅的基本见地与方法

[吕建福] 发表时间:2019-06-14 16:56:06 作者: 阅读次数:

禅的基本见地与方法

  一、禅的文化

  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也不归属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但禅又在各种文化传统中以各种形态、各种方式传播。在中国文化中,早在宋代,就有妇人孺子抵掌谈禅之盛况。宋元以来至今,禅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诚如太虚法师的总结:“中国佛教之特质在禅”。随着近代学术研究的发达,佛学也被作为研究对象,成为一个领域。禅遂成为一门禅学。“禅学热”的现象有以学术文化广传禅学之利,也有了将“禅”误认为是一种哲学思想、心理修养、直觉思维或神秘经验乃至模糊逻辑等等之弊,障碍有缘学人从正途入禅。

  二、禅的本义

  禅,超越东方、西方和南北,超越文化、国界、民族、种性、身份、男女等等。但禅的传播,也依赖于各种文化形式而传。于是情形变得有点复杂。我们往往会将各种文化形式和不同宗教的法门与禅本身相混,以至于在禅修时不自觉地进入某种文化形式或暗示状态,就禅本身来说,这是较大的障碍。譬如以空灵、超脱想象禅,会进入某种暗示心理;以清净、庄严想象禅,往往坠入宗教情结;以禅坐、寂默想象禅,于是有了造作的不动心·········等等。

\

  三、止观禅修

  止禅是训练心的专注性,让心能专一、宁静、自如、“堪能”,也就是心能自己做主,而不象没受训练的心,念头如瀑布、情绪如野马,不受控制。

  观禅是训练心的明晰性,让心清明、洞察、锐利、慧悟,而不象没受训练的心经常昏沉、蒙昧、失照、没有觉察。修止的结果是能获得定境,心灵宁静、专一、自如,修观的成果是获得慧悟,有洞察力,乃至洞见心之本性,以至于大彻大悟。可见止观是因,定慧是果。

  止禅的训练概括起来共有三种:

  (1)有所缘的止禅

  (2)无所缘的止禅

  (3)法尔自性的止禅。

  禅法分为五类:

  (1)外道禅

  (2)凡夫禅

  (3)小乘禅

  (4)大乘禅

  (5)如来清净禅

  四、两大传承

  从止观禅修的角度看,通常视为佛教伦理或伟大宗教情操的著名的大乘佛教精神“慈悲”、“菩提心”及各种方便善巧,都是辅助禅修的方法,也是以情绪为道的法门,有助于我们烦恼心的净化、软化而宁静、堪能,以这样自如的心修止修观,才可能开慧、证悟。

  观禅运用的正理智慧,乃是大乘佛法精华所在。大乘教义空有两宗,实际上是大乘禅观的两大传承,即龙树传承和弥勒传承,也常被称为“空宗”和“有宗”,属于是两种系统的禅观方法。“空宗”或龙树菩萨的传承,是针对众生执着自我、执取“边见”或执取“空”的心态,建立观法,破除二元对立和抓取玩空的极端。“有宗”或弥勒菩萨的传承则令众生认识心的本性,认识无二元对立的心,也就是法性实相。

  五、禅宗之禅

  禅宗,乃汉传大乘佛教八宗之一,但对整体佛教而言,又号称“教外别传”,别立于称为“教下”的通途佛教,独称“宗门”。原因就在于:禅宗之禅非教下之禅。

ad8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