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6
ad3

禅观

[禅观] 阅读次数:

禅观

禅观的“禅”是指集中意识后获得的心性统一和安定。“观”是“观想”,指禅的境地里详细地思念、念想的对象。

\

如果这个对象是佛,称为“观佛”。白衣佛全部绘于中心柱窟内,这就表明白衣佛与观佛有密切关系。中外专家都认为,莫高窟的中心柱是设在窟中心的塔,具有观想和礼拜佛像的意义。由此进一步说明,在中心柱窟内才有的白衣佛图,也应该与观佛有关。莫高窟内的白衣佛图周围是千佛图。千佛是遍满十方的诸佛,也称十方诸佛。

禅观是令心熟悉所观对象。至于如何熟悉,则有多种观法。

一种是,令心生成某种识体,如观悲或观慧。在修此观时,你力求将心生成悲识与慧识----悲与慧并非你

所观的对象,而是你想经由熟悉的过程自识转成之体。

不过,当你观无常或无我时,无常与无我即是心所要理解的对象,确为你之所观。

另一种禅观是,你若观佛之善良品性,愿为己有,则这些品性即是希求的对象;此种禅观名希求观。此外还有一种禅观是,令修道次第出现于心,亦即心念证悟的各个次第;此名省思观。

禅观又可分为两类:分析的与稳定的。一般所说的止,是稳定的禅观,而所说的观,则是分析的禅观。至于所观,止与观所观的对象都可以是诸法终极实相或任何一种现象。通常,以推理追究诸法终极实相之观,最後所得是空;但在修观空之止时,修者一心专注已确定之空义,而不加以分析。因此,止观二者都观空。同样的,止观二者也都能观任何一种现象,全看心于对象起何作用了。

止主要是稳定的禅观,为佛教徒与非佛教徒所共有。在佛教中,小乘与大乘都修止,而在大乘中,显教与密教也都修止。我要简单的说明一下如何得止。

ad8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ad10
精彩推荐
ad5
推荐内容
ad7
ad9
师兄善信您好:

佛教文化渊源流长,“她”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为人们的内心指引方向。楚汉国学网旨在传承佛文化,让更多的人领略佛文化的魅力,通过学习和沟通增加智慧,获得心灵的安宁和满足。“请各位师兄善信和我们一起,开启学习佛文化的大门”。在这里您可以每天听佛经的念诵音频,在线手抄经书,看一看法师的经典解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提升智慧的同时减少自己的烦恼。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楚汉国学网]  2008-2019 Copyrights reserved  佛学文化传播门户